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东市汇龙中学构建“大文科”的设想及实施策略,通过“营造生长空间,注重文化建设”“丰富活动课程,注重科学引领”“搭建多维平台,注重师本研修”等举措,积极探索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健全组织机构,注重顶层设计
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合理布局。在新学期预备周,学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组建了汇龙中学大文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科室主任担任执行组长,各年级主任和语文、外语学科教研组长担任执行副组长,全体语文和外语教师担任组员。完善的管理网络,真正做到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团队合作、群策群力。
二、营造生长空间,注重文化建设
1. 加强人文景观建设。
精心打造校园景观,景观的命名个性化,富有人文性。在走廊、过道和室内,都要饰以与环境协调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名家字画或师生自己的书画作品,增加校园环境布置的亲切感、丰富性、启发性。挖掘、保护学校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形式,加强各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安排学生参观校史馆和奇石馆。
2. 发挥媒体育人功能。
学校的“汇中之声”校园广播成为普及面最广、最吸引学生的校园文化载体。“时事摘要”“校园动态”“名曲欣赏”等成为王牌节目。学校的电子显示屏、校园网站、文化长廊、校园橱窗和微信公众号等成为学生了解时事、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通道。定期推送的美文赏析、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等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相关栏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开展定期评比的班级黑板报,成为学生交流研究、自我发展的平台。
3. 创设浓郁文化氛围。
学校依托校史馆、生态馆、馨语室、百杏碑和绿色宣言墙等文化载体,努力使校园处处充满着科学与人文气息,让学生时时感受着文化的熏染。教务处通过“送书下班”等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阅读的快乐。学生处开展班级风采牌设计等绿色创意文化评比。各班级组织学生完成“高中自我成长曲线图”的设计与上墙,开展“日积一名言”和“演讲三分钟”等活动,开辟班级英语角和写作园地等文化阵地。
三、丰富活动课程,注重科学引领
1.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围绕“立德树人”德育目标,学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如每周一学生参与的“国旗下演讲”,每月的文学沙龙,每年的高一新生军训,高二学生的“规划人生”演讲比赛,高三学生的“十八岁成人仪式”和聘请全国著名演讲专家老師励志报告会。组建“绿韵”合唱团、舞蹈队、运动队,成立各类社团,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书法比赛、征文竞赛、阳光体育运动等大型系列活动。
2. 阅读工程科学引领。
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四本有益的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由语文、英语教师提供阶段性的阅读重点。定期开展故事会、佳作欣赏会、笔记展评,组织征文竞赛,召开读书交流会等。邀请知名作家和本校老师为学生作了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文学讲座。设立“人物传记读书月”,鼓励教师开展富有创意和实效的阅读欣赏活动,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 文学社团落地生根。
校社《绿缘》已经成为校园文学爱好者文学追求、个性发展的平台。校报《绿缘》成为全校学生关注的读物。“语文人”沙龙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积极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感受语文教育的快乐,已成为学校语文教师自主发展的加油站。
四、搭建多维平台,注重师本研修
推进大文科建设的关键是人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文科素养是学科质量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1. 名师引领。
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培育。本学期我们准备邀请喻旭初老师、高朝俊老师等名家来校,与师生面对面,让教师零距离感受文学的魅力。
2. 作协搭台。
学校积极与市委宣传部、启东作协和启东报社等单位联系沟通,推荐一批语文教师加入启东市作家协会,并鼓励他们贡献自己的精品力作踊跃投稿。启东作协推出的系列采风活动和科学培训体系,助力我们的语文人追梦圆梦。另外,学校的“绿缘“文学社和《绿缘》校报、各年级的溢香书屋和语文人沙龙等文学载体,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3. 课改推动。
近年来,学校全面推动课改,通过更新观念、骨干教师建模放样、全员参与等手段,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和新课改,开展“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等研训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绿色课堂,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素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的转型发展,以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科学发展为核心指标,以教育的均衡、优质、特色为外显特质,以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于社会和未来为价值取向。大文科建设,我们在路上,只要我们在喧嚣中回归宁静,在繁杂中回归简约,在迷茫中回归自信。我们相信:“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一、健全组织机构,注重顶层设计
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合理布局。在新学期预备周,学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组建了汇龙中学大文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科室主任担任执行组长,各年级主任和语文、外语学科教研组长担任执行副组长,全体语文和外语教师担任组员。完善的管理网络,真正做到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团队合作、群策群力。
二、营造生长空间,注重文化建设
1. 加强人文景观建设。
精心打造校园景观,景观的命名个性化,富有人文性。在走廊、过道和室内,都要饰以与环境协调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名家字画或师生自己的书画作品,增加校园环境布置的亲切感、丰富性、启发性。挖掘、保护学校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形式,加强各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安排学生参观校史馆和奇石馆。
2. 发挥媒体育人功能。
学校的“汇中之声”校园广播成为普及面最广、最吸引学生的校园文化载体。“时事摘要”“校园动态”“名曲欣赏”等成为王牌节目。学校的电子显示屏、校园网站、文化长廊、校园橱窗和微信公众号等成为学生了解时事、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通道。定期推送的美文赏析、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等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相关栏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开展定期评比的班级黑板报,成为学生交流研究、自我发展的平台。
3. 创设浓郁文化氛围。
学校依托校史馆、生态馆、馨语室、百杏碑和绿色宣言墙等文化载体,努力使校园处处充满着科学与人文气息,让学生时时感受着文化的熏染。教务处通过“送书下班”等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阅读的快乐。学生处开展班级风采牌设计等绿色创意文化评比。各班级组织学生完成“高中自我成长曲线图”的设计与上墙,开展“日积一名言”和“演讲三分钟”等活动,开辟班级英语角和写作园地等文化阵地。
三、丰富活动课程,注重科学引领
1.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围绕“立德树人”德育目标,学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如每周一学生参与的“国旗下演讲”,每月的文学沙龙,每年的高一新生军训,高二学生的“规划人生”演讲比赛,高三学生的“十八岁成人仪式”和聘请全国著名演讲专家老師励志报告会。组建“绿韵”合唱团、舞蹈队、运动队,成立各类社团,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书法比赛、征文竞赛、阳光体育运动等大型系列活动。
2. 阅读工程科学引领。
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四本有益的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由语文、英语教师提供阶段性的阅读重点。定期开展故事会、佳作欣赏会、笔记展评,组织征文竞赛,召开读书交流会等。邀请知名作家和本校老师为学生作了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文学讲座。设立“人物传记读书月”,鼓励教师开展富有创意和实效的阅读欣赏活动,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 文学社团落地生根。
校社《绿缘》已经成为校园文学爱好者文学追求、个性发展的平台。校报《绿缘》成为全校学生关注的读物。“语文人”沙龙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积极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感受语文教育的快乐,已成为学校语文教师自主发展的加油站。
四、搭建多维平台,注重师本研修
推进大文科建设的关键是人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文科素养是学科质量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1. 名师引领。
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培育。本学期我们准备邀请喻旭初老师、高朝俊老师等名家来校,与师生面对面,让教师零距离感受文学的魅力。
2. 作协搭台。
学校积极与市委宣传部、启东作协和启东报社等单位联系沟通,推荐一批语文教师加入启东市作家协会,并鼓励他们贡献自己的精品力作踊跃投稿。启东作协推出的系列采风活动和科学培训体系,助力我们的语文人追梦圆梦。另外,学校的“绿缘“文学社和《绿缘》校报、各年级的溢香书屋和语文人沙龙等文学载体,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3. 课改推动。
近年来,学校全面推动课改,通过更新观念、骨干教师建模放样、全员参与等手段,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和新课改,开展“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等研训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绿色课堂,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素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的转型发展,以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科学发展为核心指标,以教育的均衡、优质、特色为外显特质,以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于社会和未来为价值取向。大文科建设,我们在路上,只要我们在喧嚣中回归宁静,在繁杂中回归简约,在迷茫中回归自信。我们相信:“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