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去电子市场或其他有关的地方找找有关的硬件,收集一些数据,也可引导学生去查找一些产品的价格或了解价格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物展示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关硬件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原理这部分内容一直是老师们觉得比较难上的,其主要原因是深浅难以掌握。如果讲深了、讲多了,学生不仅听不懂,而且极易产生对信息技术的厌恶情绪;如果讲浅了又达不到教材的要求。虽然教材上有很多有关硬件的形象逼真的插图或照片,但由于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硬件相关知识基本没有接触过,他们从图片得到的仅仅是感官上的印象,并不能由此真正了解这些硬件的作用,更不能从中去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原理。而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硬件知识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早点了解计算机硬件,对他们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有一定的好处。如何上好这部分内容呢?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尝试过好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借此一角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实物展示——百闻不如一见
实物展示是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撩开罩在计算机上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并不像他们想像中的那么神秘、触摸不得;其缺点是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而有些设备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记得 第一次教计算机的有关硬件知识时,我特意挑选了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如EDORAM、SDRAM等。因那时SDRAM还比较少,只挑了一条;而EDO相对比较成熟,所以准备了4M、8M、16M、32M等一系列。有了这些实物,上课前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上课时,我边展示边讲解。这样,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它们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还了解了它们功能上的不同,而这是要求他们切实掌握的。另外,我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内存条后,再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内存的大小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什么关系,从而了解内存条在计算机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我拿出了显卡、网卡、声卡等计算机板块,让同学们自己仔细观察主板插槽,找出不同的板卡对应的主板插槽。然后我简单讲解了不同的板卡在计算机中的不同作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声卡是处理声音信息的,处理好的声音信息通过音箱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有了网卡,我们就可以和其他计算机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实物观察与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计算机由一块块功能不同的板块构成”的印象,这时教师及时指出制造计算机的基本思路是功能模块化,学生就很容易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架了。
二、形象、生动的比喻——迷离之中现踪影
在硬件知识的教学中,有些东西看不到、摸不着,还有一些东西根本拆不下来或者说一旦拆下就不能再用了,这个时候就无法通过实物展示来讲解了,而生动形象的比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材中有关ROM和RAM的知识提得比较多,什么断电后信息是否会丢失、内存大小或硬盘的容量、内存与外存的分类等,这些知识既是初中学生学的难点又是教师教的难点。这时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能使讲解简单易懂,教的人不累,听的人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如在教内存与外存这部分内容时,我作了这样一个比喻:一个顾客到商店购买练习本,如果他只买几十本,则营业员只要从商店内(内存)取出给他即可;如果他要大批量的,则要到仓库(外存)去取货,而仓库(外存)离商店(内存)距离比较远,因此在取货速度上(CPU运行数据或执行程序)要慢了,必须将货(数据)从仓库(外存)运输到商店(内存)才可以售出(CPU执行指令或程序)。这个例子既说明了内存相对较小、外存相对较大,同时也说明了内存是直接与CPU交换数据的,速度比较快,而外存要通过内存才能进行数据交换,因此速度相对来说就比较慢了。这样通俗形象的比喻,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师好像是在陈述生活中的某个众人皆知的事情,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在教育学上称之为备学生的课、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要多花时间,多方查找资料、并作仔细的研究与探讨。
三、亲身实践——身体力行,从市场中得益
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去电子市场或其他有关的地方找找有关的硬件,收集一些数据,也可引导学生去查找一些产品的价格或了解价格趋势。这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或发展水平,让学生看到电子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例如讲到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我曾与学生一起统计过一些数据: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造价大约要100万美元,而现在只要几千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一台相当不错的计算机,期间历时只有短短的不到五十年时间。如果与汽车行业类比的话,假设汽车也以此速度降低成本,那么现在小汽车的价格大约为一角八分钱。这个假设引起了同学们的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同学们也惊叹信息技术发展之迅速。
四、联系日常生活——从生活中求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上好硬件知识课的一种方法。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拥有VCD、DVD,在教学“计算机存贮器的分类”时,我就联系VCD和DVD来讲。我告诉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VCD、DVD片子也是计算机信息的存贮器。一讲到这些大家都熟知的东西,同学们顿时兴趣十足地与我一起探讨起VCD与DVD有什么区別、为什么VCD的机器不能播放DVD的碟片、为什么有些碟片VCD读不出来而计算机能读出来等问题,还有很多学生提问:一台计算机最多可以存贮几张碟片的信息呢?我趁机把存贮器的分类作一个系统的讲解,之后又把存贮容量的单位介绍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张3.5英寸的软盘最多可以存贮多少个英文字符或汉字、一张普通的CD-ROM光盘又能存贮多少个英文字符或汉字。这样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对有关知识印象深刻。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轻松中掌握,在快乐中明白,在兴趣中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物展示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关硬件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原理这部分内容一直是老师们觉得比较难上的,其主要原因是深浅难以掌握。如果讲深了、讲多了,学生不仅听不懂,而且极易产生对信息技术的厌恶情绪;如果讲浅了又达不到教材的要求。虽然教材上有很多有关硬件的形象逼真的插图或照片,但由于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硬件相关知识基本没有接触过,他们从图片得到的仅仅是感官上的印象,并不能由此真正了解这些硬件的作用,更不能从中去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原理。而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硬件知识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早点了解计算机硬件,对他们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有一定的好处。如何上好这部分内容呢?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尝试过好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借此一角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实物展示——百闻不如一见
实物展示是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撩开罩在计算机上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并不像他们想像中的那么神秘、触摸不得;其缺点是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而有些设备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记得 第一次教计算机的有关硬件知识时,我特意挑选了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如EDORAM、SDRAM等。因那时SDRAM还比较少,只挑了一条;而EDO相对比较成熟,所以准备了4M、8M、16M、32M等一系列。有了这些实物,上课前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上课时,我边展示边讲解。这样,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它们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还了解了它们功能上的不同,而这是要求他们切实掌握的。另外,我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内存条后,再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内存的大小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什么关系,从而了解内存条在计算机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我拿出了显卡、网卡、声卡等计算机板块,让同学们自己仔细观察主板插槽,找出不同的板卡对应的主板插槽。然后我简单讲解了不同的板卡在计算机中的不同作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声卡是处理声音信息的,处理好的声音信息通过音箱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有了网卡,我们就可以和其他计算机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实物观察与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计算机由一块块功能不同的板块构成”的印象,这时教师及时指出制造计算机的基本思路是功能模块化,学生就很容易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架了。
二、形象、生动的比喻——迷离之中现踪影
在硬件知识的教学中,有些东西看不到、摸不着,还有一些东西根本拆不下来或者说一旦拆下就不能再用了,这个时候就无法通过实物展示来讲解了,而生动形象的比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材中有关ROM和RAM的知识提得比较多,什么断电后信息是否会丢失、内存大小或硬盘的容量、内存与外存的分类等,这些知识既是初中学生学的难点又是教师教的难点。这时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能使讲解简单易懂,教的人不累,听的人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如在教内存与外存这部分内容时,我作了这样一个比喻:一个顾客到商店购买练习本,如果他只买几十本,则营业员只要从商店内(内存)取出给他即可;如果他要大批量的,则要到仓库(外存)去取货,而仓库(外存)离商店(内存)距离比较远,因此在取货速度上(CPU运行数据或执行程序)要慢了,必须将货(数据)从仓库(外存)运输到商店(内存)才可以售出(CPU执行指令或程序)。这个例子既说明了内存相对较小、外存相对较大,同时也说明了内存是直接与CPU交换数据的,速度比较快,而外存要通过内存才能进行数据交换,因此速度相对来说就比较慢了。这样通俗形象的比喻,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师好像是在陈述生活中的某个众人皆知的事情,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在教育学上称之为备学生的课、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要多花时间,多方查找资料、并作仔细的研究与探讨。
三、亲身实践——身体力行,从市场中得益
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去电子市场或其他有关的地方找找有关的硬件,收集一些数据,也可引导学生去查找一些产品的价格或了解价格趋势。这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或发展水平,让学生看到电子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例如讲到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我曾与学生一起统计过一些数据: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造价大约要100万美元,而现在只要几千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一台相当不错的计算机,期间历时只有短短的不到五十年时间。如果与汽车行业类比的话,假设汽车也以此速度降低成本,那么现在小汽车的价格大约为一角八分钱。这个假设引起了同学们的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同学们也惊叹信息技术发展之迅速。
四、联系日常生活——从生活中求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上好硬件知识课的一种方法。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拥有VCD、DVD,在教学“计算机存贮器的分类”时,我就联系VCD和DVD来讲。我告诉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VCD、DVD片子也是计算机信息的存贮器。一讲到这些大家都熟知的东西,同学们顿时兴趣十足地与我一起探讨起VCD与DVD有什么区別、为什么VCD的机器不能播放DVD的碟片、为什么有些碟片VCD读不出来而计算机能读出来等问题,还有很多学生提问:一台计算机最多可以存贮几张碟片的信息呢?我趁机把存贮器的分类作一个系统的讲解,之后又把存贮容量的单位介绍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张3.5英寸的软盘最多可以存贮多少个英文字符或汉字、一张普通的CD-ROM光盘又能存贮多少个英文字符或汉字。这样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对有关知识印象深刻。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轻松中掌握,在快乐中明白,在兴趣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