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力求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有了热情,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就喜欢积累,这就是作文的雏形,然后经过老师牵线、引导,对初稿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最后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但是,在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还是一直采用一套陈腐的教学模式:题目教师出,思路教师拟,文章教师批,优劣教师评。教师包揽一切,导致学生消极应付,视作文为最苦最难的差事,形成“学生给老师写作文”的被动局面。那么该如何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写作、改作,使学生走出写作的低谷,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授予学生写作知识、结构、方法,培养自主写作能力。
我们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结构,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观、多说、多写,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写作能力,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形成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拓展单位时间内学生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一位学生的精神活力。并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产生创造欲望,从而写出自己所必须说出来的内容。
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讲解不必太多,应当引而不发,留有余地,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一个大体方向,让学生自己探索,按照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步步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写成文章。例如,在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文具》为题进行作文训练时,我让学生从自己日常文具中选一个最喜欢的带到作文课上。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它的外形、结构、颜色,能够操作的,还让学生操作一下,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写,可以分几段写,想好后写下来,还可以给自己的作文加个题目。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加以引导:“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带来自己最心爱的朋友,现在请你们把它具体地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好吗?”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老师趁热打铁地说:“首先应当介绍这位‘朋友’的什么内容?”(名称、模样、由几部分组成。)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讲出多种不同的介绍顺序与方法,小结后再启迪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这位朋友的什么……这样指导,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加上老师的启迪指导,学生发散思维,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想象的内容各异,描述流畅清晰,从而写出自己所要说出来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自改作文结构的方法,促进主动发展。
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是习作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不仅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还能养成字斟句酌的良好写作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于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可见,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是很有意义的。所谓自改作文就是让学生根据作文的要求,仔细分析自己的作文,懂得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方面主要考虑中心和题材,形式方面侧重结构和语言。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学会自改作文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和修改文章的水平。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有了一些体会。
1.学会基本的修改步骤
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可从学生的作文草稿中找出中等偏下的作文,在大幅白纸上原文照抄,然后示范批改,让学生学会以下基本的修改步骤。
第一读,让学生带着本次习作要求,对初稿先通读几遍,通过读发现问题。
第二想,在读的基础上,想想本习作在立意、选材等方面是否符合文题;文章的条理、详略是否得当;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如其分。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分别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想想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改,在读、想的基础上进行改,初改后还要再读、再改,直到满意为止。
在示范批改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步骤,还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符号,为自我修改打好基础。
2.批后自改
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修改,要经历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他们的自改能力是在修改的实践中得到培养的。因此,教师可用各种特定的符号或写批语或面批的方式,提示要改的地方、范围、性质,指明修改的方向。至于具体该添什么,怎样删,怎样改,怎样换,怎样调,留着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独立完成。这样半扶半放,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既培养学生的修改技能,又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并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位学生在《我们的学校》一文的开头写道:“我们的学校很美丽。它坐落在我镇的旁边,四面绿树环绕......”教师用批改符号在“旁边”两个字上打了个问号。这位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把“旁边”两个字改成“东部”,并添上“坐北朝南”几个字。这样,学生不仅会改,而且明白道理,即明白该把学校的方位讲清楚,收到了预期的训练效果。
3.养成良好的自改习惯
叶圣陶说:“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任何作品只有反复修改才能臻于完善。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可见,让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是非常有益的。因此,老师应要求学生在每次习作后,尽可能认真地、耐心地修改,反复推敲,除了注意句子、词语、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外,还要注意内容的调整补充和标题的拟定等,想一想是否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必要的时候,还要主动向同学求教,互相交流讨论,力求把文章改得好一点。
总之,新课程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我们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作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作文的“写”与“改”中都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一、授予学生写作知识、结构、方法,培养自主写作能力。
我们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结构,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观、多说、多写,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写作能力,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形成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拓展单位时间内学生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一位学生的精神活力。并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产生创造欲望,从而写出自己所必须说出来的内容。
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讲解不必太多,应当引而不发,留有余地,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一个大体方向,让学生自己探索,按照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步步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写成文章。例如,在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文具》为题进行作文训练时,我让学生从自己日常文具中选一个最喜欢的带到作文课上。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它的外形、结构、颜色,能够操作的,还让学生操作一下,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写,可以分几段写,想好后写下来,还可以给自己的作文加个题目。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加以引导:“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带来自己最心爱的朋友,现在请你们把它具体地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好吗?”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老师趁热打铁地说:“首先应当介绍这位‘朋友’的什么内容?”(名称、模样、由几部分组成。)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讲出多种不同的介绍顺序与方法,小结后再启迪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这位朋友的什么……这样指导,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加上老师的启迪指导,学生发散思维,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想象的内容各异,描述流畅清晰,从而写出自己所要说出来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自改作文结构的方法,促进主动发展。
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是习作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不仅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还能养成字斟句酌的良好写作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于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可见,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是很有意义的。所谓自改作文就是让学生根据作文的要求,仔细分析自己的作文,懂得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方面主要考虑中心和题材,形式方面侧重结构和语言。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学会自改作文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和修改文章的水平。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有了一些体会。
1.学会基本的修改步骤
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可从学生的作文草稿中找出中等偏下的作文,在大幅白纸上原文照抄,然后示范批改,让学生学会以下基本的修改步骤。
第一读,让学生带着本次习作要求,对初稿先通读几遍,通过读发现问题。
第二想,在读的基础上,想想本习作在立意、选材等方面是否符合文题;文章的条理、详略是否得当;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如其分。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分别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想想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改,在读、想的基础上进行改,初改后还要再读、再改,直到满意为止。
在示范批改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步骤,还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符号,为自我修改打好基础。
2.批后自改
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修改,要经历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他们的自改能力是在修改的实践中得到培养的。因此,教师可用各种特定的符号或写批语或面批的方式,提示要改的地方、范围、性质,指明修改的方向。至于具体该添什么,怎样删,怎样改,怎样换,怎样调,留着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独立完成。这样半扶半放,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既培养学生的修改技能,又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并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位学生在《我们的学校》一文的开头写道:“我们的学校很美丽。它坐落在我镇的旁边,四面绿树环绕......”教师用批改符号在“旁边”两个字上打了个问号。这位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把“旁边”两个字改成“东部”,并添上“坐北朝南”几个字。这样,学生不仅会改,而且明白道理,即明白该把学校的方位讲清楚,收到了预期的训练效果。
3.养成良好的自改习惯
叶圣陶说:“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任何作品只有反复修改才能臻于完善。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可见,让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是非常有益的。因此,老师应要求学生在每次习作后,尽可能认真地、耐心地修改,反复推敲,除了注意句子、词语、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外,还要注意内容的调整补充和标题的拟定等,想一想是否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必要的时候,还要主动向同学求教,互相交流讨论,力求把文章改得好一点。
总之,新课程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我们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作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作文的“写”与“改”中都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