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忆邓小平》纪念文集看邓小平外交精彩片段

来源 :世纪桥·纪实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4月,一位二野的老同志提议:在邓小平逝世周年的时候出版纪念文集。冷溶同志(现为中央委员、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及时组织人力开始编辑工作。随后,中央文献研究室特约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老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队一些单位,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及部分企业党委撰写了《回忆邓小平》纪念文集,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编辑出版。江泽民同志撰写的《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一文,作为本书的代序。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约120万字。上册收入文章47篇,中册收入文章39篇,下册收入文章39篇。文章作者怀着深厚的感情,回忆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活动和作出重大决策的具体情节、过程和片断。全书展示了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伟大思想、崇高风范和卓越贡献。内容丰富,生动感人,许多材料是第一次披露。如李岚清、吴邦国、钱其琛、宋任穷、秦基伟、阿沛·阿旺晋美、洪学智、霍英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从他们的文章中看出邓小平同志外交的精彩片段。
  江泽民同志在代序中说:哲人其萎,后世继之。可以告慰于邓小平同志的是: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坚持您的理论,继承您开创的事业的决心更加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学以致用。要把邓小平理论同国际国内的实际,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现在我还要说,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值此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时刻,我再一次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党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要高度自觉地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这既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
  刘述卿曾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他在《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文章中说:我常想起80年代曾有幸多次陪同小平同志会见亚洲国家一些领导人的情景。那时我在外交部主管亚洲地区事务。小平同志每次谈话总是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事实和道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语言精炼,含意深刻,照录下来就是一篇篇绝好的文章。外宾都很敬重小平同志,对他的谈话表示真诚的理解和信服。参加每一次的会见,聆听小平同志睿智卓识、富有远见的谈话,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有些谈话精神,印象特别深刻,久久难忘。
  如关于国际局势。小平同志对我们国内的事情和国际上的问题,都看得很远,想得很深,不仅考虑到本世纪,更着眼于下个世纪。记得有一位美国朋友曾经这样说过:美国人看问题想问题往往是几天,几个星期,至多几个月,不像中国人看得那么远。小平同志多次向外宾介绍中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到下个世纪,再用30年到50年的时间,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就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小平同志认为,现在总的国际局势,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但一些偶然的、局部的情况难以完全预料。国际形势不可预测的因素多得很,现在比过去复杂得多,我们还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世界上有许多争端,处理国际问题,总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个解决问题的新路子。需要我们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用更多的方法和方式,从更加广泛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对外政策。小平同志向外宾介绍时强调,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中国最希望和平,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希望世界和平,希望地区稳定,希望同亚洲国家和其他各国的友好关系得到发展。他说,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但中国人不怕鬼、不信邪,在外来的侵略和威胁面前,我们的人民不会怕,我们的子孙也不会怕。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
  关于领土争端和南沙群岛问题。小平同志对待国际争议、一些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历来主张从大局考虑,从实际出发,以合情合理、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而不用武力解决。双方都让点步,总能找到可以接受的办法。比如中印边界问题,小平同志提出互谅互让,一揽子解决,“你们让一点,我们让一点,问题就解决了。”还有钓鱼岛问题,小平同志主张放一下,我们这一代人不能解决,也许我们的下一代人比我们更聪明些,总能找到实际解决的办法。他后来曾考虑可否采用共同开发的办法来解决,这样做不涉及主权问题。总之,采取双方都不吃亏,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小平同志以同样的精神用之于解决南沙群岛问题。他同有关邻国领导人谈话中不止一次地指出,在南沙群岛问题上也采取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我们有很多证据,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地图都可证明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但这样的问题不急于解决,可先搁置一下,也不再争吵,你们也不再继续占领。我们不会让这个问题妨碍与有关邻国的友好关系。过几年后,我们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商讨一个可为各方接受的方式。可否考虑采用共同开发的办法?有的可在承认主权条件下共同开发,有的可不涉及主权共同开发。小平同志说,他经过多年考虑,要真正解决此问题,可在承认中国主权条件下,各方都不派部队,共同开发。那些地方岛屿很小,住不了人,不长粮食,无非有一些石油资源。有关近邻国家组成合资公司,共同勘察、开发,共同得利。中国有权提出这种建议,只有中国建议才有效,这样就没有争端,不用打仗,也不用好多场谈判。但这个问题毕竟是麻烦的问题,应通过协商找到对和平有利、对友好合作有利的办法。现在可先搁置一下,适当时候再协商解决,探讨共同开发。
  关于中日关系。80年代,中日间交往频繁,发展顺利。小平同志同日本领导人多次谈到,关于中日关系,当然有很多话要说,但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我们长期的国策。对一小撮不希望中日友好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加强友好、发展合作来回答他们。两国的合作,合乎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合乎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发展两国关系,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到21世纪,还要发展到22世纪、23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这是一个具有卓识远见的决策。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双方都要把问题看得远些、广些,这样有利于我们之间互相有利的合作。当然,我们两国也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的看法都完全一致,这是正常的。以后还是要在相互谅解的精神下,继续解决发生的问题。小平同志向日本领导人坦率地指出,在政治方面,我们希望日本政府还是要注意军国主义的倾向,在日本确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违背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想复活军国主义。在经济方面,我们希望能做更多的事情,这方面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双方可以取长补短的地方太多了。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刘华秋《邓小平同志与中美关系》。 从80年代到90年代头两年,由于工作需要,我有幸多次陪同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客人,他还亲自同我谈过对美工作。我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关于中美关系的许多精辟论述,受益匪浅。邓小平同志对于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坚定维护,对于国际风云和时局变化的洞察秋毫,对于外交策略和斗争艺术的娴熟运用,充分显示出他作为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的政治韬略和远见卓识,给我留下永志难忘的印象。1972年2月,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尼克松总统为了美国的利益而访问中国。中美两国领导人从战略的高度和各自的利益出发,以政治家的气魄和胆略,实现了25年来跨越太平洋的第一次握手,签署了《上海公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会晤,改变了世纪的进程,打破了历史的坚冰,翻开了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邓小平同志后来称赞说:尼克松“一九七二年的中国之行,不仅是明智的,而且是非常勇敢的行动。”邓小平同志重新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后,十分重视中美关系,指出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关系的走向对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把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提高到事关全局的高度来把握。美国舆论现在还在作这样的描述:“邓小平1979年1月的美国之行,以他的政治远见,以他的坦诚、开放、幽默和平易近人的风格,深深打动了美国人的心。”
  1981年,他在会见美国参议员史蒂文斯时,深刻地剖析了美国一些人关于“中国很弱很穷,装备又落后,所以中国是无足轻重的,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国家”等错误观点,反驳了关于“中国现在有求于美国,美国无求于中国”等荒谬言论,批评了关于中国政府“信奉的意识形态旨在摧毁类似美国这样的政府”等毫无根据的看法。他多次劝导美国政府,要正确估量和判断中国的作用和地位。
  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基础已不复存在,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下降了。这是一种狭隘的、眼光短浅的看法和偏见。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美保持友好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性的政策”。在当前大国关系经历深刻调整,世界加速走向多极化的新形势下,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在继续扩大而不是减少;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在不断加重而不是消弱;合作的领域是在日益拓宽而不是缩小。无论是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或经济领域,在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美两国都面临新的共同任务,更需要密切的合作。只要中美两国共同努力,抓住历史性机遇,中美关系就能不断地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人民就能够携手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迥异,文化背景悬殊,决定了中美之间的合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只要两国寻求共同利益,认清共同责任所在,以大局为重,以维护世界和平i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本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精神,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就能够使中美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这些方面,邓小平同志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
  1989年12月,他对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说:“美国的制度中国不能搬,美国制度究竟好不好,美国人自己说,我们不干预。两国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尽可能照顾对方,这样来解决纠葛。只照顾一方是不行的。双方都让点步,总能找到好的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关于如何解决双方的差异和分歧,邓小平同志主张,“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关的利益。诸如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生态失衡、禁毒、反恐怖主义、制止非法移民以及打击其他跨国犯罪活动等,中美两国对这些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都负有重大的责任,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对付人类生存所遭遇的严重挑战。
  邓小平同志希望中美关系发展,但从不拿原则作交易。他始终把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作为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尊严和安全。当中美关系发展顺利时是这样,在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美国和西方反华势力猖獗时,更是这样。1982年9月,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9年10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访,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他时,开诚布公地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在这样的大问题上,我们都是现实的,尊重对方的,胸襟开阔的。”
  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后,美国带头对中国实行制裁,其他西方国家紧随其后,一时间黑云密布。面对美国和西方的重压,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泰然自若。他说:“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9月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时指出:“中国人吓不倒。”“庞然大物吓唬人,中国人不怕。”“我们的人民不会怕,我们的子孙也不会怕。请你告诉美国所有对我们友好的和不友好的人。”在会见泰国总理差猜时,邓小平同志更明确地指出:“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处于被孤立、被封锁、被制裁的地位有几十年之久。但归根到底,没有损害我们多少。为什么?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还可以加上一点,外国的侵略、威胁,会激发起中国人民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更清醒。”“总之,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邓小平同志希望美国取消制裁,使中美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来。1989年10月,邓小平同志请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告诉布什总统,结束过去,美国应该采取主动,也只能由美国采取主动。”   1991年5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钓鱼台国宾馆问我:中美关系是否还有希望?我简单地作了汇报,并说美国依然无理地坚持对华制裁。邓小平同志言简意赅地指出:稳坐钓鱼台,沉着应付,满不在乎,力争不断地发展。解铃还需系铃人,美国要采取主动。制裁吓不倒我们。关键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希望美国在行动上要取信于世人,首先取信于中国人民。
  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应坚决遵循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容许任何国家来干涉自己的内政”。邓小平同志对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中国的内政的言行坚决给予批评。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中国的内政要由自己来管,什么灾难到来中国都可以承受,决不会让步。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英雄气概!
  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由于美国对中国形势估计错误,中美高层互访一直未能实现。最近几年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迫使美国当权者不得不重新审议对华政策。1996年7月,克林顿总统在一次讲演中说:“当我今天有机会在这里重新审视中国人、中国领导层、在中国发生的变化的性质,以及他们对世界和我们的看法时,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以前的政策是根本错误的。”同年11月,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马尼拉会晤时达成共识:1997年和1998年两国元首要相互进行国事访问。
  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江泽民主席于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1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美,是继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之后中美之间又一次重要的最高层会晤。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
  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决定:为了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美应该加强合作,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建立两国元首定期会晤制度,签订了一批经贸合作协定,还对其他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还同美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这次访问取得了重要成果,获得圆满成功,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目的。它使两国关系“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为中美关系在21世纪的全面发展确立了框架和基础。江泽民主席的访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实现了邓小平同志8年前的遗愿,将作为中美关系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江泽民主席这次对美国的成功访问,可以告慰邓小平同志的在天之灵。
  回想当年,我陪同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客人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邓小平同志就中美关系所作的精辟论述仍记忆犹新。198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最后一次会见美国客人时,语重心长地说:请转告布什总统,“在东方的中国有一位退休老人,关心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他还说:今后我看电视,听新闻,为美国朋友为改善中美关系的努力鼓掌。我们要共同努力,我也努力鼓掌。今天,面对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局面,我们更加缅怀邓小平同志。□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而道德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要加强道德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关键词:法治道德;作用;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61-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只有及时地转变党的领导理念,转变党的领导职能,转变党的领导方法及党法关系,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法治化,才能更好地
进入“十二五”,我省发展进入又一个高位,也跨入了一个崭新起点。我省以往发展的实践表明,之所以各项工作均能在全国走在前列,关键在于我们卓有成效地建设了一支特别有素养、特别重作为、特别能干事、特别讲奉献的干部队伍。我们应一如既往牢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和“党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一以贯之重视党的干部工作,继续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够超越前瞻、引领发展,善于贯彻“三创三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已成为一种潮流。面对国际大型跨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华投资的加大,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必须树立协作竞争的新
摘要: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校园里自杀、残害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载体,把生命教育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和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是使人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的生存、健
[摘要] 本文探讨了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提出了树立国有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品牌经营 核心竞争力 企业
祁致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和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的创始人。1939年牺牲,时年26岁。祁致中短暂的一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东北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祁致中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