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时间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高中数学学习的两条基本脉络是函数与运算,如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立体几何中的许多计算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和函数的表达式解决,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运算不仅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而且包括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算的对象从数、字母、指数、对数、三角函数不断扩充,运算与推理、几何证明等密切联系。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后,成绩下滑,有些学生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现象,这令许多同学感到手足无措,非常茫然,困惑。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对自己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中是学习方法的培养,高中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入高中,就进入了一个由学习方法向学习能力转化的阶段,学生出现不适应,成绩大幅度下降,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知识层面出现断层。许多在中考不考的知识点,如代数中的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等,几何中的三角形四心,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等,到了高中直接就用。
2.能力层面出现断层。学习习惯没有上升到方法,学习方法没有上升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出现问题,很明显的多项式化简看不出来。在初中时,教师的知识点讲的细,习题类型归纳全,典型例题练得多,数学思想方法感悟的少;学生没有养成及时归纳整理、反思总结的能力;遇到难题不是动脑思考而是善于在教师的讲解下解决困难,没有养成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忙着抄题记笔记,没有听教师对题目的分析,听课没有侧重点,没有养成课堂上听记同步的能力。
3.心理层面出现断层。如高中学生学习仅仅停留于教师作业的完成,并且作业的完成取决于教师的严格程度,仅满足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对于软性的作业不够重视(如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像过电影一样过知识点;背诵性的、阅读性的作业),不能合理协调安排好各学科的作业,先做容易的、会做的,难的有空就做。
二、措施
1.整体把握教材,适当拓宽
“教教科书———背教科书———考教科书”早已成为过去时,对于教材删除、中考不考、有利于后续学习的知识点,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要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是对学生中考的一个有利支撑,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数学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审题、学会验算、学会反思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疏导,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遇到困难、遇到难题养成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一个评价自己课堂的标准,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案例: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出示了这样一个练习题:甲、已两站间的路程为48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36千米,一列快车从已站出发,每小时60千米,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学生独立准确地完成了练习后,要求学生将题中画线部分作变动(替换结论),并列方程解决它。大约过了5 分钟,同学们在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交流,大家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下面是各小组代表展示的本组成员的想法:
学生A:慢车先开10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学生B:慢车先开10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快车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学生C:慢车先开10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100千米?
学生D:快车先开10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快车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还能给学习带来乐趣。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后,成绩下滑,有些学生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现象,这令许多同学感到手足无措,非常茫然,困惑。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对自己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中是学习方法的培养,高中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入高中,就进入了一个由学习方法向学习能力转化的阶段,学生出现不适应,成绩大幅度下降,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知识层面出现断层。许多在中考不考的知识点,如代数中的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等,几何中的三角形四心,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等,到了高中直接就用。
2.能力层面出现断层。学习习惯没有上升到方法,学习方法没有上升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出现问题,很明显的多项式化简看不出来。在初中时,教师的知识点讲的细,习题类型归纳全,典型例题练得多,数学思想方法感悟的少;学生没有养成及时归纳整理、反思总结的能力;遇到难题不是动脑思考而是善于在教师的讲解下解决困难,没有养成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忙着抄题记笔记,没有听教师对题目的分析,听课没有侧重点,没有养成课堂上听记同步的能力。
3.心理层面出现断层。如高中学生学习仅仅停留于教师作业的完成,并且作业的完成取决于教师的严格程度,仅满足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对于软性的作业不够重视(如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像过电影一样过知识点;背诵性的、阅读性的作业),不能合理协调安排好各学科的作业,先做容易的、会做的,难的有空就做。
二、措施
1.整体把握教材,适当拓宽
“教教科书———背教科书———考教科书”早已成为过去时,对于教材删除、中考不考、有利于后续学习的知识点,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要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是对学生中考的一个有利支撑,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数学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审题、学会验算、学会反思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疏导,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遇到困难、遇到难题养成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一个评价自己课堂的标准,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案例: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出示了这样一个练习题:甲、已两站间的路程为48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36千米,一列快车从已站出发,每小时60千米,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学生独立准确地完成了练习后,要求学生将题中画线部分作变动(替换结论),并列方程解决它。大约过了5 分钟,同学们在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交流,大家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下面是各小组代表展示的本组成员的想法:
学生A:慢车先开10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学生B:慢车先开10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快车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学生C:慢车先开10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100千米?
学生D:快车先开10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快车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还能给学习带来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