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08年底金融风暴更是令企业雪上加霜。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下,企业员工面临的心理方面问题日益增多。如果缺少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心理问题必将会导致工作效率及企业绩效的降低,进而影响企业的和谐发展。因此,关注员工的心理问题,保障员工身心健康调节员工的心理与行为已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密切联系当前我国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对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模式进行了探索。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员工援助计划本土化
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的阐释
本土化原来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因此,本土化战略又叫当地响应能力,当地化经营。所谓本土化实际上就是当事双方所寻求到的一种战略协调模式。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承担在东道国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模式的过程。员工援助计划源自西方国家,其引入到中国也要经历根植于当地文化模式的本土化过程。
本土化研究主张用本土人的眼光,以本土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制度来研究本土人,而不带有研究者自己的民族文化色彩。像心理学本土化的目的就在于使研究者能够准确地发现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准则,揭示文化对个体与群体的影响。而员工援助计划作为以心理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应用项目,它也必然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因此如何根据中国人的人性特点和社会特征,融合东西方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立适应中国员工实施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急迫。
长期以来,儒教、道教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对员工援助计划本土化的问题要从跨文化角度进行思考。张西超博士认为本土化决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中国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家庭观念也很重,要对中国人的人格特征有深入的研究,也要考虑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本土化实际就是要与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结合,贴近需求,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价值,持续进行创新。员工援助计划定义有很多种,一般认为员工援助计划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
综合以上分析,和谐视野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就是继承和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经验,以本土化的文化价值为依托,融合西方以咨询为主的员工援助计划与中国以培训为主的员工援助计划,形成一个咨询与培训兼顾的系统项目。通过专业人员为员工提供中国式的生涯规划、职业压力的缓解、提升心理素质与人文素养的一种专业性服务,立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人文关怀,旨在及时疏导员工心理,促进员工与企业、员工之间、员工自身的和谐,从而建立一个和谐企业。
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
(1)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必要性分析
第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需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员工在职业生涯中的健康成长,有悖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对公司来说,紧张的人际关系,则会导致整个公司的涣散,员工的大量精力被用于勾心斗角的斗争中,使大家无心致力于组织任务的完成,造成公司的衰败,严重时会导致公司倒闭。所以,从员工和公司角度来说,人际关系紧张问题不容忽视。
第二,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谐社会就是人分别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和谐企业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企业发展的和谐、企业环境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关系是否和谐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劳动关系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保障劳动关系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责任更加重大。
目前有些企业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金融危机带来的心理压力;工作竞争激烈,员工职业压力剧增;企业资金紧张,损失严重,给员工思想带来了情绪不稳定;员工的福利待遇不相同,领导与员工的收入太大,造成企业人际关系过渡紧张;员工生活不便,家属有困难;企业的安全生产、治安环境令员工担忧,等等。
(2)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可行性探究
第一,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强大阻力。一是文化的差异性。员工援助计划源自西方,主要是从西方文化角度研究,而当时出现问题的员工是以男人为主。文化的差异性是导致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西方国家面临的问题可能是酒精滥用、药物滥用等,而我们国家员工面临的问题大多数是生活上的压力、情绪、心理困境及健康问题。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有辉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社会传统。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把西方心理学知识形成适合中国人的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体系。二是员工的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员工援助计划是以心理咨询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服务,但在中国人们对心理咨询难以接受。我国的心理健康意识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遇到心理问题往往难以启齿,难以接受心理咨询。通过多年的发展,心理咨询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但距离全部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要求我们学界和相关业界思考出让容易接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援助计划。三是缺乏让人信服的效益评估。目前很多企业对员工援助计划不甚了解,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员工援助计划的作用,没有看到员工援助计划带来的直接利益。我国企业总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物质情结,认为人是所有资本中最不重要的,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关注远远不够,企业管理者舍不得在这种间接领域花钱。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机构能精确的统计出职业压力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要想使国内企业的领导者相信员工援助计划就必须在员工援助计划给企业带来的利益研究上下功夫。因为,只有看得见的事实才能推动此项服务稳步向前发展。 第二,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增强员工援助计划活力。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其人文思想既是出世又是入世,出世是情怀、是心态,入世实现了人智慧的社会价值。孔子把人处世的内容以德为核心展开,集中为入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业就应该培养好每一位员工,全面的培养他们的社会人格,这便是企业的“修身”;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形成企业的精英团队,这就是企业的“齐家”;把产品与服务奉献于社会,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即为企业的“治国”。企业的社会时常扩大到世界市场,造福于众生,这才是企业“平天下”的情怀。
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仁、义、礼,孝、忠、敬、诚、信等德目。企业不能用无德之人,无德之人迟早要坏事。企业要为长远百年的发展建立起培养高品德、高素质员工的培训体系,既要会用人的优点,还要注意弥补人的缺点,只有所有员工的综合素质的集合才是企业的精神面貌。
员工援助计划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就要充分利用中国本土化的传统文化,结合中国人的特性形成一个系统文化底蕴丰厚的服务项目。孟子的人际交往之道、孔子的德治等思想,均能为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的生存提供肥沃的土壤。员工援助计划只有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才能更加生动有活力,更容易被企业员工所接受。
第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促进员工援助计划本土化。思想政治工作对我国企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操作体系,而员工援助计划要在我国企业里发芽生根,最后到茁壮成长还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我国企业对其是否适应或者其能否真正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与验证。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和谐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关键时期,社会的变革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心理健康成了一个凸现的社会问题,企业和个人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与日俱增,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此时引进员工援助计划,对我国企业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1)加强宣传推广力争得到员工信任
要想保证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是顺利实施,首先要开展大量的宣传活动,让员工了解并接受员工援助计划,可以通过一系列精美的卡片和海报,赠送给员工、张贴在工作场所,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以增强员工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意识,同时利用公司网页进行网上宣传和教育。其次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一项员工帮助计划必须建立在服务公司、企业以及员工三方之间非常信任的基础上。一旦员工有任何怀疑的话,就会极大地影响员工对这类服务的使用,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企业和服务机构都必须建立起合理的保密制度,为员工帮助计划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2)确立并规范专业服务人员与机构
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体系的建立和应用,需要大量掌握相关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一方面需要加强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规范员工帮助计划服务市场,确保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服务机构的管理。
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专业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咨询心理学、社会工作者、教育学以及精神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背景,并且正在从事咨询助人工作的专业人员。目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与员工帮助计划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主要有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建立起了一整套国际化、科学可行、统一规范的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系统,标志着我国的心理咨询业走上专业化、正规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之路。
要确立并规范专业服务的机构,以确保服务顺利进行。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要想顺利的实施必须设置专门的机构,借鉴国际员工援助计划协会提出的服务标准,依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部门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时间、确保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的设计是基于企业和员工的需求、有书面的政策禁止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从业人员通过转介获得个人利益。
(3)把脉员工心理分级建立心理档案
企业利润要靠人来实现,要依靠和维护员工,才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保持公司的内部团结,实现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安德鲁.卡内基说“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可见,企业的员工是制胜的法宝。一位心理有问题的员工为企业带来的破坏力和负面影响往往是无法估量的。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就要把好员工心理关,为员工建立心理档案,从而建立起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人力资源部门把好应聘第一关。在新员工求职应聘时,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介入招聘程序,对应聘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评,将有精神病史或是明显具有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人员筛选出来,保证新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设立相应的心理测评职位和机制。心理测量所使用的量表,都是经过实践考验的,具有很高效度和信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低成本、最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关于员工各个方面的信息。
为在职的员工建立心理档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培训,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做到对员工的心理状况心中有数,根据测评的结果将员工心理分为四个档:需要及时处理或医疗诊断的,需要定期接受心理辅导的,特殊时期的员工给予特别关注,一般正常的。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员工建立预警对象库,相关工作人员予以长期观察、重点关注,根据危机状态及时加以疏导防治。
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尊重员工隐私。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无可避免会牵涉到员工的个人情况甚至隐私。如何做好保密工作,确保员工的隐私权得到尊重,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决定着企业推行心理档案制度的可行性。企业一要打消员工的顾虑;二要在保密措施上严格、规范;三是企业自己的心态要正,不可利用员工心理档案对员工进行监视和挟制。
[1]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0.
[2]奚洁人.领导学研究与评论.第一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88-289.
[3]刘大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员工援助计划本土化
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的阐释
本土化原来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因此,本土化战略又叫当地响应能力,当地化经营。所谓本土化实际上就是当事双方所寻求到的一种战略协调模式。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承担在东道国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模式的过程。员工援助计划源自西方国家,其引入到中国也要经历根植于当地文化模式的本土化过程。
本土化研究主张用本土人的眼光,以本土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制度来研究本土人,而不带有研究者自己的民族文化色彩。像心理学本土化的目的就在于使研究者能够准确地发现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准则,揭示文化对个体与群体的影响。而员工援助计划作为以心理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应用项目,它也必然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因此如何根据中国人的人性特点和社会特征,融合东西方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立适应中国员工实施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急迫。
长期以来,儒教、道教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对员工援助计划本土化的问题要从跨文化角度进行思考。张西超博士认为本土化决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中国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家庭观念也很重,要对中国人的人格特征有深入的研究,也要考虑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本土化实际就是要与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结合,贴近需求,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价值,持续进行创新。员工援助计划定义有很多种,一般认为员工援助计划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
综合以上分析,和谐视野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就是继承和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经验,以本土化的文化价值为依托,融合西方以咨询为主的员工援助计划与中国以培训为主的员工援助计划,形成一个咨询与培训兼顾的系统项目。通过专业人员为员工提供中国式的生涯规划、职业压力的缓解、提升心理素质与人文素养的一种专业性服务,立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人文关怀,旨在及时疏导员工心理,促进员工与企业、员工之间、员工自身的和谐,从而建立一个和谐企业。
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
(1)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必要性分析
第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需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员工在职业生涯中的健康成长,有悖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对公司来说,紧张的人际关系,则会导致整个公司的涣散,员工的大量精力被用于勾心斗角的斗争中,使大家无心致力于组织任务的完成,造成公司的衰败,严重时会导致公司倒闭。所以,从员工和公司角度来说,人际关系紧张问题不容忽视。
第二,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谐社会就是人分别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和谐企业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企业发展的和谐、企业环境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关系是否和谐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劳动关系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保障劳动关系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责任更加重大。
目前有些企业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金融危机带来的心理压力;工作竞争激烈,员工职业压力剧增;企业资金紧张,损失严重,给员工思想带来了情绪不稳定;员工的福利待遇不相同,领导与员工的收入太大,造成企业人际关系过渡紧张;员工生活不便,家属有困难;企业的安全生产、治安环境令员工担忧,等等。
(2)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可行性探究
第一,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强大阻力。一是文化的差异性。员工援助计划源自西方,主要是从西方文化角度研究,而当时出现问题的员工是以男人为主。文化的差异性是导致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西方国家面临的问题可能是酒精滥用、药物滥用等,而我们国家员工面临的问题大多数是生活上的压力、情绪、心理困境及健康问题。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有辉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社会传统。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把西方心理学知识形成适合中国人的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体系。二是员工的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员工援助计划是以心理咨询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服务,但在中国人们对心理咨询难以接受。我国的心理健康意识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遇到心理问题往往难以启齿,难以接受心理咨询。通过多年的发展,心理咨询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但距离全部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要求我们学界和相关业界思考出让容易接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援助计划。三是缺乏让人信服的效益评估。目前很多企业对员工援助计划不甚了解,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员工援助计划的作用,没有看到员工援助计划带来的直接利益。我国企业总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物质情结,认为人是所有资本中最不重要的,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关注远远不够,企业管理者舍不得在这种间接领域花钱。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机构能精确的统计出职业压力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要想使国内企业的领导者相信员工援助计划就必须在员工援助计划给企业带来的利益研究上下功夫。因为,只有看得见的事实才能推动此项服务稳步向前发展。 第二,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增强员工援助计划活力。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其人文思想既是出世又是入世,出世是情怀、是心态,入世实现了人智慧的社会价值。孔子把人处世的内容以德为核心展开,集中为入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业就应该培养好每一位员工,全面的培养他们的社会人格,这便是企业的“修身”;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形成企业的精英团队,这就是企业的“齐家”;把产品与服务奉献于社会,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即为企业的“治国”。企业的社会时常扩大到世界市场,造福于众生,这才是企业“平天下”的情怀。
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仁、义、礼,孝、忠、敬、诚、信等德目。企业不能用无德之人,无德之人迟早要坏事。企业要为长远百年的发展建立起培养高品德、高素质员工的培训体系,既要会用人的优点,还要注意弥补人的缺点,只有所有员工的综合素质的集合才是企业的精神面貌。
员工援助计划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就要充分利用中国本土化的传统文化,结合中国人的特性形成一个系统文化底蕴丰厚的服务项目。孟子的人际交往之道、孔子的德治等思想,均能为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的生存提供肥沃的土壤。员工援助计划只有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才能更加生动有活力,更容易被企业员工所接受。
第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促进员工援助计划本土化。思想政治工作对我国企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操作体系,而员工援助计划要在我国企业里发芽生根,最后到茁壮成长还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我国企业对其是否适应或者其能否真正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与验证。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和谐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关键时期,社会的变革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心理健康成了一个凸现的社会问题,企业和个人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与日俱增,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此时引进员工援助计划,对我国企业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1)加强宣传推广力争得到员工信任
要想保证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是顺利实施,首先要开展大量的宣传活动,让员工了解并接受员工援助计划,可以通过一系列精美的卡片和海报,赠送给员工、张贴在工作场所,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以增强员工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意识,同时利用公司网页进行网上宣传和教育。其次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一项员工帮助计划必须建立在服务公司、企业以及员工三方之间非常信任的基础上。一旦员工有任何怀疑的话,就会极大地影响员工对这类服务的使用,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企业和服务机构都必须建立起合理的保密制度,为员工帮助计划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2)确立并规范专业服务人员与机构
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体系的建立和应用,需要大量掌握相关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一方面需要加强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规范员工帮助计划服务市场,确保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服务机构的管理。
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专业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咨询心理学、社会工作者、教育学以及精神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背景,并且正在从事咨询助人工作的专业人员。目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与员工帮助计划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主要有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建立起了一整套国际化、科学可行、统一规范的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系统,标志着我国的心理咨询业走上专业化、正规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之路。
要确立并规范专业服务的机构,以确保服务顺利进行。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要想顺利的实施必须设置专门的机构,借鉴国际员工援助计划协会提出的服务标准,依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部门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时间、确保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的设计是基于企业和员工的需求、有书面的政策禁止本土化员工援助计划从业人员通过转介获得个人利益。
(3)把脉员工心理分级建立心理档案
企业利润要靠人来实现,要依靠和维护员工,才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保持公司的内部团结,实现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安德鲁.卡内基说“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可见,企业的员工是制胜的法宝。一位心理有问题的员工为企业带来的破坏力和负面影响往往是无法估量的。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就要把好员工心理关,为员工建立心理档案,从而建立起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人力资源部门把好应聘第一关。在新员工求职应聘时,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介入招聘程序,对应聘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评,将有精神病史或是明显具有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人员筛选出来,保证新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设立相应的心理测评职位和机制。心理测量所使用的量表,都是经过实践考验的,具有很高效度和信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低成本、最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关于员工各个方面的信息。
为在职的员工建立心理档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培训,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做到对员工的心理状况心中有数,根据测评的结果将员工心理分为四个档:需要及时处理或医疗诊断的,需要定期接受心理辅导的,特殊时期的员工给予特别关注,一般正常的。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员工建立预警对象库,相关工作人员予以长期观察、重点关注,根据危机状态及时加以疏导防治。
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尊重员工隐私。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无可避免会牵涉到员工的个人情况甚至隐私。如何做好保密工作,确保员工的隐私权得到尊重,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决定着企业推行心理档案制度的可行性。企业一要打消员工的顾虑;二要在保密措施上严格、规范;三是企业自己的心态要正,不可利用员工心理档案对员工进行监视和挟制。
[1]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0.
[2]奚洁人.领导学研究与评论.第一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88-289.
[3]刘大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