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需要接受物理课程教育。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起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效果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相比于城镇初中的教学条件,农村物理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了摆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教师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就增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前言: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物理占据着基础性的教育地位,是培养学生形成物理核心素养以及理性思维的主要渠道。在农村地区,很多初中生都是留守儿童,这种客观情况使得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中遇到一些问题,加之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因此,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融入创新理念,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改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一、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而言,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农村物理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作为一种载体,将物理知识导入到课堂当中。物理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将其与游戏的趣味性相结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从而使学生能更加专注于学习物理课程。這种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例如,教师讲解到“磁现象”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准备两块磁铁,将一块磁铁固定在一个玩具小车上,让学生想办法,在手不接触到小车的条件下,利用另一块磁铁让小车运动起来,比一比哪名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使小车从起点运动到终点。磁铁具有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特点,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物理知识探究。
二、将生活元素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
在农村地区,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能作为用具被应用于物理教学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具备发现的眼睛。教师可以在讲解到一些物理知识时,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呈现在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工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和解释一些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教师讲解到“串联和并联”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要想完成一个串联或者并联的电路,需要哪些用具,教师可以启发按学生从生活元素入手,比如,有的学生想到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电池作为电源,还需要用到小灯泡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一些教师发的用具以及自己从生活中收集的物品,尝试连接电路。
三、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很多农村初中生对物理课程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主要的原因是其缺乏自主探究的过程,没有发现学习物理课程的乐趣。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自主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1]。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例如,教师讲解到“分子热运动”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实施合理化的组别划分,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理解不同运动的定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有的学生则持有相反的观点。每个学生在其他人发言的过程中应该仔细听,并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学习完毕,教师可以让其中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并由教师进行详细的点拨和讲解。
四、利用物理实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初中阶段,实验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设施不够完备,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农村初中物理教师会忽略实验教学,或者直接由教师完成实验的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使学生实际参与到实验操作活动当中,也就无法感受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乐趣。要想使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教师应该对物理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启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器材。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达到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意识的目标[2]。例如,教师讲解到“伏安法测电阻”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比如,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待测电阻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Rx= ”原理,自主设计电路,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将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记录下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思路不同,所连接的电路也有所不同,如果电路连接不正确,很容易影响到实验结果。对于在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其多尝试几次实验,并在操作中查找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从而逐渐得到正确的结论。
五、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的主要渠道。大多数农村教师都会一味沿用书面作业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物理课程形成枯燥性的印象。要想达到优化物理教学效果的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3]。例如,教师讲解到“磁现象”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不同的渠道查找一些关于磁现象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的资料,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设想一下,在未来,磁现象还有可能被应用于哪些领域?有哪些作用?学生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制作模型,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这样的作业形式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课程的乐趣。
结论:综上所述,优化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对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初中学校中,教学条件落后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教师应该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生活元素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利用物理实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通过本文对增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叶临.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国高新区,2018(14):108.
[2]莫利勇.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农村初中物理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91.
[3]俞琴.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湖南中学物理,2016,31(05):24-25.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前言: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物理占据着基础性的教育地位,是培养学生形成物理核心素养以及理性思维的主要渠道。在农村地区,很多初中生都是留守儿童,这种客观情况使得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中遇到一些问题,加之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因此,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融入创新理念,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改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一、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而言,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农村物理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作为一种载体,将物理知识导入到课堂当中。物理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将其与游戏的趣味性相结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从而使学生能更加专注于学习物理课程。這种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例如,教师讲解到“磁现象”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准备两块磁铁,将一块磁铁固定在一个玩具小车上,让学生想办法,在手不接触到小车的条件下,利用另一块磁铁让小车运动起来,比一比哪名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使小车从起点运动到终点。磁铁具有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特点,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物理知识探究。
二、将生活元素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
在农村地区,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能作为用具被应用于物理教学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具备发现的眼睛。教师可以在讲解到一些物理知识时,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呈现在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工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和解释一些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教师讲解到“串联和并联”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要想完成一个串联或者并联的电路,需要哪些用具,教师可以启发按学生从生活元素入手,比如,有的学生想到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电池作为电源,还需要用到小灯泡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一些教师发的用具以及自己从生活中收集的物品,尝试连接电路。
三、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很多农村初中生对物理课程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主要的原因是其缺乏自主探究的过程,没有发现学习物理课程的乐趣。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自主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1]。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例如,教师讲解到“分子热运动”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实施合理化的组别划分,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理解不同运动的定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有的学生则持有相反的观点。每个学生在其他人发言的过程中应该仔细听,并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学习完毕,教师可以让其中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并由教师进行详细的点拨和讲解。
四、利用物理实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初中阶段,实验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设施不够完备,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农村初中物理教师会忽略实验教学,或者直接由教师完成实验的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使学生实际参与到实验操作活动当中,也就无法感受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乐趣。要想使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教师应该对物理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启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器材。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达到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意识的目标[2]。例如,教师讲解到“伏安法测电阻”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比如,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待测电阻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Rx= ”原理,自主设计电路,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将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记录下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思路不同,所连接的电路也有所不同,如果电路连接不正确,很容易影响到实验结果。对于在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其多尝试几次实验,并在操作中查找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从而逐渐得到正确的结论。
五、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的主要渠道。大多数农村教师都会一味沿用书面作业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物理课程形成枯燥性的印象。要想达到优化物理教学效果的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3]。例如,教师讲解到“磁现象”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不同的渠道查找一些关于磁现象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的资料,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设想一下,在未来,磁现象还有可能被应用于哪些领域?有哪些作用?学生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制作模型,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这样的作业形式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课程的乐趣。
结论:综上所述,优化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对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初中学校中,教学条件落后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教师应该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生活元素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利用物理实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通过本文对增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叶临.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国高新区,2018(14):108.
[2]莫利勇.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农村初中物理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91.
[3]俞琴.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湖南中学物理,2016,31(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