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已深入到小学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将新课改的思想作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此,教师指出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启发式教学 指导研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健全自己的心智。
  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方面,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在他们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原有知识的复习,提高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实现对小学生有效启发和精准的点拨。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思考新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结构。在小学生思考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发挥点拨作用,使小学生的思路打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点拨小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进程,适当巧妙地点拨,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和顺畅,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活跃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设置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师生的讨论让小学生不断获得启发,最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引导者,积极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小学生要进行创新思考,勇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有效把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和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在新课改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数学教师的正确运用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核心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较轻松地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
【摘 要】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知识掌握的基础,建构数学课堂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创设情境,"兴趣"激发求知动机;二、建构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三、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交流。  【关键词】建构课堂 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 平等交流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感受外在信息,解读当前信息的意义
【摘 要】本文笔者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对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的是为信息技术基础上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字】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情境 积极性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探索,进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
按照省审计厅计划安排,我于2017年4月23日至28日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河南省审计机关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草长莺飞的四月,有幸和厅领导及市局局长、处室负责人一起度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自主探究的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求知若渴的学习状态呢?除了认真进行道德思想教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应用题是数学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猜想等活动合理的解决应用问题,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到真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是《新课标标准》的重要目标。因此如何进行小学应用题解决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
【摘 要】: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 课堂 有效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创设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