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ngy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传统的课堂采用的是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这与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为教学目标。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高效教学 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钟内实现教学的最高效益,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高效课堂,并不是指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是无意义的。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用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学习历史的潜能,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高中历史学习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无限历史知识。这样的课堂不同于以往课堂,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课堂的导演,最终要把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明白一点,真正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能力,要想到达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依靠简单的记诵获取知识,如果教师没有明确要求,则学生不会涉及未知领域。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师一个人发声,枯燥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感觉味同嚼蜡,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的效果就是学生成绩下滑,渐渐厌恶学习。如何改善这一教学模式,是每位教师需要探索的,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论述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不足,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急需认识新时代及新背景之下的教学目標,然后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方式逐渐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如果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就不难发现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在课上念完课文,把课文中的重点划出来。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学生自行背诵,历史课都是在学生的背书声中结束。长此以往,历史课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如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自我反省,意识到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学习生涯发展。当转变教学观念,由以教师为主的历史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注重学生思考与学习,真正将历史文化知识融会贯通,以史为鉴。
  教师需要充满耐心,在课堂上不再是图省事让学生划好重点以后就结束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划出知识点,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尽可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发掘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走得更远,更稳。
  二、课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由于历史这门课程有别于其他科目,历史课的内容是以往几千乃是几万年的文化积淀。可能对学生来说这一切内容都是虚无缥缈的,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将历史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在以往教学中发现,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动力,这样就容易到达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历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中日甲午战争与钓鱼岛事件的联系,中日钓鱼岛事件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可以让学生由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联系如今钓鱼岛事件日本不敢轻举妄动,分析当初惨败的原因,再和现在的情况相比,中国的优势在哪些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历史课增添兴趣,而且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利用古代的史实,指引学生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在讲开唐史时,可以通过讲述唐太宗虚怀纳谏、勤政爱民的种种事迹,让学生学习唐太宗勤奋、平和、勇于认识自我的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觉得课堂是快乐的,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轻松愉快的。这样,教学就不再是师生的负担,而是一种欢乐。
  高中生年纪尚小,心智也没有完全成熟。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好动的个性不安于课堂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活动,比如说演讲或是辩论赛。学生在活动之前会对历史知识进行搜寻和记忆,这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比死记硬背的成果来得有效。当活动结束以后,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会更感兴趣,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课堂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要致力于把历史课堂打造成合作型、探究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是所有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索的,教师需要积极对待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力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华.提高课堂效率,搞好历史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150.
  [2]曾焰.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效率[J].中学时代,2012,24:165.
  [3]陈庆斌.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J].考试与评价,2013,07:41.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我国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历史性意义。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教学大都以教师的个人课堂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思品课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严重影响思品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体验式教学概述、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教学中的优势,介绍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体验式教学 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  1.关于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
摘 要: 新课程下高效课堂已经成了学科教学的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提高效率呢?文章从教师自身、学生学习方法、多媒体运用、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措施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特別是思想品德教学,课时少,任务大,并且肩负学生心灵的塑造和能力的提高的职责,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
摘 要: 新形势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新的模式、新方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初中思品课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练习,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对新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 学习兴趣  为适应新课堂改革,初中思想品
摘 要: 高中历史教学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崭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和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立足课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习历史与关注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历史教学 评价策略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