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主营新型显示光电系统、智能健康光源系统的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瑞达”)发布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首次公开发行新股3542万股。
正常情况下,一家合规公司在申请IPO的时候,其招股书申报稿中所披露的内容应该是翔实合理的,以便投资者和监管层能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可就芯瑞达此次发布的招股书来看,所披露的数据很多地方是存在模糊和让人疑惑的,如采购、存货和营收方面数据仅从财务勾稽角度分析,就明显存在很大疑点。
报告期内,芯瑞达虽然未披露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以及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但《红周刊》记者依然根据其财报相关数据倒推出公司的采购总额,并以之与报告期内的营业总成本对比后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数据偏差。
首先以2018年1~6月数据为例,当年芯瑞达“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1017.04万元(如表1所示),在剔除预付款项因素影响,即剔除期末预付款项要比期初减少的19.52万元影响后,其2018年上半年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流出了11036.56萬元。
与此同时,与同期采购相关的还有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变化,即当期应付款项期末数据20988.15万元相较期初的20065.31万元新增了922.85万元。在考虑应付款项数据变化时,还需要考虑因购建长期资产对应付款项所带来的影响。即在2018年上半年,芯瑞达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期末原值和期初相比,分别增加了2449.80万元、113.52万元和12.90万元,而其他非流动资产(预付设备款)则减少了156.73万元。几者综合起来,前三项长期资产增加金额合计2576.22万元,与同期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537.72万元相比要多出1038.50万元。这意味着2018年上半年因购建长期资产而使当年的应付款项新增了1038.50万元。
将因采购导致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新增922.85万元和购建长期资产使得应付款项新增的1038.50万元合并考虑,可以发现,芯瑞达在2018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所需的采购活动中,不但没有出现应付款项新增,相反还减少了115.65万元。
从采购与现金流、应付款项之间的财务勾稽关系来看,因2018年1~6月的现金支出及应付款项新增合计为10920.90万元,由此倒推出当期的含税采购总额理论上大约也有10920.90万元。进一步考虑2018年5月起增值税税率下调因素,即将这半年的含税采购总额之中的六分之四按17%税率,而其余六分之二按16%考虑进项税额,则推算出2018年上半年不含税的采购总额大约是9360.93万元。
让人奇怪的是,招股书所披露的2018年1~6月的营业成本为16931.75万元,在同期存货呈现出增加的情况下,剔除人工费用、制造费用这两项不包含或少量包含原材料采购的项目后,与原材料采购所对应的营业成本理论上大约有14785.59万元。显然,这一结果与记者推算出采购总额明显不符,两者之间相差了5424.66万元。
其实,不仅2018年上半年采购数据出现偏差,且公司2017年和2016年的采购数据同样有明显偏差。
2017年,芯瑞达“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9497.05万元,在考虑预付款项减少的57.71万元之后,这年跟采购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出了19554.77万元。与此同时,2017年年末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20065.31万元相比于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的金额减少了234.46万元。而固定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原值等长期资产项目增加金额合计有5821.07万元,比同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5412.16万元多出408.91万元,也就是说,很可能由此增加了相同金额的应付账款。在对冲长期资产购建所增加的应付账款之后,公司采购所形成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减少了643.37万元。
将2017年采购相关现金流量流出的19554.77万元和应付款项减少的643.37万元合并考虑,则大致可推算出这年的含税采购总额有18911.40万元。再剔除17%增值税税率影响,则不含税的采购总额大约是16163.59万元。
让人奇怪的是,2017年的营业成本32079.46万元在剔除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之后却有29154.81万元,在存货出现增加而并非减少的情况下,结果要比不含税采购总额多出了15915.87万元。
同样的方法分析2016年的数据,则在剔除与经营采购关系较小的项目之后,营业成本与不含税采购总额之间相差金额达7172.09万元。显然,芯瑞达报告期内采购数据的异常并非仅仅体现在某一阶段,在报告期内是长期存在的,这一点是需要监管层密切注意。
其实,除了上述采购数据与公司所披露的营业成本之间存在大额差异外,若结合采购、成本的情况进一步分析招股书所披露的存货数据变化,同样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上文分析到,2018年1~6月芯瑞达的采购总额为9360.93万元,而同期营业成本之中材料成本和委外加工成本分别有13939.97万元和723.39万元(如表2所示)。仅从这两项成本金额来看,就已经大幅高于同期采购总额了,如此结果意味着这半年里还有相当一部分成本是对以前存货的消化。若是如此,则理论上必然体现为存货中的原材料及各类产品的材料成本合计将减少5302.43万元才合理。可事实结果究竟会怎样呢? 招股书披露,芯瑞达的存货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资等原材料,另一类型则是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完工程度不同的产品。在2018年6月末,原材料1970.25万元和委外加工物资341.24万元合计比期初相同项目的金额减少了455.96万元。
虽然招股书没有披露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材料成本情况,但披露了2018年上半年这四种产品合计的材料成本、委外加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2.93%和4.30%,结合四种产品在6月末3933.58万元合计金额比期初增加781.25万元来看,这四种产品的材料成本增加了681.48万元。
综合存货中原材料及各产品材料成本的增减情况,可推算出2018年上半年存货应该会出现325.29万元的增加,而不是理论减少5302.43万元。在一增一减上,采购总额在除了已经结转到营业成本的部分之外,与存货变化金额大约存在5527.96萬元的差异。就招股书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数千万元的采购去向显然是找不到合理答案的。
2017年同样如此,上文推算出的2017年的采购总额大约是16163.59万元,而同期的营业成本之中材料成本和委外加工成本合计就达到29060.79万元,这意味着上一年的存货相关项目理论上将减少12897.20万元才合理。
可实际上,2017年存货中的原材料和委外加工物资不减反增721.63万元,同时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合计也增加了775.29万元,若按材料成本、委外加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80.76%和10.10%计算,则其中的原材料成本部分增加了大约704.43万元。可见,还有14323.26万元的采购金额既没有结转到营业成本之中,也没有在存货中得到体现。同样的逻辑推算,2016年也相差了5532.58万元。
整体来看,芯瑞达在报告期内连续多年采购总额没有获得营业成本和存货相关财务数据的支持,显然这是令人生疑的。
招股书还披露,芯瑞达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增长缓慢且表现并不稳定,在2017年时,营业收入同比还出现了下滑,而就是这增长缓慢的营收,《红周刊》记者发现其中有虚增的嫌疑。
2018年1~6月,芯瑞达的营业收入有22606.38万元,其中有933.71万元是外销收入(如表3),一般情况下外销收入是不需要考虑增值税销项税额问题的,与此同时,2018年5月起芯瑞达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从17%下调至16%。因此,用剔除外销收入之后的收入的六分之四按17%税率,而其余六分之二收入按16%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可推算出2018年上半年含税营业收入为26218.49万元。
同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17557.79万元,在剔除同期预收款项新增的54.71万元影响,则涉及同期销售的现金流入了17503.08万元。将含税营业收入与现金流数据做对比,可发现还有8715.41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并没有获得现金流入,这意味着将形成相同金额的债权记入资产负债表中,即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出现相同金额增加。
可奇怪的是,2018年6月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6935.52万元及坏账准备913.80万元跟期初相同项目金额相比较,不但没有新增,反而还减少了38.48万元。一增一减下,仅半年的时间就有8753.89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既没有获得现金流入,也没有相应的应收款项与之相匹配。
2017年也出现类似情况,相差的金额较2018年上半年要大得多。招股书披露,芯瑞达2017年营业收入为44989.98万元,其中的5036.06万元是外销收入,按17%的税率计算内销部分的销项税额后,则这年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51782.14万元。
同期现金流量表显示,28805.98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在剔除预收款项新增105.10万元影响之后,与同期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入了28700.88万元。资产负债表中,2017年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26704.89万元,另外还有1182.91万元的坏账准备,两项合计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的金额新增7556.15万元。
综合现金流量和应收款项数据,则可发现这一年仅有36257.04万元含税营收获得财务数据支持的,还有15525.11万元的含税收入来源不明。
同样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与2016年营业收入相关的数据,也可发现这一年也有13107.94万元的含税收入来源不明的情况发生。
报告期内,芯瑞达连续出现超过亿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来源不明情况,这显然是让人很难理解的。
正常情况下,一家合规公司在申请IPO的时候,其招股书申报稿中所披露的内容应该是翔实合理的,以便投资者和监管层能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可就芯瑞达此次发布的招股书来看,所披露的数据很多地方是存在模糊和让人疑惑的,如采购、存货和营收方面数据仅从财务勾稽角度分析,就明显存在很大疑点。
可疑的成本
报告期内,芯瑞达虽然未披露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以及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但《红周刊》记者依然根据其财报相关数据倒推出公司的采购总额,并以之与报告期内的营业总成本对比后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数据偏差。
首先以2018年1~6月数据为例,当年芯瑞达“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1017.04万元(如表1所示),在剔除预付款项因素影响,即剔除期末预付款项要比期初减少的19.52万元影响后,其2018年上半年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流出了11036.56萬元。
与此同时,与同期采购相关的还有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变化,即当期应付款项期末数据20988.15万元相较期初的20065.31万元新增了922.85万元。在考虑应付款项数据变化时,还需要考虑因购建长期资产对应付款项所带来的影响。即在2018年上半年,芯瑞达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期末原值和期初相比,分别增加了2449.80万元、113.52万元和12.90万元,而其他非流动资产(预付设备款)则减少了156.73万元。几者综合起来,前三项长期资产增加金额合计2576.22万元,与同期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537.72万元相比要多出1038.50万元。这意味着2018年上半年因购建长期资产而使当年的应付款项新增了1038.50万元。
将因采购导致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新增922.85万元和购建长期资产使得应付款项新增的1038.50万元合并考虑,可以发现,芯瑞达在2018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所需的采购活动中,不但没有出现应付款项新增,相反还减少了115.65万元。
从采购与现金流、应付款项之间的财务勾稽关系来看,因2018年1~6月的现金支出及应付款项新增合计为10920.90万元,由此倒推出当期的含税采购总额理论上大约也有10920.90万元。进一步考虑2018年5月起增值税税率下调因素,即将这半年的含税采购总额之中的六分之四按17%税率,而其余六分之二按16%考虑进项税额,则推算出2018年上半年不含税的采购总额大约是9360.93万元。
让人奇怪的是,招股书所披露的2018年1~6月的营业成本为16931.75万元,在同期存货呈现出增加的情况下,剔除人工费用、制造费用这两项不包含或少量包含原材料采购的项目后,与原材料采购所对应的营业成本理论上大约有14785.59万元。显然,这一结果与记者推算出采购总额明显不符,两者之间相差了5424.66万元。
其实,不仅2018年上半年采购数据出现偏差,且公司2017年和2016年的采购数据同样有明显偏差。
2017年,芯瑞达“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9497.05万元,在考虑预付款项减少的57.71万元之后,这年跟采购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出了19554.77万元。与此同时,2017年年末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20065.31万元相比于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的金额减少了234.46万元。而固定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原值等长期资产项目增加金额合计有5821.07万元,比同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5412.16万元多出408.91万元,也就是说,很可能由此增加了相同金额的应付账款。在对冲长期资产购建所增加的应付账款之后,公司采购所形成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减少了643.37万元。
将2017年采购相关现金流量流出的19554.77万元和应付款项减少的643.37万元合并考虑,则大致可推算出这年的含税采购总额有18911.40万元。再剔除17%增值税税率影响,则不含税的采购总额大约是16163.59万元。
让人奇怪的是,2017年的营业成本32079.46万元在剔除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之后却有29154.81万元,在存货出现增加而并非减少的情况下,结果要比不含税采购总额多出了15915.87万元。
同样的方法分析2016年的数据,则在剔除与经营采购关系较小的项目之后,营业成本与不含税采购总额之间相差金额达7172.09万元。显然,芯瑞达报告期内采购数据的异常并非仅仅体现在某一阶段,在报告期内是长期存在的,这一点是需要监管层密切注意。
存货数据有异常
其实,除了上述采购数据与公司所披露的营业成本之间存在大额差异外,若结合采购、成本的情况进一步分析招股书所披露的存货数据变化,同样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上文分析到,2018年1~6月芯瑞达的采购总额为9360.93万元,而同期营业成本之中材料成本和委外加工成本分别有13939.97万元和723.39万元(如表2所示)。仅从这两项成本金额来看,就已经大幅高于同期采购总额了,如此结果意味着这半年里还有相当一部分成本是对以前存货的消化。若是如此,则理论上必然体现为存货中的原材料及各类产品的材料成本合计将减少5302.43万元才合理。可事实结果究竟会怎样呢? 招股书披露,芯瑞达的存货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资等原材料,另一类型则是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完工程度不同的产品。在2018年6月末,原材料1970.25万元和委外加工物资341.24万元合计比期初相同项目的金额减少了455.96万元。
虽然招股书没有披露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材料成本情况,但披露了2018年上半年这四种产品合计的材料成本、委外加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2.93%和4.30%,结合四种产品在6月末3933.58万元合计金额比期初增加781.25万元来看,这四种产品的材料成本增加了681.48万元。
综合存货中原材料及各产品材料成本的增减情况,可推算出2018年上半年存货应该会出现325.29万元的增加,而不是理论减少5302.43万元。在一增一减上,采购总额在除了已经结转到营业成本的部分之外,与存货变化金额大约存在5527.96萬元的差异。就招股书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数千万元的采购去向显然是找不到合理答案的。
2017年同样如此,上文推算出的2017年的采购总额大约是16163.59万元,而同期的营业成本之中材料成本和委外加工成本合计就达到29060.79万元,这意味着上一年的存货相关项目理论上将减少12897.20万元才合理。
可实际上,2017年存货中的原材料和委外加工物资不减反增721.63万元,同时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合计也增加了775.29万元,若按材料成本、委外加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80.76%和10.10%计算,则其中的原材料成本部分增加了大约704.43万元。可见,还有14323.26万元的采购金额既没有结转到营业成本之中,也没有在存货中得到体现。同样的逻辑推算,2016年也相差了5532.58万元。
整体来看,芯瑞达在报告期内连续多年采购总额没有获得营业成本和存货相关财务数据的支持,显然这是令人生疑的。
营业收入有虚增嫌疑
招股书还披露,芯瑞达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增长缓慢且表现并不稳定,在2017年时,营业收入同比还出现了下滑,而就是这增长缓慢的营收,《红周刊》记者发现其中有虚增的嫌疑。
2018年1~6月,芯瑞达的营业收入有22606.38万元,其中有933.71万元是外销收入(如表3),一般情况下外销收入是不需要考虑增值税销项税额问题的,与此同时,2018年5月起芯瑞达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从17%下调至16%。因此,用剔除外销收入之后的收入的六分之四按17%税率,而其余六分之二收入按16%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可推算出2018年上半年含税营业收入为26218.49万元。
同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17557.79万元,在剔除同期预收款项新增的54.71万元影响,则涉及同期销售的现金流入了17503.08万元。将含税营业收入与现金流数据做对比,可发现还有8715.41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并没有获得现金流入,这意味着将形成相同金额的债权记入资产负债表中,即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出现相同金额增加。
可奇怪的是,2018年6月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6935.52万元及坏账准备913.80万元跟期初相同项目金额相比较,不但没有新增,反而还减少了38.48万元。一增一减下,仅半年的时间就有8753.89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既没有获得现金流入,也没有相应的应收款项与之相匹配。
2017年也出现类似情况,相差的金额较2018年上半年要大得多。招股书披露,芯瑞达2017年营业收入为44989.98万元,其中的5036.06万元是外销收入,按17%的税率计算内销部分的销项税额后,则这年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51782.14万元。
同期现金流量表显示,28805.98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在剔除预收款项新增105.10万元影响之后,与同期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入了28700.88万元。资产负债表中,2017年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26704.89万元,另外还有1182.91万元的坏账准备,两项合计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的金额新增7556.15万元。
综合现金流量和应收款项数据,则可发现这一年仅有36257.04万元含税营收获得财务数据支持的,还有15525.11万元的含税收入来源不明。
同样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与2016年营业收入相关的数据,也可发现这一年也有13107.94万元的含税收入来源不明的情况发生。
报告期内,芯瑞达连续出现超过亿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来源不明情况,这显然是让人很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