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明月的记忆定格在采访那天下午。我刚要走入她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上段的店里,只见她捂着肚子跑出来,见到我,说肚子疼得要命,要回家服药小憩。两个小时后,她若无其事地在店里做着刺子绣,跟我说是头一天外感邪寒。所以我总觉得明月敏感得有些神秘,但她平时做的是一件最朴素简单的事——用大白线大针脚在蓝布上绣纹样。
板蓝根染的蓝布,颜色很有厚度;针脚分明的粗针白线绣出的几何纹样,简单朴素。这是刺子绣最众所周知的模样。现代人多以为刺于是日本的传统民艺,但是刺子的起源就是最平常的衣服的加固和缝补——在脖子、肩、肘等部位用粗线反复刺绣,增强布料的耐磨性;抑或是在破陋的地方把补丁打得有些纹样,漂亮一些。所以刺子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朴素的、平民的,甚至无国界的形式。
明月今年四十有余,她常和女儿说的一句话是:“是蓝染养活了你。”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学校在云南进出口公司大楼附近,有专门销售出口工艺品的商场,明月便耳濡目染地和蓝染结了缘。二十出头的她,有一次从外贸工厂拿来一块白匹自己做扎染,那时扎一米是两块钱,那块布足足有12米。扎染考验的是匠人的指力和眼力,如果结扎的部分稍有松动,染出来的纹样就会失焦。人生第一块扎染是在电视机前“听”着世界杯扎出来的,到了还是没能完成,交付师傅代其收尾。最后的结果是,由于扎得不够紧,染出来的是残次品,还扣了钱。
明月钟爱蓝染,她觉得,蓝是中国服饰的一个基色。
大理因为蓝染而出名,也吸引了许多日本的订单。大理的工厂也生产刺子,在电脑上画好图案,制成型纸或胶版,在上面打好孔,铺在染好的蓝布上,涂上面糊,再按照淀粉在蓝布上留下的纹样刺绣。明月前些年代理这样的工厂产品,但问题在于,如此的生产方式完全抹杀了工人的灵动性,因为仅仅是按着型纸规定的针脚绣就可以了。况且,大理的工厂不如日本,从不保留产品的底样,就是一直闷着头往前走,却不知是否在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走。明月看到了诸多的问题,希望改变这样的格局,于是在一年半以前,走上了刺子艺人的道路。
刺子是一门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的手艺。蓝底白线,所有人看了都觉得可以做出来,但里面的讲究实在很多。首先,材料的选取对成品的效果十分重要。明月所用的线,多为线体饱满的手捻棉线。这样的线厚实,本身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绣好的衣服经过多次洗涤后,棉线会起很有质感的绒毛;而对白色线的选择也需挑剔,不同材质和工艺的线会呈现不同的白色,虽然十分靠近,但色温间的细微差别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明月手头上有不少的线,每绣一件衣服用什么线,都需要仔细考量。
针脚是刺子的基本功,没有型纸胶版规定出的死板的间距,针脚的大小和规整程度则反映了刺子艺人的性格和熟练度。明月的针脚十分匀称,看不出明显的手工痕迹,而这也是明月所追求的一种呈现方式,即不刻意强调手工的成分。她知道自己做的终究是衣服而不是手艺,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双手的存在感。而这样的谦逊也体现在她的设计上——跳脱的纹样适可而止地用在小范围内,而大面积的刺绣一定要用比较温润融洽的样式。明月不想太强调刺子,太强调设计或者工艺。她希望自己的衣服让人觉得舒服,可以“穿得出去”。
作为一名刺子艺人往往要涉足纹样的设计,而设计也是明月最看重的一点。她注重头脑对作品的驾驭,不喜欢双手机械性地工作凌驾于思想。从事了一年半的刺子创作,明月也在逐渐摸索设计上的方向。从最简单的直线纹样到流畅的曲线;从中国的文字到具象的形状……明月在尝试各种设计,像个寻路人一样找寻属于自己的道路。她潜心学习传统的纹样,却不愿拘泥于传统苛刻甚至刻薄的约束。如果说风格的变化是内心的折射,明月一直在不懈追求的是一种松弛的自由。
现在每日在家穿的就是明月做的一件刺子,纯棉的布料十分厚实。交错重叠的正方形网格蓝白交错,虚虚实实,若隐若现。踏实的针脚朴素不张扬,而几何抽象的设计又颇具现代感。厚重的棉线增强了棉布的肌理,手感上的厚实变成了心里的稳妥。我期待着这件衣服在日日的穿着和一次次洗涤之后的变化,而这也是手工之美、自然之美。
板蓝根染的蓝布,颜色很有厚度;针脚分明的粗针白线绣出的几何纹样,简单朴素。这是刺子绣最众所周知的模样。现代人多以为刺于是日本的传统民艺,但是刺子的起源就是最平常的衣服的加固和缝补——在脖子、肩、肘等部位用粗线反复刺绣,增强布料的耐磨性;抑或是在破陋的地方把补丁打得有些纹样,漂亮一些。所以刺子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朴素的、平民的,甚至无国界的形式。
明月今年四十有余,她常和女儿说的一句话是:“是蓝染养活了你。”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学校在云南进出口公司大楼附近,有专门销售出口工艺品的商场,明月便耳濡目染地和蓝染结了缘。二十出头的她,有一次从外贸工厂拿来一块白匹自己做扎染,那时扎一米是两块钱,那块布足足有12米。扎染考验的是匠人的指力和眼力,如果结扎的部分稍有松动,染出来的纹样就会失焦。人生第一块扎染是在电视机前“听”着世界杯扎出来的,到了还是没能完成,交付师傅代其收尾。最后的结果是,由于扎得不够紧,染出来的是残次品,还扣了钱。
明月钟爱蓝染,她觉得,蓝是中国服饰的一个基色。
大理因为蓝染而出名,也吸引了许多日本的订单。大理的工厂也生产刺子,在电脑上画好图案,制成型纸或胶版,在上面打好孔,铺在染好的蓝布上,涂上面糊,再按照淀粉在蓝布上留下的纹样刺绣。明月前些年代理这样的工厂产品,但问题在于,如此的生产方式完全抹杀了工人的灵动性,因为仅仅是按着型纸规定的针脚绣就可以了。况且,大理的工厂不如日本,从不保留产品的底样,就是一直闷着头往前走,却不知是否在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走。明月看到了诸多的问题,希望改变这样的格局,于是在一年半以前,走上了刺子艺人的道路。
刺子是一门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的手艺。蓝底白线,所有人看了都觉得可以做出来,但里面的讲究实在很多。首先,材料的选取对成品的效果十分重要。明月所用的线,多为线体饱满的手捻棉线。这样的线厚实,本身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绣好的衣服经过多次洗涤后,棉线会起很有质感的绒毛;而对白色线的选择也需挑剔,不同材质和工艺的线会呈现不同的白色,虽然十分靠近,但色温间的细微差别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明月手头上有不少的线,每绣一件衣服用什么线,都需要仔细考量。
针脚是刺子的基本功,没有型纸胶版规定出的死板的间距,针脚的大小和规整程度则反映了刺子艺人的性格和熟练度。明月的针脚十分匀称,看不出明显的手工痕迹,而这也是明月所追求的一种呈现方式,即不刻意强调手工的成分。她知道自己做的终究是衣服而不是手艺,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双手的存在感。而这样的谦逊也体现在她的设计上——跳脱的纹样适可而止地用在小范围内,而大面积的刺绣一定要用比较温润融洽的样式。明月不想太强调刺子,太强调设计或者工艺。她希望自己的衣服让人觉得舒服,可以“穿得出去”。
作为一名刺子艺人往往要涉足纹样的设计,而设计也是明月最看重的一点。她注重头脑对作品的驾驭,不喜欢双手机械性地工作凌驾于思想。从事了一年半的刺子创作,明月也在逐渐摸索设计上的方向。从最简单的直线纹样到流畅的曲线;从中国的文字到具象的形状……明月在尝试各种设计,像个寻路人一样找寻属于自己的道路。她潜心学习传统的纹样,却不愿拘泥于传统苛刻甚至刻薄的约束。如果说风格的变化是内心的折射,明月一直在不懈追求的是一种松弛的自由。
现在每日在家穿的就是明月做的一件刺子,纯棉的布料十分厚实。交错重叠的正方形网格蓝白交错,虚虚实实,若隐若现。踏实的针脚朴素不张扬,而几何抽象的设计又颇具现代感。厚重的棉线增强了棉布的肌理,手感上的厚实变成了心里的稳妥。我期待着这件衣服在日日的穿着和一次次洗涤之后的变化,而这也是手工之美、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