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21-01
摘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范畴之一,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与纯粹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内涵、相互关系, 以及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体意识,开创性地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客体 主体性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认识,增强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性意识,就如何坚持主体性原则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基本涵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关系主体说”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存在的,它们之间的界限既是确定的,又不是确定的。只有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模式中,才有可能和有必要划分主体和客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张让受教育者在现实社会关系中,在教学、工作、研究等活动中,自主接受教育者传递的思想道德,并通过自身思想矛盾运动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他们之间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互相平等是双向互动的基础,双向互动体现和确保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平等性,这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标志。
2 基于教育主体论的认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反思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因素, 二者通常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一般来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取决于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对主体的效用。然而,作为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却常常遇到一些困扰的问题。如: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兴趣全无,教学效果不佳。再如在学雷锋实践活动中组织大学生开展义工活动,学生质疑有没有用……这让我们深感学生没有发自己内心的需要去实践,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效甚微。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 在多元文化生活的背景下,众多复杂因素共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地位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基于现代思想政治主体论的认识,我们更需要正确分析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出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启示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要坚定信念,与时俱进,从多渠道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对人本思想的合理因素的吸收,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校教育管理本身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学生需要为本,启迪学生的自觉性,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2 树立平等互助意识,积极搭建师生对话平台。
90后的青年是富有梦想、开拓和冒险意识强,善于同“权威”挑战的一代年轻人。作为教育者要去掉过去单向式灌输的教育模式,在不断积累教书育人的势能的同时,俯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交流方式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心声,否则我们将失去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我们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一丝不苟地及时给予帮助,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对话平台,比如借在毕业餐或座谈中与学生联谊的办法,渐渐与他们建立稳固的友情从而赢得互助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3 重视培养和构建主体和客体的主体性意识,形成和谐互动的良好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可能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虽然教育者在教育的方向上起到主导作用, 通过灌输理论知识或行为教育等方式影响受教育者,使其出现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主动将其内化转化为外在行为。然而当前大学生是一个成熟的个体,对教育内容提出置疑,这对于教育者也是一种思考和共进。所以需要积极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主体意识是人作为主体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作用和价值体现的自觉行为,是人的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也是人的创造性的源泉。特别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自身的参与和创造,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改进方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的存在。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对高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网络环境下话语权没有归属。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辅导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历史使命,要确保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主流文化方向,实现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除了传统的班会、个别谈话外,还应该积极拓展教育指导思路,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新阵地,掌握网络新技术和新特点,通过博客、校友录、QQ等方式进行沟通,强化主流文化的传播,构建立体式的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10- 03.
[3]张耀灿,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
[4]顾潍文,徐仁成.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语境下辅导员主体性素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57)
[5]倪新兵, 刘争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及其主体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06 -85.
摘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范畴之一,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与纯粹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内涵、相互关系, 以及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体意识,开创性地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客体 主体性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认识,增强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性意识,就如何坚持主体性原则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基本涵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关系主体说”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存在的,它们之间的界限既是确定的,又不是确定的。只有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模式中,才有可能和有必要划分主体和客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张让受教育者在现实社会关系中,在教学、工作、研究等活动中,自主接受教育者传递的思想道德,并通过自身思想矛盾运动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他们之间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互相平等是双向互动的基础,双向互动体现和确保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平等性,这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标志。
2 基于教育主体论的认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反思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因素, 二者通常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一般来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取决于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对主体的效用。然而,作为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却常常遇到一些困扰的问题。如: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兴趣全无,教学效果不佳。再如在学雷锋实践活动中组织大学生开展义工活动,学生质疑有没有用……这让我们深感学生没有发自己内心的需要去实践,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效甚微。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 在多元文化生活的背景下,众多复杂因素共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地位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基于现代思想政治主体论的认识,我们更需要正确分析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出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启示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要坚定信念,与时俱进,从多渠道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对人本思想的合理因素的吸收,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校教育管理本身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学生需要为本,启迪学生的自觉性,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2 树立平等互助意识,积极搭建师生对话平台。
90后的青年是富有梦想、开拓和冒险意识强,善于同“权威”挑战的一代年轻人。作为教育者要去掉过去单向式灌输的教育模式,在不断积累教书育人的势能的同时,俯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交流方式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心声,否则我们将失去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我们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一丝不苟地及时给予帮助,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对话平台,比如借在毕业餐或座谈中与学生联谊的办法,渐渐与他们建立稳固的友情从而赢得互助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3 重视培养和构建主体和客体的主体性意识,形成和谐互动的良好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可能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虽然教育者在教育的方向上起到主导作用, 通过灌输理论知识或行为教育等方式影响受教育者,使其出现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主动将其内化转化为外在行为。然而当前大学生是一个成熟的个体,对教育内容提出置疑,这对于教育者也是一种思考和共进。所以需要积极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主体意识是人作为主体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作用和价值体现的自觉行为,是人的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也是人的创造性的源泉。特别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自身的参与和创造,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改进方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的存在。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对高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网络环境下话语权没有归属。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辅导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历史使命,要确保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主流文化方向,实现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除了传统的班会、个别谈话外,还应该积极拓展教育指导思路,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新阵地,掌握网络新技术和新特点,通过博客、校友录、QQ等方式进行沟通,强化主流文化的传播,构建立体式的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10- 03.
[3]张耀灿,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
[4]顾潍文,徐仁成.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语境下辅导员主体性素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57)
[5]倪新兵, 刘争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及其主体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06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