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大音乐教师理应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路径,明确学习的主体和目标,给学生营造出自由、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舒缓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起学生优秀的个人素养和良好的情操。本文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背景,分析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初中英语教学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核心素养;以美施教,以乐育人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8-0035-03
音乐课与其他主要科目比,趣味性与自由性都较高,但也正因如此,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均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学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其中的美育与音乐教学息息相关。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下,对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理应注重起音乐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了解音乐、热爱音乐。音乐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学科,教师若偏向于理论教学则无法带动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若着重实践教学则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乐曲的深刻含义。
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流于形式
大部分学校设置的音乐课程都流于形式,并没有传输给学生真正的核心音乐知识,也没有向学生传递什么是音乐精神、什么是艺术的美。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科目常常占用音乐课的教学时间,学生的音乐课时难以得到保障,以至于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低下。部分初中学校,初三开始就暂停了音乐课程的学习,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为主科目的学习,以便应对即将来临的中考。短暂的音乐课程学习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这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课程不流于形式,而是将其全面落实,是保障学生情操、素养得以提高的前提。
2.重理论轻实践
在音乐课堂之上,教师依然没有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关心和了解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感官体验。例如,教师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适时插入实践操作,学生的理解因此而受到限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遭到了减弱。理论知识虽然是音乐学习的主体部分,但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成为一个活泼、生动、有趣的人。因此,教师应当理论实践有效结合,激发起学生的音乐情趣,让其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3.音乐教学内容匮乏
初中音乐课堂的时长非常有限,而音乐教材也只有一本,如果按照教材内容来开展音乐课程,则无法较好地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且详细的讲解,大部分知识点教师只能够大概讲解后就略过了。学生不仅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还会对音乐知识产生误解,非常不利于以后的音乐学习。只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一一解答学生的疑惑,才能够激发其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使其艺术素养得到提高。课堂时长的限制也不利于课外知识的延伸,除教材外学生能够了解到的音乐大多来自市面上的流行乐,而流行乐知识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流行乐与古典乐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这些都属于课外延伸知识,如果不能够适当地将课外音乐知识导入课内,则会使音乐课堂变得非常苍白,没有实际的应用实践意义,难以满足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4.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方法仍为师讲生听模式,教学主体没有摆正,教師与学生的交流也非常少,互动性弱,学生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音乐课堂本该充满生机,学生能够在课堂内谈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风格才是健康、正确、科学的教学氛围,但在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下,课堂氛围显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结合现代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性格、情操、素养、三观均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1.重视音乐教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应当随着课程的改革而重视起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初中教师与学校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将音乐纳入正常的初中教学计划中,以此来保障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课时。无论学生课业多么繁忙,都不应该占用音乐课程,音乐课能够放松和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从而做到劳逸结合,全面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音乐课程是学生初中学习道路上的一道彩虹,能够让人心情愉悦、充满动力。只有学校与教师重视起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才会认真对待,音乐爱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音乐可调节人类的情绪,达到治愈心理缺陷的效果,而初中生叛逆、任性、敏感的性格特点,特别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出现不良事件。为降低初中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领导与教师更应该重视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全面贯彻,对学生品格、情操、素质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路上最懵懂、最特别、最单纯、最叛逆、最自我的阶段,许多伟大、新颖、奇怪的想法均在学生的初中阶段产生。也就是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一张有着自己“脾气”的“白纸”,学校、教师、家长应当给予初中学生最正确的引导,以便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白纸”上留下绚丽缤纷的色彩。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则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均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音乐教育的全面开展,还能培养学生开朗、乐观、有趣的性格,使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多的勇气。为了发挥音乐教育的最大作用,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引发其共鸣,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才能知晓学生对于歌曲的熟悉程度,若学生在唱法上有所欠缺,教师在下节课时便着重对歌曲的唱法进行讲解,若学生对于歌曲背后的含义不够了解,在下节课时便着重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但教师也不应该跟着学生的步调走,教学目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若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施对象,也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有教师自己的原则也要有学生学习情况的考量。
3.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可以看到的是,初中音乐教材的厚度远远低于其他教材的厚度,这充分说明了,在音乐知识的普及上,音乐教材是以压缩的形式来开展的。不完整、难以理解、枯燥是初中音乐教材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可在音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传输给学生有趣的音乐知识,以便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另外,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除了要在音乐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外,还需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成為一个善良正直、情感丰富的社会人才。
例如在欣赏《我心依旧》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应当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以便了解学生薄弱和感兴趣的地方,从而给予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丰富其音乐知识。《我心依旧》是一首英文歌曲,其旋律优美、温柔,歌词更是表达了对爱人的追随和真情,让人听过之后难以忘记。但有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却听出了一丝的悲伤,认为歌曲虽然温柔、细腻,但歌词与旋律中隐隐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悲伤,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便可在音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告诉学生《我心依旧》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电影中男女主角因为意外,而在海上天人永隔,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歌曲也表达出了女主角的悲伤。拓展完毕后再告知学生,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只有注入了真实情感的歌曲才能成为经典与永恒,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我们除了感叹歌手厉害的唱功外,不妨让其了解一下歌曲的创造背景与故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情感思维能力。
4.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不同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从相关研究中可知,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自制力薄弱的学生非常容易出现分心、打瞌睡、讲笑话等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参与性,还是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使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来引导学生,小组之间的比较和竞争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歌曲的歌词进行自行阅读和思考,然后回答黑板上的问题。(问题1:这首歌的歌词与其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不同?问题2:这首歌曲的特色之处在于什么地方?)待学生阅读过后,轻易就可得知这是一首古文歌曲,特色之处就在于,虽然每一句歌词都较短,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学生学唱完毕后,教师继续提问“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对歌曲内容展开讨论,《阳关三叠》到底诉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应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展现能力。
5.积极开展多媒体音乐教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教育行业得到了全面的使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 图像、声音等多种元素为一体,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学,其优质的立体音效能够充分展示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并以此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氛围,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曲时,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春天并进行音乐学习,因此,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营造出春天的气息,先播放一段春意盎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生机勃勃的春天,再向学生提问“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最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美育的直接体现,而美育又是当下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起音乐的教学,从音乐教学中使学生感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参 考 文 献]
[1] 尹茂源.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02).
[2] 李娜.歌者的灵魂——谈声乐艺术的表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1).
[3] 连有华.从情感因素解读声乐作品[J].成才之路,2010(04).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核心素养;以美施教,以乐育人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8-0035-03
音乐课与其他主要科目比,趣味性与自由性都较高,但也正因如此,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均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学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其中的美育与音乐教学息息相关。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下,对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理应注重起音乐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了解音乐、热爱音乐。音乐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学科,教师若偏向于理论教学则无法带动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若着重实践教学则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乐曲的深刻含义。
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流于形式
大部分学校设置的音乐课程都流于形式,并没有传输给学生真正的核心音乐知识,也没有向学生传递什么是音乐精神、什么是艺术的美。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科目常常占用音乐课的教学时间,学生的音乐课时难以得到保障,以至于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低下。部分初中学校,初三开始就暂停了音乐课程的学习,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为主科目的学习,以便应对即将来临的中考。短暂的音乐课程学习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这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课程不流于形式,而是将其全面落实,是保障学生情操、素养得以提高的前提。
2.重理论轻实践
在音乐课堂之上,教师依然没有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关心和了解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感官体验。例如,教师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适时插入实践操作,学生的理解因此而受到限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遭到了减弱。理论知识虽然是音乐学习的主体部分,但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成为一个活泼、生动、有趣的人。因此,教师应当理论实践有效结合,激发起学生的音乐情趣,让其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3.音乐教学内容匮乏
初中音乐课堂的时长非常有限,而音乐教材也只有一本,如果按照教材内容来开展音乐课程,则无法较好地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且详细的讲解,大部分知识点教师只能够大概讲解后就略过了。学生不仅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还会对音乐知识产生误解,非常不利于以后的音乐学习。只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一一解答学生的疑惑,才能够激发其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使其艺术素养得到提高。课堂时长的限制也不利于课外知识的延伸,除教材外学生能够了解到的音乐大多来自市面上的流行乐,而流行乐知识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流行乐与古典乐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这些都属于课外延伸知识,如果不能够适当地将课外音乐知识导入课内,则会使音乐课堂变得非常苍白,没有实际的应用实践意义,难以满足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4.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方法仍为师讲生听模式,教学主体没有摆正,教師与学生的交流也非常少,互动性弱,学生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音乐课堂本该充满生机,学生能够在课堂内谈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风格才是健康、正确、科学的教学氛围,但在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下,课堂氛围显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结合现代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性格、情操、素养、三观均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1.重视音乐教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应当随着课程的改革而重视起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初中教师与学校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将音乐纳入正常的初中教学计划中,以此来保障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课时。无论学生课业多么繁忙,都不应该占用音乐课程,音乐课能够放松和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从而做到劳逸结合,全面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音乐课程是学生初中学习道路上的一道彩虹,能够让人心情愉悦、充满动力。只有学校与教师重视起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才会认真对待,音乐爱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音乐可调节人类的情绪,达到治愈心理缺陷的效果,而初中生叛逆、任性、敏感的性格特点,特别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出现不良事件。为降低初中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领导与教师更应该重视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全面贯彻,对学生品格、情操、素质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路上最懵懂、最特别、最单纯、最叛逆、最自我的阶段,许多伟大、新颖、奇怪的想法均在学生的初中阶段产生。也就是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一张有着自己“脾气”的“白纸”,学校、教师、家长应当给予初中学生最正确的引导,以便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白纸”上留下绚丽缤纷的色彩。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则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均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音乐教育的全面开展,还能培养学生开朗、乐观、有趣的性格,使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多的勇气。为了发挥音乐教育的最大作用,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引发其共鸣,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才能知晓学生对于歌曲的熟悉程度,若学生在唱法上有所欠缺,教师在下节课时便着重对歌曲的唱法进行讲解,若学生对于歌曲背后的含义不够了解,在下节课时便着重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但教师也不应该跟着学生的步调走,教学目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若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施对象,也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有教师自己的原则也要有学生学习情况的考量。
3.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可以看到的是,初中音乐教材的厚度远远低于其他教材的厚度,这充分说明了,在音乐知识的普及上,音乐教材是以压缩的形式来开展的。不完整、难以理解、枯燥是初中音乐教材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可在音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传输给学生有趣的音乐知识,以便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另外,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除了要在音乐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外,还需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成為一个善良正直、情感丰富的社会人才。
例如在欣赏《我心依旧》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应当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以便了解学生薄弱和感兴趣的地方,从而给予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丰富其音乐知识。《我心依旧》是一首英文歌曲,其旋律优美、温柔,歌词更是表达了对爱人的追随和真情,让人听过之后难以忘记。但有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却听出了一丝的悲伤,认为歌曲虽然温柔、细腻,但歌词与旋律中隐隐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悲伤,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便可在音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告诉学生《我心依旧》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电影中男女主角因为意外,而在海上天人永隔,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歌曲也表达出了女主角的悲伤。拓展完毕后再告知学生,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只有注入了真实情感的歌曲才能成为经典与永恒,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我们除了感叹歌手厉害的唱功外,不妨让其了解一下歌曲的创造背景与故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情感思维能力。
4.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不同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从相关研究中可知,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自制力薄弱的学生非常容易出现分心、打瞌睡、讲笑话等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参与性,还是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使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来引导学生,小组之间的比较和竞争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歌曲的歌词进行自行阅读和思考,然后回答黑板上的问题。(问题1:这首歌的歌词与其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不同?问题2:这首歌曲的特色之处在于什么地方?)待学生阅读过后,轻易就可得知这是一首古文歌曲,特色之处就在于,虽然每一句歌词都较短,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学生学唱完毕后,教师继续提问“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对歌曲内容展开讨论,《阳关三叠》到底诉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应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展现能力。
5.积极开展多媒体音乐教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教育行业得到了全面的使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 图像、声音等多种元素为一体,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学,其优质的立体音效能够充分展示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并以此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氛围,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曲时,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春天并进行音乐学习,因此,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营造出春天的气息,先播放一段春意盎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生机勃勃的春天,再向学生提问“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最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美育的直接体现,而美育又是当下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起音乐的教学,从音乐教学中使学生感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参 考 文 献]
[1] 尹茂源.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02).
[2] 李娜.歌者的灵魂——谈声乐艺术的表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1).
[3] 连有华.从情感因素解读声乐作品[J].成才之路,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