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破单一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以人为本、顺应人的情感需求,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和谐地全面发展,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心理的更健全地发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密切结合,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探索多元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本课题2012年5月批准为泸州市20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组采用理论学习、问卷调查、调查走访、开座谈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对比、实证研究等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
打破单一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以人为本、顺应人的情感需求,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和谐地全面发展,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心理的更健全地发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密切结合,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探索多元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问卷调查,提出了8条建议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较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不要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了。为此建议:
1.1 以贯彻落实两规范一守则为突破口,狠抓中小学生对守则和规范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大力宣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两规范一守则在学生思想上扎根,从行为上自觉遵守并践行规范和守则提出的基本要求。借鉴上世纪70、80年代的做法,在学生作业本的封底正反面印上学生守则和规范,多角度教育影响学生。通过学生守则和规范内容竞赛、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守则和规范的了解情况。
1.2 以制定并执行“学生一日常规”为抓手,狠抓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守则和规范中有关条款分解到学生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的各个具体时段的学习与生活行为之中,判明规定学生每一时刻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督促学生严格遵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学生在遵守“一日常规”时不作为、不给力或出现了偏差时,我们可以检查学生对“一日常规”有关时段内容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行动度,进而帮助学生补上相应的一课。
1.3 加强自上而下的检查力度,促进贯彻“两规范一守则”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与学生有关的“两规范一守则”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将这种贯彻落实工作纳入教研部门教育教学督导、视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真正使贯彻与学生有关的“两规范一守则”成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推动力,促进更多的学生真正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品、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1.4 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从硬件上保证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保障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要从人员配备、经费落实、职称评定、行业学会(协会)、教育科研、检查促进、考核评估等多种途径促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大力宣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深广意义,促使大家从心理上认同这样的行为。
1.5 从制度上保障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在中小学校顺利开展,引领师生心理健全的发展,保障师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发展基础。可以采取分期分批地培训在职教师、引进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资。可以按照师生数量确定配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数,对于校点集中学校共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对于一定地域配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采用这样的多种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短缺的问题。
1.6 建立实施乡镇街和社区两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以乡镇街、社区和学校牵头,学校教师、离退休人员、社会热心人士、家长参与构筑关心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多位一体网络。把热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的有一定教育能力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充分发挥这些人与青少年的密切联系、血肉联系和骨肉亲情,有力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让青少年从心理上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让青少年从情理上认同两规范一守则的基本要求,让青少年从行动上自觉践行体现“两规范一守则”的“一日常规”的各项要求。
1.7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评、互评、关注长辈评,从中真正获得教益。引导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对照“一日常规”以及“两规范一守则”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间互评、书面总结、非同辈评价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8 充分调动所有的生动现象的教育活动,以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同为底线,考察教育活动的效果。切实将大众熟知的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效利用起来,为学生的心智、行为健全发展铺路搭桥。充分开展大型教育活动,挖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形象性,充实班、团队会及其活动,开展丰富的主题班团队活动。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征文赛,有效推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2.进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效结合研究
2.1 探讨了现行的普遍适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现行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课堂活动为途径、以课外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班团队活动为途径、以群体活动为途径、以正式组织活动为途径、以非正式组织活动为途径;这些途径可以从不同层面涵盖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主要表现为:⑴利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通过学科课堂教育强有力地教育受教学生,强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⑵利用中小学各学科教材以及教师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挖掘,通过学科课堂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熏陶感染受教学生;⑶利用中小学学生课内课外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内容的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⑷利用中小学班团队活动,深层次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⑸利用中小学学生参加的各类形式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群体性活动,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2 探讨了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技术问题。
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疏导应当以建立平等互信为前提,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无条件地吸纳问题学生,全方位地关照问题学生,全面跟踪问题学生,建立问题学生思想发展变化档案,依据不同时段问题学生思想动态制定恰当的心理疏导方案。这些技术是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使用过,被检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⑴让问题学生相信并自愿接受心理疏导,增强他(她)的成就动机,唤起他(她)的自信心,奠定心理疏导的心理前提基础;⑵与问题学生建立平等、真诚、互信的友善关系,建立心理疏导的心理物质基础;⑶要与问题学生建立同感、无条件接纳的心理疏导准备先导基础;⑷唤起问题学生改变自己的自信,为心理疏导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⑸建立心理疏导同盟的关系,便于问题学生有效地吸取建议;⑹开展心理教育,认识问题的实质;⑺习以治惊,在行为中改变,让问题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改变,认知——实践——认知——再实践——改变的优化;⑻顺其自然,唤起问题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⑼改造个性,帮助确定长期的人生责任;⑽集体疏导,消除个别疏导的隔阂;⑾充分收集心理疏导效果,利用反馈更好地发挥疏导的综合效应;⑿建立档案,跟踪记录问题学生发展变化。
2.3 探讨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中小学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如何有效结合。
我们获得了6方面的有效结合的收获:⑴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中有效地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⑵运用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植入一些心理疏导的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灵共鸣,提高思想教育理论心理附着效应;⑶化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讲解为心理疏导式情境教育;⑷开发课本剧,把心理疏导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⑸组织书法绘画活动,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图文,融入心理疏导的诙谐幽默技术;⑹通过群体活动与个体实践有效结合,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心理疏导技术有机融合,起到高效的心理教育效果。
3.进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结合实证研究
选取个例进行相关技术的实践探讨。
3.1 转化教育的途径。
⑴发动同学(同桌、同伴)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⑶联系家长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⑷联系社区邻居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
3.2 取得了预期的教育转化的效果。
经过1学期多通力协作,把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改善,多数问题行为得到遏制。主要表现如下:⑴上课积极配合老师,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⑵积极完成各科作业,作业效果大大提高,成绩稳步提高;⑶能够一分为二地区分问题的好坏,正确地比较客观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⑷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能够通过交流与老师交换意见,提出自己对老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⑸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家庭,正确地看待自己就读的班级;⑹家长和邻居反映问题学生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能够积极帮助邻居,积极的帮助家里做事情。
3.3 发现了存在问题。
⑴问题学生多的班级,师生人手不够,全面全员实施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有困难;
⑵没有制度约束,随意性太大,难于保证全面的教育效果;
⑶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难于保证长效性和实效性。
3.4 获得了实证研究的启示。
⑴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心理疏导,辅以人文关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内核硬件,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作为软件,做到软硬兼施,相得益彰,效果才能明显提高。
⑵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工作,对于坚持长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以德为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确有成效。
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全体师生、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有经验的人士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也需要各方通力协作,长期坚持,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项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不可测性。
⑷需要建立学校内部的监管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这项工作。建立有关各方的相应责任制,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将各方责权利加以明确,促进此项工作,长期坚持,有序开展,建立长效机制。
⑸需要建立完善各级关工委组织,特别是建立健全乡镇街、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给予一定的责权利,发挥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⑹需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此项工作效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检查考核,建立此项工作一票否决制,真正从制度上保证、管理、督促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4.探讨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环境有机结合问题
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全面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学生发展环境很有必要,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这一问题顺利开展。
学生发展的环境是无处不在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系上、协调得到的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可能有:家庭的、社区的、社会有关方面邀请学校参与组织的群体活动。这就为中小学校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与社区教育结合、与社会群体活动结合,几者在目的内容、方式、途径上是一致的。
5.探讨了从制度上保障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高效开展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主要有:来自学校环境的、来自学生家庭的、来自社会(社区)的,来自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来自主流媒体的、来自网络的。
学校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面前,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引导教育学生,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呢?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序状态,使之充分有效地有序的促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5.1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2月26日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引领,切实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5.2 以《意见》为指导,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牵头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问责联席制度,及时处理有关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简单地把问题归罪于教育部门、教育系统,认真研究问题来源的关键环节,协同解决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环节,协同攻关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从责权利,人财物全面保障关工委组织活动开展。特别是建立健全乡镇街关工委组织、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检查、指导与督促基层、社区关工委组织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肩负起教育转化问题青少年的责任。
建立安全网络,以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环境,给青少年成长营造最有利的安全网络环境。
5.3 以《意见》为指导,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作为考评有关各方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职责。
5.4 以《意见》为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辖区内各中小学开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督促学校切实履行职责。
5.5 以《意见》为指导,各级各类中小学切实履行职责。配备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教师,从技术上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开展,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严格检查自己的办学行为,从规范办学行为入手,切实抓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
5.6 以《意见》为指导,学校联系有关各方切实履行教育青少年的职责。学校联系社区关工委组织,联系家长学校,联系有关各方,为切实开展好未成年思想政治教育服好务。班主任联系科任教师,联系社区热心人士,联系家长,为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付出坚实的努力。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软实力作用,发挥长久教育效率。
5.7 以《意见》为指导,党和政府定期开展未成年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充分在未成年工作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特别是第一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先进个人更应该得到肯定。
【关键词】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本课题2012年5月批准为泸州市20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组采用理论学习、问卷调查、调查走访、开座谈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对比、实证研究等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
打破单一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以人为本、顺应人的情感需求,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和谐地全面发展,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心理的更健全地发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密切结合,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探索多元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问卷调查,提出了8条建议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较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不要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了。为此建议:
1.1 以贯彻落实两规范一守则为突破口,狠抓中小学生对守则和规范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大力宣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两规范一守则在学生思想上扎根,从行为上自觉遵守并践行规范和守则提出的基本要求。借鉴上世纪70、80年代的做法,在学生作业本的封底正反面印上学生守则和规范,多角度教育影响学生。通过学生守则和规范内容竞赛、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守则和规范的了解情况。
1.2 以制定并执行“学生一日常规”为抓手,狠抓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守则和规范中有关条款分解到学生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的各个具体时段的学习与生活行为之中,判明规定学生每一时刻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督促学生严格遵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学生在遵守“一日常规”时不作为、不给力或出现了偏差时,我们可以检查学生对“一日常规”有关时段内容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行动度,进而帮助学生补上相应的一课。
1.3 加强自上而下的检查力度,促进贯彻“两规范一守则”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与学生有关的“两规范一守则”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将这种贯彻落实工作纳入教研部门教育教学督导、视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真正使贯彻与学生有关的“两规范一守则”成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推动力,促进更多的学生真正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品、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1.4 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从硬件上保证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保障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要从人员配备、经费落实、职称评定、行业学会(协会)、教育科研、检查促进、考核评估等多种途径促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大力宣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深广意义,促使大家从心理上认同这样的行为。
1.5 从制度上保障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在中小学校顺利开展,引领师生心理健全的发展,保障师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发展基础。可以采取分期分批地培训在职教师、引进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资。可以按照师生数量确定配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数,对于校点集中学校共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对于一定地域配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采用这样的多种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短缺的问题。
1.6 建立实施乡镇街和社区两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以乡镇街、社区和学校牵头,学校教师、离退休人员、社会热心人士、家长参与构筑关心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多位一体网络。把热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的有一定教育能力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充分发挥这些人与青少年的密切联系、血肉联系和骨肉亲情,有力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让青少年从心理上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让青少年从情理上认同两规范一守则的基本要求,让青少年从行动上自觉践行体现“两规范一守则”的“一日常规”的各项要求。
1.7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评、互评、关注长辈评,从中真正获得教益。引导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对照“一日常规”以及“两规范一守则”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间互评、书面总结、非同辈评价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8 充分调动所有的生动现象的教育活动,以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同为底线,考察教育活动的效果。切实将大众熟知的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效利用起来,为学生的心智、行为健全发展铺路搭桥。充分开展大型教育活动,挖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形象性,充实班、团队会及其活动,开展丰富的主题班团队活动。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征文赛,有效推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2.进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效结合研究
2.1 探讨了现行的普遍适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现行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课堂活动为途径、以课外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班团队活动为途径、以群体活动为途径、以正式组织活动为途径、以非正式组织活动为途径;这些途径可以从不同层面涵盖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主要表现为:⑴利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通过学科课堂教育强有力地教育受教学生,强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⑵利用中小学各学科教材以及教师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挖掘,通过学科课堂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熏陶感染受教学生;⑶利用中小学学生课内课外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内容的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⑷利用中小学班团队活动,深层次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⑸利用中小学学生参加的各类形式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群体性活动,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2 探讨了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技术问题。
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疏导应当以建立平等互信为前提,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无条件地吸纳问题学生,全方位地关照问题学生,全面跟踪问题学生,建立问题学生思想发展变化档案,依据不同时段问题学生思想动态制定恰当的心理疏导方案。这些技术是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使用过,被检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⑴让问题学生相信并自愿接受心理疏导,增强他(她)的成就动机,唤起他(她)的自信心,奠定心理疏导的心理前提基础;⑵与问题学生建立平等、真诚、互信的友善关系,建立心理疏导的心理物质基础;⑶要与问题学生建立同感、无条件接纳的心理疏导准备先导基础;⑷唤起问题学生改变自己的自信,为心理疏导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⑸建立心理疏导同盟的关系,便于问题学生有效地吸取建议;⑹开展心理教育,认识问题的实质;⑺习以治惊,在行为中改变,让问题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改变,认知——实践——认知——再实践——改变的优化;⑻顺其自然,唤起问题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⑼改造个性,帮助确定长期的人生责任;⑽集体疏导,消除个别疏导的隔阂;⑾充分收集心理疏导效果,利用反馈更好地发挥疏导的综合效应;⑿建立档案,跟踪记录问题学生发展变化。
2.3 探讨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中小学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如何有效结合。
我们获得了6方面的有效结合的收获:⑴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中有效地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⑵运用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植入一些心理疏导的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灵共鸣,提高思想教育理论心理附着效应;⑶化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讲解为心理疏导式情境教育;⑷开发课本剧,把心理疏导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⑸组织书法绘画活动,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图文,融入心理疏导的诙谐幽默技术;⑹通过群体活动与个体实践有效结合,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心理疏导技术有机融合,起到高效的心理教育效果。
3.进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结合实证研究
选取个例进行相关技术的实践探讨。
3.1 转化教育的途径。
⑴发动同学(同桌、同伴)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⑶联系家长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⑷联系社区邻居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
3.2 取得了预期的教育转化的效果。
经过1学期多通力协作,把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改善,多数问题行为得到遏制。主要表现如下:⑴上课积极配合老师,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⑵积极完成各科作业,作业效果大大提高,成绩稳步提高;⑶能够一分为二地区分问题的好坏,正确地比较客观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⑷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能够通过交流与老师交换意见,提出自己对老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⑸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家庭,正确地看待自己就读的班级;⑹家长和邻居反映问题学生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能够积极帮助邻居,积极的帮助家里做事情。
3.3 发现了存在问题。
⑴问题学生多的班级,师生人手不够,全面全员实施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有困难;
⑵没有制度约束,随意性太大,难于保证全面的教育效果;
⑶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难于保证长效性和实效性。
3.4 获得了实证研究的启示。
⑴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心理疏导,辅以人文关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内核硬件,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作为软件,做到软硬兼施,相得益彰,效果才能明显提高。
⑵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工作,对于坚持长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以德为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确有成效。
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全体师生、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有经验的人士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也需要各方通力协作,长期坚持,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项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不可测性。
⑷需要建立学校内部的监管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这项工作。建立有关各方的相应责任制,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将各方责权利加以明确,促进此项工作,长期坚持,有序开展,建立长效机制。
⑸需要建立完善各级关工委组织,特别是建立健全乡镇街、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给予一定的责权利,发挥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⑹需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此项工作效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检查考核,建立此项工作一票否决制,真正从制度上保证、管理、督促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4.探讨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环境有机结合问题
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全面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学生发展环境很有必要,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这一问题顺利开展。
学生发展的环境是无处不在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系上、协调得到的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可能有:家庭的、社区的、社会有关方面邀请学校参与组织的群体活动。这就为中小学校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与社区教育结合、与社会群体活动结合,几者在目的内容、方式、途径上是一致的。
5.探讨了从制度上保障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高效开展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主要有:来自学校环境的、来自学生家庭的、来自社会(社区)的,来自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来自主流媒体的、来自网络的。
学校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面前,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引导教育学生,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呢?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序状态,使之充分有效地有序的促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5.1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2月26日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引领,切实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5.2 以《意见》为指导,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牵头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问责联席制度,及时处理有关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简单地把问题归罪于教育部门、教育系统,认真研究问题来源的关键环节,协同解决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环节,协同攻关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从责权利,人财物全面保障关工委组织活动开展。特别是建立健全乡镇街关工委组织、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检查、指导与督促基层、社区关工委组织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肩负起教育转化问题青少年的责任。
建立安全网络,以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环境,给青少年成长营造最有利的安全网络环境。
5.3 以《意见》为指导,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作为考评有关各方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职责。
5.4 以《意见》为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辖区内各中小学开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督促学校切实履行职责。
5.5 以《意见》为指导,各级各类中小学切实履行职责。配备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教师,从技术上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开展,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严格检查自己的办学行为,从规范办学行为入手,切实抓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
5.6 以《意见》为指导,学校联系有关各方切实履行教育青少年的职责。学校联系社区关工委组织,联系家长学校,联系有关各方,为切实开展好未成年思想政治教育服好务。班主任联系科任教师,联系社区热心人士,联系家长,为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付出坚实的努力。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软实力作用,发挥长久教育效率。
5.7 以《意见》为指导,党和政府定期开展未成年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充分在未成年工作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特别是第一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先进个人更应该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