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進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改变课本教材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都处在照本宣科的理论灌输当中,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借助互联网优势,科学高效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是本文的探究主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发应用;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更多的课程资源被开发出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发展变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法律观进行引导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科教学效率,是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的原则策略展开分析交流。
一、综合教学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互联网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更多的信息内容快速展现在共享平台上,为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教师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本教材,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比较抽象化和理论化,教材上提供的案例比较少,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情感渗透中的作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重新整合,也是国家教育部课改的目标。另外,课程资源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众多层面。这些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得相关的课程组织经验,同时也为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师生互动效果创造了条件。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进行课程资源的重新整合。
比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将学生身边经常出现的法律现象进行整合,作为课程引入和案例资料进行补充,进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良好的情感激发,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又比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组织一次“社会规则知多少”的活动,通过答题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扩展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知视野,明确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二、组织微课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微课就是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的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指导学生课下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能够进行独立的学习探索活动,从而深化理解知识,并实现价值情感的自觉升华。长期以来,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这在客观上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影响学生的素养培养。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微课教学得到落实。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微课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不断进步。
比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微课任务,引导学生课下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思考,并就其中的理解难点和个体集体生活体验进行总结。又比如,在《情绪的管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去自主探索情绪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相关资料。这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就会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微课学习情况的监督,并能够根据作业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指导。
三、坚持适度原则,促进学生成长
互联网发展,对人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也面临着众多的成长问题。长时间接触网络环境,不仅会对学生的视力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交际能力、健康心态等。部分学生,经常会假借网课为名,进行各种游戏娱乐活动,逐渐偏离健康学习的轨道。还有部分学生习惯网络化的教学形式,进而缺乏接受安静、独自思考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负责,更要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负责。基于此,教师必须坚持适度合理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比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已经安排微课任务,则在课堂教学中就尽量避免再次借助信息化设备,而是以学生的预习经验为基础,展开相关内容的交流探索,并引导学生在团结协作中不断完善相关的理论视野,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又比如,在《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大家约定俗成的道德内容和准则进行举例说明,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来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这样,学生对道德的体会就不在理论化和形式化,并能够更好的践行相关行为准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网络化运用,制定一定的倡议书,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和维护,促进学生健康正确地运用网络,实现虚拟空间和真实生活的协调统一。
总而言之,“互联网+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探索,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成功构建,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网络时代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意要点[J]. 刘燕. 中学教学参考. 2020(07)
浅析信息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J]. 罗博.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12)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发应用;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更多的课程资源被开发出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发展变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法律观进行引导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科教学效率,是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的原则策略展开分析交流。
一、综合教学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互联网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更多的信息内容快速展现在共享平台上,为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教师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本教材,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比较抽象化和理论化,教材上提供的案例比较少,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情感渗透中的作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重新整合,也是国家教育部课改的目标。另外,课程资源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众多层面。这些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得相关的课程组织经验,同时也为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师生互动效果创造了条件。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进行课程资源的重新整合。
比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将学生身边经常出现的法律现象进行整合,作为课程引入和案例资料进行补充,进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良好的情感激发,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又比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组织一次“社会规则知多少”的活动,通过答题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扩展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知视野,明确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二、组织微课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微课就是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的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指导学生课下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能够进行独立的学习探索活动,从而深化理解知识,并实现价值情感的自觉升华。长期以来,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这在客观上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影响学生的素养培养。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微课教学得到落实。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微课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不断进步。
比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微课任务,引导学生课下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思考,并就其中的理解难点和个体集体生活体验进行总结。又比如,在《情绪的管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去自主探索情绪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相关资料。这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就会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微课学习情况的监督,并能够根据作业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指导。
三、坚持适度原则,促进学生成长
互联网发展,对人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也面临着众多的成长问题。长时间接触网络环境,不仅会对学生的视力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交际能力、健康心态等。部分学生,经常会假借网课为名,进行各种游戏娱乐活动,逐渐偏离健康学习的轨道。还有部分学生习惯网络化的教学形式,进而缺乏接受安静、独自思考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负责,更要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负责。基于此,教师必须坚持适度合理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比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已经安排微课任务,则在课堂教学中就尽量避免再次借助信息化设备,而是以学生的预习经验为基础,展开相关内容的交流探索,并引导学生在团结协作中不断完善相关的理论视野,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又比如,在《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大家约定俗成的道德内容和准则进行举例说明,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来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这样,学生对道德的体会就不在理论化和形式化,并能够更好的践行相关行为准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网络化运用,制定一定的倡议书,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和维护,促进学生健康正确地运用网络,实现虚拟空间和真实生活的协调统一。
总而言之,“互联网+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探索,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成功构建,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网络时代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意要点[J]. 刘燕. 中学教学参考. 2020(07)
浅析信息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J]. 罗博.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