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打破以往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而要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运用分层施教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个体差异 分组教学 分层施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打破以往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而要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可进行分层施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拙见。
一、分组教学,分层施教的主要方法
1.全面了解学生,分层要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将学生以基础的不同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某实验班有38名学生,以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数成绩为主要依据,并通过家访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习困难,B层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稳定,C层学生学有余力。在实践中,可采用异质组合方法,将全班学生编成6个小组,每组由4—6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由于各层次间学生差异较大,对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A层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2.课堂进行分组教学,分层施教
采用分组教学,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分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小组合作拼摆长方体,观察讨论摆成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思考每排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与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讨论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了探索新知的奥秘。小组讨论时,C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不仅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指导能力,同时在讨论中也丰富了知识;B层学生也同样地拓宽了知识面,并将C层学生作为榜樣,以此鞭策自己,真正进入学习主体这一重要角色;A层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并倾听了他人的意见,亦能汲取一些知识。
3.掌握反馈信息,作业分层设计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学必须促进全体同学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一个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训练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而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保底不封顶”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分层。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当学生学会计算方法后,我将练习设计成这样三个层次:(1)基本练习: 以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目的侧重基本练习。要求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全部掌握。如出示一长方体,求出它的表面积。(2)变式练习: 这里不但要求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要求能较深刻地理解长方体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综合题。(3)深化练习: 设计一系列不能死套公式,需灵活运用数学关系的思考题,要求通过练习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其思维向纵深发展和横向拓宽。如:让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要求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并求出至少需用多少硬纸板。
教学中要求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第二层次的要求,让部分优等生进入第三层次的深化练习,对于个别学习不良者,至少要求他们达到基本练习,真正引导各类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域”前进,程度差的学生必须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程度好的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
二、分组教学,分层施教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
学困生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参与数学活动,不再只是忠实的观众,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所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每堂课学有所得。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学习新知识时总能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帮助辅导小组同学,共同进步,所以学习劲头相当足,并自己找一些课外题分析、解决,提高了学习要求,做到堂堂课都能“吃得饱”。
另外我们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好胜是学生心理特点之一,而竞争则最能满足好胜心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向高看齐,默默自找对手比高低,一学期看谁红花多,看谁收获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空前高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得非常好。
2.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明显进步。以前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其他两个班差不多,这学期第一次数学抽测,全班平均分名列年级第一,甚至超过其中一个班达8分之多,期末测试也稳居榜首。值得一提的是班级中有两个同学,以前不喜欢数学,不爱写作业,数学程度差,如今课堂上他们也经常发表意见和看法,能做到独立思考,及时完成作业。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施教的研究仍需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学生出现的问题还有反复现象,还需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真正实现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责编 高伟)
关键词:个体差异 分组教学 分层施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打破以往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而要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可进行分层施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拙见。
一、分组教学,分层施教的主要方法
1.全面了解学生,分层要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将学生以基础的不同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某实验班有38名学生,以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数成绩为主要依据,并通过家访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习困难,B层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稳定,C层学生学有余力。在实践中,可采用异质组合方法,将全班学生编成6个小组,每组由4—6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由于各层次间学生差异较大,对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A层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2.课堂进行分组教学,分层施教
采用分组教学,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分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小组合作拼摆长方体,观察讨论摆成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思考每排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与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讨论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了探索新知的奥秘。小组讨论时,C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不仅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指导能力,同时在讨论中也丰富了知识;B层学生也同样地拓宽了知识面,并将C层学生作为榜樣,以此鞭策自己,真正进入学习主体这一重要角色;A层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并倾听了他人的意见,亦能汲取一些知识。
3.掌握反馈信息,作业分层设计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学必须促进全体同学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一个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训练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而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保底不封顶”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分层。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当学生学会计算方法后,我将练习设计成这样三个层次:(1)基本练习: 以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目的侧重基本练习。要求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全部掌握。如出示一长方体,求出它的表面积。(2)变式练习: 这里不但要求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要求能较深刻地理解长方体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综合题。(3)深化练习: 设计一系列不能死套公式,需灵活运用数学关系的思考题,要求通过练习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其思维向纵深发展和横向拓宽。如:让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要求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并求出至少需用多少硬纸板。
教学中要求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第二层次的要求,让部分优等生进入第三层次的深化练习,对于个别学习不良者,至少要求他们达到基本练习,真正引导各类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域”前进,程度差的学生必须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程度好的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
二、分组教学,分层施教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
学困生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参与数学活动,不再只是忠实的观众,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所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每堂课学有所得。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学习新知识时总能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帮助辅导小组同学,共同进步,所以学习劲头相当足,并自己找一些课外题分析、解决,提高了学习要求,做到堂堂课都能“吃得饱”。
另外我们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好胜是学生心理特点之一,而竞争则最能满足好胜心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向高看齐,默默自找对手比高低,一学期看谁红花多,看谁收获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空前高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得非常好。
2.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明显进步。以前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其他两个班差不多,这学期第一次数学抽测,全班平均分名列年级第一,甚至超过其中一个班达8分之多,期末测试也稳居榜首。值得一提的是班级中有两个同学,以前不喜欢数学,不爱写作业,数学程度差,如今课堂上他们也经常发表意见和看法,能做到独立思考,及时完成作业。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施教的研究仍需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学生出现的问题还有反复现象,还需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真正实现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