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们都有“病”
科技与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惊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匆匆忙忙的时代,我们或多或少会感染上在这种社会情况下所滋生出来的特有病症。与其把他们称之为病症,不如说他们是这个时代进程不断增快以及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产物,更是我们在某一刻心理状况以及神经反应的精确描述。
拖延症、囤积症、选择障碍症、路怒症、亲密关系恐惧症、公主病、纠结病等等这一系列徘徊在心理障碍和疾病之间的症状,他们无不来源于这个社会下人们自身对于自己处境的不安、焦虑甚至害怕、恐慌的一种表现。这些看起来稀奇古怪的病,病因暧昧然而发病时却无计可施。可恰巧,这些病中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款。所以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众症时代”的社会中,我们人人都有病。
这些病态的高覆盖率往往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是当我们放眼于周围的同学与好友就不难发现。正如我们周围不乏一些人把一个月的工作压缩到截止日期的前几天去完成,任务量繁重的程度可以想象,但是这群人很享受疯狂忙碌过后获得一丝清闲的快感。而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拖拉,而升级到了一种病态。然而在我们祖父祖母的眼里这些奇怪的举动变得不可理解,他们生活的年代迫使他们习惯了早睡早起的健康模式生活,没有电视电脑还有网络等一系列可供消遣的娱乐方式。手机这个当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物件,在那个时代也尚未被创造出来。所以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手头工作上,在那时拖延变得好似没有了任何意义。吃不饱,穿不暖,人们自给自足,当我们的所作所为与衣食住行有着直接关系时,人们也不会再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然而当代人有太多可以娱乐和打发时间的事情,在工作上多做一些事也不再单纯的回报在生活上。就是这样的社会工作模式,造就了拖延的存在,当这种事态愈发严重的时候,便变成了一种叫做拖延症的社会心理疾病。
二、当代弊病简述及拖延症病症的特点
我们所处的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使得我们在冗杂的信息当中艰难的前行。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尴尬的发展状况导致生活在这个时代下的我们必须要承担与面对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当代弊病,我的理解就是快速的社会发展与人们思想的高度不匹配导致人与社会之间产生了矛盾。而这些矛盾在反应到人与人之间就变得扩大化了。
就像我们抱怨着拖延症的危害时,却发现在我们拖延的时候,这个社会却不会因为我们的怠慢而停下脚步。正如同我作品中想表达的观念“慢动作”,一种该快不快的感觉。旧式的楼房被强行拆迁,一座城市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遗迹,到处高楼林立。这样的状况是不是应该值得我们去反思?是应该我们加快速度去追赶这个光速发展的社会,还是让这个社会慢点发展去等等我们的适应。
说到社会弊病,直接反映在我脑中的就是拖延症。因为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是拖延症患者,我们被这种病所影响所制约,好像活的让自己都对自己产生了疑问。反推这种病与当代弊端的联系,我认为在我们自身对自己疏于管理之外还存在着很多社会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在一次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时候说到,现在的年轻人总是放眼于未来,计划着自己十年,二十年以后要做什么。就是因为这样,造成他们自己的压力甚大,到了中途就会放弃。完美的计划多半不会成真。然而他又回忆到,他那时候的大学生只去计划着在这个时间段下应该做什么,脚踏实地,却往往收获颇多。
拖延症升级到了这样严重的一种事态,其实并不仅仅是学生階层这样。任何一个阶层,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下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患上这种拖延病。那拖延症的特点又是什么呢?通过阅读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的拖延心理学,加之书中附属的拖延症调查问卷,我归纳总结了几点拖延症的病症特点。拖延症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拖延,而是对拖延这种明知道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所麻痹,依然选择拖延,并且将其养成为习惯。拖延症患者似乎很享受那种令人抓狂的高强度工作后所带来的放松以及愉快。
其实“拖延”一词出现在英文当中时已经是十六世纪了。单纯的拖延从古希腊到现代全球大中小城市,无论是癌症病房亦或是证券交易中心都被充斥着,但是他和拖延症还是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
三、“众症时代”给予我们的表现题材
尽管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时代,身边的生活必需品也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样的一个时代同时带给了他们很多创作上的灵感。
回顾我们祖父祖母这一辈的生活单纯简朴。而艺术却又无疑在每一个时代都是一个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以艺术家将着眼点放在当下劳苦百姓的身上,正如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从他作品原型邓开选老先生的双眼中我们看不到现代人眼中的浮华而是生活带给他的酸甜苦辣,他的眼神有些许的凄楚和彷徨但又夹杂着农民固有的恳切,由于这幅作品所处的年代,还能看到老农对待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待未来新中国所带给他新生活的期盼。可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质朴的眼神也不复存在。这种复杂的眼神在我们的眼中再也看不到了。
通过平常日翻看书籍和浏览网页发现到关于社会环境迫使人类患有一些心理疾病的作品并不多见。当代艺术家也还未将着眼点放在去表现现在大众所患有的通病。而只停留在去关注大的社会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是无论题材上是否有所涉及,我个人都是对当代艺术家表示万分的敬仰。曾梵志,岳敏君,徐冰等当代艺术大师,无不把自己的创作方向与社会大问题挂钩,使艺术这个文化被大众慢慢所接受,它不仅仅是生活原封不动的体现,却又高于我们的生活。
我的创作首先是想要表达关于拖延症对我们自身以及社会的危害,在我不断的搜索资料中我发现了很多可以表现的相关题材。除了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以外,我们可以在各大报刊及网络中发现李克强在今年三月份提出了“庸政懒政怠政必须继续坚决加以整治”这说明拖延不仅在我们身边,即使在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种社会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倦怠感是我们需要承受的。但是在创作定稿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贴近生活的去从反方面来表达,起到对画面中所表现行为的不满与暗讽。这个社会的确存在了太多有关于拖延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了太多该快不快的事情。我的整个创作正在力图的表现适当放慢脚步的好处。
在这种社会的发展氛围下,类似于拖延症、选择障碍症、路怒症等等一系列的社会弊病如果可以以一种艺术的手段高明的表现出来不仅是对现在生活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可以给观看者一种触动与碰撞。因为这一切真实的来源于自己,而却又高于自己的生活。但社会弊病还是有很多,不仅仅是指这一系列新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也在指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引来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度。
科技与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惊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匆匆忙忙的时代,我们或多或少会感染上在这种社会情况下所滋生出来的特有病症。与其把他们称之为病症,不如说他们是这个时代进程不断增快以及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产物,更是我们在某一刻心理状况以及神经反应的精确描述。
拖延症、囤积症、选择障碍症、路怒症、亲密关系恐惧症、公主病、纠结病等等这一系列徘徊在心理障碍和疾病之间的症状,他们无不来源于这个社会下人们自身对于自己处境的不安、焦虑甚至害怕、恐慌的一种表现。这些看起来稀奇古怪的病,病因暧昧然而发病时却无计可施。可恰巧,这些病中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款。所以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众症时代”的社会中,我们人人都有病。
这些病态的高覆盖率往往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是当我们放眼于周围的同学与好友就不难发现。正如我们周围不乏一些人把一个月的工作压缩到截止日期的前几天去完成,任务量繁重的程度可以想象,但是这群人很享受疯狂忙碌过后获得一丝清闲的快感。而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拖拉,而升级到了一种病态。然而在我们祖父祖母的眼里这些奇怪的举动变得不可理解,他们生活的年代迫使他们习惯了早睡早起的健康模式生活,没有电视电脑还有网络等一系列可供消遣的娱乐方式。手机这个当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物件,在那个时代也尚未被创造出来。所以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手头工作上,在那时拖延变得好似没有了任何意义。吃不饱,穿不暖,人们自给自足,当我们的所作所为与衣食住行有着直接关系时,人们也不会再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然而当代人有太多可以娱乐和打发时间的事情,在工作上多做一些事也不再单纯的回报在生活上。就是这样的社会工作模式,造就了拖延的存在,当这种事态愈发严重的时候,便变成了一种叫做拖延症的社会心理疾病。
二、当代弊病简述及拖延症病症的特点
我们所处的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使得我们在冗杂的信息当中艰难的前行。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尴尬的发展状况导致生活在这个时代下的我们必须要承担与面对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当代弊病,我的理解就是快速的社会发展与人们思想的高度不匹配导致人与社会之间产生了矛盾。而这些矛盾在反应到人与人之间就变得扩大化了。
就像我们抱怨着拖延症的危害时,却发现在我们拖延的时候,这个社会却不会因为我们的怠慢而停下脚步。正如同我作品中想表达的观念“慢动作”,一种该快不快的感觉。旧式的楼房被强行拆迁,一座城市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遗迹,到处高楼林立。这样的状况是不是应该值得我们去反思?是应该我们加快速度去追赶这个光速发展的社会,还是让这个社会慢点发展去等等我们的适应。
说到社会弊病,直接反映在我脑中的就是拖延症。因为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是拖延症患者,我们被这种病所影响所制约,好像活的让自己都对自己产生了疑问。反推这种病与当代弊端的联系,我认为在我们自身对自己疏于管理之外还存在着很多社会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在一次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时候说到,现在的年轻人总是放眼于未来,计划着自己十年,二十年以后要做什么。就是因为这样,造成他们自己的压力甚大,到了中途就会放弃。完美的计划多半不会成真。然而他又回忆到,他那时候的大学生只去计划着在这个时间段下应该做什么,脚踏实地,却往往收获颇多。
拖延症升级到了这样严重的一种事态,其实并不仅仅是学生階层这样。任何一个阶层,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下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患上这种拖延病。那拖延症的特点又是什么呢?通过阅读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的拖延心理学,加之书中附属的拖延症调查问卷,我归纳总结了几点拖延症的病症特点。拖延症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拖延,而是对拖延这种明知道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所麻痹,依然选择拖延,并且将其养成为习惯。拖延症患者似乎很享受那种令人抓狂的高强度工作后所带来的放松以及愉快。
其实“拖延”一词出现在英文当中时已经是十六世纪了。单纯的拖延从古希腊到现代全球大中小城市,无论是癌症病房亦或是证券交易中心都被充斥着,但是他和拖延症还是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
三、“众症时代”给予我们的表现题材
尽管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时代,身边的生活必需品也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样的一个时代同时带给了他们很多创作上的灵感。
回顾我们祖父祖母这一辈的生活单纯简朴。而艺术却又无疑在每一个时代都是一个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以艺术家将着眼点放在当下劳苦百姓的身上,正如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从他作品原型邓开选老先生的双眼中我们看不到现代人眼中的浮华而是生活带给他的酸甜苦辣,他的眼神有些许的凄楚和彷徨但又夹杂着农民固有的恳切,由于这幅作品所处的年代,还能看到老农对待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待未来新中国所带给他新生活的期盼。可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质朴的眼神也不复存在。这种复杂的眼神在我们的眼中再也看不到了。
通过平常日翻看书籍和浏览网页发现到关于社会环境迫使人类患有一些心理疾病的作品并不多见。当代艺术家也还未将着眼点放在去表现现在大众所患有的通病。而只停留在去关注大的社会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是无论题材上是否有所涉及,我个人都是对当代艺术家表示万分的敬仰。曾梵志,岳敏君,徐冰等当代艺术大师,无不把自己的创作方向与社会大问题挂钩,使艺术这个文化被大众慢慢所接受,它不仅仅是生活原封不动的体现,却又高于我们的生活。
我的创作首先是想要表达关于拖延症对我们自身以及社会的危害,在我不断的搜索资料中我发现了很多可以表现的相关题材。除了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以外,我们可以在各大报刊及网络中发现李克强在今年三月份提出了“庸政懒政怠政必须继续坚决加以整治”这说明拖延不仅在我们身边,即使在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种社会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倦怠感是我们需要承受的。但是在创作定稿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贴近生活的去从反方面来表达,起到对画面中所表现行为的不满与暗讽。这个社会的确存在了太多有关于拖延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了太多该快不快的事情。我的整个创作正在力图的表现适当放慢脚步的好处。
在这种社会的发展氛围下,类似于拖延症、选择障碍症、路怒症等等一系列的社会弊病如果可以以一种艺术的手段高明的表现出来不仅是对现在生活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可以给观看者一种触动与碰撞。因为这一切真实的来源于自己,而却又高于自己的生活。但社会弊病还是有很多,不仅仅是指这一系列新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也在指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引来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