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因“熟悉”而导致的错解 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题目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这道题跟以前见过的题目有没有关系?有没有现成的解法借鉴?若是能把要解决的問题与做过的问题联系起来,的确可以提高解题效率。但有些试题恰恰就是利用思维定式,通过不露痕迹地改掉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让同学们想当然地把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与做过的问题等同起来,不经认真思索就照搬以往解法,从而导致出错。 例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因“熟悉”而导致的错解
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题目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这道题跟以前见过的题目有没有关系?有没有现成的解法借鉴?若是能把要解决的問题与做过的问题联系起来,的确可以提高解题效率。但有些试题恰恰就是利用思维定式,通过不露痕迹地改掉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让同学们想当然地把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与做过的问题等同起来,不经认真思索就照搬以往解法,从而导致出错。
例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从较远处向凸透镜移动的过程中(光屏随之移动使成像清晰),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会越来越小 B. 像会越来越大
C. 像先变小后变大 D. 像先是倒立的,后是正立的
解析: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估计同学们背得滚瓜烂熟,即物体从凸透镜2倍焦距移到焦点以内的过程中,像的变化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D选项。如果这样,那你可就“大意失荆州”了。因为你忽略了在本题中,像是“在光屏上观察到”的。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光屏上呈现的都是实像,所以光屏上的像始终是倒立的,不可能是正立的。实像随着物距减小而增大,所以光屏上的像会越来越大。
答案:B
例2 标有“6 V 1.5 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若把这样的三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每个小灯泡的电阻及实际功率约为( )。
A. 24 Ω 0.67 W B. 20 Ω 0.8 W
C. 24 Ω 0.96 W D. 20 Ω 0.67 W
解析:本题中给出了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6 V 1.5 W”,看到这一信息,凭以往经验,有的同学会毫不犹豫地求出它的电阻R = [U额2P额] = [6 V21.5 W] = 24 Ω;三只灯泡相同,且串联在12 V电源上,则每个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是4 V,所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 = [U实2R] = [4 V224 Ω] ≈ 0.67 W,从而选择 A选项,结果必然是白费力气,出错的原因就是因为对这类问题太熟悉了。在以往的试题中,小灯泡常看作定值电阻,而在本题中,给出了小灯泡的I-U图象,并且该图象是一条曲线,这说明小灯泡的电阻是可变的。正确的解法是:由三个相同的小灯泡串联确定每个小灯泡两端电压是U=4 V,再结合图象找到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 = 0.2 A,则由公式R = [UI]和P = UI可求出此时灯泡的电阻和实际功率分别为20 Ω、0.8 W。
答案:B
二、把物理等同于数学而导致的错解
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但物理并不等同于数学。物理公式表达的也不仅仅是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还有着特殊的物理意义。同样,在解物理计算题时,也不能当成数学题来做,要写出依据的物理原理,解题格式要符合物理学科的要求。
例3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 = [UR],可变形得到R = [UI]。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解析:用数学式表达物理规律简单明了,但是若只从数学意义去理解,就有可能产生错解。在本题中,一些同学很容易由数学式y = [xz]中的“y与x成正比,与z成反比”理所当然地推出“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结论。殊不知,在数学式中x、y、z三者均可为变量,而在R = [UI]中,R却是由导体本身决定的不变量,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与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这一关系。若是不理解这一区别,就有可能错选A、B、C选项,而正确答案是D选项。
答案:D
【变式练习】
1. 如图2所示,一块0 ℃的冰放在盛有0 ℃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融化为0 ℃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水面的升或降取决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2. 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一个金属块,把它们放入水中某处恰好静止,如图3所示。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和气球( )。
A. 仍能静止 B. 向下运动
C. 向上运动 D. 上下晃动
答案:1. A 2. C
其他文献
写作离不开素材,但是很多同学积累了不少高大上的素材,写作文时仍觉得无话可说,这是因为他们不能灵活运用素材。那么,如何做到素材“为我所用”呢?以下两点供同学们借鉴。 一、选取典型,融于议论 议论文重在说理,要将道理说透,典型论据不可少。选取典型素材,先要深入剖析所掌握的素材,然后再判断是否适合做所写文章的论据,如果适合,要对素材进行概括运用。 [【素材亮相】] 梁思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
1. 如图1,抛物线[y=ax2-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连接AC,BC,直线[y=12x+32]经过点A,交BC于点D,将△COD沿着直线BC翻折得到△CMD,连接OM. 过点O作OE⊥OD交直线AD于点E.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和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求证:四边形OMDE是平行四边形. (3)在直线AD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OPM = 45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小人物,他们岗位平凡、职位低微,却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他们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个体,是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没有丰功伟绩,却用默默无闻的行动,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力量担起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最终感动无数人。 [【素材快递】] 募捐蚊帐的女孩——最美慈善家凯瑟琳 有一位美国“00后”女孩,她在6岁那年感动了世界。2006年4月,凯瑟琳从妈妈那里得知,在非洲平均每3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5]的相反数是( ). A. [25] B. [52] C. [-52] D. [-25] 2. [2020]的整数部分是( ). A. 42 B. 43 C. 44 D. 45 3. 2020年上半年,一种新型
1. C 2. C 3. C 4. B 5. D 6. B 7. A 8. B 9. C 10. B 11. B 12. B 13. D 14. (1)Al (2)C2H5OH (3)NO3- (4)[Ca+2](OH)2 15. (1)耗盡集气瓶中的氧气 (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3)偏小 11.1 179.6 (4)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仪器不干净(或滤纸破损
文章讲述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被外国人通过互联网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在中国生活,喜欢中国。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like China.Do you know why? Let me tell you. Please follow me. 1. A growing number of Chinese stories are being told by fore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指的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它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氛围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情等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结合实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 环境描写,渲染氛围]
说话,是一种交流的艺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中,很多文章都体现了人们的说话艺术。我们阅读古文,不仅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说话艺术。下面一起学习这些“艺术”。 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曹刿论战》中,面对“齐师伐我,公将战”的紧急情况,曹刿请见时,就是直奔主题,询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两个方面来回答,都被曹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我国文人善于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是涌现了众多咏物言志诗词。在这类诗词中,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其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等。本文按照物象的不同,将咏物言志诗词分为三类,即飞鸟草虫抒怀、山河万物表意、岁寒三友传情。下面结合具体诗词分析。 飞 鸟 草 虫 抒 怀 大雁是一种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古
一、坐标图象式计算题 解题时先分析坐标曲线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再结合题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分析图象的起点、拐点和终点的含义。从坐标图象中找已知量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拐点对应的横坐标(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换算才能代入,如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等);(2)拐点对应的纵坐标(多为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可直接代入);(3)起点和拐点对应的坐标差。 例1(2019·山东·滨州)将1.17 g氯化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