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芽孢杆菌QHZ11-gfp在马铃薯植株上的定殖特征及促生效果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生防菌在作物根系的有效定殖是其功能发挥的前提,而直观的跟踪技术和有效的定量方法是研究生防菌根系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目的】为研究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 solani)-JT18的拮抗菌QHZ11在马铃薯植株上的定殖特征及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方法】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对QHZ11进行标记,将标记菌株菌悬液、生物有机肥和无菌水分别接种至灭菌土壤,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观察和测定标记菌株在马铃薯植株不同部位的定殖特征、数量变化及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结果】pHAPII质粒成功导入QHZ11并可稳定遗传40代,记为QHZ11-gfp;菌株标记前后的菌落形态、生长曲线和对(R. solani)-JT18的拮抗能力等基本一致。从第7天开始,相继在马铃薯芽上和根上发现了绿色荧光,说明QHZ11-gfp成功定殖到了马铃薯的芽、根等部位。QHZ11-gfp在根系和匍匐茎的定殖数量均呈现先升高至块茎形成期达到峰值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整个生育期,根系的定殖数量始终大于匍匐茎。菌悬液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促进了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并通过增加株高等农艺性状提高了块茎产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在各部位的荧光强度、定殖数量和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均显著优于菌悬液。【结论】QHZ11-gfp可在马铃薯植株上成功定殖并对马铃薯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将其制成生物有机肥促进了其定殖,使促生效果也更好。
其他文献
选用硫酸铜、甘氨酸铜和碱式氯化铜为铜源,设计配合饲料中添加Cu^2+水平分别为11mg/kg和200mg/kg,对照组添加200mg/kg硫酸铜,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11mg/kg甘氨酸铜和碱式氯化铜
<正>张慧瑜(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美国想象》,以前青年文艺论坛曾经讨论过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中国形象的问题,我们今
会议
采用重氮化法,将半抗原副品红(Pararosaniline,PA)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反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偶联最佳结合比分别为8.8:1,12.7:1
分析了无线网络的特点,把无线网同有线网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指出了无线网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引起大家对校园无线网应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