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因此,我们在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科学人文精神,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如何挖掘数学学科中的人文因素,有意识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人文关怀;人文环境;文化因素;学习方式;人文评价
1. 构建人文的数学教学环境
(1)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如: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尽可能找出值得肯定的方面加以赞赏,要用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又如:在课堂探究教学中,教师可用“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你是怎么算的”、“你怎么想的”……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绽放,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
(2)营造充满数学文化的课外人文环境。
以往的数学教育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力求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指导。其实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数学课外活动:①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②举办数学讲座和学术报告会。通过介绍有关数学的历史进展、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与人的素质的关系等,极大地激起学生追求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营造起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氛围。③开展趣味性、实用性、多样性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调查、数学测量、数学板报、数学竞赛、数学辩论、几何图形的商标设计与收集等,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受到熏陶、磨炼。④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用数学或其他学科甚至生产生活中的新概念、新规律编制出一些新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来解释、解决,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定的思维层面下产生新感受、新发现,都是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
2. 组织人文性的数学内容
(1)感受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数学学习只有放在数学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才会焕发出迷人的人文魅力。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
我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丰厚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资源,如学习极限时介绍刘徽的极限思想,学习二项式定理时介绍杨辉三角形,学习推理的方法介绍陈景润与歌德巴赫猜想,学习数学归纳法介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成就,相信这些丰富的背景资料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妙,数学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此外,不少历史故事中还蕴藏着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如鲁班造锯与类比思维,曹冲称象与等价转换、司马光砸缸与逆向思维等。如果利用这些历史故事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发展历史和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有效的。
(2)捕捉数学中的生活因素。
数学既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亦与生活息息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用心挖掘教材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数学概念,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有趣。我们也可以用数学方法理解周围的事物,更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例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杯中有a克糖 ,b克水,(a>b>0),现加入c克糖,则糖水变甜了,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又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塔,现给你皮尺和经纬仪,请你设计一套方案,来测量它的高度。这些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3)设计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而言,究竟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人文性的呢?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经历富有适度挑战性的探究过程中,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态度、价值观。而且许多感受和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于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意义重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天赋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新开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主动地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还着眼于保持、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之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优秀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还通过学生丰富的实践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3. 人文性教育评价的探索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目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笔试。这种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发展,直接导致了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的冷落与丢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人文性评价:(1)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评价及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对于一些智力因素相对较弱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可以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消除其自卑感,激发其斗志,树立其信心,让他们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评价内容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意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在评价方式上实现多样化,课堂中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平时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笔试和面试评价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当学生有了进步、巧妙的解法等,我们要采取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重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感动人心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应该构建的理想的教育大厦。如果教师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我们所担心的数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也就不会出现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关注人文,关注课堂,开创一道亮丽的数学人文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4
[2]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 杨汉昌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学数学研究 2001.1
[4] 张丽珍 《浅析优化课堂教学的若干措施》中学数学研究 2001.8
[5] 毛毓球《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4.10
【关键词】人文关怀;人文环境;文化因素;学习方式;人文评价
1. 构建人文的数学教学环境
(1)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如: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尽可能找出值得肯定的方面加以赞赏,要用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又如:在课堂探究教学中,教师可用“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你是怎么算的”、“你怎么想的”……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绽放,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
(2)营造充满数学文化的课外人文环境。
以往的数学教育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力求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指导。其实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数学课外活动:①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②举办数学讲座和学术报告会。通过介绍有关数学的历史进展、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与人的素质的关系等,极大地激起学生追求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营造起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氛围。③开展趣味性、实用性、多样性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调查、数学测量、数学板报、数学竞赛、数学辩论、几何图形的商标设计与收集等,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受到熏陶、磨炼。④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用数学或其他学科甚至生产生活中的新概念、新规律编制出一些新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来解释、解决,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定的思维层面下产生新感受、新发现,都是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
2. 组织人文性的数学内容
(1)感受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数学学习只有放在数学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才会焕发出迷人的人文魅力。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
我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丰厚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资源,如学习极限时介绍刘徽的极限思想,学习二项式定理时介绍杨辉三角形,学习推理的方法介绍陈景润与歌德巴赫猜想,学习数学归纳法介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成就,相信这些丰富的背景资料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妙,数学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此外,不少历史故事中还蕴藏着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如鲁班造锯与类比思维,曹冲称象与等价转换、司马光砸缸与逆向思维等。如果利用这些历史故事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发展历史和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有效的。
(2)捕捉数学中的生活因素。
数学既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亦与生活息息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用心挖掘教材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数学概念,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有趣。我们也可以用数学方法理解周围的事物,更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例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杯中有a克糖 ,b克水,(a>b>0),现加入c克糖,则糖水变甜了,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又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塔,现给你皮尺和经纬仪,请你设计一套方案,来测量它的高度。这些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3)设计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而言,究竟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人文性的呢?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经历富有适度挑战性的探究过程中,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态度、价值观。而且许多感受和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于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意义重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天赋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新开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主动地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还着眼于保持、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之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优秀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还通过学生丰富的实践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3. 人文性教育评价的探索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目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笔试。这种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发展,直接导致了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的冷落与丢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人文性评价:(1)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评价及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对于一些智力因素相对较弱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可以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消除其自卑感,激发其斗志,树立其信心,让他们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评价内容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意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在评价方式上实现多样化,课堂中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平时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笔试和面试评价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当学生有了进步、巧妙的解法等,我们要采取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重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感动人心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应该构建的理想的教育大厦。如果教师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我们所担心的数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也就不会出现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关注人文,关注课堂,开创一道亮丽的数学人文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4
[2]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 杨汉昌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学数学研究 2001.1
[4] 张丽珍 《浅析优化课堂教学的若干措施》中学数学研究 2001.8
[5] 毛毓球《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