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发散学生的阅读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教学不仅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和黄金阶段,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读为本,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基础。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唯有如此,阅读对他们来说,才不是负担,而是无尽的乐趣和执着的追求。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不乏有记叙文和文學作品。这些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无论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都生动传神,颇具阅读美感。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精炼的语言进行欣赏,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时,使学生能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以及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进而可以在他们的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这时,学生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在这种境界的吸引下,他们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自然,他们也会从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三、以字为基,打好阅读基础
文章的基本要素的基础是字、词、句,这也是阅读的根基。如学生不能通顺连贯的理解文章的字、词、句,他又如何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对小学生而言,字、词、句正像他们手中的积木。要想把积木组装好,就首先需要能够认识一个个的零件。相对于阅读来说,可能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是,这一环节无疑也是最必要的。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字、词、句的学习,都必须重视。否则,一旦“忘本教学”,阅读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就都好像“空中阁楼”一样。那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
(一)注重生字听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听写是传统的一个识字和积累字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在阅读之前,在学习每课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字的听写,这可以尽快、有序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而丰富的识字量,是阅读的必要基础。
(二)抓好词句训练,掌握了字词,还要注意能够成了句子。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有造句、解释等。尤其是教材中的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很有利于帮助学做好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诗词,甚至如果他们能学会运用诗词,将会大大有利于他们的阅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古诗,教师可以细细引导,带领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有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三)抓好语段教学,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没有巧妇是不行的。对于阅读来说,字、词、句是米,掌握阅读方法就是巧妇。语段教学正是阅读的起点。那么如何开展语段阅读教学呢?第一,“问、读、划”。所谓“问”,指带着问题去读;所谓“划”,指带着笔去读。“读划”是语段教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点明,要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语句找到答案。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将问题具体化,对待问题就不会无从下手了。掌握了这个方法,就会大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树立了信心,而且做到了心、口、手的统一,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正是我们阅读的要求。
四、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总之,阅读是一种积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无论什么样的阅读指导,都不需要教师一言堂,而是需要“百家争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依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热爱阅读的愿望和动机,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国勇.浅谈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09(6).
[2] 蔡兴亮.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J].教育,2005(12).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教学不仅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和黄金阶段,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读为本,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基础。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唯有如此,阅读对他们来说,才不是负担,而是无尽的乐趣和执着的追求。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不乏有记叙文和文學作品。这些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无论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都生动传神,颇具阅读美感。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精炼的语言进行欣赏,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时,使学生能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以及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进而可以在他们的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这时,学生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在这种境界的吸引下,他们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自然,他们也会从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三、以字为基,打好阅读基础
文章的基本要素的基础是字、词、句,这也是阅读的根基。如学生不能通顺连贯的理解文章的字、词、句,他又如何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对小学生而言,字、词、句正像他们手中的积木。要想把积木组装好,就首先需要能够认识一个个的零件。相对于阅读来说,可能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是,这一环节无疑也是最必要的。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字、词、句的学习,都必须重视。否则,一旦“忘本教学”,阅读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就都好像“空中阁楼”一样。那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
(一)注重生字听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听写是传统的一个识字和积累字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在阅读之前,在学习每课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字的听写,这可以尽快、有序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而丰富的识字量,是阅读的必要基础。
(二)抓好词句训练,掌握了字词,还要注意能够成了句子。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有造句、解释等。尤其是教材中的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很有利于帮助学做好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诗词,甚至如果他们能学会运用诗词,将会大大有利于他们的阅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古诗,教师可以细细引导,带领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有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三)抓好语段教学,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没有巧妇是不行的。对于阅读来说,字、词、句是米,掌握阅读方法就是巧妇。语段教学正是阅读的起点。那么如何开展语段阅读教学呢?第一,“问、读、划”。所谓“问”,指带着问题去读;所谓“划”,指带着笔去读。“读划”是语段教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点明,要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语句找到答案。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将问题具体化,对待问题就不会无从下手了。掌握了这个方法,就会大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树立了信心,而且做到了心、口、手的统一,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正是我们阅读的要求。
四、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总之,阅读是一种积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无论什么样的阅读指导,都不需要教师一言堂,而是需要“百家争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依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热爱阅读的愿望和动机,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国勇.浅谈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09(6).
[2] 蔡兴亮.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J].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