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应以职业技能及素养的培养为中心,本文通过对职业技能的深入理解,探讨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应承载的使命和所体现的价值,寻找人文教育与高职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我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刺激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将日趋显示出来,市场经济对高职人才类型的需求既能激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廓清,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对高职人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教育模式未来的走向。
一、对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的理解
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但什么是职业技能呢?一般的理解就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将专业技能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认识倾向陷入了职业技能理解的误区。因为专业技能并不能涵盖职业技能的全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专业技能、心智技能与基本技能。三者之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分,又不可忽略其一。表面上看,三者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干,究其实,却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如同人的双手、大脑与体质。
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高职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工作,这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须提供的,或者说这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但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优秀的高职人才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另一些能力,就是智力技能和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所谓智力技能,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智力技能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渗透在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现代社会基本技能,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高职人才一般所从事的是现场工作,不仅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具备合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者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具体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是从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智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和专业技能一样,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也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智力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和任务。
二、人文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一)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从职业工作对智力技能的要求来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是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的,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完成这种引导和训练显然是专业技能课程所无法承担的,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课程和有组织的校园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承担者,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和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角色。其次,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同一工作领域内的发展还是职业转换的选择发展,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与智力潜力,较宽广的人文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相应的现代社会的通用技能作为提高职业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从个体所受的教育影响来看,青年时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忽略了人文教育,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再次,从整个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来看,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整体素质绝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包括人文素质在内。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现实意义
首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无限的滋养。同时,文化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主权意识、个人素养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发生诸多变化,给毕业生,尤其是就业市场滞后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为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加快专业调整;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这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创新精神的教育,使未来的从业者深切感受到创业的生存价值,不断地进行奋进和追求,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也是人文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作品通过诉诸人们的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界,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震撼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未来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使大批的高职毕业生走向职业岗位后,不仅能具有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还能使一些人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这不仅能够受到工作单位的欢迎,而且对整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提升,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高职教育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整体,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技能与心智技能以及现代社会必备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实训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又不仅不能增加总的课时数,而且还要逐步削减总课时,这就势必要大大缩减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大学语文孰轻孰重?确实很难说清。但简单化地一刀砍掉哪一类课程、哪一门课程,肯定都是不明智的。这里,仅就专业教学确实要加强,实训课时确实要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恰当对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问题略陈己见。
(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教育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不宜占太多课时,不宜与专业教学争课时,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只是说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要将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的加强,这就需要人文类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既不必挤占过多课时,又确实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模式。正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多,并不意味着确有必要与教学效果一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要精心把握,注重效率,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此外,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必修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将原来的课程化整为零,拆分成小型灵活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与精力,让其依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将人文教育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大胆突破将人文教育仅作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习惯思维,明确提出人文教育的应用性。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人文课程教学中强化应用性人文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灵活多样的人文应用性课程,或者将人文应用性知识与技能融入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在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训练中,探索技术与人文的结合,逐步确立技术与人文并重的现代职教理念。
(三)要加强校园人文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应用技能养成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密切挂钩,使目前比较分散的、流于宣传造势层面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在形式之上获得鲜明的职业化主题,并以此凸显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应用知识技能的活力与张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我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刺激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将日趋显示出来,市场经济对高职人才类型的需求既能激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廓清,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对高职人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教育模式未来的走向。
一、对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的理解
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但什么是职业技能呢?一般的理解就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将专业技能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认识倾向陷入了职业技能理解的误区。因为专业技能并不能涵盖职业技能的全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专业技能、心智技能与基本技能。三者之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分,又不可忽略其一。表面上看,三者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干,究其实,却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如同人的双手、大脑与体质。
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高职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工作,这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须提供的,或者说这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但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优秀的高职人才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另一些能力,就是智力技能和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所谓智力技能,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智力技能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渗透在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现代社会基本技能,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高职人才一般所从事的是现场工作,不仅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具备合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者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具体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是从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智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和专业技能一样,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也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智力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和任务。
二、人文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一)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从职业工作对智力技能的要求来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是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的,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完成这种引导和训练显然是专业技能课程所无法承担的,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课程和有组织的校园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承担者,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和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角色。其次,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同一工作领域内的发展还是职业转换的选择发展,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与智力潜力,较宽广的人文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相应的现代社会的通用技能作为提高职业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从个体所受的教育影响来看,青年时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忽略了人文教育,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再次,从整个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来看,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整体素质绝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包括人文素质在内。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现实意义
首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无限的滋养。同时,文化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主权意识、个人素养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发生诸多变化,给毕业生,尤其是就业市场滞后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为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加快专业调整;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这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创新精神的教育,使未来的从业者深切感受到创业的生存价值,不断地进行奋进和追求,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也是人文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作品通过诉诸人们的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界,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震撼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未来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使大批的高职毕业生走向职业岗位后,不仅能具有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还能使一些人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这不仅能够受到工作单位的欢迎,而且对整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提升,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高职教育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整体,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技能与心智技能以及现代社会必备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实训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又不仅不能增加总的课时数,而且还要逐步削减总课时,这就势必要大大缩减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大学语文孰轻孰重?确实很难说清。但简单化地一刀砍掉哪一类课程、哪一门课程,肯定都是不明智的。这里,仅就专业教学确实要加强,实训课时确实要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恰当对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问题略陈己见。
(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教育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不宜占太多课时,不宜与专业教学争课时,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只是说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要将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的加强,这就需要人文类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既不必挤占过多课时,又确实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模式。正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多,并不意味着确有必要与教学效果一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要精心把握,注重效率,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此外,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必修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将原来的课程化整为零,拆分成小型灵活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与精力,让其依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将人文教育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大胆突破将人文教育仅作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习惯思维,明确提出人文教育的应用性。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人文课程教学中强化应用性人文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灵活多样的人文应用性课程,或者将人文应用性知识与技能融入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在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训练中,探索技术与人文的结合,逐步确立技术与人文并重的现代职教理念。
(三)要加强校园人文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应用技能养成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密切挂钩,使目前比较分散的、流于宣传造势层面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在形式之上获得鲜明的职业化主题,并以此凸显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应用知识技能的活力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