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文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沙井文化是民勤文明的滥觞,在河西走廊一带熠熠生辉。学习这一地域特色的文化,便于了解河西走廊悠久的历史、学习它灿烂的文化并传承其人文精神,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当地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关键词】沙井文化 悠久历史 灿烂文化 人文精神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沙井文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14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25-01
  沙井文化渊源流长,和中华历史几乎同步。千万年沧桑巨变,给民勤大地留下了丰富多样的遗迹。这些遗存同样承载着民勤的变迁及发展,甚至演绎了中华文明的延革。自沙井遗址发掘以来,人们才知道远古时候民勤这片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
  一、了解民勤悠久历史
  生活在民勤这片热土上,不了解它的历史,委实对不起这片土地。据许多家族谱牒记载:民勤是典型移民区,人民大部分来自明代。如此一来,民勤历史记载也开始于明代。这样的状况给后人一种误解:民勤历史开始于明代。沙井遗址发现以后,这种观点彻底颠覆,人们知道民勤文明开始于新石器时代。从出土文物看,沙井文化是河西走廊青铜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遗存,石、彩陶、铜、铁并存,先民文明程度较高,有城镇化和集约化雏形,是著名马厂文化向西延伸的重要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更替,这片土地大部分时间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有,从发掘的墓葬形制特点看,可能有大夏、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西汉以后,随着河西走廊的开辟,中原人介入这片土地,西沙滩汉墓群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证明着这里曾经的文明程度。唐朝时候,丝绸之路由凉州经过,民勤屏藩之地,文化、生产生活无不受到盛唐影响。到了元代,因民勤水丰草美,蒙古人把这里当成了天堂,开辟牧场,放羊牧马。明王朝建立,蒙古人北移,民勤成了抵御蒙古人的桥头堡,横贯县境的长城见证了民勤在明代边防的重要作用。因为军事原因和屯垦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纷纷移民至此,也把各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带到了这里,民勤这片土地上经济和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清军入关,疆土北扩,民勤的军事意义完全消失,定居的人民过着农牧生活,由于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过去水肥草美的景象慢慢改变,土地不断沙化,水源逐渐干涸,加上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使人民不堪忍受,又开始向甘肃西部地区、新疆、内蒙迁徙。1949年民勤解放,正式更名为民勤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勤人民当家做主,发扬艰苦朴素勤劳务实的作风,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各项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二、学习民勤优秀文化
  勤劳的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民勤因此享誉全国,有“地处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自安特生发掘以来,民勤大地上陆续出土有石斧、带孔石刀、夹砂粗红陶器等生產和生活用具。这些文物显示了先民生活生产情况,有明显的狩猎、采集以及捕鱼生活的痕迹。连城、古城、三角城遗址属于汉唐遗迹,系沙井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出土文物有夹砂粗红陶片、绳纹陶片、三彩瓷片和残砖、布纹残瓦、铜铁器残片以及“开元通宝”钱、石磨等,还有大量的木炭灰烬和兽骨遗存,具有农耕生活和狩猎生活的特征;明长城及烽燧遗址表现出典型的边塞文化的特征;清末民国时期的建筑现在保存下来的大多是地主庄园,则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例如瑞安堡。游牧文化主要表现在生活习俗和食物上:烧烤类(馕干粮)与油炸类(油果子、麻花等)食物可以长期保存并食用,便于长途跋涉时携带;油茶是用动物油脂加入面粉炒熟保存、食用时再加水煮成粥糊的食物,和今天蒙古族、藏族的食用习惯相同……
  民勤文艺成就也非常突出:小曲戏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为规模小、内容贴近生活、曲调优美动听、唱词精炼而朴素、道具简单,所以是一种民众艺术,适合就地表演,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曲目多达100多种;猜古今即猜谜语,也是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但是民勤谜语谜面通俗易懂,全部来自生活,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更富用知识性,谜底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民勤还流传下来了许多工艺:毛毡制作、手工地毯、老织布、剪纸、花灯制作、毡靴制作、农用器具制作等,五行八作无所不包……
  三、传承民勤人文精神
  苏武牧羊的传说由来已久,苏武山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以汉代名臣苏武名字命名的山脉,山下的羊路乡、苏武镇的地名、神泉的存在以及山内外遍布的无节芨芨草、发菜都为苏武牧羊的传说增添神秘色彩和令人信服的内容,因此苏武山文化是弘扬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民勤人都是移民,来自全国各地,有戍边将士,有屯垦军民,有发配罪犯,有逃荒流民。因此他们身上共有的精神就是艰苦创业,从垦荒到治沙,这种精神不断被发扬光大,21世纪五十年代的薛万祥与九十年代的石述柱是被载入史册的英雄。尤其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民勤人民一直同风沙作斗争,又体现出“勤劳朴实、坚韧不拔、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治沙精神,更值得全国人民和后世学习。
  沙井文化作为河西走廊文化的明星,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探索,不仅有利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更有利于河西走廊的宣传和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接触过大自然,没有摸过树的皮,没有踩过落叶,就没有办法教给他美术。”这是画家席慕蓉曾经说过的话。对此,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感受大自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老师与孩子们一起生成了本次主题活动——《落叶飘飘》。  【关键词】大自然 小班幼儿 树叶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23-01  随着季节的转换,天气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端会计人员出现了极大的缺口。在这一形式之下我国各大中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就如何提高和完善目前中职会计教学的效率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 会计教育 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课题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上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201420334)暨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编号:2014YQJK033)《社会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混龄社会体验游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28-02  在混龄社会体验游戏背景下的表演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地组成混龄合
期刊
【摘要】护理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之外,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体现护理职业道德也是尤为重要的。本文阐述在护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采用SP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小组互评 、过程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学生护理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护理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
期刊
【摘要】拼音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最基本的学习部分,而且小学的拼音学习对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拼音教学上要下足功夫,给学生打好基础关,才能有利于今后的学习。而单调、枯燥的拼音教学法是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我们要将趣味教学法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拼音教学的过程中去,充分发挥趣味教学法的优势,提升小学拼音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教学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53-02  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教育形势,高校教师要及时发现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落后的思想观念,及早弥补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完善自身的教学理论结构,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建设有理论知识、实践經验和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高校是增强学生本领的教育场所,其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但纵观以往的教学实践,部分教师依然延续中学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地位也在逐步的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向我国各个岗位输送人才的重任,除了要重视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教育,还应当要加强学生心理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迎合了现在社会就业紧张,压力大的社会现象。对此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引入我国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笔者通过蒙氏教育在我国的应用发展,提出了蒙氏教育面临的一些发展瓶颈和弊端,就蒙氏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蒙氏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26-02  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幼儿教育模式,蒙台梭利的“蒙氏教育”理念在全国各地的幼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分析,能够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带来支持。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兴趣教学模式和实施生活课后实践三个方面,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上的体现模式予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 因材施教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构成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的初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关系到儿童心智是否发育健全,心理是否健康,并且为学校教育奠定着一定的基础,对个人终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力选择外出打工,为家人谋求更好的生活。因此,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弥补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