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师工作室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名师工作室通过发挥名师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可以提高工作室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笔者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来分析如何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工作室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课程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名师培养的新形式,它以名师为引领,以研究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为纽带,以发展为旨归,既打破了学校、区域的限制,又改变了传统作坊式“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形成了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区域教师研修、发展共同体,营造了“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氛围。
一、名师工作室的特点
名师工作室在名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对话、合作、共享,以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专业成长、提升本校乃至本区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研究性。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学术性组织,而非教育行政机构,因而日常一切教研活动都难以用行政化的思路组织、开展、推动。要达成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发展目标,就必须确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发展理念,并将其内化于日常工作和研究之中,围绕存在于各成员之间或区域性范围之内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小型、多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通过资源集结、智慧汇聚、课改实验,着力解决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的具有共性或典型性的问题,重构、修正和优化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二是引领性。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或主持人一般是本区域、本学科的领军人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学科素养、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工作室成员基本上来自本校或本区域的学科教学、教研骨干。工作室的领衔名师不仅要视工作室成员不同的文化背景、学术素养、教学风格开展差别化指导,引领工作室全体成员学习、研修,将他们培养成为新课改的先行者和学科专业的带头人,更应当在当地教研部门的统筹、协调、指导下,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育理论、精湛的教学技艺做好专业指导、技能示范,促进本地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学校以及本区域的教学品质。
三是协作性。名师工作室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既是教育科研团队,也是教育教学实践共同体。因而,各成员之间既要保持独立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又要有共同的理想愿景、文化精神,彼此认同、相互尊重,通过智慧集结、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同时,作为当地学科教学、教研领域的“领头雁”,名师工作室也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名师及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潜能,与所在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立协同机制,在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课程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联合开展研究与实践,共育名师,共享成果,携手进步。
四是发展性。发展是名师工作室最核心的目标。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通过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教学指导等形式凝聚、引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发展,这是工作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存在的基本价值,因为只有当工作室全体成员包括名师获得了较好的专业成长,才能更好地借助其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工作室所在的学校、区域培养学科带头人,塑造教学名师。二是对外。借助网络辐射、跟踪反馈、名师讲坛等方式,带动当地教师的梯队建设。满足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成长与发展固然必要,但这还不是名师工作室组建的最充分的理由和最终目标,只有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将其积累的成功经验、智慧、成果传授和复制到周边学校,才能真正体现出名师工作室的价值。
二、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思路
名师工作室是新时代创新区域教研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促进本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因而,要立足工作室实际,建立清晰的发展目标,并通过这一平台,拓展区域教研思路,定向發力,精准施策,谋求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专注于目标的实现。
1. 根植于课堂实践
决定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而教师能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主要是看课堂教学实践,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要职能不是发展学科知识和培养专门人才,而是奠定学生素养基础,使之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只有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学为突破口,根植于课堂实践,引导全体成员研讨教材、钻研教法、规范教学、凝练风格,开展同课异构、典型课例研究,定期举办课例展示活动,把日常教学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重点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换行为方式,改进教学实践,才有可能在发展学生的同时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位成员都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观摩、交流、对话、研讨等活动,不断寻找课堂教学的真谛,探索高效课堂的内在机理,分享彼此的收获与经验,打造富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这是中小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
2. 开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动力,也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把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因而,名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不能仅停留于教学的实践行动,而且应基于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师生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善和创新教研机制,构建教育科研共同体,引领工作室全体成员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
一是要自觉地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教学,将一些困扰教师进步、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问题转化成研究的课题,以常态化的教育科研促进工作室的内涵式发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变成自己的教学行动,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凸显教学风格,打造工作室的特色与品牌。二是要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为主要形式,以提升区域内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着眼,开展真研究,研究真问题,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与生长点,形成专题学术成果,并着力转化与推广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构建具有可用性、可复制性的基本范式,让研究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为区域教育发展奠基,为师生的成长服务。 3. 打造精品课程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精品课程建设标杆与示范。基于此,名师工作室应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让优质资源“活”起来、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学校发展的生长点“链”起来。在此基础上,名师工作室积极推进与区域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优质课例,通过聚集、连缀、融合、凝练,逐步形成具有工作室特色、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课程系列,并渗透到校本或地方课程的框架之中,为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提供优质课程。
例如,笔者所在的清远市“黄雪雁语文工作室”就是借助清远师范学校这一深厚的文化背景,找到了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建设艺术和人文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又如,清远市“阮燕萍班主任工作室”在“润泽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有机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合理的对接,构建“以生为本,宽基础、多层次”的“善智文化”德育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内心善良、智慧灵动、举止优雅、体魄强健、劳技双馨的“新北江少年”。
4. 形成示范辐射
我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通常都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遴选、组建的,其建设的初衷是通过整合本校、本区域的优质资源,打造学科教学、教研高地,引领当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而,名师工作室不仅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更应成为当地教育资源建设的基地和名师成长的摇篮,不但有责任而且有义务把促进本区域的教学改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搭建高端的交流和合作平台,通过推广示范、学术讨论等活动将所取得的教学、教研成果传播到更大的范围,辐射更多的学校,惠及更多的教师,为区域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名师在线”服务,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等活动,展示工作室的研究成果等。必须充分发挥工作室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协助当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学科培训、专业进修、教学示范等相关事务,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以此回馈社会、反哺后进,为学校乃至本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三、以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作为学术性的学习共同体,聚集了当地一批有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优秀教师。其中,首席名师尤为突出,不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科研经验,而且具有为人师表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1. 以团队文化提高教师道德素养
名师工作室固然是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教师的成长这一目标开展工作。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需要先进思想和崇高精神的引领。所以,名师工作室必定要把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团队文化建设摆在首要地位,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建设,将其贯穿于并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全体成员的道德素养,着力培养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优秀教师。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而需要教师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这就要求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强化自我修炼,专注于专业成长,以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引领本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要始终不渝地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道德情操深刻地影响教师,成为教师精神成长可靠的引路人。
2. 以合作学习提高教师学科教学水平
教师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这五个职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生活、学习、成长经历和教育、教学经验,并由此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信念体系。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使得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个体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他们的智力、水平也会受到这种差别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以致在教育、教学及教研等方面既有各自的优势与长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与不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而基于专业成长的需要,他们势必要建立起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双赢格局,通过集体的方式迅速地传递专业知识,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这样一个不同质性的群体里,每一個成员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一个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渴望在问题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中取长补短,启迪思维,找到提升学科素养的支点,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另外,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开放、合作、发展的学术团体,集教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学术研讨、教师培训于一体。在这里,既有名师专家的思想引领、理论指导与技能示范,也有同伴之间的质疑、问难、学术争鸣,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在这个名师工作室舞台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展示与发展,这就为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供了着力点。
3. 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课题或专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服务。而要开展研究,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思考,对课内、课外所存在的或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认真的审视与分析,对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失误进行积极的梳理与总结,对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理性的探索与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名师工作室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题、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如何设计研究方案、优化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如何分析实验数据、揭示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凝练课题成果和经验。
此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工作室各成员也会通过相互学习、相互研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实践能力,产生新的智慧和新的思想。而有了专家的纵向引领,有了成员间的横向交流,教师的科研视域就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和与同伴的互动中日渐开阔,科研水平就会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提高,从而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创生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工作室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课程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名师培养的新形式,它以名师为引领,以研究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为纽带,以发展为旨归,既打破了学校、区域的限制,又改变了传统作坊式“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形成了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区域教师研修、发展共同体,营造了“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氛围。
一、名师工作室的特点
名师工作室在名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对话、合作、共享,以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专业成长、提升本校乃至本区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研究性。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学术性组织,而非教育行政机构,因而日常一切教研活动都难以用行政化的思路组织、开展、推动。要达成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发展目标,就必须确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发展理念,并将其内化于日常工作和研究之中,围绕存在于各成员之间或区域性范围之内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小型、多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通过资源集结、智慧汇聚、课改实验,着力解决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的具有共性或典型性的问题,重构、修正和优化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二是引领性。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或主持人一般是本区域、本学科的领军人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学科素养、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工作室成员基本上来自本校或本区域的学科教学、教研骨干。工作室的领衔名师不仅要视工作室成员不同的文化背景、学术素养、教学风格开展差别化指导,引领工作室全体成员学习、研修,将他们培养成为新课改的先行者和学科专业的带头人,更应当在当地教研部门的统筹、协调、指导下,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育理论、精湛的教学技艺做好专业指导、技能示范,促进本地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学校以及本区域的教学品质。
三是协作性。名师工作室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既是教育科研团队,也是教育教学实践共同体。因而,各成员之间既要保持独立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又要有共同的理想愿景、文化精神,彼此认同、相互尊重,通过智慧集结、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同时,作为当地学科教学、教研领域的“领头雁”,名师工作室也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名师及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潜能,与所在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立协同机制,在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课程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联合开展研究与实践,共育名师,共享成果,携手进步。
四是发展性。发展是名师工作室最核心的目标。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通过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教学指导等形式凝聚、引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发展,这是工作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存在的基本价值,因为只有当工作室全体成员包括名师获得了较好的专业成长,才能更好地借助其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工作室所在的学校、区域培养学科带头人,塑造教学名师。二是对外。借助网络辐射、跟踪反馈、名师讲坛等方式,带动当地教师的梯队建设。满足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成长与发展固然必要,但这还不是名师工作室组建的最充分的理由和最终目标,只有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将其积累的成功经验、智慧、成果传授和复制到周边学校,才能真正体现出名师工作室的价值。
二、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思路
名师工作室是新时代创新区域教研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促进本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因而,要立足工作室实际,建立清晰的发展目标,并通过这一平台,拓展区域教研思路,定向發力,精准施策,谋求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专注于目标的实现。
1. 根植于课堂实践
决定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而教师能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主要是看课堂教学实践,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要职能不是发展学科知识和培养专门人才,而是奠定学生素养基础,使之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只有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学为突破口,根植于课堂实践,引导全体成员研讨教材、钻研教法、规范教学、凝练风格,开展同课异构、典型课例研究,定期举办课例展示活动,把日常教学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重点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换行为方式,改进教学实践,才有可能在发展学生的同时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位成员都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观摩、交流、对话、研讨等活动,不断寻找课堂教学的真谛,探索高效课堂的内在机理,分享彼此的收获与经验,打造富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这是中小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
2. 开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动力,也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把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因而,名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不能仅停留于教学的实践行动,而且应基于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师生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善和创新教研机制,构建教育科研共同体,引领工作室全体成员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
一是要自觉地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教学,将一些困扰教师进步、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问题转化成研究的课题,以常态化的教育科研促进工作室的内涵式发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变成自己的教学行动,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凸显教学风格,打造工作室的特色与品牌。二是要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为主要形式,以提升区域内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着眼,开展真研究,研究真问题,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与生长点,形成专题学术成果,并着力转化与推广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构建具有可用性、可复制性的基本范式,让研究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为区域教育发展奠基,为师生的成长服务。 3. 打造精品课程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精品课程建设标杆与示范。基于此,名师工作室应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让优质资源“活”起来、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学校发展的生长点“链”起来。在此基础上,名师工作室积极推进与区域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优质课例,通过聚集、连缀、融合、凝练,逐步形成具有工作室特色、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课程系列,并渗透到校本或地方课程的框架之中,为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提供优质课程。
例如,笔者所在的清远市“黄雪雁语文工作室”就是借助清远师范学校这一深厚的文化背景,找到了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建设艺术和人文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又如,清远市“阮燕萍班主任工作室”在“润泽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有机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合理的对接,构建“以生为本,宽基础、多层次”的“善智文化”德育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内心善良、智慧灵动、举止优雅、体魄强健、劳技双馨的“新北江少年”。
4. 形成示范辐射
我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通常都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遴选、组建的,其建设的初衷是通过整合本校、本区域的优质资源,打造学科教学、教研高地,引领当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而,名师工作室不仅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更应成为当地教育资源建设的基地和名师成长的摇篮,不但有责任而且有义务把促进本区域的教学改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搭建高端的交流和合作平台,通过推广示范、学术讨论等活动将所取得的教学、教研成果传播到更大的范围,辐射更多的学校,惠及更多的教师,为区域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名师在线”服务,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等活动,展示工作室的研究成果等。必须充分发挥工作室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协助当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学科培训、专业进修、教学示范等相关事务,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以此回馈社会、反哺后进,为学校乃至本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三、以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作为学术性的学习共同体,聚集了当地一批有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优秀教师。其中,首席名师尤为突出,不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科研经验,而且具有为人师表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1. 以团队文化提高教师道德素养
名师工作室固然是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教师的成长这一目标开展工作。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需要先进思想和崇高精神的引领。所以,名师工作室必定要把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团队文化建设摆在首要地位,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建设,将其贯穿于并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全体成员的道德素养,着力培养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优秀教师。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而需要教师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这就要求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强化自我修炼,专注于专业成长,以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引领本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要始终不渝地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道德情操深刻地影响教师,成为教师精神成长可靠的引路人。
2. 以合作学习提高教师学科教学水平
教师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这五个职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生活、学习、成长经历和教育、教学经验,并由此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信念体系。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使得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个体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他们的智力、水平也会受到这种差别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以致在教育、教学及教研等方面既有各自的优势与长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与不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而基于专业成长的需要,他们势必要建立起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双赢格局,通过集体的方式迅速地传递专业知识,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这样一个不同质性的群体里,每一個成员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一个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渴望在问题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中取长补短,启迪思维,找到提升学科素养的支点,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另外,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开放、合作、发展的学术团体,集教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学术研讨、教师培训于一体。在这里,既有名师专家的思想引领、理论指导与技能示范,也有同伴之间的质疑、问难、学术争鸣,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在这个名师工作室舞台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展示与发展,这就为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供了着力点。
3. 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课题或专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服务。而要开展研究,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思考,对课内、课外所存在的或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认真的审视与分析,对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失误进行积极的梳理与总结,对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理性的探索与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名师工作室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题、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如何设计研究方案、优化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如何分析实验数据、揭示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凝练课题成果和经验。
此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工作室各成员也会通过相互学习、相互研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实践能力,产生新的智慧和新的思想。而有了专家的纵向引领,有了成员间的横向交流,教师的科研视域就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和与同伴的互动中日渐开阔,科研水平就会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提高,从而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创生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