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禅室到芥子园——图文互释系统的生成与流变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董其昌创作的一系列立轴及册页山水画作入手,解析其创立的“南北宗论”实即一整套图文互释体系,既而厘清自晚明到清代《芥子园画谱》生成期间这套图文互释体系对于彼时绘画传承与创作产生的影响,力证图式是文本与图像在时间见证之下的交迭反复,是规范的视觉典型返照群体的历史选择。
其他文献
2021年4月25日至26日,在浙江三门县的横渡镇大横渡村横渡刘举办了一个跨学科的论坛“社会学艺术节|横渡乡村”,这不仅是一个艺术乡建,而且是与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平行的独立论坛。此次论坛遵循策划人邀请制原则,但讨论的问题紧扣费孝通晚年的思想主题:富了怎么办。论坛的会场也很特别.
在艺术走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推出重大题材美术系列工程,产生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为当今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指导方向,树立了发展目标,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对塑造国家形象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美术创作项目的增加,因创作时间周期短,难免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使美术作品质量难以保证。重大题材或主题性美术创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在图像背后展现的是强大的历史叙事,是一个时代的视觉记录,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故事。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曾产生一批经典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历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