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访谈20名幼儿教师,向100名幼儿教师发放开放式问卷,构建幼儿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根据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编制《幼儿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初始问卷.运用初始问卷对200名幼儿教师进行预测,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幼儿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用《幼儿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对400名幼儿教师正式施测,用于信度、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包括5个因子:专业知识、人际交流、成就感、组织管理和责任心;(2)《幼儿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信度、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测量幼儿教师胜任特征水平的有效工具.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以温哥华、索契、平昌三座城市举办冬奥会期间的国际关注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奥会对举办城市国际关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奥会可以增强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并产生脉冲式影响;(2)冬奥会对提升举办城市国际关注度的时效性较短,且较为集中,关注度呈抛物线状.据此提出举办北京冬奥会提升城市国际关注度的策略:(1)形成品牌效应赛事,助力城市形象提升;(2)打造城市名片,创造冬奥记忆;(3)将冬奥会对全球的吸引力转化成对北京的国际关注度.
在探究道德实践的理由时,康德从理性知识中提出道德形而上学的实践哲学,人对道德准则的规定源于人的意志和理性自律.但是,人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诉诸某一种因素不能准确解释人的行为动机.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道德的实践是人的“选择”的结果.尽管亚里士多德没有明确界定人的意志概念,但仍然对人的行为及不能自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两者对行为与道德的看法,一方面,义务的产生使道德行为的目的与手段分离;另一方面,由于义务高于幸福,德福关系出现不一致.可见,人作为道德责任的承担者,从产生道德意识到道德行动的生发,既需要
高校智慧图书馆是依托智能化技术、设备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针对智慧图书馆建设问题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平台建设问题、技术支撑问题、人才队伍问题等.对此,应通过分析高校智慧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已有的成功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发展路径.
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是作家观照现实的两大尺度,历史意识是作家反思历史、考察当下、谱画未来的理性意识,人文关怀则是作家关注人的生存境遇,重视人的价值尊严的责任使命.1990年以来,多元历史意识的泛滥及消费主义文化的诱惑使一些作家遭遇了两大尺度的双重缺失.进入新世纪,作家们纷纷从世纪末文学场的无序状态中苏醒,开始注重在小说创作中兼顾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双重维度.具体表现为重返历史真实,观照人的精神追求和家国情怀;立足当下现实,关注社会转型期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回归自然传统,以“复魅”的历史意识观照人的生存危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无神论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无神论的基本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积极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自然科学基本常识,大力破除愚昧迷信和反对邪教,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坚持不懈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宣传无神论,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努力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意识形态认同建构在人的社会本性之中,其产生可追溯到人类形成所需的意识共识,严格意义上存在于近代以来出现的民族国家之中,指民众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当代中国则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一认同直接影响建设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实现.调查显示,公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在逐步提高.一定的意识形态能否得到认同取决于它能否反映人们的利益需要.人民至上、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表达,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必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制度自信,是基于国民对这一制度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政治情感归属、稳定的心理预期和自觉的实践遵从.制度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其深刻的内在依据:从理论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从历史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受历史考验;从现实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成效显著.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大思政”总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的全过程,嵌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铸造学生的“大国思维”和“家国情怀”等时代品质,引导学生做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业价值观选择,充分体现“中国力量”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认同.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实地调查法等,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形遗产的赛后保护、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城市遗产、环境遗产、场馆遗产是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有形遗产.因此,应做好冬奥会举办城市、场馆和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做好赛后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构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网络,协调冬奥会场馆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优化场馆赛后利用和产业发展模式.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大中小学只有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才能不断促进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要牢牢抓住教师队伍一体化这一关键,科学分析其现存的问题,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意识,加强教师队伍的配备管理,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进而促进一体化建设,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