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坚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不但要与地面上围追堵截的敌军作殊死拼杀,还要与空中侦察骚扰和狂轰滥炸的敌机进行严酷的斗争。尽管红军没有任何一件制式防空武器,但仍在战斗中用极其简陋的步兵武器先后击落击伤十余架敌机,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空中嚣张气焰。虽然因历史原因,很多战斗没有记录下来,但目前军事史料有确切记载的就有5架。
[第一架]轻武器击落侦察机
1934年8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6军团奉命离开湘赣根据地,开始了长征先遣行动的“西征”战略突围。8月底,红军在广西灌阳文市附近一举击溃广西白崇禧、湖南军阀何健所部8个团的进攻,于9月4日占领了西延县城,红军的这一战略行动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白崇禧为堵截红军八桂,一面急调2个主力师迅速向该地区进剿,一面命令桂系空军派飞机前往侦察,从空中摸清红军的行动迹象,迟滞骚扰红军的作战行动,为其主力地面进攻做准备。9月7日,桂系飞行员沈瀛、韦淳杰接到命令后,立即驾驶架AVRO-637侦察机前往目标上空进行侦察。
由于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全新的战斗力,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军事当局和东北、广东、广西等地方实力派军阀纷纷花费巨资从国外进口飞机,建立自己的空中力量,并首先用于军阀混战和对红军的进攻围剿。沈、韦二人驾驶的这架飞机是桂系军阀1930年通过香港英国远东航空公司从英国购买的“爱”式六三七,即AVR0-637轻型武装侦察巡逻机。该机为金属构架外蒙布的双翼飞机,最大速度112千米,小时,巡航速度95千米/小时,航程220千米。其机首和后舱各装有7,7毫米机枪一挺,翼下可挂小型炸弹四枚,机身前部装有大型油箱,可执行通信、侦察、巡逻、夜航及战斗飞行等多种任务。桂系军阀曾购得该型飞机8架用于对其他军阀和红军的作战。
沈、韦二人架机到达目标上空不久,很快就在全县西延区大埠头(今资源县城以西)发现了红6军团17师的先头部队。两人欺负红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按下机头就突然俯冲下来,对准前进中的红军队伍进行低空扫射和投弹,当场炸死炸伤十多名红军战士。愤怒的红军指战员决心教训这个趾高气扬的空中飞贼,步、机枪手立即占领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对准盘旋后准备再次攻击的敌机进行集火射击。当沈、韦二人驾机俯冲下来打算再玩一把“猫戏老鼠”的把戏时,突然遭到地面对空火力的密集射击。飞机顿时被子弹打出许多窟窿,机身前部的大油箱也被击中起火。失去控制的敌机在空中拼命挣扎,不一会儿就歪歪斜斜地拖着长烟栽到了附近的稻田里。沈、韦二人狼狈地从着火的飞机中爬出来仓皇逃命,但没跑多远就被红军战士追赶上来。他们自知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拒绝红军要其投降的喊话,拼死负隅顽抗,结果被愤怒的红军战士击毙。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击落的第一架飞机。
[第二架]“老套筒”教训“空中骄子”
1934年lO月21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突破蒋介石150万大军的“铁桶合围”,开始了长征战略大转移。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遭到薛岳、何健、白崇禧部的包围攻击,与优势敌军在湘江两岸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大血战。为围堵消灭红军于湘江地区,亲临前线坐镇指挥的蒋介石急调国民党中央空军王牌第三中队从南昌紧急起飞对红军实施空中打击。该中队主要装备的是刚从意大利进口的CR型驱逐机,由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莱斯蒂诺·罗萨特利(CR为其缩写)设计。它采用金属和布混合蒙皮,配备420马力菲亚特A20发动机,耗油量低,运行可靠,最大速度为360千米/小时。该机武器为安装在机头上方的两挺7,7毫米维克斯机枪或12.7毫米布雷达一萨法特机枪,机身下两个挂点可挂2~12颗小型炸弹,还装有一台RA80-1型无线电台。该型机于1927年交付意大利皇家空军,并出口到奥地利、西班牙、匈牙利、巴拉圭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好的战斗机。
国民党空军虽然在长城和凇沪抗战中大都“趴窝歇菜”无战绩可言,但在这次湘江之战中却发挥了“超常的战斗力”,多批次、多架次对渡江红军扫射轰炸,很快就将湘江变成猩红的“血江”在敌空中优势的打击下,红军辎重和掩护部队受到严重损失,其中担任掩护的红5军团34师和红3军团部几乎损失殆尽。面对敌机肆无忌惮的狂轰滥炸,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2师一面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一面迅速组织优秀射手对敌机进行集火射击。经过激烈的对空火力抗击,红军用落后的步枪很快就将架正在疯狂俯冲轰炸的709号CR型驱逐机“请”下来,创造了我军军事历史上用步枪打下高速战斗轰炸机的先例,并俘虏了狼狈跳伞的敌飞行员谢廷藩、魏德,使二人成为国民党中央空军“剿共”作战中首次“殉难”的“烈士”。红军这次出色的防空战斗,狠狠教训了在“剿共”内战大出风头的“空中骄子”第三中队,迫使其在以后对红军的作战中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低空俯冲轰炸了。
据史料考证,红军打落敌机所使用的武器是被称之为“老套筒”的老式步枪。1865年,德国彼得·保罗·毛瑟两兄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有螺旋膛线、发射金属外壳子弹的步枪——M1871式11毫米口径步枪。不久该枪经过进一步改进,在枪内装有5发匣式弹仓,定型为M1888式。这种步枪性能可靠,操作简便,1888年被德国军队采用为制式步枪,并为世界各国所仿造。中国从清末就大量进口此枪并仿制,汉阳兵工厂和江南制造总局于1897年开始仿制,全称为11毫米1888式“毛瑟”步枪。因其枪管外部增加了一个套筒,因而在我国又俗称“老套筒”。该枪曾大量装备清军,并在与八国联军的作战中击毙不少联军官兵,成为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军队的主要装备该枪发射11毫米步枪弹,后改进为发射世界通用的7,92毫米步枪弹该枪表尺射程2000米,弹仓容量5发。枪全长1240毫米,全重3,75千克(不合刺刀)。
[第三架]茅台镇重机枪立功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以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先后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牵着蒋介石围剿大军的鼻子打圈圈战。在遵义附近,一次就歼灭敌军2个师另8个团,迅速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红军作战行动的变化,使得蒋介石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他不明白红军为何能很快打破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使他几十万大军的围剿不断化为泡影。于是便频繁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企图发现新的线索和红军主力的确切位置。同年3月18日,三架敌机飞临红军主力体整地茅台镶上空进行侦察。在中革军委的指示下,警卫营防空连(也有史料称之为教导师机枪连)迅速 占领有利地形,将4挺由重机枪改装的“代用高射机枪”分别架在敌机盘旋的航线上,形成相隔10-20米的对空火力网,对准从云层里钻出的敌机一阵猛烈射击。领头的敌机驾驶员还没闹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打了个“倒栽葱”,连人带机拖着长烟钻进了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
红军使用的土“高射机枪”为缴获国民党军的仿马克沁、勃朗宁式重机枪改装而成。马克沁重机枪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1883年发明,中国的金陵、大沽、汉阳等兵工厂在1915年前后分别仿制出德式马克沁重机枪,1933年又在德1909式外销型基础上改进制造出新式二四式七九马克沁重机枪。它由枪身和三角枪架两部分构成,全重近50千克,枪管为水冷式。其口径7 92毫米,尖头弹初速870米/秒,重尖弹初速770米/秒,表尺射程2500米,35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由250发帆布链带供弹。仿造美国勃朗宁式重机枪为汉阳兵工厂1921年生产,又称为三十节式重机枪。其枪全重近40千克,口径7,92毫米,初速为824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250发弹带上弹,射速500-600发/分。因枪管水冷器完全用黄铜打造,又被称之为“老黄牛”。当时指挥打下敌机时任中革军委警卫营机枪连连长的叶荫庭将军后来回忆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闪出一道火光,随即升起一团浓烟。另外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战后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还专门到连队看我们说,你们连在红军中开创了打下敌机的先例。”
[第四架]波音被“生擒”
1935年5月,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空气稀薄的太雪山,粉碎了蒋介石教十万大军南攻北堵消灭红军的梦想,于6月18日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胜利会师。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消息使得蒋介石十分震惊,他不甘心自己变红军为“石达开第二”梦想的破灭,在大骂薛岳、胡宗南、刘湘、刘文辉等围剿将领无能的同时,一面命各路大军重新进行围堵部署,一面命令国民党空军加强空中侦察,以图寻找到消灭红军的新战机。7月17日,国民党空军第三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奉命驾驶303号P-12E驱逐机前往四川黑水地区做侦察飞行。这种飞机为美国波音公司20年代末的产品,钢管构架承力、外包布质蒙皮,是典型的半金属结构双翼飞机。该机速度达300千米/小时。武器除固定安装2挺前射的机枪外,还在机翼下外挂数枚小型炸弹,并可另挂一只210升副油箱。 <
br> 朱、郭在黑水石碉楼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本该返航回去报告的二人惊喜之余,突发奇想地决定对红军实施突然打击,以“显赫战绩”洗刷第三中队在湘江之战中被红军用落后的步兵武器打落的耻辱。于是两人忘记了上次的经验教训,按下机头对准红军队伍就是一阵俯冲扫射当他们将飞机拉起转弯后准备再次攻击时,立即遭到密集火力的回击,303号机身倾刻间布满了弹孔红军战士这回又一次用落后的步枪将先进的敌机“请”了下来。被打中尾部失去平衡的敌机像醉汉似的在空中翻滚挣扎,最后只得在附近的河坝地区迫降。看到刚才还在空中嚣张的敌机很快就被打落在地,红军战士们立刻欢呼跳跃地向敌机包围上去,俘获了长征以来第一架飞机(红军曾于1930年2月28日在鄂豫皖苏区大别山南部的宣化店陈家河俘获过国民党军一架飞机,起名“列宁号”)。朱、郭二人在弃机逃跑中被追捕的红军击毙。这架飞机后来因无法带走,被红军就地销毁。
[第五架]“苍鹰”成了“堂前燕”
1935年7月中旬到下旬,为打开北上通途,红军在毛儿盖带与防堵的胡宗南部10多个团展开激战7月14日至16日,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主力配属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发起了毛儿盖之战,歼灭敌守军600余人。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主力也向胡部独立旅和第2旅发起猛攻,并在激战中将敌王牌第1旅和增援之敌两个团击溃,毙伤敌团、营长以下数百人,迫使敌全线溃退。毛儿盖激烈战斗的枪声震惊了蒋介石,他在严令胡宗南死守的同时,马上派出飞机为胡宗南助战。
8月3日这天,国民党空军第6中队中队长王伯岳带队员谢集泰驾驶装满弹药的601号轻型轰炸机和另外2架飞机前往战区执行对红军的低空打击任务。601号是架国民党空军一年前从美国进口的寇蒂斯公司“苍鹰Ⅱ”(又译“霍克”)双翼轻型战斗轰炸机。飞机前机身为金属半硬壳,后机身和翼面为金属骨架蒙皮构造,固定式起落架,最大速度386千米/小时;飞机除装有2挺7.6毫米机枪外,还可在机腹下挂副油箱或1颗227千克炸弹,具有良好的对地攻击能力(该机型先后有170多架出口中国)一当王伯岳飞临四川腊子山、羊角塘一带时,很快发现大批红军部队正向被围的胡宗南守军发起进攻,于是王伯岳便下令向红军展开攻击,并率队俯冲下来对红军进行扫射轰炸。敌机的攻击很快就遭到红军密集枪弹的回应,601号被多处击中,另外两架敌机也被打得四处逃散为躲避红军的密集弹雨,王伯岳这个“倒霉蛋”竟在慌乱中驾机撞到了附近的迁流水山坡上,在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中机毁人亡。其余2架敌机见势不妙,慌忙掉转机头逃回向蒋介石报丧去了。于是,国民党空军“剿其”阵亡名单上又多了两位“烈士”。
据资料查证,红军这次击落敌机所使用的武器除“老套筒”和“中正式”步枪(在德M1898式步枪基础上的仿制改良型)外,还有缴获胡宗南部的捷克ZB26型轻机枪。1902年,丹麦炮兵上尉麦德森研制了一种8毫米口径,装有两脚架,采用气冷枪管,弹匣容量30发,仅重9,98千克,形似步枪的机枪。此后,这类轻型机枪便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其中捷克斯洛伐克ZB公司胡莱克兄弟于1924年主持研制的ZB26型是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好且出口量最多的轻机枪,曾有24个国家装备,中国也在30年代初开始进口。该枪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枪管外部加工有圆环形的散热槽,枪托后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内有缓冲簧以减少后坐力,两脚架可根据需要伸缩。其口径为7,92毫米,初速830米/秒,有效射程900米,理论射速450~600发/分钟,由装于枪身上方的弹匣供弹,容弹量为20发。该枪全重(不含弹匣)9,66千克,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简便,火力较强的特点,是当时中国军队最受欢迎的轻机枪。红军正是用步枪和这种轻机枪将蒋介石的战斗机送到了阴曹地府。
据说消息传到正在成都督战的蒋介石那里,这位顽固反共的委员长不知何故竟联想起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手捏着电报顿时大骂:“这些白痴,怎么把王、谢两个人安排在一架飞机上呢?这次好了,王、谢真的成了堂前燕了。”周围的人不知所云,个个吓得目瞪口呆。正在毛儿盖的沙窝参加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毛泽东在得知王、谢毙命的战报后,也吟诵了这首《乌衣巷》,当然,他的欣喜与蒋介石的沮丧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编辑/秦蓁]
[第一架]轻武器击落侦察机
1934年8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6军团奉命离开湘赣根据地,开始了长征先遣行动的“西征”战略突围。8月底,红军在广西灌阳文市附近一举击溃广西白崇禧、湖南军阀何健所部8个团的进攻,于9月4日占领了西延县城,红军的这一战略行动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白崇禧为堵截红军八桂,一面急调2个主力师迅速向该地区进剿,一面命令桂系空军派飞机前往侦察,从空中摸清红军的行动迹象,迟滞骚扰红军的作战行动,为其主力地面进攻做准备。9月7日,桂系飞行员沈瀛、韦淳杰接到命令后,立即驾驶架AVRO-637侦察机前往目标上空进行侦察。
由于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全新的战斗力,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军事当局和东北、广东、广西等地方实力派军阀纷纷花费巨资从国外进口飞机,建立自己的空中力量,并首先用于军阀混战和对红军的进攻围剿。沈、韦二人驾驶的这架飞机是桂系军阀1930年通过香港英国远东航空公司从英国购买的“爱”式六三七,即AVR0-637轻型武装侦察巡逻机。该机为金属构架外蒙布的双翼飞机,最大速度112千米,小时,巡航速度95千米/小时,航程220千米。其机首和后舱各装有7,7毫米机枪一挺,翼下可挂小型炸弹四枚,机身前部装有大型油箱,可执行通信、侦察、巡逻、夜航及战斗飞行等多种任务。桂系军阀曾购得该型飞机8架用于对其他军阀和红军的作战。
沈、韦二人架机到达目标上空不久,很快就在全县西延区大埠头(今资源县城以西)发现了红6军团17师的先头部队。两人欺负红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按下机头就突然俯冲下来,对准前进中的红军队伍进行低空扫射和投弹,当场炸死炸伤十多名红军战士。愤怒的红军指战员决心教训这个趾高气扬的空中飞贼,步、机枪手立即占领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对准盘旋后准备再次攻击的敌机进行集火射击。当沈、韦二人驾机俯冲下来打算再玩一把“猫戏老鼠”的把戏时,突然遭到地面对空火力的密集射击。飞机顿时被子弹打出许多窟窿,机身前部的大油箱也被击中起火。失去控制的敌机在空中拼命挣扎,不一会儿就歪歪斜斜地拖着长烟栽到了附近的稻田里。沈、韦二人狼狈地从着火的飞机中爬出来仓皇逃命,但没跑多远就被红军战士追赶上来。他们自知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拒绝红军要其投降的喊话,拼死负隅顽抗,结果被愤怒的红军战士击毙。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击落的第一架飞机。
[第二架]“老套筒”教训“空中骄子”
1934年lO月21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突破蒋介石150万大军的“铁桶合围”,开始了长征战略大转移。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遭到薛岳、何健、白崇禧部的包围攻击,与优势敌军在湘江两岸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大血战。为围堵消灭红军于湘江地区,亲临前线坐镇指挥的蒋介石急调国民党中央空军王牌第三中队从南昌紧急起飞对红军实施空中打击。该中队主要装备的是刚从意大利进口的CR型驱逐机,由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莱斯蒂诺·罗萨特利(CR为其缩写)设计。它采用金属和布混合蒙皮,配备420马力菲亚特A20发动机,耗油量低,运行可靠,最大速度为360千米/小时。该机武器为安装在机头上方的两挺7,7毫米维克斯机枪或12.7毫米布雷达一萨法特机枪,机身下两个挂点可挂2~12颗小型炸弹,还装有一台RA80-1型无线电台。该型机于1927年交付意大利皇家空军,并出口到奥地利、西班牙、匈牙利、巴拉圭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好的战斗机。
国民党空军虽然在长城和凇沪抗战中大都“趴窝歇菜”无战绩可言,但在这次湘江之战中却发挥了“超常的战斗力”,多批次、多架次对渡江红军扫射轰炸,很快就将湘江变成猩红的“血江”在敌空中优势的打击下,红军辎重和掩护部队受到严重损失,其中担任掩护的红5军团34师和红3军团部几乎损失殆尽。面对敌机肆无忌惮的狂轰滥炸,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2师一面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一面迅速组织优秀射手对敌机进行集火射击。经过激烈的对空火力抗击,红军用落后的步枪很快就将架正在疯狂俯冲轰炸的709号CR型驱逐机“请”下来,创造了我军军事历史上用步枪打下高速战斗轰炸机的先例,并俘虏了狼狈跳伞的敌飞行员谢廷藩、魏德,使二人成为国民党中央空军“剿共”作战中首次“殉难”的“烈士”。红军这次出色的防空战斗,狠狠教训了在“剿共”内战大出风头的“空中骄子”第三中队,迫使其在以后对红军的作战中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低空俯冲轰炸了。
据史料考证,红军打落敌机所使用的武器是被称之为“老套筒”的老式步枪。1865年,德国彼得·保罗·毛瑟两兄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有螺旋膛线、发射金属外壳子弹的步枪——M1871式11毫米口径步枪。不久该枪经过进一步改进,在枪内装有5发匣式弹仓,定型为M1888式。这种步枪性能可靠,操作简便,1888年被德国军队采用为制式步枪,并为世界各国所仿造。中国从清末就大量进口此枪并仿制,汉阳兵工厂和江南制造总局于1897年开始仿制,全称为11毫米1888式“毛瑟”步枪。因其枪管外部增加了一个套筒,因而在我国又俗称“老套筒”。该枪曾大量装备清军,并在与八国联军的作战中击毙不少联军官兵,成为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军队的主要装备该枪发射11毫米步枪弹,后改进为发射世界通用的7,92毫米步枪弹该枪表尺射程2000米,弹仓容量5发。枪全长1240毫米,全重3,75千克(不合刺刀)。
[第三架]茅台镇重机枪立功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以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先后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牵着蒋介石围剿大军的鼻子打圈圈战。在遵义附近,一次就歼灭敌军2个师另8个团,迅速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红军作战行动的变化,使得蒋介石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他不明白红军为何能很快打破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使他几十万大军的围剿不断化为泡影。于是便频繁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企图发现新的线索和红军主力的确切位置。同年3月18日,三架敌机飞临红军主力体整地茅台镶上空进行侦察。在中革军委的指示下,警卫营防空连(也有史料称之为教导师机枪连)迅速 占领有利地形,将4挺由重机枪改装的“代用高射机枪”分别架在敌机盘旋的航线上,形成相隔10-20米的对空火力网,对准从云层里钻出的敌机一阵猛烈射击。领头的敌机驾驶员还没闹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打了个“倒栽葱”,连人带机拖着长烟钻进了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
红军使用的土“高射机枪”为缴获国民党军的仿马克沁、勃朗宁式重机枪改装而成。马克沁重机枪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1883年发明,中国的金陵、大沽、汉阳等兵工厂在1915年前后分别仿制出德式马克沁重机枪,1933年又在德1909式外销型基础上改进制造出新式二四式七九马克沁重机枪。它由枪身和三角枪架两部分构成,全重近50千克,枪管为水冷式。其口径7 92毫米,尖头弹初速870米/秒,重尖弹初速770米/秒,表尺射程2500米,35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由250发帆布链带供弹。仿造美国勃朗宁式重机枪为汉阳兵工厂1921年生产,又称为三十节式重机枪。其枪全重近40千克,口径7,92毫米,初速为824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250发弹带上弹,射速500-600发/分。因枪管水冷器完全用黄铜打造,又被称之为“老黄牛”。当时指挥打下敌机时任中革军委警卫营机枪连连长的叶荫庭将军后来回忆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闪出一道火光,随即升起一团浓烟。另外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战后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还专门到连队看我们说,你们连在红军中开创了打下敌机的先例。”
[第四架]波音被“生擒”
1935年5月,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空气稀薄的太雪山,粉碎了蒋介石教十万大军南攻北堵消灭红军的梦想,于6月18日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胜利会师。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消息使得蒋介石十分震惊,他不甘心自己变红军为“石达开第二”梦想的破灭,在大骂薛岳、胡宗南、刘湘、刘文辉等围剿将领无能的同时,一面命各路大军重新进行围堵部署,一面命令国民党空军加强空中侦察,以图寻找到消灭红军的新战机。7月17日,国民党空军第三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奉命驾驶303号P-12E驱逐机前往四川黑水地区做侦察飞行。这种飞机为美国波音公司20年代末的产品,钢管构架承力、外包布质蒙皮,是典型的半金属结构双翼飞机。该机速度达300千米/小时。武器除固定安装2挺前射的机枪外,还在机翼下外挂数枚小型炸弹,并可另挂一只210升副油箱。 <
br> 朱、郭在黑水石碉楼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本该返航回去报告的二人惊喜之余,突发奇想地决定对红军实施突然打击,以“显赫战绩”洗刷第三中队在湘江之战中被红军用落后的步兵武器打落的耻辱。于是两人忘记了上次的经验教训,按下机头对准红军队伍就是一阵俯冲扫射当他们将飞机拉起转弯后准备再次攻击时,立即遭到密集火力的回击,303号机身倾刻间布满了弹孔红军战士这回又一次用落后的步枪将先进的敌机“请”了下来。被打中尾部失去平衡的敌机像醉汉似的在空中翻滚挣扎,最后只得在附近的河坝地区迫降。看到刚才还在空中嚣张的敌机很快就被打落在地,红军战士们立刻欢呼跳跃地向敌机包围上去,俘获了长征以来第一架飞机(红军曾于1930年2月28日在鄂豫皖苏区大别山南部的宣化店陈家河俘获过国民党军一架飞机,起名“列宁号”)。朱、郭二人在弃机逃跑中被追捕的红军击毙。这架飞机后来因无法带走,被红军就地销毁。
[第五架]“苍鹰”成了“堂前燕”
1935年7月中旬到下旬,为打开北上通途,红军在毛儿盖带与防堵的胡宗南部10多个团展开激战7月14日至16日,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主力配属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发起了毛儿盖之战,歼灭敌守军600余人。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主力也向胡部独立旅和第2旅发起猛攻,并在激战中将敌王牌第1旅和增援之敌两个团击溃,毙伤敌团、营长以下数百人,迫使敌全线溃退。毛儿盖激烈战斗的枪声震惊了蒋介石,他在严令胡宗南死守的同时,马上派出飞机为胡宗南助战。
8月3日这天,国民党空军第6中队中队长王伯岳带队员谢集泰驾驶装满弹药的601号轻型轰炸机和另外2架飞机前往战区执行对红军的低空打击任务。601号是架国民党空军一年前从美国进口的寇蒂斯公司“苍鹰Ⅱ”(又译“霍克”)双翼轻型战斗轰炸机。飞机前机身为金属半硬壳,后机身和翼面为金属骨架蒙皮构造,固定式起落架,最大速度386千米/小时;飞机除装有2挺7.6毫米机枪外,还可在机腹下挂副油箱或1颗227千克炸弹,具有良好的对地攻击能力(该机型先后有170多架出口中国)一当王伯岳飞临四川腊子山、羊角塘一带时,很快发现大批红军部队正向被围的胡宗南守军发起进攻,于是王伯岳便下令向红军展开攻击,并率队俯冲下来对红军进行扫射轰炸。敌机的攻击很快就遭到红军密集枪弹的回应,601号被多处击中,另外两架敌机也被打得四处逃散为躲避红军的密集弹雨,王伯岳这个“倒霉蛋”竟在慌乱中驾机撞到了附近的迁流水山坡上,在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中机毁人亡。其余2架敌机见势不妙,慌忙掉转机头逃回向蒋介石报丧去了。于是,国民党空军“剿其”阵亡名单上又多了两位“烈士”。
据资料查证,红军这次击落敌机所使用的武器除“老套筒”和“中正式”步枪(在德M1898式步枪基础上的仿制改良型)外,还有缴获胡宗南部的捷克ZB26型轻机枪。1902年,丹麦炮兵上尉麦德森研制了一种8毫米口径,装有两脚架,采用气冷枪管,弹匣容量30发,仅重9,98千克,形似步枪的机枪。此后,这类轻型机枪便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其中捷克斯洛伐克ZB公司胡莱克兄弟于1924年主持研制的ZB26型是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好且出口量最多的轻机枪,曾有24个国家装备,中国也在30年代初开始进口。该枪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枪管外部加工有圆环形的散热槽,枪托后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内有缓冲簧以减少后坐力,两脚架可根据需要伸缩。其口径为7,92毫米,初速830米/秒,有效射程900米,理论射速450~600发/分钟,由装于枪身上方的弹匣供弹,容弹量为20发。该枪全重(不含弹匣)9,66千克,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简便,火力较强的特点,是当时中国军队最受欢迎的轻机枪。红军正是用步枪和这种轻机枪将蒋介石的战斗机送到了阴曹地府。
据说消息传到正在成都督战的蒋介石那里,这位顽固反共的委员长不知何故竟联想起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手捏着电报顿时大骂:“这些白痴,怎么把王、谢两个人安排在一架飞机上呢?这次好了,王、谢真的成了堂前燕了。”周围的人不知所云,个个吓得目瞪口呆。正在毛儿盖的沙窝参加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毛泽东在得知王、谢毙命的战报后,也吟诵了这首《乌衣巷》,当然,他的欣喜与蒋介石的沮丧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编辑/秦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