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统计学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1978—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影响山西省GDP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钢材产量四个代表性的解释变量建立影响GDP的多元回归模型,以阐明影响山西省GDP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GDP;山西省;实证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涉及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经济增长,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内生产总值已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与中国的经济实现同步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理解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原因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对GDP在山西省的深度解读将有利于山西省更好更快的发展,以期对实现山西省跨越式发展提供对策。
二、设计理论模型
(一)模型变量的选择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模型自身的需要以及实际情况,本文选择Y(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X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财政收入)、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钢材产量)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由GDP的构成公式可知,本文以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替代支出法中的投资,以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替代消费。同时选择财政收入这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指标作为GDP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除此,本文用钢材产量来替代工业总产值,作为模型中的一个解释变量。
(二)模型的设计与估计
本文所用的数据为1978—2011年,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山西省财政收入(亿元)、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山西省钢材产量(万吨)等3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及历年山西省统计年鉴。通过EViews软件做出散点图,我们发现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直接存在线性关系。于是,我们将模型设计如下:
其中:Y表示山西省生产总值,X1表示全社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表示财政收入,X3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表示钢材产量,u1表示随机扰动项,β0、β1、β2、β3、β4表示待求参数
导入原始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初次回归及OLS估计,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Y=-94.13071+0.370968X1-1.728368X2+2.656848X3+1.593387X4
(60.17244)(0.155332)(1.257847)(0.372608) (0.307374)
t=(-1.564349) (-2.388222) (-1.374083) (7.131408) (5.183879)
R2=0.995567 R2=0.994956 F=1628.369 DW=1.983781
(三)模型的檢验
1、经济意义检验
(1)从上面的模型中可以看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成正向关系.
(2)同样可知财政收入每增加一亿元,则国内生产总值减少1.728368亿元,二者关系符合经济意义。
(3)每一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可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2.656848亿元人民币。
(4)每一万吨钢材产量的增加可提高国内生产总值1.593387亿元人民币。
由上述可知每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经济意义的检验。
2、统计检验
统计检验得,R-squared值为0.995567,F-statistic值为1628.369,Durbin-watson值为1.983781,即可决系数为0.995567,说明此回归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从t检验值来看,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5=29的临界值t0.025(29)=2.05.这说明常数项、β1不显著。其他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F=1628.369,远大于临界值,则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3、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分析结果显示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很高,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将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做简单回归,最后确定最合适的多元回归模型。
最后修正严重多重共线性影响后的回归结果为
Y=-102.33435-2.730547X2+2.231708X3+1.678140X4
(52.3346)(0.00192) (0.0348) (0.0567)
t(-1.564349)(-2.140996) (6.338988) (5.110333)
R2=0.987765 R2=0.994165 F=1208.4 DW=2.1000
(2)自相关分析
当k=3,n=34时,根据dw检验表可知,下界dl=1.271,上界du=1.652,由上述修正后的dw=2.1可知,该模型中自相关行较弱,基本可以视为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3)异方差分析
选用White检验法进行异方差检验,得下表:
统计量的值nR2=34*0.287202=9.764876
查卡方分布表,得a=0.05,自由度为3的临界值
卡方分布0.05(3)=7.815
比较:nR2=9.764876>卡方分布0.05(3)=7.815
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回归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性。
采用GLS(广义最小二乘法)修正后的情况如下:
Y=-107.1479 - 3.677832X2+2.861338X3+1.493881X4
(11.72453) (0.993961) (0.142405) (0.314044)
(-9.138783) (-3.700178) (20.09291) (4.756908)
三、模型分析及建议
(一)通过模型可以看出,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主要取决于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钢材产量三个方面,财政收入每增加一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减少3,677832亿元,每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会使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8661338亿元。
(二)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抓住主导因素,在充分利用全部资源的同时,尤其山西省的煤炭煤焦资源,实施合理的政策措施,进而刺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最终早日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式发展。
(三)另外,适当的减少税收将会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对于在经济处于下行趋势的情况有较大帮助,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模型可知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不大,这可能和山西省独特的发展模式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关键词:GDP;山西省;实证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涉及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经济增长,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内生产总值已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与中国的经济实现同步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理解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原因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对GDP在山西省的深度解读将有利于山西省更好更快的发展,以期对实现山西省跨越式发展提供对策。
二、设计理论模型
(一)模型变量的选择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模型自身的需要以及实际情况,本文选择Y(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X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财政收入)、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钢材产量)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由GDP的构成公式可知,本文以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替代支出法中的投资,以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替代消费。同时选择财政收入这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指标作为GDP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除此,本文用钢材产量来替代工业总产值,作为模型中的一个解释变量。
(二)模型的设计与估计
本文所用的数据为1978—2011年,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山西省财政收入(亿元)、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山西省钢材产量(万吨)等3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及历年山西省统计年鉴。通过EViews软件做出散点图,我们发现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直接存在线性关系。于是,我们将模型设计如下:
其中:Y表示山西省生产总值,X1表示全社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表示财政收入,X3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表示钢材产量,u1表示随机扰动项,β0、β1、β2、β3、β4表示待求参数
导入原始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初次回归及OLS估计,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Y=-94.13071+0.370968X1-1.728368X2+2.656848X3+1.593387X4
(60.17244)(0.155332)(1.257847)(0.372608) (0.307374)
t=(-1.564349) (-2.388222) (-1.374083) (7.131408) (5.183879)
R2=0.995567 R2=0.994956 F=1628.369 DW=1.983781
(三)模型的檢验
1、经济意义检验
(1)从上面的模型中可以看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成正向关系.
(2)同样可知财政收入每增加一亿元,则国内生产总值减少1.728368亿元,二者关系符合经济意义。
(3)每一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可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2.656848亿元人民币。
(4)每一万吨钢材产量的增加可提高国内生产总值1.593387亿元人民币。
由上述可知每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经济意义的检验。
2、统计检验
统计检验得,R-squared值为0.995567,F-statistic值为1628.369,Durbin-watson值为1.983781,即可决系数为0.995567,说明此回归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从t检验值来看,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5=29的临界值t0.025(29)=2.05.这说明常数项、β1不显著。其他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F=1628.369,远大于临界值,则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3、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分析结果显示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很高,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将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做简单回归,最后确定最合适的多元回归模型。
最后修正严重多重共线性影响后的回归结果为
Y=-102.33435-2.730547X2+2.231708X3+1.678140X4
(52.3346)(0.00192) (0.0348) (0.0567)
t(-1.564349)(-2.140996) (6.338988) (5.110333)
R2=0.987765 R2=0.994165 F=1208.4 DW=2.1000
(2)自相关分析
当k=3,n=34时,根据dw检验表可知,下界dl=1.271,上界du=1.652,由上述修正后的dw=2.1可知,该模型中自相关行较弱,基本可以视为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3)异方差分析
选用White检验法进行异方差检验,得下表:
统计量的值nR2=34*0.287202=9.764876
查卡方分布表,得a=0.05,自由度为3的临界值
卡方分布0.05(3)=7.815
比较:nR2=9.764876>卡方分布0.05(3)=7.815
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回归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性。
采用GLS(广义最小二乘法)修正后的情况如下:
Y=-107.1479 - 3.677832X2+2.861338X3+1.493881X4
(11.72453) (0.993961) (0.142405) (0.314044)
(-9.138783) (-3.700178) (20.09291) (4.756908)
三、模型分析及建议
(一)通过模型可以看出,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主要取决于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钢材产量三个方面,财政收入每增加一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减少3,677832亿元,每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会使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8661338亿元。
(二)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抓住主导因素,在充分利用全部资源的同时,尤其山西省的煤炭煤焦资源,实施合理的政策措施,进而刺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最终早日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式发展。
(三)另外,适当的减少税收将会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对于在经济处于下行趋势的情况有较大帮助,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模型可知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不大,这可能和山西省独特的发展模式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