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提到:“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而对写作评价提出这样的要求:“要考
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文章针对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对应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修改
一、 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修改存在的问题
习作修改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习作修改做的并不如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习作的修改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作文的批阅习惯上叫做批改作文,而批改本来就包括教师的批阅和学生的修改两个方面。但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简单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从标点符号、语句、错别字等方面进行外在的批阅。至于如何去改,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好,如何描写得更生动、叙事条理更清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对于如何写作文还是一头雾水,这也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意识
由于长期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学生没有自我修改作文的意识,认为作文的修改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只负责写作文,甚至有些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觉得无话可说,遇到习作课,就胡乱写一些内容,完成任务即可。这样的习作不但教师无法批阅,学生自己也无法修改,这样的习作注定是低效的,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毫无意义的。
(三)习作修改流于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往往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除了需要批改繁重的作业之外,教师还要应付各种形形色色的检查,加之农村学校班额较大,每班都有50多人,有些教师要带两个班的语文,一周之内要完成100多本作文的批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拿出精力去探究习作修改这件事,习作的修改只能流于形式。
二、 提高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有效方法
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准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提到:“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对写作评价提出这样的要求:“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从课标得知,作文修改和作文撰写是相辅相成的,两者能够互相促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呢?
(一)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读促改
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输出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输出水平,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以广阔的知识视野。习作的修改是习作的再创造,只有学生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才能够高屋建瓴,在二次创作中促成佳作的诞生。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如何将书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如何将书中的素材在习作修改时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去,只要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习作及习作修改水平就会有很大提升。例如,在修改游记作文《秋游》时,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秋游的范文,并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秋游的过程中肯定发生了许多事,但是哪些事应该写,哪些事没必要写,哪些事需要详细地写,哪些事只需要一笔带过。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和自己文章的对比,学生会有比较大的收获。
(二)精读课本中的范文,以学促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编排的,体现了群文阅读的思想,这样的教材编排体例不但能够清晰明了地呈现单元教学目标,还可以在学生的习作指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文本的解读要有深度,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要求完成教学,而且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和章节,从习作的角度进行分析,精细研读,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通过研读文本,让学生自主去修改,在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了《翠鸟》这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有关小动物的作文后,可以节选《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捕鱼的段落,进行精细分析,重点突出文本中对翠鸟动作的描写。之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修改,趁热打铁,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作文修改方法的学习
修改作文是有具体方法的。教师在作文课堂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主修改作文,才能够达到课标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些教师觉得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生修改作文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去写。其实不然,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刚开始觉得费时间,见效也慢,但是一旦学生掌握了作文修改方法后,对于学生习作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修改作文可以先从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开始,让学生用比较正规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当学生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符号修改作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修改语句的表达,让学生思考同一个意思如何才能够用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语句表达的修改熟练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作文进行立意的修改,尝试如何修改才能够让文章有深意。这种层级修改作文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对学生今后的习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合不同的文体特点,分类修改
不同的文体对写作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文体,教师可以指导學生进行不同的修改,以期达到文体的基本要求。记叙文要求写清楚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修改的时候,可以先从文体的结构来看,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其次,看各个要素的详略是否得当。记叙文的经过应该是重点内容,在写的时候要详细描述。同时,对于事情发生过程中的素材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并不是所有发生的事情都需要记叙,要选取对事情发生有重要影响的、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素材来记叙,学生可以以这个标准对自己的记叙文进行修改;写景、游记类文章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描写顺序不能混乱,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地写。在修改的时候,学生要明确习作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还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明确了这些,学生才能在习作修改中达到二次创作的目的。 (五)注重学生习作和修改的结合,以写促改
在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修改和写作文之间的关系:修改是为了写出更好的作文。一篇佳作的
诞生是需要反复修改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去修改学生的习作,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竞赛主题撰写作文,然后进行多次的修改。除了自己修改外,还可以让同学修改、教师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质的飞跃,同时学生对于如何修改作文会有非常深刻的体验。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抗疫主题征文比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借助思维导图来构思作文,列出提纲,然后进行甄选,看哪些符合征文主题。对于符合主题的素材,纳入写作范围内;对于不符合主题的素材,直接舍去。在作文完成后,再进行多种方式的修改,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三、 关于习作修改的思考
习作修改是在学生作文基础上的再创造,同时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作修改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要明白,学生习作能力以及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计划,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才会提高。有了一定的习作修改能力,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进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升,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有信心,用心培育,静待花开。
(二)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有话可写
习作修改和习作的撰写是分不开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无话可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没有生活素材可写。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写作文之前,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生活体验,在经历了体验后,学生才会有想要表达的欲望,才能够有话可说。例如,在秋天到来时,结合课本的安排,可以布置一篇有关秋天的作文。教师虽然不能带着孩子们去秋游,但是可以让他们观察校园的变化,蹲下身子在校园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观察蚂蚁的活动、感受树叶色彩的变化……描写冬天的场景时,如果赶上下雪,教师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打雪仗、堆雪人、做雪雕等活动,在经历了这些活动后,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再让学生去习作,学生能够很快完成。在完成作文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以促成佳作的诞生。
总之,习作修改不但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技能,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明确习作修改的重要作用,正视习作修改存在的问题,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精读课文范文、重视习作修改的学习方法、以写促改、同时结合不同的文体特征,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深刻地认识到,习作修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深知教育的特殊性,要有足够的耐心,并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才能提高,进而促进学生习作撰写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玉环.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促进语文素养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學报,2019,20(3):67-69.
[2]蒋琳璐.习作修改教学,从提高师能开始[J].语文知识,2016(18):94-95.
[3]刘型锋,郑明科.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51-52.
作者简介:李梅彦,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维新镇马莲滩小学。
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文章针对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对应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修改
一、 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修改存在的问题
习作修改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习作修改做的并不如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习作的修改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作文的批阅习惯上叫做批改作文,而批改本来就包括教师的批阅和学生的修改两个方面。但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简单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从标点符号、语句、错别字等方面进行外在的批阅。至于如何去改,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好,如何描写得更生动、叙事条理更清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对于如何写作文还是一头雾水,这也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意识
由于长期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学生没有自我修改作文的意识,认为作文的修改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只负责写作文,甚至有些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觉得无话可说,遇到习作课,就胡乱写一些内容,完成任务即可。这样的习作不但教师无法批阅,学生自己也无法修改,这样的习作注定是低效的,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毫无意义的。
(三)习作修改流于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往往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除了需要批改繁重的作业之外,教师还要应付各种形形色色的检查,加之农村学校班额较大,每班都有50多人,有些教师要带两个班的语文,一周之内要完成100多本作文的批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拿出精力去探究习作修改这件事,习作的修改只能流于形式。
二、 提高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有效方法
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准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提到:“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对写作评价提出这样的要求:“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从课标得知,作文修改和作文撰写是相辅相成的,两者能够互相促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呢?
(一)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读促改
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输出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输出水平,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以广阔的知识视野。习作的修改是习作的再创造,只有学生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才能够高屋建瓴,在二次创作中促成佳作的诞生。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如何将书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如何将书中的素材在习作修改时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去,只要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习作及习作修改水平就会有很大提升。例如,在修改游记作文《秋游》时,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秋游的范文,并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秋游的过程中肯定发生了许多事,但是哪些事应该写,哪些事没必要写,哪些事需要详细地写,哪些事只需要一笔带过。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和自己文章的对比,学生会有比较大的收获。
(二)精读课本中的范文,以学促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编排的,体现了群文阅读的思想,这样的教材编排体例不但能够清晰明了地呈现单元教学目标,还可以在学生的习作指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文本的解读要有深度,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要求完成教学,而且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和章节,从习作的角度进行分析,精细研读,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通过研读文本,让学生自主去修改,在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了《翠鸟》这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有关小动物的作文后,可以节选《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捕鱼的段落,进行精细分析,重点突出文本中对翠鸟动作的描写。之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修改,趁热打铁,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作文修改方法的学习
修改作文是有具体方法的。教师在作文课堂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主修改作文,才能够达到课标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些教师觉得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生修改作文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去写。其实不然,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刚开始觉得费时间,见效也慢,但是一旦学生掌握了作文修改方法后,对于学生习作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修改作文可以先从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开始,让学生用比较正规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当学生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符号修改作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修改语句的表达,让学生思考同一个意思如何才能够用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语句表达的修改熟练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作文进行立意的修改,尝试如何修改才能够让文章有深意。这种层级修改作文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对学生今后的习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合不同的文体特点,分类修改
不同的文体对写作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文体,教师可以指导學生进行不同的修改,以期达到文体的基本要求。记叙文要求写清楚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修改的时候,可以先从文体的结构来看,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其次,看各个要素的详略是否得当。记叙文的经过应该是重点内容,在写的时候要详细描述。同时,对于事情发生过程中的素材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并不是所有发生的事情都需要记叙,要选取对事情发生有重要影响的、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素材来记叙,学生可以以这个标准对自己的记叙文进行修改;写景、游记类文章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描写顺序不能混乱,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地写。在修改的时候,学生要明确习作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还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明确了这些,学生才能在习作修改中达到二次创作的目的。 (五)注重学生习作和修改的结合,以写促改
在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修改和写作文之间的关系:修改是为了写出更好的作文。一篇佳作的
诞生是需要反复修改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去修改学生的习作,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竞赛主题撰写作文,然后进行多次的修改。除了自己修改外,还可以让同学修改、教师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质的飞跃,同时学生对于如何修改作文会有非常深刻的体验。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抗疫主题征文比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借助思维导图来构思作文,列出提纲,然后进行甄选,看哪些符合征文主题。对于符合主题的素材,纳入写作范围内;对于不符合主题的素材,直接舍去。在作文完成后,再进行多种方式的修改,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三、 关于习作修改的思考
习作修改是在学生作文基础上的再创造,同时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作修改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要明白,学生习作能力以及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计划,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才会提高。有了一定的习作修改能力,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进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升,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有信心,用心培育,静待花开。
(二)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有话可写
习作修改和习作的撰写是分不开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无话可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没有生活素材可写。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写作文之前,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生活体验,在经历了体验后,学生才会有想要表达的欲望,才能够有话可说。例如,在秋天到来时,结合课本的安排,可以布置一篇有关秋天的作文。教师虽然不能带着孩子们去秋游,但是可以让他们观察校园的变化,蹲下身子在校园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观察蚂蚁的活动、感受树叶色彩的变化……描写冬天的场景时,如果赶上下雪,教师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打雪仗、堆雪人、做雪雕等活动,在经历了这些活动后,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再让学生去习作,学生能够很快完成。在完成作文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以促成佳作的诞生。
总之,习作修改不但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技能,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明确习作修改的重要作用,正视习作修改存在的问题,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精读课文范文、重视习作修改的学习方法、以写促改、同时结合不同的文体特征,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深刻地认识到,习作修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深知教育的特殊性,要有足够的耐心,并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才能提高,进而促进学生习作撰写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玉环.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促进语文素养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學报,2019,20(3):67-69.
[2]蒋琳璐.习作修改教学,从提高师能开始[J].语文知识,2016(18):94-95.
[3]刘型锋,郑明科.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51-52.
作者简介:李梅彦,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维新镇马莲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