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海门首家校内儿童社团活动中心——儿童之家在笔者所在校成立了。其目标是:社团要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温馨家园。经过4年的精心打造,儿童之家在不断壮大,现在已经拥有创意吧、纸艺吧、围棋吧、珠算吧等18个吧室。课程研发团队也自主研发《指尖的艺术》《流光溢彩》《生态奇苑》等10个校本社团课程。儿童之家社团活动评价的多元性,导致了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
科学评价让活动更精彩
社团活动的评价对象,不同于某固定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它面对的是各个不同吧室的活动项目。各个不同吧室的评价标准不是唯一,不同的吧室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学校儿童之家管理团队,对每个吧室都进行价值标准的研究,给每个吧室都确立了符合各自评价宗旨的价值标准。
在每个儿童之家吧室里,学员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层次、智力水平都不同,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因此,儿童之家社团活动评价不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即便在同一个吧室里,较多运用的是学生个体纵向发展的评价,而较少运用生生之间的横向比较。社团活动项目的性质决定了评价的使用方法。儿童之家社团活动评价的目的不是进行吧室与吧室之间的相互比较;因此,较少使用量性评价,较多使用质性评价。学生和教师共同收集、收藏的作品,共同积累的成长档案,学生的现场展示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见证。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捷报频传:珠算吧获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第四届珠心算比赛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瓷艺吧获全国少儿美术比赛金奖;纸艺吧获全国少儿美术比赛金奖等等。
构建立体多元评价
活动的精心策划,比赛的锤炼打造已经让孩子拥有了更多的自信,他们的个性在不断张扬。在摸索前行中,评价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事实上,儿童之家不仅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温馨乐园,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天地,更是学校魅力教育的品牌窗口。为此,对儿童社团的评价应是多元的、立体的,根据儿童社团的特殊性,从评学生、评教师、评吧室来“构建立体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儿童社团生态发展”。
在儿童之家,除了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评价外,还包括对学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也就是不仅有知识评价,还有技能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儿童之家社团活动评价,着眼点是在学生的未来,帮助他们实现那些应该达到而且能够完成的发展目标。因此,儿童之家社团活动的评价更多地是形成性、发展性评价,较少使用甄别性和选拔性评价。评价也是学习,要让学员在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中,获得认识的提升,收获成功的快乐。
儿童之家是学生施展才能、增强自信的舞台,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提高自己。把日常的展示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明确各社团的成果展示方式:一是在平时活动中不定期地进行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吧室宣传栏及上传学校网站等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成果;二是集中展示,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如参加社区活动、进行才艺展示等;三是班级展示,指每周的星光大舞台,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在舞台上进行特长展示;四是期末魅力学生个人展示,要求学生将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以现场表演、讲述或成绩呈现等方式进行展示。“特长”已经成为学校培养魅力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构建名品教师评价机制
学生的成才,关键需要靠教师的引领。一支优秀的社团活动辅导教师队伍直接决定着社团活动的品质与成果。要打造一流的社团,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学校多元配备师资。一是充分挖掘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开设吧室;二是聘请当地各领域的顶尖人才担任吧室的辅导老师,促使学校社团活动上档次、有品质、显规格;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及学生家长资源,邀请有一技之长的社区老同志及关工委同志任特聘辅导员,对辅导老师“传帮带”,把他们的宝贵经验和特长传递给下一代。
为丰富社团活动项目,提高辅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花财力物力把相关教师派送到其它单位学习取经。学校为社团辅导老师制定了专项评价标准,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核评价,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不断提高社团辅导教师的奖励幅度,对一些付出辛劳、取得卓越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如何让各吧室有条不紊地走好每一步,并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团品质的全面提升?健全活动制度、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采用守住日常和榜样引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构建生态吧室评价机制。学校要求每个吧室都有适合本吧室的活动管理制度,开发适合学生活动的社团课程,确立符合各自评价宗旨的价值标准。从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成果展示、奖惩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长效监控和客观评价,要求课课有落实,人人有积分。每个学期,根据各吧室的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情况,学校评选出“优秀社团”。在优秀社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成立校级名品工作室。
每一个社团,都是师生快乐成长的舞台。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的源泉,每一个教师都能发掘专业成长的秘诀。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学校“儿童之家”走上更加快速发展的轨道。
科学评价让活动更精彩
社团活动的评价对象,不同于某固定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它面对的是各个不同吧室的活动项目。各个不同吧室的评价标准不是唯一,不同的吧室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学校儿童之家管理团队,对每个吧室都进行价值标准的研究,给每个吧室都确立了符合各自评价宗旨的价值标准。
在每个儿童之家吧室里,学员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层次、智力水平都不同,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因此,儿童之家社团活动评价不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即便在同一个吧室里,较多运用的是学生个体纵向发展的评价,而较少运用生生之间的横向比较。社团活动项目的性质决定了评价的使用方法。儿童之家社团活动评价的目的不是进行吧室与吧室之间的相互比较;因此,较少使用量性评价,较多使用质性评价。学生和教师共同收集、收藏的作品,共同积累的成长档案,学生的现场展示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见证。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捷报频传:珠算吧获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第四届珠心算比赛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瓷艺吧获全国少儿美术比赛金奖;纸艺吧获全国少儿美术比赛金奖等等。
构建立体多元评价
活动的精心策划,比赛的锤炼打造已经让孩子拥有了更多的自信,他们的个性在不断张扬。在摸索前行中,评价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事实上,儿童之家不仅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温馨乐园,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天地,更是学校魅力教育的品牌窗口。为此,对儿童社团的评价应是多元的、立体的,根据儿童社团的特殊性,从评学生、评教师、评吧室来“构建立体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儿童社团生态发展”。
在儿童之家,除了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评价外,还包括对学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也就是不仅有知识评价,还有技能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儿童之家社团活动评价,着眼点是在学生的未来,帮助他们实现那些应该达到而且能够完成的发展目标。因此,儿童之家社团活动的评价更多地是形成性、发展性评价,较少使用甄别性和选拔性评价。评价也是学习,要让学员在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中,获得认识的提升,收获成功的快乐。
儿童之家是学生施展才能、增强自信的舞台,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提高自己。把日常的展示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明确各社团的成果展示方式:一是在平时活动中不定期地进行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吧室宣传栏及上传学校网站等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成果;二是集中展示,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如参加社区活动、进行才艺展示等;三是班级展示,指每周的星光大舞台,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在舞台上进行特长展示;四是期末魅力学生个人展示,要求学生将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以现场表演、讲述或成绩呈现等方式进行展示。“特长”已经成为学校培养魅力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构建名品教师评价机制
学生的成才,关键需要靠教师的引领。一支优秀的社团活动辅导教师队伍直接决定着社团活动的品质与成果。要打造一流的社团,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学校多元配备师资。一是充分挖掘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开设吧室;二是聘请当地各领域的顶尖人才担任吧室的辅导老师,促使学校社团活动上档次、有品质、显规格;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及学生家长资源,邀请有一技之长的社区老同志及关工委同志任特聘辅导员,对辅导老师“传帮带”,把他们的宝贵经验和特长传递给下一代。
为丰富社团活动项目,提高辅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花财力物力把相关教师派送到其它单位学习取经。学校为社团辅导老师制定了专项评价标准,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核评价,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不断提高社团辅导教师的奖励幅度,对一些付出辛劳、取得卓越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如何让各吧室有条不紊地走好每一步,并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团品质的全面提升?健全活动制度、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采用守住日常和榜样引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构建生态吧室评价机制。学校要求每个吧室都有适合本吧室的活动管理制度,开发适合学生活动的社团课程,确立符合各自评价宗旨的价值标准。从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成果展示、奖惩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长效监控和客观评价,要求课课有落实,人人有积分。每个学期,根据各吧室的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情况,学校评选出“优秀社团”。在优秀社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成立校级名品工作室。
每一个社团,都是师生快乐成长的舞台。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的源泉,每一个教师都能发掘专业成长的秘诀。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学校“儿童之家”走上更加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