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知识的掌握
声乐中的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指声乐技能技巧和视谱能力。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让学生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注重发声技巧训练,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开始在a e i o u五个母音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均衡地唱好,这就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较容易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练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后,逐步调整,带动其他母音,发声练习的进展就会快得多。发声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
教师进行训练的语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要通俗、精炼、准确、合乎逻辑,使学生容易理解。有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说:“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用头腔共鸣唱,把声音挂在头上,让声音在上面飘。”此类语言太抽象,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声乐本来就是很抽象的,教师要想办法,善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会过的语言,来引导正确的发声。如让学生用“打哈欠”的方法,体会唱歌时打开喉咙的状态,用平时的说话的感觉,体会唱歌时的放松,用“搬桌子”来体会唱歌时怎样用力等。这样学生容易做到,训练时间长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巧。
在声乐集体课训练视谱能力
1. 节奏训练。节奏是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和长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时值长短的音符,根据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需要,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进行一定的顺序排列。音乐的节奏训练要先慢后快、先简后繁、先一般后特殊地有序进行,并注意讲解和范奏。具体训练方法有:(1)规定节奏速度,让全体学生一起打节奏,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基础节奏训练方式;(2)把歌曲分为两部分,分组打节奏,不甘落后的学生都尽最大努力打准,既掌握了节奏又增强了学习兴趣;(3)让单个学生打节奏,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听辨能力,提高了训练节奏的积极性;(4)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教师弹旋律,学生用击掌或者拍桌子等身体的律动表现节奏。
2. 视唱训练。在进行了一定节奏、音阶训练的基础上,可逐渐进行视唱练习。(1)逐步提高视谱的提前量。一个人在视唱或视奏时,眼睛正在看的乐谱常常不是正在演唱或演奏的乐谱,而是后面将要演唱(奏)的部分,这种视唱(奏)时眼睛提前看到的一部分乐谱的多少,就叫视谱的提前量。许多学生在初学视唱歌谱时,经常唱一个小节就断上一两次,结果整首歌曲唱下来早己听不出是什么旋律,其主要原因就是视谱的提前量训练不够。具备一定的视谱提前量是保证连贯、完整的视谱的基础。视谱时眼睛要始终向前边看,随时观察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并在头脑中进行预唱,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2)加强二声部的视唱练习。二声部视唱练习不但能调整和平衡声部相互间的音响关系,理解和体会协和,有助于和声听觉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单声部音调的准确性,增强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3. 看谱唱词训练。这种训练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看谱唱词”是看歌谱就能同时演唱歌词的一种技能,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目双行、词曲同唱”的读谱能力。看谱唱词教学,若想达到将不熟悉的歌曲准确地演唱出来的程度,必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简谱或五线谱,为此,要由易到难地有步骤进行训练。先唱衬词再唱歌词,然后看谱同时唱歌词,即一次性地将词曲连贯完整、富有表情地同时演唱出来。
责任编辑魏文琦
声乐中的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指声乐技能技巧和视谱能力。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让学生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注重发声技巧训练,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开始在a e i o u五个母音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均衡地唱好,这就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较容易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练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后,逐步调整,带动其他母音,发声练习的进展就会快得多。发声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
教师进行训练的语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要通俗、精炼、准确、合乎逻辑,使学生容易理解。有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说:“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用头腔共鸣唱,把声音挂在头上,让声音在上面飘。”此类语言太抽象,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声乐本来就是很抽象的,教师要想办法,善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会过的语言,来引导正确的发声。如让学生用“打哈欠”的方法,体会唱歌时打开喉咙的状态,用平时的说话的感觉,体会唱歌时的放松,用“搬桌子”来体会唱歌时怎样用力等。这样学生容易做到,训练时间长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巧。
在声乐集体课训练视谱能力
1. 节奏训练。节奏是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和长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时值长短的音符,根据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需要,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进行一定的顺序排列。音乐的节奏训练要先慢后快、先简后繁、先一般后特殊地有序进行,并注意讲解和范奏。具体训练方法有:(1)规定节奏速度,让全体学生一起打节奏,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基础节奏训练方式;(2)把歌曲分为两部分,分组打节奏,不甘落后的学生都尽最大努力打准,既掌握了节奏又增强了学习兴趣;(3)让单个学生打节奏,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听辨能力,提高了训练节奏的积极性;(4)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教师弹旋律,学生用击掌或者拍桌子等身体的律动表现节奏。
2. 视唱训练。在进行了一定节奏、音阶训练的基础上,可逐渐进行视唱练习。(1)逐步提高视谱的提前量。一个人在视唱或视奏时,眼睛正在看的乐谱常常不是正在演唱或演奏的乐谱,而是后面将要演唱(奏)的部分,这种视唱(奏)时眼睛提前看到的一部分乐谱的多少,就叫视谱的提前量。许多学生在初学视唱歌谱时,经常唱一个小节就断上一两次,结果整首歌曲唱下来早己听不出是什么旋律,其主要原因就是视谱的提前量训练不够。具备一定的视谱提前量是保证连贯、完整的视谱的基础。视谱时眼睛要始终向前边看,随时观察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并在头脑中进行预唱,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2)加强二声部的视唱练习。二声部视唱练习不但能调整和平衡声部相互间的音响关系,理解和体会协和,有助于和声听觉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单声部音调的准确性,增强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3. 看谱唱词训练。这种训练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看谱唱词”是看歌谱就能同时演唱歌词的一种技能,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目双行、词曲同唱”的读谱能力。看谱唱词教学,若想达到将不熟悉的歌曲准确地演唱出来的程度,必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简谱或五线谱,为此,要由易到难地有步骤进行训练。先唱衬词再唱歌词,然后看谱同时唱歌词,即一次性地将词曲连贯完整、富有表情地同时演唱出来。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