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超越美国的可能性评估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格局,美国依然一家独霸,欧盟、日本等国紧紧依偎其旁。但在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的重创下,尤其是在中国高速发展、一路紧追的映衬中,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前途走向让人不免存疑。而中国则是当今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后起之秀”,厚重的文明积淀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不难预见,在未来20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还将大幅跃升,甚至极有可能“冲刺夺冠”。
  中国实力、地位继续向前深入突进,已经毫无悬念。但若沿袭传统大国的超越模式,则战争在所难免,很可能两败俱伤;如果能跳出“以战求霸”的思维窠臼,不树敌,不争霸,则和平超越美国的夙愿并非是“痴人说梦”。能否和平崛起,继而超越美国,这是对中国实力、定力和发展模式的极大考验。
  我们说中国压根不想争“老大”,并不是刻意谦虚,故作姿态,也并不是我们对领先地位从无诉求,而是出于对传统霸权国家行为逻辑的深刻反思。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强硬霸道,有失风范,颇为人所诟病。事实上,基于价值理念和道德信仰,中国绝不会谋求那种“以我为中心,无条件服从”的“老大”地位,更不会重蹈原先 “老大”的覆辙。我们所认同和追求的国际领袖,应该是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支撑下,服膺道义,平等尊重,倡导多边合作,不设双重标准。
  中国的发展与超越之路,是基于时代潮流、历史经验、文化传统与国家根本利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中国不会贸然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更不会以武力和战争手段谋求地区乃至全球霸权。
  当今国际环境,水面风平浪静,水下暗流汹涌,如何巧妙把握内与外、和与战、封锁与反封锁,将是这一代人的艰巨使命。而如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国际地位,化解周边“邻里纠纷”,争取既有强权的理解与支持,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更是这一代执政者无法回避的紧要难题。怀揣着这样的时代梦想,用激情而又不失理性的学术眼光来评估中国和平超越美国的可能性,以期能更加知己知彼,这不仅需要最高决策层的战略谋划,更需要理论学术界的论证支持。在此梦想激励下,我们拟定了这一议题,希望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共同为“中国梦”镶上腾飞的翅膀。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
  国际舆论担心中国崛起后如何使用崛起的实力,美国则担心自身的老大地位被中国超越,导致国内外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质疑声音频起。中国的发展,只有超越崛起,才能超越威胁。中国的复兴,如何为人类永续发展之所需,世界各国之所期,国际社会之所爱,成为崛起之后中国的巨大考验。
  ——王义桅
  西方视野下对中国模式之普遍性的讨论似乎不免失之于“西方中心论”,即视西方当前的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为唯一标准,藉此衡量中国模式的对与错。在这样的西方中心论之下,中国模式的潜在普遍性就成为一种威胁,随之则将影响人们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判断。
  ——石之瑜
  未来的30年是一个更为关键的时期,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低潮期,科学技术的推进作用可能不如前一时期那样显著,国际竞争因此变得更为激烈,国际秩序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环境将更难预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表现出对发达国家不利的转向。
  ——蔡佳禾
  在一个相互联系加强的地球村,中国的命运与世界更为紧密相关,中国会更好地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会以一种平等、公正的角色更多地参与重大国际与地区事务,并发挥独特的、善意的、具有建设性的作用,承担起相应的国际义务与责任。
  ——傅梦孜
  西方文明强调个人主义,崇尚个人自由,这与“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结合起来就必然导致对物质、财富的狂热追求。纵观西方文明史,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具有很强的好战性、征服性、扩张性。在这种文化指引下,面对崛起的中国,西方本能地抛出“中国威胁论”。
  ——鲁世巍
其他文献
由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承办的福建省第七届实验物理教学研讨会暨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于2009年10月23日至25日
绥远地区的师资培养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的改革潮流中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演变。其最初只是附设在归绥中学堂之内。迨民国十一年,始建绥远师范学校,绥远地区开始了办专校发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须莫定的重要心理基础,它的建立一_方面需要教师情意、教师期望、教师价值现
通识教育是一种唤醒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一种朝向完整人格的建立,促成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通识教育意欲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不是某种具体的知识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