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将教育信息化聚集于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笔者进行了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以初中动画制作教学内容为例,就“互联网 ”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PBL教学模式系统结构、实施流程及成效做详细的阐述。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其一,“朝阳课堂”搭建起“互联网 教育”平台。为了促进区域“互联网 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打造了教育信息化“互联网 ”的资源大平台——朝阳课堂(http://www.suntv.net.cn)。它可以支撑全区中小学的信息化应用供给,目前已经完成了所有学生和教师的注册及用户管理,提供了相应的课程、资源及一些评价工具。基于学生对动漫的浓厚兴趣,我们基于“朝阳学堂”构建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漫教学、学习、实践、展示与交流活动的平台(以下简称“动漫社区”),以实现学校及教科研团队对接,通过强大的技术力量,满足动漫课题的个性化需求。朝阳学堂“动漫社区”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其二,信息技术教材项目式教学内容架构非常适合开展PBL教学。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主编:禹飚、陈茂贤)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和目标,将人文主线和知识主线融合,并让学生体会项目开发的一般过程。例如,在《我爱我家——VB编程》单元中显现VB项目开发的流程主线,在《我的MV我做主》单元显现动画制作的流程主线。PBL是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材项目式教学内容架构非常适合开展PBL教学。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系统结构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在PBL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美国中小学采用的PBL教学活动流程包括项目或问题—制订方案或计划—探究实践—交流分享—反馈评价五个基本环节。笔者将PBL教学法应用到动漫课程中,在教学中设计了项目规划—设计动画分镜头脚本—探究动画制作技术—实践创作动画作品—交流分享动画作品—评价反馈修改作品六个基本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导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评价方式以小组评价分享为主,与传统式学习方法相比PBL教学法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初中动画制作单元教学为例,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动画制作的一般流程为作品构思—编写故事—设计脚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制作分镜头动画—配音及编辑合成动画。基于学生对动画制作课堂的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先在动漫社区上传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告诉学生下周动漫课的学习项目,这样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通过动漫网络课程开展自主探究或小组交流协作学习。也有一些学者称这种方法为“课前翻转”,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预习,但它跟传统的课前预习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量大,媒体形式多样,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二是借助“朝阳微通功能”实现移动学习,自学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利用周末完成“课前翻转”后,下周的动漫课时间,教师只做好“教练”角色,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咨询老师或同学。
“互助网 ”环境下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相互联系并且不断循环的环节。课前:依据PBL教学模式“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师要做好选题指导,项目规划指导,教学设计,网络资源设计、制作和上传等准备工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项目规划、方案交流等合作学习活动,为课程实施做好准备。课中:学生带着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储备和疑难问题,开展动画创作活动。此时可启用小助教,开展协作创作、互助交流活动,教师只做好及时点拨和答疑提升工作,协助学生完成创作任务。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其上传到动漫社区,开展作品欣赏评价和交流活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课后:教师重新确定下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准备下一个PBL项目学习,如此循环实施课堂PBL教学活动。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PBL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注重团队精神,强调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互联网 PBL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更能高效地吸收和内化知识。学生根据真实的情境和具体学习任务,不断进行探究、推理和反思,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下表将传统课堂与互联网 PBL课堂进行了对比。
由此可见,与传统课堂相比,互联网 PBL教学模式有如下优势:它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的教学方法,让孤立的知识产生有机的链接,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scaffolding)与教练(coach)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facilitator)、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课堂效应
为了验证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效果,笔者利用动漫社区的“课堂测试”功能,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对我校初二年级632名学生进行了实验初期(第2周)、实验中期(第10周)和实验后期(第18周)三个阶段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问卷调查。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测试量表
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每个题目均设置五个等级:①非常不符合;②不符合;③介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④符合;⑤非常符合。
1.我能够辨别出网络信息的真假,善于分析整理信息;
2.我能够适应并养成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
3.我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确定并使用特定的网络资源和工具(包括手机APP、软件和网络课程等)完成作品的創作;
4.我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如APP、PPT、Word等)管理学习过程,这些资源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改善了我的学习效果;
5.在网络环境下,我喜欢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完成电子作品的创作;
6.我善于用Word、Excel、思维导图等软件将复杂信息用图形、图片、表格等直观地表示出来;
7.我设计出的作品或方案有创意,与众不同且肯定有实用价值;
8.我喜欢合作学习的任务,提出新奇的想法,合作开发出有创新的学习资源。
测试系统生成的三次测试平均分对比图如图3所示,显然,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环境下的学习社区以其资源共享、跨时空实时交流学习等特点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青睐。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有三点:其一,利用动漫社区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培养并提高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其二,通过小组讨论、社区交流、网络答疑等社区专栏,为学生协作学习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其三,利用网络开展作品欣赏评价反馈活动,既为学生学习预留了创新思考的空间,又为教师关注学生的智慧生成及问题解决提供了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思维碰撞,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其一,“朝阳课堂”搭建起“互联网 教育”平台。为了促进区域“互联网 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打造了教育信息化“互联网 ”的资源大平台——朝阳课堂(http://www.suntv.net.cn)。它可以支撑全区中小学的信息化应用供给,目前已经完成了所有学生和教师的注册及用户管理,提供了相应的课程、资源及一些评价工具。基于学生对动漫的浓厚兴趣,我们基于“朝阳学堂”构建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漫教学、学习、实践、展示与交流活动的平台(以下简称“动漫社区”),以实现学校及教科研团队对接,通过强大的技术力量,满足动漫课题的个性化需求。朝阳学堂“动漫社区”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其二,信息技术教材项目式教学内容架构非常适合开展PBL教学。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主编:禹飚、陈茂贤)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和目标,将人文主线和知识主线融合,并让学生体会项目开发的一般过程。例如,在《我爱我家——VB编程》单元中显现VB项目开发的流程主线,在《我的MV我做主》单元显现动画制作的流程主线。PBL是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材项目式教学内容架构非常适合开展PBL教学。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系统结构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在PBL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美国中小学采用的PBL教学活动流程包括项目或问题—制订方案或计划—探究实践—交流分享—反馈评价五个基本环节。笔者将PBL教学法应用到动漫课程中,在教学中设计了项目规划—设计动画分镜头脚本—探究动画制作技术—实践创作动画作品—交流分享动画作品—评价反馈修改作品六个基本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导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评价方式以小组评价分享为主,与传统式学习方法相比PBL教学法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初中动画制作单元教学为例,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动画制作的一般流程为作品构思—编写故事—设计脚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制作分镜头动画—配音及编辑合成动画。基于学生对动画制作课堂的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先在动漫社区上传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告诉学生下周动漫课的学习项目,这样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通过动漫网络课程开展自主探究或小组交流协作学习。也有一些学者称这种方法为“课前翻转”,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预习,但它跟传统的课前预习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量大,媒体形式多样,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二是借助“朝阳微通功能”实现移动学习,自学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利用周末完成“课前翻转”后,下周的动漫课时间,教师只做好“教练”角色,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咨询老师或同学。
“互助网 ”环境下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相互联系并且不断循环的环节。课前:依据PBL教学模式“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师要做好选题指导,项目规划指导,教学设计,网络资源设计、制作和上传等准备工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项目规划、方案交流等合作学习活动,为课程实施做好准备。课中:学生带着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储备和疑难问题,开展动画创作活动。此时可启用小助教,开展协作创作、互助交流活动,教师只做好及时点拨和答疑提升工作,协助学生完成创作任务。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其上传到动漫社区,开展作品欣赏评价和交流活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课后:教师重新确定下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准备下一个PBL项目学习,如此循环实施课堂PBL教学活动。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PBL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注重团队精神,强调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互联网 PBL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更能高效地吸收和内化知识。学生根据真实的情境和具体学习任务,不断进行探究、推理和反思,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下表将传统课堂与互联网 PBL课堂进行了对比。
由此可见,与传统课堂相比,互联网 PBL教学模式有如下优势:它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的教学方法,让孤立的知识产生有机的链接,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scaffolding)与教练(coach)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facilitator)、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课堂效应
为了验证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效果,笔者利用动漫社区的“课堂测试”功能,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对我校初二年级632名学生进行了实验初期(第2周)、实验中期(第10周)和实验后期(第18周)三个阶段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问卷调查。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测试量表
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每个题目均设置五个等级:①非常不符合;②不符合;③介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④符合;⑤非常符合。
1.我能够辨别出网络信息的真假,善于分析整理信息;
2.我能够适应并养成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
3.我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确定并使用特定的网络资源和工具(包括手机APP、软件和网络课程等)完成作品的創作;
4.我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如APP、PPT、Word等)管理学习过程,这些资源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改善了我的学习效果;
5.在网络环境下,我喜欢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完成电子作品的创作;
6.我善于用Word、Excel、思维导图等软件将复杂信息用图形、图片、表格等直观地表示出来;
7.我设计出的作品或方案有创意,与众不同且肯定有实用价值;
8.我喜欢合作学习的任务,提出新奇的想法,合作开发出有创新的学习资源。
测试系统生成的三次测试平均分对比图如图3所示,显然,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环境下的学习社区以其资源共享、跨时空实时交流学习等特点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青睐。互联网 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有三点:其一,利用动漫社区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培养并提高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其二,通过小组讨论、社区交流、网络答疑等社区专栏,为学生协作学习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其三,利用网络开展作品欣赏评价反馈活动,既为学生学习预留了创新思考的空间,又为教师关注学生的智慧生成及问题解决提供了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思维碰撞,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