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免疫活化对IRHS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损伤机制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感染免疫活化对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综合征(IRHS)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破坏的病理效应,探讨相关免疫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08至2013年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首次诊治的伴有急慢性感染的IRHS患者276例,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等炎性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细胞免疫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患者骨髓中免疫细胞活性及免疫分子表达状况,以6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健康对照,30例同期诊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疾病对照。根据上述免疫指标在抗感染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

276例患者血清中IL-6、IL-12、IL-17和干扰素(IFN)-γ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经治疗4周后接近正常。伴上呼吸道病毒或支原体感染的IRHS患者CD3CD4T细胞比例(54.23%±3.07%、50.11%±3.09%)和CD16CD56NK细胞比例(22.71%±2.26%、19.49%±2.07%)高于健康对照(35.25%±5.16%、14.91%±4.87%);并发细菌感染的IRHS患者CD3CD4T细胞和CD19B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40.22%±4.31%比35.25%±5.16%,29.01%±4.32%比11.56%±2.54%);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IRHS患者CD3CD8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32.51%±3.44%比25.08%±4.43%)(均P<0.05)。伴有感染的IRHS患者骨髓中活化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活化,表达穿孔素、颗粒酶、甘露糖受体、IFN-γ、IL-12、IL-17A等多种免疫分子,这些免疫细胞破坏病变血细胞方式和病理损害程度与患者感染免疫活化病因和自身疾病状态密切相关。个体化治疗后276例患者中264例在4~8周血象开始回升;12例病情反复,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血象逐渐回升。

结论

感染是IRHS的重要致病因素,感染免疫过度活化可使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多种免疫细胞通过不同免疫方式破坏和损伤病变血细胞,患者的病情和转归与感染的病原体及个体自身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联合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活化是防治IRHS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在中职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舞蹈已成为中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舞蹈教学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要求教师积极发现、探索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提高中职舞蹈教学的专业水平.若有效地运用教学方式,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探讨如何高效运用中职舞蹈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中职舞蹈教学的教学效率.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肘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及力矩变化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例卒中患者及15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肘屈伸MIVC时记录肱二、三头肌sEMG信号,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UE)评估患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