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区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种,是指教师依据简单的科学原理投放各种可以感知和操作的材料,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操作等各种方式与材料进行相互作用,从中萌发科学探索兴趣,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从而提升科学素养的一种低结构、开放性的教育活动。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探讨科学区创设和活动指导的研究尚不多见,可见小班幼儿科学区的创设与研究难度比较大,但是小班的科学区活动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启蒙又非常重要。因此,以“科学区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为主题,试图在结合研究者自身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梳理出相关具体策略。
关键词:科学区;小班;探究兴趣
一、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
(一)探究的目的性不强,探究兴趣易转移
小班幼儿很多时候没有把材料视为工具,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只是出于好奇心和好动的本能进行模仿性质的游戏活动,或者只被操作材料本身所吸引,导致幼儿的兴趣点只集中在对工具和材料的摆弄上,并且极易受其他刺激的干扰,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或模仿同伴的操作,而无意于深入探究。因此,他们的探究兴趣通常是不稳定的,容易转移的。
(二)探究的视角较窄,自我中心倾向较强
小班幼儿具有单视角叠加累积的认知特点。与中大班幼儿相比,小班幼儿的探究视角窄,探究内容较局限,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对自己日常喜欢、熟悉、可反复操作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关注与探究的兴趣,如问小班幼儿会选择探究什么样的车,会喂养哪种小动物时,他们一般都集中倾向于选择玩具车,选择故事、儿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白兔,可见小班幼儿对探究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有着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
(三)探究的过程直接,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小班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直接经验,通过摸、看、闻、尝、听、抓、举等感知活动来进行探究。幼儿要依靠观察实物来发现问题,根据已有经验、运用转导推理或初步逻辑推理,假设可能的情况,可能的结果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探索过程依赖于直接经验,看到事实结果就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大多数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时动作被内化为具体形象思维,使幼儿直接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的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
二、小班幼儿科学区活动环境的创设
根据美国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和克劳特(Bronfenbrenner.U.
关键词:科学区;小班;探究兴趣
一、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
(一)探究的目的性不强,探究兴趣易转移
小班幼儿很多时候没有把材料视为工具,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只是出于好奇心和好动的本能进行模仿性质的游戏活动,或者只被操作材料本身所吸引,导致幼儿的兴趣点只集中在对工具和材料的摆弄上,并且极易受其他刺激的干扰,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或模仿同伴的操作,而无意于深入探究。因此,他们的探究兴趣通常是不稳定的,容易转移的。
(二)探究的视角较窄,自我中心倾向较强
小班幼儿具有单视角叠加累积的认知特点。与中大班幼儿相比,小班幼儿的探究视角窄,探究内容较局限,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对自己日常喜欢、熟悉、可反复操作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关注与探究的兴趣,如问小班幼儿会选择探究什么样的车,会喂养哪种小动物时,他们一般都集中倾向于选择玩具车,选择故事、儿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白兔,可见小班幼儿对探究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有着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
(三)探究的过程直接,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小班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直接经验,通过摸、看、闻、尝、听、抓、举等感知活动来进行探究。幼儿要依靠观察实物来发现问题,根据已有经验、运用转导推理或初步逻辑推理,假设可能的情况,可能的结果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探索过程依赖于直接经验,看到事实结果就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大多数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时动作被内化为具体形象思维,使幼儿直接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的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
二、小班幼儿科学区活动环境的创设
根据美国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和克劳特(Bronfenbrenne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