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习“新坐标”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牵头,北京师范大学、百度教育支持,联合国内知名大学、行业权威专家、研究机构、教育企业等合力编写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在京发布,并在白皮书研究基础上同期发布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
  白皮书编委会主编、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顺博士介绍了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重点编写工作。他指出,与往年相比,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成果尤为显著,今年发布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指数将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并为全社会考察“互联网 教育”发展提供量化客观依据。
  作为全面描述中国互联网学习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年度报告,白皮书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践进程、反映互联网教育应用实践现状和动态实践趋势、有效引领中国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实践水平。白皮书从各类教育系统教育信息化面向学习发展的进程及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两个视角,以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为基本观点,反映互联网及其新型技术发展对于教育的影响,呈现我国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整体特征。以严谨客观的数据描述新进展、反映新动态、预测新走势,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看点一:
  建构中国互联网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2017年,为更科学地描述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在2016年研究基础上,“互联网学习评价框架EDM模型”得以完善和发展。该模型构成要素包括互联网学习环境、互联网学习开展和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三个维度。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的研究中开启了验证、优化这一模型的实践进程,并以这一模型要素的基本结构引导各个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学习发展的评价,依据各个教育领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建立面向教育领域的下位评价模型,以科学、真实地反映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状态。
  此外,2017年,围绕上述框架模型建构了数据采集体系,这一数据采集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面向互联网,以反映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的自然状态;另一部分面向各级各类学校,以反映各级各类学校面向“互联网 教育”时代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进程。
  通过上述工作,努力在互联网视野内,对信息化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水平生成“常模”性参考指标,以昭示各个教育领域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水平,为各级行政部门、一线学校领导者及互联网从业企业提供基于数据和信息化绩效导向的新的信息化观念,引领和推进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化教育”的实践要求。
  看点二:
  建构中国互联网学习年度发展指数
  2017年,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力图建构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指数。基于自然状态的互联网学习监测数据表明,学习者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3.61(满分为5分),整体处于中高水平。其中,互联网学习环境、互联网学习发展和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三个维度的水平指数分别为3.78、3.91和3.47。分析发现,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指数最高,表明当前我国互联网学习开展比较广泛且效果明显;而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指数相对较低,说明我国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自控力不足、信息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从学习环境发展来看,互联网学习接入体验、学习环境及其学习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
  2017年,教师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指数为4.1095(满分为5分),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教师互联网学习环境、教师互联网学习开展和教师互联网学习成熟度三个维度的水平指数分别为3.9706、4.2201和4.1316。教师互联网学习开展水平指数最高,表明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互联网学习开展比较广泛且效果明显;而教师互联网学习环境水平指数相对较低,说明我国教师教育互联网学习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教师互联网学习的设施设备以及平台支持服务需要大力改善。
  上述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指数表明,推动全社会互联网教育应用,促进“互联网 ”时代的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就要进一步增强学习接入的便捷性、学习环境的可用性、学习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全社会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更要提升全社会公民有效应用互联网开展学习的能力,提升自控力,提高信息素养,加大力度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技术素养宣传、培训和学习,让互联网为全社会的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看点三:
  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的年度特征
  通过建构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和年度发展指数,白皮书进一步从自然状态的互联网学习发展特征、教育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学习发展的特征两个角度阐述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的年度特征。
  自然状态的互联网学习发展特征包括:(1)互联网学习者以约13个百分点的增长向更大年龄者迁移;(2)学习时长中高频使用比率以约12个百分点的增长向沉浸式方向发展;(3)“互联网 教育”进程发展明显,行业呈规模化、专业化态势;(4)互联网教育回归教育本质,从保证公平兼顾到提升质量;(5)AI类新技术提速互联网学习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发展;(6)学习者及家长付费互联网学习服务的意愿和潜能正在提升;(7)互联网学习驱动着开放性、终身化学习环境的生成。
  教育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学习发展的特征包括:(1)发展指数学段差异明显,地域性学校发展具有差异性;(2)教育信息化体系开始重构,借力互联网塑型协同发展生态;(3)信息化驱动教育发展内生力量,教科研及教研互联网升级。
  看点四:
  首次发布2017年度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报告梳理了人工智教育发展的现状如下:
  (1)由于社会环境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学生并不是以完全陌生的视角接触人工智能;由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产生的应用认知基础,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入人工智能内容的学习。
  (2)由学生现有课程的衔接和演变,实现人工智能课程的落实,成为了现在实施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要方式,如程序设计、机器人、创客课程引申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入门课程;但课程的人工智能专业性不足。
  (3)学校对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响应比较及时,较多学校还能以自己的理解实施多种形式的课程,已体现出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响应和推进。
  (4)现有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成为人工智能课程师资的基础,但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的专业性较强,符合要求的教师比例不够高。
  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升为国家教育重点;二是多模式多渠道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三是建立与规范各级人工智能教育;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提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经从重视建设、应用的第一阶段进入了重视融合、创新的第二个阶段,从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的1.0时代进入到以“信息化教育”为重点的2.0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口号如何落到实处,各学段、各地区的实践如何接受检验与评估,如何在现有成果上继续深化、推进教育信息化,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对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本土实践进程发揮着昭示状态、明确趋势、呈现问题、阐释案例等作用,它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更反映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进程的“当下”真实状态。
其他文献
“护蛋行动”是我校开拓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已经实施多年。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了解父母照顾自己的不易;感受生命——知道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感受责任——考验学生的智力与应对能力;热爱生活——打扮蛋宝宝,提升艺术创作力。  我校引入“德稻教育STEAM R”的课程模式,将“护蛋行动”打造成“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
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中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的学习可以基于丰富的资源和大数据的分析,改变教与学的生态。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础,然而实验教学会受到场地、材料等的限制,成为一种以模仿和重复为主的操作层面的学习,缺乏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在葡萄酒酿制的实验活动教学中,我们融合了移动终端的诸多优点,努力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样态。
回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传统教育信息化模式的一些不足:(1)新技术往往要形成一套新的方法去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2)学生信息化学习环境多为普遍性的模式而缺乏个性指向,(3)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由单一部门完成而欠缺现有教育系统的整体规划,(4)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引入对已有的教学方式缺乏延续性。这些不足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颠覆原有的信息化建设积累,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善。2018年《
高中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迅猛提升,抽象思维逐渐灵敏准确,批判性思维日渐提高,辩证性思维得到很大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1]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北京市以“翱翔计划”为载体,在教育理念、培养内容、培养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  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  “翱翔计划”以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为依托,采取“政府主导、学校实施、
北京数字学校以互联网为背景,突破时间和空间,实现“教学情境的再现”“教学活动的延伸”“互动交流的扩展”,实现将教与学活动延伸至家庭,探索构建以教师专业教育知识为主导,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协同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我校的使用过程中,北京数字学校更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学生的良师、家长的助手。  教师成长的捷径  我校现有44个教学班,在校生1700多名。学校
【本刊讯】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立体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办的3D电影《星星的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界、影视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数十家媒体参加了会议,共同观摩了此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该剧表现了中小学生五彩缤纷的学习、生活、感情和友谊,讴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宣传了大爱思想,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与会专家与各界代表认为,《星星的梦》向广大观众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传达了
“互联网 ”时代,信息技术让各种变革的力量逐步从独立走向联合,虚实交融,共生共进,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在这样一个新生态下,“互联网 ”带来的“跨界思维”,给教育的“融合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视角和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翻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所谓“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大格局,用多角度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融合创新”是将混合后的要素经过
“合理搭配”是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知识。如何通过直观的手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利用学生对搭配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抽象表达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教师在移动演示中,实现师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沟通与分享;借助Pad的手画板等功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加深“连线法及符号意识”的渗透,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触屏
【本刊讯】2019年2月28日,以“笃行·致远”为主题的2019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成功举办,300余位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教育企业家共话教育培训新发展。  有专家认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机构很受追捧,这与国家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政策的出台,并鼓励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有关。许多专家与企业界人士认为,在线教育不论有多少优势,也不能让教育的所有环节全部线
“数字化学习,我们来了!”这不是标语,不是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州市作为江苏省“E学习”实践基地,有30多所学校参与了数字化教学实践研究。西新桥小学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2013年5月,钟楼区第四次数字化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我作为常州市“戴晓娥数字化教学研究名师工作室”成员,向全区展示了一节基于iPad学习终端的英语教学,有幸经历了一次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