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模式是: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讨论式”教学法如果能正确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讨论式”教学法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能得到很大改进,能克服应试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应具备以下条件:(1)讨论的目的已达到;(2)所有学生,包括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3)教师的方法运用得合理得当。那么该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使讨论课获得成功呢?笔者想就“讨论式”教学法模式的四个环节即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来分别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精心拟出讨论题
讨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拟出合适的讨论题,这是一堂成功的讨论课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的讨论题应具备以下条件:(1)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2)要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无从答起(3)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4)要结合课堂实际,适时使用。如果讨论是在讲授新课前使用,那么讨论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堂新课的兴趣;如果讨论是在讲完新课后进行,那么讨论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如果是专题讨论,那么教师应在上一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讨论题,并让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好社会调查,准备好讨论提纲,以便讨论时有言可发。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授《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内容时,在讲授新课前用幻灯投影出有关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获得金牌的情况,然后出示讨论题:有人说:“成功等于三分机遇加上七分天才。”也有人说:“成功等于三分天才加上七分机遇。”你们认为哪种说法有道理?该题一出,由于结合学生实际,学生立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展激烈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讲授新课内容,水到渠成,学生欣然接受。另有一位教师在讲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框内容时,在讲授完新课内容以后,用幻灯投影出某国有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濒临破产的一份材料,然后出示讨论题:如果你是该企业的厂长,应如何想办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该题一出,由于结合社会实际,学生立即认真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显然,这些设计讨论题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二、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流于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拟出过于简单,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以外,还表现在没有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时间上没有给予充分保证,讨论题一出示,有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已宣布讨论结束,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中较常见,由于教师没有合理掌握时间,所以使讨论流于形式,走过场。另一种情形是在讨论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是教师提问,学生討论答问,而很少有让学生自己提问的。一直以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被认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事实上,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问并展开讨论。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历史的进程表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甚至老师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内容时,有一学生提出:“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属不属于宏观调控的范围?”一教师在肯定此问很有水平后,让全体学生自由讨论几分钟,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回答。课后,这一学生还为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而自豪。
三、选出代表发言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滞后的学困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要总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优等生,而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学困生”发言,并且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而且这样做还可以防止那些学困生因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放松思维的紧迫感,随便“安全休息”,降低听课效率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另外,学生代表在发言时,教师应提出要求:必须运用书本中的政治术语,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记忆、钻研教材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识记、表达能力,这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四、教师总结发言要有充分准备
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提出的讨论题自己心中无数,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的总结发言语无伦次,主次不分,条理不清、思维混乱。这样的后果往往会导致挫伤学生下一次讨论的积极性甚至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教师在课前设计讨论题时一定要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甚至还要设想好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作总结时要突出重点,思路清晰、表述规范、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听了以后能够对本堂课讨论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真正感觉到讨论以后经老师总结点拨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样的讨论课才会深受学生喜爱。
以上是笔者对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几点看法。当然,“讨论式”教学法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后在广大政治教师的努力实践中,“讨论式”教学法将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使其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模式是: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讨论式”教学法如果能正确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讨论式”教学法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能得到很大改进,能克服应试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应具备以下条件:(1)讨论的目的已达到;(2)所有学生,包括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3)教师的方法运用得合理得当。那么该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使讨论课获得成功呢?笔者想就“讨论式”教学法模式的四个环节即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来分别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精心拟出讨论题
讨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拟出合适的讨论题,这是一堂成功的讨论课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的讨论题应具备以下条件:(1)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2)要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无从答起(3)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4)要结合课堂实际,适时使用。如果讨论是在讲授新课前使用,那么讨论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堂新课的兴趣;如果讨论是在讲完新课后进行,那么讨论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如果是专题讨论,那么教师应在上一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讨论题,并让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好社会调查,准备好讨论提纲,以便讨论时有言可发。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授《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内容时,在讲授新课前用幻灯投影出有关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获得金牌的情况,然后出示讨论题:有人说:“成功等于三分机遇加上七分天才。”也有人说:“成功等于三分天才加上七分机遇。”你们认为哪种说法有道理?该题一出,由于结合学生实际,学生立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展激烈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讲授新课内容,水到渠成,学生欣然接受。另有一位教师在讲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框内容时,在讲授完新课内容以后,用幻灯投影出某国有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濒临破产的一份材料,然后出示讨论题:如果你是该企业的厂长,应如何想办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该题一出,由于结合社会实际,学生立即认真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显然,这些设计讨论题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二、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流于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拟出过于简单,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以外,还表现在没有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时间上没有给予充分保证,讨论题一出示,有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已宣布讨论结束,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中较常见,由于教师没有合理掌握时间,所以使讨论流于形式,走过场。另一种情形是在讨论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是教师提问,学生討论答问,而很少有让学生自己提问的。一直以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被认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事实上,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问并展开讨论。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历史的进程表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甚至老师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内容时,有一学生提出:“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属不属于宏观调控的范围?”一教师在肯定此问很有水平后,让全体学生自由讨论几分钟,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回答。课后,这一学生还为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而自豪。
三、选出代表发言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滞后的学困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要总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优等生,而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学困生”发言,并且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而且这样做还可以防止那些学困生因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放松思维的紧迫感,随便“安全休息”,降低听课效率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另外,学生代表在发言时,教师应提出要求:必须运用书本中的政治术语,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记忆、钻研教材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识记、表达能力,这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四、教师总结发言要有充分准备
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提出的讨论题自己心中无数,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的总结发言语无伦次,主次不分,条理不清、思维混乱。这样的后果往往会导致挫伤学生下一次讨论的积极性甚至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教师在课前设计讨论题时一定要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甚至还要设想好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作总结时要突出重点,思路清晰、表述规范、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听了以后能够对本堂课讨论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真正感觉到讨论以后经老师总结点拨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样的讨论课才会深受学生喜爱。
以上是笔者对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几点看法。当然,“讨论式”教学法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后在广大政治教师的努力实践中,“讨论式”教学法将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使其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