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高校人数剧增,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本文主要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从学风、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和网络媒介等方面具体阐述路径方法,以期鼎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对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选择和特有,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属于马克思主义“三元结构说”的文化范畴”[ ]。青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有发展潜力的群体,青年拥有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
反观当前大学生现状,十年寒窗终迎来“象牙塔”的门票。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他们迎来的不是曙光,而是相伴四年前所未有的“迷茫”。一进校门“大学怎么过”、“就业找工作”等等难题一直萦绕每一位大学生脑海久久不绝于心。 ““90后”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新群体和高等教育的对象,他们的价值观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形势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大学生具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失业充满信心”[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必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首先,必须创造条件培育一大批“信仰坚定、素质全面、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志存高远、堪当重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别要多选拔培养少数民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其次,加强团省委与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互动并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结合。最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第二、第三课堂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带动身边学生组织、学生团体及其他人积极实践创新,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青年大学生应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指导的职业理想,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机遇,积极就业,先就业再择业,满足社会建设需要,端正心态,全力以赴,做好准备,成为新时期新发展的引领之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十分注重党内建设,为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和发展,充分与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相结合,实现两者功能上的互补性、运作上的互动性,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学习实践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为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改进学风
第一,完善校园建设,狠抓学风。许多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甚至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校园环境差,教育设施、设备,场地不能很好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求,挫伤了学生求知欲。因此,各高校当尽快善后,结束基建工作,回归正常教学;学风当从大学生进校门就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刻苦学习,不功利学习的习惯,严格学习考察制度,严禁考试作弊不良之风。
第二,教师专功育人,学生专功学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拥有较高知识储备的高校教师工资水平远远跟不上GDP增长水平,导致一大部分高校教师滋长“经商风”,这不仅导致教师流动性大,还导致高校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良好敬业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等。为此各高校不仅应强化教学班子,更应努力改善教师福利,使其专功育人工作,为大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建设高水平学术氛围;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必须严卡学风,杜绝弄虚作假。
此外,加强学风建设还应“积极构筑一道校园精神和管理的“围墙”,树学校风气新形象;大力营造严谨治学和诚信为本的“净土”,抓人才培养质量之根本;努力搭建素质教育和学术创新的“新平台”,创高校特色之品牌”[ ]等等方面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好的土壤。
二、加强思政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抓手。法制教育应当从教育厅及各级教育部门、高校以及高校教师三个方面着手,完善法律法规,增强执法队伍。教育厅及各级教育部门应“大力倡导、积极推进,组织大学法制教育研习,建立大学法制教育考核机制”;高校应当“引导全员参与、推动观念转变,民主办事、依法管理,教育法制化、教育均衡管理,与家庭、社会相结合”;高校教师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融入教学、精编教材,教学相长、加强交流”[ ]。思政教育可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于社会实践中,增强针对性、参与性与时效性”[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保持思想教育的灵活性;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保持思政教育的全程性;榜样教育与实践行动相结合,保持思政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政教育的现代性;培养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 ]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
三、校园文化载体与活动载体落实到位
第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互结合,有效推进。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依托学校学生社团,开展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党校、支部活动室、学习园地、文化设施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把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团活动重要内容,通过“到党旗下集合”、唱校歌、参观校史馆等活动,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激发学生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热情。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第二,强化党团学生干部的教育审核、深化认同并引领成长,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导影响作用,班级学生干部督促落实,社团学生干部配合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多样活动,不余余力,不留死角的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到每一位大学生头脑里,无形内化到他们心中。学校可适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研讨活动、通过论文征集、课题申报等措施鼓励大学生自觉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了解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所在。自觉不自觉的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载体。
与此同时,学校党委、校团委、学生处要充分发挥其指导学生工作的职责,引导大学生开展系列校园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督,严禁校园活动申报弄虚作假,课题申报有头无尾,实时跟进校园文化活动及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在指导学生开展工作的同时严格考核学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效成果。从源头上端正价值观风气,控制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因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行为异化,结果不符合要求。大学生群体要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思想上端正自己,从行动上督促自己,从心态上检验自己,人际交往中考核自己,努力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内化、保持、外化以及发展的中心标准,积极配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
四、利用现代媒介抓手强化培育实效
现代网络媒介如微博、微信、QQ、校园网络、人人网、新闻传媒、影视报刊、文章书籍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接触世界快捷的方式方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风上文明。
第一,把握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引导,构建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会观,坚强对现代媒介的监督,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支持鼓励公益广告选题规划及内容创新,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
第二,紧扣大学生通讯媒介,切实深入指导教育。各类手机、电脑其他互联网通讯工具应当增加覆盖面,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辅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首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要迅速切入微信、微博、QQ等公众平台,鼓励学校、学院、班级、支部、社团等建立完善学校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并定期载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鼓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及其他教育者使用现代媒介工具,掌握学生动态,加强交流、沟通、反馈与传送。其次,开发学校现代媒介APP,将有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校园新闻、教育内容等信息及时通过语音、图片、视频、链接等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到其阵营中,“在充分实现亲和力和感召力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微信”的对接,营造主流舆论氛围”[ ]。再次,可以利用现代媒介平台进行“微讨论”、“微展示”、“微演讲”、“微咨询”等教育活动,在互动中交流,对大学生“微信”用户潜移默化地产生正面引导和积极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加强对现代媒介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各类现代网络传媒的主要负责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相当重要。加大公益广告在社会、学校的创新宣传力度,为广大群众固构建一个干净、文明的网络环境,利用好网络舆情巩固培育的成绩,了解动向、积极引导与管理、构建话语体系、占领阵地,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和直观的培育实效。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对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选择和特有,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属于马克思主义“三元结构说”的文化范畴”[ ]。青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有发展潜力的群体,青年拥有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
反观当前大学生现状,十年寒窗终迎来“象牙塔”的门票。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他们迎来的不是曙光,而是相伴四年前所未有的“迷茫”。一进校门“大学怎么过”、“就业找工作”等等难题一直萦绕每一位大学生脑海久久不绝于心。 ““90后”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新群体和高等教育的对象,他们的价值观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形势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大学生具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失业充满信心”[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必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首先,必须创造条件培育一大批“信仰坚定、素质全面、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志存高远、堪当重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别要多选拔培养少数民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其次,加强团省委与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互动并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结合。最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第二、第三课堂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带动身边学生组织、学生团体及其他人积极实践创新,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青年大学生应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指导的职业理想,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机遇,积极就业,先就业再择业,满足社会建设需要,端正心态,全力以赴,做好准备,成为新时期新发展的引领之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十分注重党内建设,为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和发展,充分与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相结合,实现两者功能上的互补性、运作上的互动性,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学习实践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为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改进学风
第一,完善校园建设,狠抓学风。许多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甚至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校园环境差,教育设施、设备,场地不能很好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求,挫伤了学生求知欲。因此,各高校当尽快善后,结束基建工作,回归正常教学;学风当从大学生进校门就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刻苦学习,不功利学习的习惯,严格学习考察制度,严禁考试作弊不良之风。
第二,教师专功育人,学生专功学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拥有较高知识储备的高校教师工资水平远远跟不上GDP增长水平,导致一大部分高校教师滋长“经商风”,这不仅导致教师流动性大,还导致高校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良好敬业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等。为此各高校不仅应强化教学班子,更应努力改善教师福利,使其专功育人工作,为大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建设高水平学术氛围;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必须严卡学风,杜绝弄虚作假。
此外,加强学风建设还应“积极构筑一道校园精神和管理的“围墙”,树学校风气新形象;大力营造严谨治学和诚信为本的“净土”,抓人才培养质量之根本;努力搭建素质教育和学术创新的“新平台”,创高校特色之品牌”[ ]等等方面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好的土壤。
二、加强思政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抓手。法制教育应当从教育厅及各级教育部门、高校以及高校教师三个方面着手,完善法律法规,增强执法队伍。教育厅及各级教育部门应“大力倡导、积极推进,组织大学法制教育研习,建立大学法制教育考核机制”;高校应当“引导全员参与、推动观念转变,民主办事、依法管理,教育法制化、教育均衡管理,与家庭、社会相结合”;高校教师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融入教学、精编教材,教学相长、加强交流”[ ]。思政教育可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于社会实践中,增强针对性、参与性与时效性”[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保持思想教育的灵活性;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保持思政教育的全程性;榜样教育与实践行动相结合,保持思政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政教育的现代性;培养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 ]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
三、校园文化载体与活动载体落实到位
第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互结合,有效推进。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依托学校学生社团,开展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党校、支部活动室、学习园地、文化设施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把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团活动重要内容,通过“到党旗下集合”、唱校歌、参观校史馆等活动,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激发学生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热情。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第二,强化党团学生干部的教育审核、深化认同并引领成长,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导影响作用,班级学生干部督促落实,社团学生干部配合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多样活动,不余余力,不留死角的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到每一位大学生头脑里,无形内化到他们心中。学校可适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研讨活动、通过论文征集、课题申报等措施鼓励大学生自觉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了解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所在。自觉不自觉的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载体。
与此同时,学校党委、校团委、学生处要充分发挥其指导学生工作的职责,引导大学生开展系列校园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督,严禁校园活动申报弄虚作假,课题申报有头无尾,实时跟进校园文化活动及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在指导学生开展工作的同时严格考核学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效成果。从源头上端正价值观风气,控制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因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行为异化,结果不符合要求。大学生群体要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思想上端正自己,从行动上督促自己,从心态上检验自己,人际交往中考核自己,努力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内化、保持、外化以及发展的中心标准,积极配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
四、利用现代媒介抓手强化培育实效
现代网络媒介如微博、微信、QQ、校园网络、人人网、新闻传媒、影视报刊、文章书籍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接触世界快捷的方式方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风上文明。
第一,把握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引导,构建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会观,坚强对现代媒介的监督,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支持鼓励公益广告选题规划及内容创新,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
第二,紧扣大学生通讯媒介,切实深入指导教育。各类手机、电脑其他互联网通讯工具应当增加覆盖面,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辅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首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要迅速切入微信、微博、QQ等公众平台,鼓励学校、学院、班级、支部、社团等建立完善学校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并定期载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鼓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及其他教育者使用现代媒介工具,掌握学生动态,加强交流、沟通、反馈与传送。其次,开发学校现代媒介APP,将有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校园新闻、教育内容等信息及时通过语音、图片、视频、链接等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到其阵营中,“在充分实现亲和力和感召力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微信”的对接,营造主流舆论氛围”[ ]。再次,可以利用现代媒介平台进行“微讨论”、“微展示”、“微演讲”、“微咨询”等教育活动,在互动中交流,对大学生“微信”用户潜移默化地产生正面引导和积极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加强对现代媒介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各类现代网络传媒的主要负责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相当重要。加大公益广告在社会、学校的创新宣传力度,为广大群众固构建一个干净、文明的网络环境,利用好网络舆情巩固培育的成绩,了解动向、积极引导与管理、构建话语体系、占领阵地,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和直观的培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