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黑兰 双面伊朗
从霍梅尼国际机场坐车去往市区,扑面而来一个喧嚣的德黑兰。公路灯火通明,虽然道路两边更多是暗夜之色;路上车水马龙,虽然好多是看不出品牌的汽车;立交桥不远处闪过一幢幢高楼、电视塔,虽然只是幽光点点,没有耀目灯海。北面是高耸着厄尔布尔士山的德黑兰,地势北高南低,按导游的说法,老房子以及相对不富裕的市民都聚居在南城,公寓、高级酒店以及富人的私宅大都建在北城。
白天,山野露出苍茫原色,屏障样横在街道的尽头。司机驾车生猛地穿梭在德黑兰的街道小巷,不时就有搭着简易顶棚的摩托车呼啸超过。经过一片商业广场,人车簇拥,广告牌林立,黑袍女子左飘右闪,好不灵动。但1200万人口的德黑兰同样患城市病,交通拥堵的市区,大部分红绿灯的作用是始终黄灯闪动,不起叫停和放行的作用,司机开车都冲锋陷阵的架势,不然就永远当“堵徒”。尽管历经多年国际禁运,但伊朗有石油作家底,靠油能开汽车、发电、出口换轻工业品。伊朗的汽油比水便宜,合几毛钱人民币一升。但房子就贵了,在德黑兰每月挣800美元就算挺高的收入,可城北的公寓楼房怎么也得合每平人民币一万二三。
老百姓为汽车房子奋斗的世相是德黑兰的世俗一面,另一个隐秘的、或高贵或不堪的德黑兰藏在深宫里。
从18世纪卡迦尔王朝开始德黑兰就成为都城,都城的象征王宫是必去之地。德黑兰的王宫并非北京的紫禁城那样集中在一处,而是分别坐落于城北山麓脚下和市区中心。萨德阿巴德王宫是14座宫殿组成的建筑群,掩映在花木扶疏的园林中。宫殿外观平平,内里却富丽堂皇,它的主人都是巴列维国王的皇亲贵族。碎镜马赛克缀顶的绿宫魔幻瑰丽,大理石如玉、敞阔豪华的白宫不言自威,碧池装点的夏宫,展示了王子公主“遗失”的时尚生活——钢琴、贝斯、吉他、架子鼓、电唱机、古董、整张熊皮。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是宫殿的最后统治者和使用者。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巴列维被迫避逃海外,一年后客死埃及。白宫外他残存的巨大铜像仅余脚蹬马靴的双腿,可谓当时残酷现实的残余意象。
巴列维王朝的两个国王追求重温昔日波斯帝国的荣耀,期冀利用石油美元和美国的支持,在短期内把伊朗建成一个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并于1963年实施社会的改革方案,想依靠巨额石油收入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史称“白色革命”。不过,虽然社会财富有了增长,伊朗也成为中东西亚地区强国,1977年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但由王族推动的变革也使贪污盛行,贫富悬殊与日加剧,80%的财富集中在王族和富豪手里;物价飞涨,舆论钳制也开始如影随形,加上被政府驱逐的宗教领袖的鼓动和势力反弹,1979年推翻王朝的伊斯兰“黑色革命”最终成了伊朗的宿命。随便跟游览王宫的几个年轻伊朗人聊起他们对巴列维怎么看,他们不是耸肩就是摊手,不置可否的样子,也许他们不会去多想正是其父辈狂热拥戴伊斯兰革命的推手与领袖霍梅尼,才终结了巴列维王朝。
时光走到今天,霍梅尼似乎已经不受待见了。世俗专制的王朝被他终结,但同样专制的神权伊朗又由他开始。原教旨主义的宗教法规包上了女子的头颈,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罪犯被酷刑惩处。我们临离开伊朗前的晚上去霍梅尼墓参观,巨大的圆顶陵墓黑魆魆的,只有高于顶部的脚手架上射出来白晃晃的灯光。作为修建于1989年的最高宗教领袖的陵寝,这里至今仍未竣工,有点匪夷所思。陵寝内霍梅尼及其子的陵墓相邻,霍梅尼的大头相框陈列墓前,地上散落着印着他头像的钱币,任何人都可以靠近,没什么仪式感或崇敬感。在女子礼拜区,好多人席地而卧,在此过夜,也说不清更多是出于崇拜,还是找个栖身之所。据说他们多是从外地来的,不想去城里住旅馆,干脆就在这里睡地铺了。虽然霍梅尼依然是伊朗的精神领袖,但导游说其实好多人打心眼里不喜欢他,除了一些比较保守的老年人,因为当年霍梅尼承诺的免费房子、教育、医疗等,几乎都没有兑现或走了样,人们觉得被欺骗了。还有好多道德和宗教律法的管制,人们无可奈何却也厌烦不已了,像《我在伊朗长大》里提到被禁的酒,其实好多伊朗人都通过各种渠道搞来在私下场合喝;还有据说如果两个人没有结婚,在公共场所手牵手被警察逮到,会被关一天,并叫家长去警察局,很多人应对的办法就是去景点、咖啡馆约会,因为这些地方警察一般不去。
德黑兰还有好多看点体现着它的两面。机场分男女入口安检,但候机厅可以混坐;9岁以上的女性必须包裹头巾,但无不精致妆容佩戴首饰;没有娱乐场所,但朋友聚会、婚礼上大家都穿得五彩缤纷,跳得不亦乐乎;管制西方文化输入,却常见美国电影可乐CD在街头售卖;受制裁禁运多年,汽车还是满街跑;地铁公交车分男女车厢,拼搭的出租车上却见陌生男女比邻而坐;普通人生活不富裕,社会治安却极好……
1.德黑兰的公用隧道,开车穿过大约用了七八分钟。2.萨德阿巴德王宫在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环境十分优美,400公顷的面积中有180公顷是森林、花园、草坪。3.德黑兰街头的报刊亭也兼售香烟饮料。伊朗有1700多种报刊,多数在德黑兰出版。4.达里班德山餐馆一条街有着德黑兰的另一面:富足、自由的夜生活。5.明镜殿是玫瑰宫精华中的精华,殿内拱顶和四周墙壁都用小块镜子镶嵌。6.作为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举办加冕典礼的地方,玫瑰宫在伊朗政治历史上的意义举足轻重。
德黑兰的游览价值在于各类博物馆以及若干处皇宫,它们是波斯文化精华的集纳之地,最好能花至少两天浸淫于此。从德黑兰可以方便地搭乘国内航班、汽车前往伊斯法罕、设拉子、马什哈德、亚兹德等伊朗重要文明古城。
德黑兰二日游:
Day1: 萨德阿巴德王宫——国家博物馆——玻璃与陶瓷博物馆
Day2: 自由纪念塔——地毯博物馆——珠宝博物馆——玫瑰宫——大巴扎——达里班德山餐馆一条街
地毯博物馆:藏有从伊朗各地收集的16到20世纪的珍贵地毯5000余件。很多几百岁的珍贵地毯被放置在玻璃罩内,保持恒湿和20℃的衡温,所以色泽始终鲜艳夺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是450年前编织的。 国家博物馆:世界六大著名历史博物馆之一,可以系统了解波斯6000年发展史。深红色门廊和入口处的建筑为萨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著名王宫的建筑风格。收藏文物30万件,马尔立克大金杯、两边饰有带翼的公羊、“汉穆拉比法典”复制品、居鲁士圆柱等等,宝贝太多了。
玫瑰宫:正名叫格列斯坦(Golestan)宫,波斯语意“有花的地方”,宫殿外墙镶满玫瑰花图案的瓷砖。据说19世纪中叶卡迦尔王朝的沙王在游览欧洲各国后,对欧洲华丽的建筑风格大为赞赏,回国后下令兴建这座西式与波斯传统风格相结合的皇宫园林。放置大理石宝座的宫殿墙壁镶嵌不计其数的碎镜。象牙殿最为富丽堂皇,名贵波斯地毯铺陈,陈列来自各国的稀罕物件。明镜殿顶部和四围镶嵌无数镜子和彩色玻璃,与透着阳光的天窗和璀璨耀眼的灯饰相辉映,流光溢彩。明镜殿的外墙,镶嵌有马赛克拼成的一幅幅拱穹形壁画,有翘着八字胡、穿着宫廷服饰的卫兵,有吹着洋号、打着洋鼓的乐队,有山水风光的宫廷美景,还有张开双翼正扑向狮子的飞龙。
玻璃与陶瓷博物馆:设于一座典雅的百年豪宅内,据说曾作为埃及驻伊朗大使馆。收藏的玻璃和瓷器工艺品很稀罕,部分超过2000年历史。展品还有18和19世纪的欧洲产玻璃。很多12、13世纪的陶瓷品,其图案及人物形象显然来自东亚以及元代蒙古族。
珠宝博物馆:设在伊朗央行地下金库,戒备森严,要经过数道安检,禁止拍照。珍藏伊朗王室数百年的宝藏,精美奢华的珠宝、首饰、权杖、宝座,让不大的展室熠熠生辉。全世界最大粉钻、绿宝石黄金地球仪、红宝石御座是镇馆之宝。
自由纪念塔:地标建筑,1971年为纪念伊朗帝国建立2500周年而建,伊朗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风格完美融合。底层是博物馆和电影馆,放映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伊朗的历史文化、山河风光和名胜古迹。
漂亮的女导游带我们乘飞机前往设拉子,一路都显得非常开心,因为她夫君的家乡就是设拉子,他还是位诗人。
据说,即便是最贫穷的伊朗人,家里也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古兰经》,一本是诗人哈菲兹的诗篇。设拉子被称为“玫瑰和夜莺之城”,缘于这个城市的两样特产:玫瑰和诗人。写出《蔷薇园》的萨迪、波斯“心灵之神”哈菲兹都出生于设拉子,其他著名诗人菲尔多西、鲁米、欧马尔·海亚姆……也都与设拉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哈菲兹的陵墓被花园环绕,一座钟鼎样的亭子下,如玉的白色大理石就是他的棺冢,午后的日光令石上阴刻的波斯文字曲蛇般捻转,好似有了生气。石棺旁不时有三两年轻男女紧挨而坐,擎书默读哈菲兹的诗句。国宝级的诗人哈菲兹1315年生、1390年卒于设拉子,据说他能背诵《古兰经》全文和14个传说故事,他的神秘主义抒情诗深富哲理,人们在生活上遇到重大事情,常常用哈菲兹的诗文占卦。果然,哈菲兹墓园门口就有几位占卜先生,也不吆喝,安静地坐在树荫下,笑眯眯候着笃信哈菲兹神灵之语的主顾。
设拉子是千年古城,可是它的美妙纾解了应有的沧桑,和时光堆积下来的褶皱。不独因为那流转的诗意,还有粉红清真寺的炫美,卡里姆汗城堡的庇荫,圣人陵寝前面黑袍飞扬的飘柔,古兰经门旁的闲适,大巴扎的世俗,小巷深处飘浮的果香。
放眼环视,除了清真寺尖塔,设拉子绝无高度超过十米的建筑。早上8点多钟,这里根本不会像德黑兰那样熙攘着上班的人群,阳光斜照,街道朴素而安静。有些小店刚刚开门,售卖水果的小贩也才把通红的石榴搭好小堆,并掰了一个做水灵灵的招牌。转过一个街角,在再普通不过的两边停满汽车的小街尽头,就是盛名的粉红清真寺。
这是我见过的最精美斑斓的清真寺。本名Nasir-al-Molk 的清真寺,长方的大庭院四面围着传统的柱墙建筑。外墙的彩釉砖组合出粉、蓝颜色为主的图案,蜂窝状穹窿繁复瑰丽。细看,“圣火”布满各个角落,其实,圣火是以花朵图案替代的一种意象。喷着圣火的花瓶是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波斯人在拜火教被伊斯兰教取代后,建造清真寺或重要公共建筑时,最初是为维护信仰不为外族人灭绝,后来更多的是留存宗教和文化的根脉,而在建造清真寺的时候以花代火,把自己的信仰刻印在清真寺上,今天看到的花,正是波斯人心中熊熊不灭的圣火。
庭院西侧的冬宫,十多根斜蛇纹柱子撑起整个大厅,每根柱子上以及弧形拱顶都有雕刻复杂的瓷砖图案,阳光从东面的彩窗透射到波斯地毯上,万花筒般炫目,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变幻跃动在整个殿堂。就像蒙着面纱的波斯美女,在头巾掀开的一刹那才露出倾国倾城的绝色容颜。色彩绚丽的光束给殿堂带来了生命,时间在这里慢慢流淌,光影变幻,生生不息。在这儿,光是主角,所有的人都屏息静气,地毯中间一册打开的《古兰经》,在我看,就是上天真主洒向人间的启示。
瑰丽的粉红清真寺远不是设拉子的全部,历史上设拉子曾多次作为波斯帝国的首都,伟大的波斯波利斯和帕萨尔加德是波斯帝国辉煌的代表和见证。波斯波利斯的希腊语意就是波斯的都城。
艳阳下的波斯波利斯宫殿群,如今是石块散落的巨大基坛,残墙塌落,石柱残破。公元前6世纪以波斯波利斯为都城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曾横跨欧亚大陆,这座都城由“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开始建造,不仅是接受万国朝拜展示国威的场所,更是波斯民族的精神象征。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借口报复希波战争中波斯人对雅典的暴行,将波斯波利斯宫殿放火焚毁。当年,来朝的外国使节从刻有巨大人首牛身鹰翼守护神的“万国之门”进入72 根巨柱的中央大厅,沿途要走过炫耀波斯国力的浮雕——战士带着战俘和外国使臣远来朝贡的场面,这都令使节内心产生敬畏之情。如今,万国门上还残留着古波斯语、巴比伦语、埃兰语铭文“此门为薛西斯一世创建”,也可见波斯波利斯的建造历经了几位帝王。
波斯帝国将昌盛的国力毫不吝惜地挥霍在豪华的宫殿建筑上,以巨石为骨干的波斯波利斯宫殿群,以及居鲁士二世生前宴饮、死后葬身的帕萨尔加德遗址群,尽管历经无数战火和自然风雨,失去往日风采,但还是可以让现代人从断壁残垣、斑斑遗迹中想象昔日的辉煌。时光进到20世纪,帝国荣光隐退,可是作为其子民的设拉子人,依然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荣耀的珍视,据说伊斯兰革命后曾有伊斯兰教士毛拉想毁掉波斯波利斯遗址,因为那不是正统伊斯兰文化的象征,结果上千设拉子人和他的手下发生冲突,誓死保卫只能留在回忆中的帝国骄傲。 从波斯波利斯返回设拉子城,会经过古兰经门。它其实是个象征性的城门,建在两个山丘所夹的山口之间,设拉子通往波斯波利斯的要路之上,据说有上千年了,但看着并没有什么沧桑之感。18世纪桑德王朝的开创者卡里姆汗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求赐福,让城门保佑设拉子人能平安归家。这是份保佑,也附带个隐喻么?因为城门边不远,立着波斯诗人萨迪的白色坐像,厚巾裹头,臂揽独杖,围袍赤足,蒙古大军入侵时,他以伊斯兰教达尔维什(游方者)的身份,游历30年,作诗布道,被十字军抓去做过苦役,也多次朝觐麦加天房。没人考证萨迪是不是曾经过这座古兰经门,前往波斯波利斯,或者返回设拉子,但波斯人可是潮起潮落,曾作为都城的设拉子,辉煌了,陷落了,终究复归平和了。
傍晚,古兰经门两端的路旁、空地上,成了市民散步、野餐、谈恋爱、吃小吃的所在,男女老幼以城门为背景的到此一游照,被照相的洗印出来挂着当招牌,穿迷彩的兵哥哥晃悠悠执着勤,不时还三两个凑一起推搡玩笑一番。
这时的设拉子,又成温柔乡,和那个庄严但陨落的波斯波利斯一起穿越数千年光阴。
1.伊朗古城波斯波利斯遗址,大流士一世开始其统治的时候修建,历经三个朝代、共花费6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其建筑风格体现了古希腊与埃及艺术的融合。
2.古兰经门,设拉子市区的地标,已经有千年历史,其名称来自于桑德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卡里姆汗,曾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内放置了一本《古兰经》。
设拉子值得留宿一晚,好好体会它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闲适。
帕萨尔加德: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第一个都城的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居鲁士二世陵墓最为突出,还包括赛勒斯二世的陵墓、山丘上的堡垒、皇宫与花园的遗迹。遗世独立、苍凉的美感尤甚。
圣人陵寝:伊斯兰教圣人阿里·伊本·哈梅兹的陵墓。三面墙加天花板都由碎镜及大镜铺砌而成,站在其中有如走进一个魔幻世界。
卡里姆汗城堡:18世纪桑德王朝的开创者卡里姆汗大帝建立,是当时皇城建筑的一部分,四角圆形炮台14米高,是当时全城的制高点。城堡的墙体上可见伊斯兰风格的巨型砖雕与墙体艺术。内里的庭院种满树木花卉,暗藏的大理石浴室值得一探。参观完城堡可以去逛不远处的大巴扎。
号称地球上人类最古老居住地的地方,竟然是这座沙漠绿洲之城:古老的风塔之林,深藏在迷魂小巷中的地下茶馆,凝聚了智慧的坎儿井,淹没在崇山峻岭中拜火教徒心中的圣地恰克恰克……
亚兹德几乎地处伊朗的中心位置。从设拉子驱车3个多小时,看尽黄土沟壑,山岳毛地,终于进入黄昏下的亚兹德,安静、朴素、乡土,土黄的宅院围墙旁,花木扶疏,果然是生机满溢的绿洲小城。
亚兹德的灵魂是拜火教。7世纪被伊斯兰教取代至今,这个古代波斯人的精神信仰,始终如长明的火,延烧在拜火教信徒心里。
那坛长明之火还真的存在,就在如今作为景点的奥帖希喀代拜火庙中。这座外观普通的建筑也是拜火教的博物馆,主厅里安放着圣火坛,透过玻璃可以看见燃烧的火焰,火舌安静地飘舞,据说自公元470年燃烧,它就从未熄灭。拜火教是2500年前波斯帝国至萨珊帝国时期的国教,具有光明、生命、正义等德行的阿胡拉·马兹达是最高之神,它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拜火教经典被焚毁,教徒渐被归化或流散隐居。后来阿拉伯人征服中东,拜火教进一步受到伊斯兰教的排斥。千百年过去了,今天的亚兹德仍然生活着一两千拜火教信徒,他们聚居老城一隅,遵从最古老的宗教传统和生活方式,衣着是简朴的白色或黑色。我们穿行在这片社区,巷陌迂回,有的只能并排两人通过,神祗阿胡拉·马兹达的人首鹰翼图像被勾画在土黄色的高大防火墙上,阳光辉映,格外醒目。每年3月21日伊朗新年过后的第三个月,拜火教徒要举行为期十天的节庆,信徒们都会前往距离亚兹德50多公里的山间祭火坛恰克恰克朝拜。
距离亚兹德老城不过五六公里之外的宁静塔,曾经是拜火教徒举行天葬的圣地。宁静塔非尖顶之塔,而是高出地面近百米山丘上垒出的一个露天土石圆台,当地语叫达赫麦。拜火教徒往生后,就送至山丘下的开阔地,亲属行仪式3天,祭司将往生者的遗体放置到石板上,抬上山丘,以免玷污了被视为圣物的土、水和火等,教徒们认为死者的灵魂此时已随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离去了。不久,死者的肉体便被秃鹰和乌鸦等啄食殆尽,数日后再由祭司将残骸弃置在山丘中央的土井中。伊斯兰革命以后,这个习俗被禁,拜火教徒也必须进行土葬。我们从宁静塔上俯瞰亚兹德城,能清晰辨识出靠近宁静塔的一片墓园。更远处,是炊烟渐起的老城,建有伊朗最高礼拜塔的星期五清真寺沐浴在金辉里。
巷弄曲折的亚兹德老城还有一大看点——密密麻麻的风塔,这是亚兹德人特有的“空调”系统。亚兹德夏日高温可达50多度,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在地下建有房屋,高耸的风塔可以通过长长的风道把风导入地下,达到降温效果。更妙的是,当地人挖出坎儿井穿过地下房屋,形成自然水流,结合风塔,构成一个迷人的凉爽空间。我们钻进传说中藏过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地下监狱,这儿已被改成茶馆,波斯地毯、挂毯、装饰画营造出波斯风情,券拱交错的屋顶下是一池活水,猩红的金鱼在池中游来游去,这多半便是坎儿井引来的地下水。这座屋室虽深入地下大约十米,却丝毫不憋闷,大概也该归功于风塔。
亚兹德整个老城还算开阔的可能就是阿密尔恰克玛塔克广场了,清真寺、驿站、宗教厅、水井,有序分列。尖塔下的形似城门洞的下边,坐了几位容颜已是霜刀沟壑的老者,拉着话,开怀乐。往门洞里去,两边是一家家店铺,传统的冰糖,寻常人家用的家常物件,不似巴扎的华丽喧闹,小老板们也没那么急赤白脸兜售货物。一个小餐馆里,墙上挂着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的画像,女主人黑色头巾下露出笑盈盈的眼睛。
亚兹德老城的核心区就像风塔和宅院构成的迷宫,走不多远就要穿行一个门洞。男孩儿女孩儿嬉笑着捉迷藏,一个藏在墙角的男娃把手指放在嘴边示意我别出声。几个黑袍女子切了西瓜,草地上一坐便分享起来。两个小伙子追了两个门洞,就为给我送一块清凉的西瓜。地毯店的小老板领我们沿窄梯爬上屋顶平台,土黄色的老城全貌立刻跳进眼帘,低矮朴实的民宅更衬托出蓝纹瓷砖覆顶、礼拜塔耸立的圆顶清真寺的光辉夺目,和它们之于这座小城的意义。 风火交汇的亚兹德,一半是宗教,一半是世俗。对亚兹德人来说,不论是穆斯林还是拜火教徒,宗教就是日常生活,不需要刻意切换。倒是我们这些外来人,既带着尊重,也带着好奇,总想探寻出什么属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哪些属于他们的物质生活。
1.高坡上的少年,他们面向亚兹德老城,背后是拜火教徒死后的升天之地——宁静塔,可谓面生背死。 2/4.宁静塔,死去的拜火教徒就是在这里,经由亲属们主持的长达3天的仪式,得以魂灵归天。3.黄土之中绵延无尽般的亚兹德老城。
“再过几年,世界第一大广场可能就不是你们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而是我们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了”,漂亮的女导游说这话时,我们刚乘扶梯从广场下的公路上到广场北端,准备参观星期五清真寺。朝南环视这片世界第二大广场,果然气象宏大。400年前,它是被作为马球场平整规建的。导游的解释是,现在星期五清真寺周边的民房、摊位正在被规划拆除,广场北延出去,面积就能赶超天安门广场。
伊斯法罕已经荣耀两千多年。它是“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东西方商贸的汇聚地,商客云集。11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宋代时期,突厥塞尔柱王朝将伊斯法罕定为都城。萨法维王朝(1501-1736年)时期它再次成为帝国首都,这也是伊斯法罕的全盛时期,都城繁华,伊斯兰文化发达,据说有162座清真寺、48所经学院、1800家客栈和173个公共澡堂,还有多座图书馆、天文台和医院。
即便早已不是帝都,伊斯法罕文化圣城的地位始终如一。匆匆游历的现代旅人,显然不能遍览所有景观,但波斯古城的辉煌和积淀,现代城市的动感和人情味,身在伊斯法罕,不想去感受都不可能。四十柱宫的壁画,清真寺虔诚的聚礼,千年古桥上现代节奏的步履,羞涩漂亮、热诚友善的黑袍姑娘,乐得勾一张细密画名片推销作品的画师……这些都让人觉着,这座“半天下”的文化古城一定还有下一个千年。
四十柱宫是个热身。这座离宫,是萨法维王朝阿拔斯二世接见外国使节和举行隆重节日庆典的地方,属于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建在阿拔斯一世修于1598年的皇宫之中。宫殿本身20根木柱,倒映到前庭的水池中,就呈现出40根柱子,一实一虚,人间水中,两重世界。作为一个观景平台,从四十柱宫可以欣赏到水流、树木和花草,同时也成为园林的焦点。宫殿简朴的外观,衬托大殿内的华美壁画,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蒙古人、印度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还有萨法维皇家接待外国使臣、狩猎和日常生活等情景,目之所及,无处不在。其中接见印度莫卧儿国王胡马雍的大型壁画下边始终人头聚集,听导游还原1530年那段真实故事。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彩色壁画,人物数百,无一不是生活化的神态做派,皇臣夜宴,行令赏舞,王公擎酒,时现娇态,还有难得一见的男伴女舞、女性裸体形象。宫殿东北角回廊里的小型壁画同样美艳,可惜很多已剥落或模糊不清。出得殿外,一个络腮黑胡及肩曲发的男子正坐在镜面马赛克装饰的殿宇门下,一阵弹拨乐的琴声怦然入耳。一琴一世界,不知不觉间,琴者周边已经环绕了数十位沉浸乐音的听者。美妙的建筑,美妙的壁画,末了加上一道美妙的乐音,这是四十柱宫,任何美妙的东西都可以留下,和分享。
伊玛目广场,震撼于它的宏大之余,更让我感怀的,还因为这里包容了皇权、神权、王公贵族的排场、大众的世俗传统。环绕广场的,东是皇家清真寺,南是伊玛目清真寺,西是阿里卡普礼宾宫,北是大巴扎的一部分和星期五清真寺,环绕一圈的回廊里,汇聚3000多家商铺。
1612年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国王开始建造这个广场,除了为显示帝王气象,也是为了能酣畅地赛马打马球,所以它的长度足有500多米,宽有160多米,至今广场南北两端还能看到矗立的大理石门柱。赛马、练兵、游戏、阅兵、庆典,广场被赋予各种功能。一座广场,目睹400年王权更迭,世事变幻。一座广场,也让人读出一种文明的高度。
伊玛目清真寺关乎信仰和艺术,寺院正门面向广场,但整个寺院的轴线却有个斜角,正寺的尖塔面向麦加方向,这是一个不得已的调整,以避免违反宗教的定向规定。清真寺的外层装饰富丽堂皇,深蓝色的底色上饰以蓝色、金色、白色的花卉图案。大小内殿的穹顶和藻井、墙面上复杂多变的对称瓷砖图形和纹饰,也看得我眼花缭乱,感佩其繁复后面的精细和用心。门上的铭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纳斯塔利格体书写。大礼拜殿54米高的拱顶正下方是一块黑石,站在上面拍手或跺下脚,大殿中随即激荡出清晰的回声,据说科学家测出多达49次回音,它的重要性在于,因为声音可以传达到各个角落、庭院周围的回廊以及侧面的门廊,所以在数百穆斯林同时大规模礼拜时,可以保证大殿内外的信众清晰地听到神职人员的诵经。波斯人在数学、天文、地理等方面成就卓著,精妙的声学设计自然不在话下。
皇家清真寺关乎权威和荣耀。因为仅供皇室内部使用,清真寺没有庭院和宣礼塔,看似低调,移步主殿,穹顶却有君临天下之势,从顶部中央通透下来的光线构成一只孔雀形状,金黄色的“孔雀”明暗跳动,始终“飞翔”于穹顶,堪称奇观。大殿的侧壁,对称的蓝色装饰对柱从一人高处旋扭着直通殿顶,威严却又灵动。从广场东望清真寺,主殿穹顶堂皇富丽,瓷砖排列成放射状,似要凌空飞去,整个圆顶的颜色随太阳光线变化,到傍晚逐渐变成粉金色、粉红色,熠熠生辉。
星期五清真寺关乎传统和尊严。据说它是伊朗现存清真寺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其后整个中亚地区清真寺设计的原型。在伊朗的官方旅游资料上,评述伊斯法罕的星期五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最大、最神秘的清真寺,由四个历史时期建造的四个清真寺组成,前后相差近千年。在伊玛目广场还毫无踪影的9世纪,最古老的那座就建成了。泥砖原色的拱柱、壁墙,厚重,线条优美。藻井朴实,但夺人眼球,巧妙的对转拼接,构成图案各异的穹顶。清真寺历史上曾遭破坏,经修复后仍刻意保留并露出部分旧有的嶙峋墙体。天光由顶端投射进来,整个殿宇被蕴衬得明暗层次递进,人走其间,敬崇之意丝毫不少。清真寺四寺合围的大庭院中间有一个大水池,东西南北四个时期的清真寺四门两两相对,呈十字形对称,外墙体的装饰,可以看到是用阿拉伯文撰写的圣人安拉、阿里之名,以及清晰的万字符。导游说,这里是全世界唯一使用万字符的清真寺。万字符是雅利安人的图腾,而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一支。北面的礼拜寺,只有很少量的彩釉,塞尔柱突厥风格和蒙古风格的叠加融合。1310年,蒙古伊儿汗国时期,在西侧墙增建了著名的奥力叶图壁龛,奥力叶图是蒙古伊儿汗国第八代帝王完者都的伊斯兰名字,这个壁龛是全伊朗最漂亮的一个,阳刻的纹样卷曲缠绕,藏韵于繁。壁龛两侧的梯台,边缘同样雕刻繁复、镂空的纹样,呼应殿顶的密砖拼接图案,观者好像笼罩在一片祥云圣光当中。 重新坐回到伊玛目广场的大喷泉旁,可闻可见的,是和这些国家意志、宗教尊严、民族传统相伴和绵延不绝的,伊斯法罕民众的寻常生活。傍晚,宏阔的广场成了伊斯法罕市民最惬意的休闲场所,小孩子踢球,恋人卿卿我我,一家人铺个毯子就开始野餐,男女同学围坐草坪谈天说地,观光马车哒哒哒兜着圈儿。环绕伊玛目广场伊朗最大的巴扎,连环拱廊下密密麻麻的店铺售卖细密画、地毯、珠宝、铜雕、搪瓷蓝、驼骨漆盒、印花土布、藏红花、开心果、冰激凌、甜品,还有好多说不上名字的工艺品、土特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月升夜降,广场上的喷泉水池“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这样开放自由的气氛,心里不免揣度,任何端着保守想象的观光者都会觉着,这是个如此可亲包容的世界遗产。
波斯和古罗马几乎同时有了拱顶建筑,不同于罗马用巨型的石块,波斯的拱顶用轻巧的砖来搭建,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但同样安全可靠,千年不倒。连家家户户的民居、门口、樑架、采光天井,都用到拱顶。
做拱顶都是先由木板做好框架,然后用专门的排法把方砖放上去抹好灰,等到造型干后撤掉木架,利用自然重力沿着拱边的传递,让砖块越压越紧。同罗马人要对石材进行琢磨配合拱形相比,波斯人用标准化的砖块,不仅节约成本,也体现出用简单元素构造复杂变化的建筑装饰理念。
1/4.伊玛目清真寺拱顶。2/3.星期五清真寺拱顶。5.阿里卡普宫拱顶。6.亚美尼亚旺克古天主教堂拱顶。
阿里卡普宫:伊玛目广场西侧,前看3层,后观6层,是萨法维王朝的国王们用来招待外国使节的宫殿,看台是观看马球和焰火以及检阅军队的地方。入门处有一玻璃镶嵌的镜厅,由18根柱子支撑的观景台有俯瞰伊玛目广场的最好视野。大殿内墙上有多幅壁画和雕刻,最令人过目不忘的是回声顶上各种乐器形状的穹顶木雕,仿佛动人的乐曲始终回荡在结构精巧的殿宇之中。
三十三孔桥:萨法维王朝阿巴斯国王建造,横跨扎因德鲁河,是伊萨法罕的标志建筑之一。近几年因上游工农业需要,原先充盈的河水被抽干,河床尽显,再难见三十三孔精美桥体倒映婆娑的景象。每天,桥上都上演伊斯法罕真人秀,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各年龄段的男女,散步、聊天、眺望、追逐、吟唱,早间更多是步履匆匆的上班上学族,华灯初上,黑袍飘曳就是最奇异美妙的风景。
赫久古桥:也叫哈柱桥,有400多年历史,是人们游玩和乘凉的场所。午后近黄昏是最好的游览时间。夕阳西下时分,砖石的古桥披上金色,温暖而明艳,你可以静静坐在桥拱处,看一对对夫妻携子玩乐,听几段波斯男子扶耳吟唱的古兰经诵。这时,你会觉得整个伊斯法罕的宗教和世俗精神,都融在了虔诚纯净的悠长声调中。
旺克教堂:这是亚美尼亚人的天主教堂。阿巴斯大帝为建设伊斯法罕这座新首都,曾迁移了数万名懂得各种技艺的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的基督教文化于是在伊斯法罕生根发芽,他们建起多座教堂,其中最精美的就是1606年落成的旺克教堂。外部采用了很多伊斯兰建筑的元素,室内的装饰风格也是伊斯兰建筑的穹顶和瓷砖镶嵌,但壁画内容却是耶稣像、圣母像以及使徒教会基督教题材的故事画,金碧辉煌。
浴室餐馆:隐身于伊斯法罕老城曲折的老巷里,距星期五清真寺不远。餐厅由一家浴室改造,顺梯而下,别有洞天,蓝白瓷砖,晶莹剔透。仍保留的浴池被重新设计,涌泉处处,波光闪烁,构成独特的水环境,餐桌、食客时隐时现在拱柱之间,侍者穿梭,如同穿越回几百年前。
在军方部署了武器的沙漠军事基地附近,有一座被称为“伊朗历史入口”的两千年历史的阿巴雅尼村。时光在这里凝固,红砂土搭建的民房依山而建,村民依旧穿着传统衣装,女子不论老幼,衣袍头巾都是白底红花,男子下身全是黑色宽脚裤。
这个九曲山谷腹地的古村几乎与世隔绝,始建于波斯第二帝国的萨珊王朝时期,巷子狭窄,随坡起伏迂回,有些房屋的屋顶就是上面一层房屋的庭院。它早已不复波斯帝国的富丽奢华,却继承了古老波斯帝国的血脉,村民们用最正统的古波斯话交谈,依然信奉拜火教。据说任何阿巴雅尼人不管所受教育多么高,只要他或她从其他地方回到村里,都会穿上传统村服。
不过现代大潮还是不可阻挡地漫进古村,丰田皮卡车代替毛驴车拉起了石料,老房被翻新,能看到电视接收天线,村口的电信局售卖着电话卡,有些外地人也来租个房子向游客兜售纪念品。据说村里的小孩子上学了还是要学说古波斯语,但当游遍全村见不到多少年轻人时,就会意识到这块活化石迟早会掩埋在历史的流沙河里。这时候,一个小村如何在几千年里抵御战乱、统治、同化这样的疑问反而更强烈了。也许,它这次真的抵不住“全球化”的浪潮了。
70公里外,又是另一个世界。
卡尚,德黑兰和伊斯法罕之间沙漠地带的绿洲城市,曾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经济要地,更是当时最富有的都城,除了地毯,还是银器和彩釉砖、无花果和石榴的出产出口地,伊朗玫瑰水之乡。
卡尚的名片是波斯式园林和波斯庭院建筑古宅。11世纪时卡尚建起了城墙,随后16世纪萨法维王朝的君主在卡尚建设自己的后花园。今天的卡尚是个安静的小城,人口只有11万,那些散落在静谧小巷里的庭园,水池、彩窗、雕绘,处处体现伊斯兰建筑的精巧和雅致。
典型波斯园林是精神的天堂。“天堂”(paradise)这个词源于波斯语,意思是围墙包围的花园。波斯园林总是被高墙包围,以阻挡灰尘,留住水流和阴影带来的清凉。世界文化遗产费恩花园,以泉水流淌的波斯式园林风格著名,已历千年,现在仍保留有400多年前阿拔斯一世时期两层的王宫建筑。来自海拔千米高山的泉水注入花园,林荫下长长的蓝底水池把人引向深处,多条四通八达的镶有蓝色彩釉砖铺底的水道,看起来永远是一汪碧水,建筑倒映在水中,天然的喷泉四季长流。
庭园大门口,一家销售玫瑰水的小店围了好多身着黑袍的漂亮姑娘,旁边一支简易蒸馏装置正在不断自产着蒸馏玫瑰水。据说卡尚每年可采摘3000吨玫瑰花,制出6000吨优质玫瑰水,其中1500吨用于出口。可惜,伊朗的优质玫瑰水大多灌装在普通的矿泉水塑料瓶中,喝起来清香爽口,但实在显不出档次。这么多天观察下来,这也算是伊朗特色,因为制裁原因,外国游客买波斯地毯、绿松石等高档商品却不能刷信用卡,精致的细密画工艺品却随随便便打个包装。 如今,一朵盛放、妖娆的玫瑰被我从卡尚带回了家。当然不是真的,是镀金的工艺品,看它,好像每片花瓣都是一座波斯花园,安静的,带有余香的,在卡尚实则温润的土地上妖娆绽放。
纳茵小城:从伊斯法罕前往卡尚,纳茵小城可当做一处午间就餐喝茶的驿站。小城风塔、屋宇、围墙,一律黄土本色,但每个花园式餐厅,院中其实都是绿荫遮蔽,花朵艳丽。纳茵的一样特产是羊毛织毯,现在还有零星的坐落在山洞中的织毯作坊,老人还在用传统织机和传统手法传承这一古老工艺。我们赶紧当做工艺品和文物,买下一块一米见方的条纹地毯,10美元。
伊朗旅行指南
最佳旅游季节:4-6月,9-11月,7、8月份气候炎热。
签证:中国游客可以办落地签证,但必须是从第三国入境伊朗,否则还是无法从中国出关。旅游签证不需要面签,但要注意有些职业必须提前申请,如军人、记者等,因为这些身份的人的资料要经过伊朗外交部审验备案。另外,同本护照上若有以色列签证,伊朗一律拒签。
航班:可以选择搭乘伊朗国家航空公司、马汉航空、南方航空、卡塔尔航空、俄罗斯航空等班机。从北京、广州和上海有直航德黑兰的航班。马汉航空的往返机+酒+接送机套餐性价比不错,低的只需5000多元。
交通:伊朗内陆航空还比较方便,100多美元可以从德黑兰飞往设拉子、马什哈德、大不里士等地。伊朗的道路状况还不错,长途车班次比较均等,车上还通常备有小份餐食。外国人若想租车必须连车带司机一起租,通常90美元/天,但要额外支付司机的吃住费用。德黑兰最方便交通工具是坐地铁,车票有单程、双程和多程,单程票价3500里亚尔,随便坐到哪站。
购物:伊朗货币是里亚尔(Rial),但在购物时伊朗人经常用到另一个货币单位Toman,1Toman=10Rials,结算时一定要问清楚是用Toman还是用Rial。这两年里亚尔贬值厉害,有时汇率一天一变,不要一次兑换太多。参考汇率:1美元=30000里亚尔。多数时候,购物可以直接用美元或欧元。很多餐厅会加收15%的服务费/税费。外国银行卡、信用卡在伊朗不能正常使用,要带足美元、欧元等现金以便兑换里亚尔。但当地一些珠宝、地毯商会使用“人肉转账机”吸引客人刷卡消费:通过国际长途电话,把客人的信用卡资料告知身在阿联酋的伊朗中间人,后者随即让阿联酋的银行进行扣款,每笔交易,“人肉转账机”和银行的2%和4%手续费,由地毯店和顾客平摊。这种交易全凭信任,没有任何担保,务必当心使用。
电信网络:转换插座是德标,即两个圆柱插孔。酒店一般没有免费wifi,付费的约1-2美元/小时。
特别留意:女士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头巾,要穿长袖、不透明的上衣或风衣,衣长必须盖住臀部;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裤外出,违反者即可处以罚款或监禁。在有士兵把守或禁止拍照的地方谨记不要冒犯,不然轻则被驱赶,严重的可能抓监坐牢。
小包团游伊朗
目前市面上的伊朗一地旅行产品还不是很多,上市的产品通常为8天7晚至12天11晚,报价大致为13000-25000元。自由行套餐产品通常是马汉航空公司在华推出的往返机票+4晚酒店+接送机。前者省心,但路线、行程固定,没什么发挥余地;后者自由,但一半的住宿以及当地交通需要自己解决。比较好的方式是和几个好友小包团游伊朗,既可以按自己喜好适当增加、调整行程,又可以将交通、住宿等杂事交旅行社操作,还有导游服务,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游览、体验上面。小包团的出行方式有两种:
1、咨询国内的组团旅行社,告知自己喜欢的路线、行程、时间、人数、特别要求等,请旅行社报价,签证由旅行社代办,旅行社安排伊朗的地接服务,包括全程巴士、司机、导游以及住宿、餐食、门票等。全部行程的报价大致会比一般的大团游每人高出2000元以上。
2、半自助行式的小包团,往返机票、住宿预订、签证等自行解决,但可在国内事先联系好伊朗当地的地接服务,包括全程巴士、司机、导游。参考价格:包车90美元/天,英文导游50美元/天,中文导游100-150美元/天。伊朗不允许外国人自驾旅游,租车的话必须要带司机,采取这种方式的话,司机、导游的住宿、餐食费等需要游客自行负责。
从霍梅尼国际机场坐车去往市区,扑面而来一个喧嚣的德黑兰。公路灯火通明,虽然道路两边更多是暗夜之色;路上车水马龙,虽然好多是看不出品牌的汽车;立交桥不远处闪过一幢幢高楼、电视塔,虽然只是幽光点点,没有耀目灯海。北面是高耸着厄尔布尔士山的德黑兰,地势北高南低,按导游的说法,老房子以及相对不富裕的市民都聚居在南城,公寓、高级酒店以及富人的私宅大都建在北城。
白天,山野露出苍茫原色,屏障样横在街道的尽头。司机驾车生猛地穿梭在德黑兰的街道小巷,不时就有搭着简易顶棚的摩托车呼啸超过。经过一片商业广场,人车簇拥,广告牌林立,黑袍女子左飘右闪,好不灵动。但1200万人口的德黑兰同样患城市病,交通拥堵的市区,大部分红绿灯的作用是始终黄灯闪动,不起叫停和放行的作用,司机开车都冲锋陷阵的架势,不然就永远当“堵徒”。尽管历经多年国际禁运,但伊朗有石油作家底,靠油能开汽车、发电、出口换轻工业品。伊朗的汽油比水便宜,合几毛钱人民币一升。但房子就贵了,在德黑兰每月挣800美元就算挺高的收入,可城北的公寓楼房怎么也得合每平人民币一万二三。
老百姓为汽车房子奋斗的世相是德黑兰的世俗一面,另一个隐秘的、或高贵或不堪的德黑兰藏在深宫里。
从18世纪卡迦尔王朝开始德黑兰就成为都城,都城的象征王宫是必去之地。德黑兰的王宫并非北京的紫禁城那样集中在一处,而是分别坐落于城北山麓脚下和市区中心。萨德阿巴德王宫是14座宫殿组成的建筑群,掩映在花木扶疏的园林中。宫殿外观平平,内里却富丽堂皇,它的主人都是巴列维国王的皇亲贵族。碎镜马赛克缀顶的绿宫魔幻瑰丽,大理石如玉、敞阔豪华的白宫不言自威,碧池装点的夏宫,展示了王子公主“遗失”的时尚生活——钢琴、贝斯、吉他、架子鼓、电唱机、古董、整张熊皮。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是宫殿的最后统治者和使用者。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巴列维被迫避逃海外,一年后客死埃及。白宫外他残存的巨大铜像仅余脚蹬马靴的双腿,可谓当时残酷现实的残余意象。
巴列维王朝的两个国王追求重温昔日波斯帝国的荣耀,期冀利用石油美元和美国的支持,在短期内把伊朗建成一个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并于1963年实施社会的改革方案,想依靠巨额石油收入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史称“白色革命”。不过,虽然社会财富有了增长,伊朗也成为中东西亚地区强国,1977年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但由王族推动的变革也使贪污盛行,贫富悬殊与日加剧,80%的财富集中在王族和富豪手里;物价飞涨,舆论钳制也开始如影随形,加上被政府驱逐的宗教领袖的鼓动和势力反弹,1979年推翻王朝的伊斯兰“黑色革命”最终成了伊朗的宿命。随便跟游览王宫的几个年轻伊朗人聊起他们对巴列维怎么看,他们不是耸肩就是摊手,不置可否的样子,也许他们不会去多想正是其父辈狂热拥戴伊斯兰革命的推手与领袖霍梅尼,才终结了巴列维王朝。
时光走到今天,霍梅尼似乎已经不受待见了。世俗专制的王朝被他终结,但同样专制的神权伊朗又由他开始。原教旨主义的宗教法规包上了女子的头颈,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罪犯被酷刑惩处。我们临离开伊朗前的晚上去霍梅尼墓参观,巨大的圆顶陵墓黑魆魆的,只有高于顶部的脚手架上射出来白晃晃的灯光。作为修建于1989年的最高宗教领袖的陵寝,这里至今仍未竣工,有点匪夷所思。陵寝内霍梅尼及其子的陵墓相邻,霍梅尼的大头相框陈列墓前,地上散落着印着他头像的钱币,任何人都可以靠近,没什么仪式感或崇敬感。在女子礼拜区,好多人席地而卧,在此过夜,也说不清更多是出于崇拜,还是找个栖身之所。据说他们多是从外地来的,不想去城里住旅馆,干脆就在这里睡地铺了。虽然霍梅尼依然是伊朗的精神领袖,但导游说其实好多人打心眼里不喜欢他,除了一些比较保守的老年人,因为当年霍梅尼承诺的免费房子、教育、医疗等,几乎都没有兑现或走了样,人们觉得被欺骗了。还有好多道德和宗教律法的管制,人们无可奈何却也厌烦不已了,像《我在伊朗长大》里提到被禁的酒,其实好多伊朗人都通过各种渠道搞来在私下场合喝;还有据说如果两个人没有结婚,在公共场所手牵手被警察逮到,会被关一天,并叫家长去警察局,很多人应对的办法就是去景点、咖啡馆约会,因为这些地方警察一般不去。
德黑兰还有好多看点体现着它的两面。机场分男女入口安检,但候机厅可以混坐;9岁以上的女性必须包裹头巾,但无不精致妆容佩戴首饰;没有娱乐场所,但朋友聚会、婚礼上大家都穿得五彩缤纷,跳得不亦乐乎;管制西方文化输入,却常见美国电影可乐CD在街头售卖;受制裁禁运多年,汽车还是满街跑;地铁公交车分男女车厢,拼搭的出租车上却见陌生男女比邻而坐;普通人生活不富裕,社会治安却极好……
1.德黑兰的公用隧道,开车穿过大约用了七八分钟。2.萨德阿巴德王宫在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环境十分优美,400公顷的面积中有180公顷是森林、花园、草坪。3.德黑兰街头的报刊亭也兼售香烟饮料。伊朗有1700多种报刊,多数在德黑兰出版。4.达里班德山餐馆一条街有着德黑兰的另一面:富足、自由的夜生活。5.明镜殿是玫瑰宫精华中的精华,殿内拱顶和四周墙壁都用小块镜子镶嵌。6.作为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举办加冕典礼的地方,玫瑰宫在伊朗政治历史上的意义举足轻重。
德黑兰的游览价值在于各类博物馆以及若干处皇宫,它们是波斯文化精华的集纳之地,最好能花至少两天浸淫于此。从德黑兰可以方便地搭乘国内航班、汽车前往伊斯法罕、设拉子、马什哈德、亚兹德等伊朗重要文明古城。
德黑兰二日游:
Day1: 萨德阿巴德王宫——国家博物馆——玻璃与陶瓷博物馆
Day2: 自由纪念塔——地毯博物馆——珠宝博物馆——玫瑰宫——大巴扎——达里班德山餐馆一条街
地毯博物馆:藏有从伊朗各地收集的16到20世纪的珍贵地毯5000余件。很多几百岁的珍贵地毯被放置在玻璃罩内,保持恒湿和20℃的衡温,所以色泽始终鲜艳夺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是450年前编织的。 国家博物馆:世界六大著名历史博物馆之一,可以系统了解波斯6000年发展史。深红色门廊和入口处的建筑为萨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著名王宫的建筑风格。收藏文物30万件,马尔立克大金杯、两边饰有带翼的公羊、“汉穆拉比法典”复制品、居鲁士圆柱等等,宝贝太多了。
玫瑰宫:正名叫格列斯坦(Golestan)宫,波斯语意“有花的地方”,宫殿外墙镶满玫瑰花图案的瓷砖。据说19世纪中叶卡迦尔王朝的沙王在游览欧洲各国后,对欧洲华丽的建筑风格大为赞赏,回国后下令兴建这座西式与波斯传统风格相结合的皇宫园林。放置大理石宝座的宫殿墙壁镶嵌不计其数的碎镜。象牙殿最为富丽堂皇,名贵波斯地毯铺陈,陈列来自各国的稀罕物件。明镜殿顶部和四围镶嵌无数镜子和彩色玻璃,与透着阳光的天窗和璀璨耀眼的灯饰相辉映,流光溢彩。明镜殿的外墙,镶嵌有马赛克拼成的一幅幅拱穹形壁画,有翘着八字胡、穿着宫廷服饰的卫兵,有吹着洋号、打着洋鼓的乐队,有山水风光的宫廷美景,还有张开双翼正扑向狮子的飞龙。
玻璃与陶瓷博物馆:设于一座典雅的百年豪宅内,据说曾作为埃及驻伊朗大使馆。收藏的玻璃和瓷器工艺品很稀罕,部分超过2000年历史。展品还有18和19世纪的欧洲产玻璃。很多12、13世纪的陶瓷品,其图案及人物形象显然来自东亚以及元代蒙古族。
珠宝博物馆:设在伊朗央行地下金库,戒备森严,要经过数道安检,禁止拍照。珍藏伊朗王室数百年的宝藏,精美奢华的珠宝、首饰、权杖、宝座,让不大的展室熠熠生辉。全世界最大粉钻、绿宝石黄金地球仪、红宝石御座是镇馆之宝。
自由纪念塔:地标建筑,1971年为纪念伊朗帝国建立2500周年而建,伊朗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风格完美融合。底层是博物馆和电影馆,放映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伊朗的历史文化、山河风光和名胜古迹。
漂亮的女导游带我们乘飞机前往设拉子,一路都显得非常开心,因为她夫君的家乡就是设拉子,他还是位诗人。
据说,即便是最贫穷的伊朗人,家里也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古兰经》,一本是诗人哈菲兹的诗篇。设拉子被称为“玫瑰和夜莺之城”,缘于这个城市的两样特产:玫瑰和诗人。写出《蔷薇园》的萨迪、波斯“心灵之神”哈菲兹都出生于设拉子,其他著名诗人菲尔多西、鲁米、欧马尔·海亚姆……也都与设拉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哈菲兹的陵墓被花园环绕,一座钟鼎样的亭子下,如玉的白色大理石就是他的棺冢,午后的日光令石上阴刻的波斯文字曲蛇般捻转,好似有了生气。石棺旁不时有三两年轻男女紧挨而坐,擎书默读哈菲兹的诗句。国宝级的诗人哈菲兹1315年生、1390年卒于设拉子,据说他能背诵《古兰经》全文和14个传说故事,他的神秘主义抒情诗深富哲理,人们在生活上遇到重大事情,常常用哈菲兹的诗文占卦。果然,哈菲兹墓园门口就有几位占卜先生,也不吆喝,安静地坐在树荫下,笑眯眯候着笃信哈菲兹神灵之语的主顾。
设拉子是千年古城,可是它的美妙纾解了应有的沧桑,和时光堆积下来的褶皱。不独因为那流转的诗意,还有粉红清真寺的炫美,卡里姆汗城堡的庇荫,圣人陵寝前面黑袍飞扬的飘柔,古兰经门旁的闲适,大巴扎的世俗,小巷深处飘浮的果香。
放眼环视,除了清真寺尖塔,设拉子绝无高度超过十米的建筑。早上8点多钟,这里根本不会像德黑兰那样熙攘着上班的人群,阳光斜照,街道朴素而安静。有些小店刚刚开门,售卖水果的小贩也才把通红的石榴搭好小堆,并掰了一个做水灵灵的招牌。转过一个街角,在再普通不过的两边停满汽车的小街尽头,就是盛名的粉红清真寺。
这是我见过的最精美斑斓的清真寺。本名Nasir-al-Molk 的清真寺,长方的大庭院四面围着传统的柱墙建筑。外墙的彩釉砖组合出粉、蓝颜色为主的图案,蜂窝状穹窿繁复瑰丽。细看,“圣火”布满各个角落,其实,圣火是以花朵图案替代的一种意象。喷着圣火的花瓶是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波斯人在拜火教被伊斯兰教取代后,建造清真寺或重要公共建筑时,最初是为维护信仰不为外族人灭绝,后来更多的是留存宗教和文化的根脉,而在建造清真寺的时候以花代火,把自己的信仰刻印在清真寺上,今天看到的花,正是波斯人心中熊熊不灭的圣火。
庭院西侧的冬宫,十多根斜蛇纹柱子撑起整个大厅,每根柱子上以及弧形拱顶都有雕刻复杂的瓷砖图案,阳光从东面的彩窗透射到波斯地毯上,万花筒般炫目,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变幻跃动在整个殿堂。就像蒙着面纱的波斯美女,在头巾掀开的一刹那才露出倾国倾城的绝色容颜。色彩绚丽的光束给殿堂带来了生命,时间在这里慢慢流淌,光影变幻,生生不息。在这儿,光是主角,所有的人都屏息静气,地毯中间一册打开的《古兰经》,在我看,就是上天真主洒向人间的启示。
瑰丽的粉红清真寺远不是设拉子的全部,历史上设拉子曾多次作为波斯帝国的首都,伟大的波斯波利斯和帕萨尔加德是波斯帝国辉煌的代表和见证。波斯波利斯的希腊语意就是波斯的都城。
艳阳下的波斯波利斯宫殿群,如今是石块散落的巨大基坛,残墙塌落,石柱残破。公元前6世纪以波斯波利斯为都城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曾横跨欧亚大陆,这座都城由“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开始建造,不仅是接受万国朝拜展示国威的场所,更是波斯民族的精神象征。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借口报复希波战争中波斯人对雅典的暴行,将波斯波利斯宫殿放火焚毁。当年,来朝的外国使节从刻有巨大人首牛身鹰翼守护神的“万国之门”进入72 根巨柱的中央大厅,沿途要走过炫耀波斯国力的浮雕——战士带着战俘和外国使臣远来朝贡的场面,这都令使节内心产生敬畏之情。如今,万国门上还残留着古波斯语、巴比伦语、埃兰语铭文“此门为薛西斯一世创建”,也可见波斯波利斯的建造历经了几位帝王。
波斯帝国将昌盛的国力毫不吝惜地挥霍在豪华的宫殿建筑上,以巨石为骨干的波斯波利斯宫殿群,以及居鲁士二世生前宴饮、死后葬身的帕萨尔加德遗址群,尽管历经无数战火和自然风雨,失去往日风采,但还是可以让现代人从断壁残垣、斑斑遗迹中想象昔日的辉煌。时光进到20世纪,帝国荣光隐退,可是作为其子民的设拉子人,依然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荣耀的珍视,据说伊斯兰革命后曾有伊斯兰教士毛拉想毁掉波斯波利斯遗址,因为那不是正统伊斯兰文化的象征,结果上千设拉子人和他的手下发生冲突,誓死保卫只能留在回忆中的帝国骄傲。 从波斯波利斯返回设拉子城,会经过古兰经门。它其实是个象征性的城门,建在两个山丘所夹的山口之间,设拉子通往波斯波利斯的要路之上,据说有上千年了,但看着并没有什么沧桑之感。18世纪桑德王朝的开创者卡里姆汗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求赐福,让城门保佑设拉子人能平安归家。这是份保佑,也附带个隐喻么?因为城门边不远,立着波斯诗人萨迪的白色坐像,厚巾裹头,臂揽独杖,围袍赤足,蒙古大军入侵时,他以伊斯兰教达尔维什(游方者)的身份,游历30年,作诗布道,被十字军抓去做过苦役,也多次朝觐麦加天房。没人考证萨迪是不是曾经过这座古兰经门,前往波斯波利斯,或者返回设拉子,但波斯人可是潮起潮落,曾作为都城的设拉子,辉煌了,陷落了,终究复归平和了。
傍晚,古兰经门两端的路旁、空地上,成了市民散步、野餐、谈恋爱、吃小吃的所在,男女老幼以城门为背景的到此一游照,被照相的洗印出来挂着当招牌,穿迷彩的兵哥哥晃悠悠执着勤,不时还三两个凑一起推搡玩笑一番。
这时的设拉子,又成温柔乡,和那个庄严但陨落的波斯波利斯一起穿越数千年光阴。
1.伊朗古城波斯波利斯遗址,大流士一世开始其统治的时候修建,历经三个朝代、共花费6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其建筑风格体现了古希腊与埃及艺术的融合。
2.古兰经门,设拉子市区的地标,已经有千年历史,其名称来自于桑德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卡里姆汗,曾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内放置了一本《古兰经》。
设拉子值得留宿一晚,好好体会它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闲适。
帕萨尔加德: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第一个都城的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居鲁士二世陵墓最为突出,还包括赛勒斯二世的陵墓、山丘上的堡垒、皇宫与花园的遗迹。遗世独立、苍凉的美感尤甚。
圣人陵寝:伊斯兰教圣人阿里·伊本·哈梅兹的陵墓。三面墙加天花板都由碎镜及大镜铺砌而成,站在其中有如走进一个魔幻世界。
卡里姆汗城堡:18世纪桑德王朝的开创者卡里姆汗大帝建立,是当时皇城建筑的一部分,四角圆形炮台14米高,是当时全城的制高点。城堡的墙体上可见伊斯兰风格的巨型砖雕与墙体艺术。内里的庭院种满树木花卉,暗藏的大理石浴室值得一探。参观完城堡可以去逛不远处的大巴扎。
号称地球上人类最古老居住地的地方,竟然是这座沙漠绿洲之城:古老的风塔之林,深藏在迷魂小巷中的地下茶馆,凝聚了智慧的坎儿井,淹没在崇山峻岭中拜火教徒心中的圣地恰克恰克……
亚兹德几乎地处伊朗的中心位置。从设拉子驱车3个多小时,看尽黄土沟壑,山岳毛地,终于进入黄昏下的亚兹德,安静、朴素、乡土,土黄的宅院围墙旁,花木扶疏,果然是生机满溢的绿洲小城。
亚兹德的灵魂是拜火教。7世纪被伊斯兰教取代至今,这个古代波斯人的精神信仰,始终如长明的火,延烧在拜火教信徒心里。
那坛长明之火还真的存在,就在如今作为景点的奥帖希喀代拜火庙中。这座外观普通的建筑也是拜火教的博物馆,主厅里安放着圣火坛,透过玻璃可以看见燃烧的火焰,火舌安静地飘舞,据说自公元470年燃烧,它就从未熄灭。拜火教是2500年前波斯帝国至萨珊帝国时期的国教,具有光明、生命、正义等德行的阿胡拉·马兹达是最高之神,它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拜火教经典被焚毁,教徒渐被归化或流散隐居。后来阿拉伯人征服中东,拜火教进一步受到伊斯兰教的排斥。千百年过去了,今天的亚兹德仍然生活着一两千拜火教信徒,他们聚居老城一隅,遵从最古老的宗教传统和生活方式,衣着是简朴的白色或黑色。我们穿行在这片社区,巷陌迂回,有的只能并排两人通过,神祗阿胡拉·马兹达的人首鹰翼图像被勾画在土黄色的高大防火墙上,阳光辉映,格外醒目。每年3月21日伊朗新年过后的第三个月,拜火教徒要举行为期十天的节庆,信徒们都会前往距离亚兹德50多公里的山间祭火坛恰克恰克朝拜。
距离亚兹德老城不过五六公里之外的宁静塔,曾经是拜火教徒举行天葬的圣地。宁静塔非尖顶之塔,而是高出地面近百米山丘上垒出的一个露天土石圆台,当地语叫达赫麦。拜火教徒往生后,就送至山丘下的开阔地,亲属行仪式3天,祭司将往生者的遗体放置到石板上,抬上山丘,以免玷污了被视为圣物的土、水和火等,教徒们认为死者的灵魂此时已随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离去了。不久,死者的肉体便被秃鹰和乌鸦等啄食殆尽,数日后再由祭司将残骸弃置在山丘中央的土井中。伊斯兰革命以后,这个习俗被禁,拜火教徒也必须进行土葬。我们从宁静塔上俯瞰亚兹德城,能清晰辨识出靠近宁静塔的一片墓园。更远处,是炊烟渐起的老城,建有伊朗最高礼拜塔的星期五清真寺沐浴在金辉里。
巷弄曲折的亚兹德老城还有一大看点——密密麻麻的风塔,这是亚兹德人特有的“空调”系统。亚兹德夏日高温可达50多度,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在地下建有房屋,高耸的风塔可以通过长长的风道把风导入地下,达到降温效果。更妙的是,当地人挖出坎儿井穿过地下房屋,形成自然水流,结合风塔,构成一个迷人的凉爽空间。我们钻进传说中藏过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地下监狱,这儿已被改成茶馆,波斯地毯、挂毯、装饰画营造出波斯风情,券拱交错的屋顶下是一池活水,猩红的金鱼在池中游来游去,这多半便是坎儿井引来的地下水。这座屋室虽深入地下大约十米,却丝毫不憋闷,大概也该归功于风塔。
亚兹德整个老城还算开阔的可能就是阿密尔恰克玛塔克广场了,清真寺、驿站、宗教厅、水井,有序分列。尖塔下的形似城门洞的下边,坐了几位容颜已是霜刀沟壑的老者,拉着话,开怀乐。往门洞里去,两边是一家家店铺,传统的冰糖,寻常人家用的家常物件,不似巴扎的华丽喧闹,小老板们也没那么急赤白脸兜售货物。一个小餐馆里,墙上挂着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的画像,女主人黑色头巾下露出笑盈盈的眼睛。
亚兹德老城的核心区就像风塔和宅院构成的迷宫,走不多远就要穿行一个门洞。男孩儿女孩儿嬉笑着捉迷藏,一个藏在墙角的男娃把手指放在嘴边示意我别出声。几个黑袍女子切了西瓜,草地上一坐便分享起来。两个小伙子追了两个门洞,就为给我送一块清凉的西瓜。地毯店的小老板领我们沿窄梯爬上屋顶平台,土黄色的老城全貌立刻跳进眼帘,低矮朴实的民宅更衬托出蓝纹瓷砖覆顶、礼拜塔耸立的圆顶清真寺的光辉夺目,和它们之于这座小城的意义。 风火交汇的亚兹德,一半是宗教,一半是世俗。对亚兹德人来说,不论是穆斯林还是拜火教徒,宗教就是日常生活,不需要刻意切换。倒是我们这些外来人,既带着尊重,也带着好奇,总想探寻出什么属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哪些属于他们的物质生活。
1.高坡上的少年,他们面向亚兹德老城,背后是拜火教徒死后的升天之地——宁静塔,可谓面生背死。 2/4.宁静塔,死去的拜火教徒就是在这里,经由亲属们主持的长达3天的仪式,得以魂灵归天。3.黄土之中绵延无尽般的亚兹德老城。
“再过几年,世界第一大广场可能就不是你们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而是我们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了”,漂亮的女导游说这话时,我们刚乘扶梯从广场下的公路上到广场北端,准备参观星期五清真寺。朝南环视这片世界第二大广场,果然气象宏大。400年前,它是被作为马球场平整规建的。导游的解释是,现在星期五清真寺周边的民房、摊位正在被规划拆除,广场北延出去,面积就能赶超天安门广场。
伊斯法罕已经荣耀两千多年。它是“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东西方商贸的汇聚地,商客云集。11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宋代时期,突厥塞尔柱王朝将伊斯法罕定为都城。萨法维王朝(1501-1736年)时期它再次成为帝国首都,这也是伊斯法罕的全盛时期,都城繁华,伊斯兰文化发达,据说有162座清真寺、48所经学院、1800家客栈和173个公共澡堂,还有多座图书馆、天文台和医院。
即便早已不是帝都,伊斯法罕文化圣城的地位始终如一。匆匆游历的现代旅人,显然不能遍览所有景观,但波斯古城的辉煌和积淀,现代城市的动感和人情味,身在伊斯法罕,不想去感受都不可能。四十柱宫的壁画,清真寺虔诚的聚礼,千年古桥上现代节奏的步履,羞涩漂亮、热诚友善的黑袍姑娘,乐得勾一张细密画名片推销作品的画师……这些都让人觉着,这座“半天下”的文化古城一定还有下一个千年。
四十柱宫是个热身。这座离宫,是萨法维王朝阿拔斯二世接见外国使节和举行隆重节日庆典的地方,属于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建在阿拔斯一世修于1598年的皇宫之中。宫殿本身20根木柱,倒映到前庭的水池中,就呈现出40根柱子,一实一虚,人间水中,两重世界。作为一个观景平台,从四十柱宫可以欣赏到水流、树木和花草,同时也成为园林的焦点。宫殿简朴的外观,衬托大殿内的华美壁画,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蒙古人、印度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还有萨法维皇家接待外国使臣、狩猎和日常生活等情景,目之所及,无处不在。其中接见印度莫卧儿国王胡马雍的大型壁画下边始终人头聚集,听导游还原1530年那段真实故事。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彩色壁画,人物数百,无一不是生活化的神态做派,皇臣夜宴,行令赏舞,王公擎酒,时现娇态,还有难得一见的男伴女舞、女性裸体形象。宫殿东北角回廊里的小型壁画同样美艳,可惜很多已剥落或模糊不清。出得殿外,一个络腮黑胡及肩曲发的男子正坐在镜面马赛克装饰的殿宇门下,一阵弹拨乐的琴声怦然入耳。一琴一世界,不知不觉间,琴者周边已经环绕了数十位沉浸乐音的听者。美妙的建筑,美妙的壁画,末了加上一道美妙的乐音,这是四十柱宫,任何美妙的东西都可以留下,和分享。
伊玛目广场,震撼于它的宏大之余,更让我感怀的,还因为这里包容了皇权、神权、王公贵族的排场、大众的世俗传统。环绕广场的,东是皇家清真寺,南是伊玛目清真寺,西是阿里卡普礼宾宫,北是大巴扎的一部分和星期五清真寺,环绕一圈的回廊里,汇聚3000多家商铺。
1612年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国王开始建造这个广场,除了为显示帝王气象,也是为了能酣畅地赛马打马球,所以它的长度足有500多米,宽有160多米,至今广场南北两端还能看到矗立的大理石门柱。赛马、练兵、游戏、阅兵、庆典,广场被赋予各种功能。一座广场,目睹400年王权更迭,世事变幻。一座广场,也让人读出一种文明的高度。
伊玛目清真寺关乎信仰和艺术,寺院正门面向广场,但整个寺院的轴线却有个斜角,正寺的尖塔面向麦加方向,这是一个不得已的调整,以避免违反宗教的定向规定。清真寺的外层装饰富丽堂皇,深蓝色的底色上饰以蓝色、金色、白色的花卉图案。大小内殿的穹顶和藻井、墙面上复杂多变的对称瓷砖图形和纹饰,也看得我眼花缭乱,感佩其繁复后面的精细和用心。门上的铭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纳斯塔利格体书写。大礼拜殿54米高的拱顶正下方是一块黑石,站在上面拍手或跺下脚,大殿中随即激荡出清晰的回声,据说科学家测出多达49次回音,它的重要性在于,因为声音可以传达到各个角落、庭院周围的回廊以及侧面的门廊,所以在数百穆斯林同时大规模礼拜时,可以保证大殿内外的信众清晰地听到神职人员的诵经。波斯人在数学、天文、地理等方面成就卓著,精妙的声学设计自然不在话下。
皇家清真寺关乎权威和荣耀。因为仅供皇室内部使用,清真寺没有庭院和宣礼塔,看似低调,移步主殿,穹顶却有君临天下之势,从顶部中央通透下来的光线构成一只孔雀形状,金黄色的“孔雀”明暗跳动,始终“飞翔”于穹顶,堪称奇观。大殿的侧壁,对称的蓝色装饰对柱从一人高处旋扭着直通殿顶,威严却又灵动。从广场东望清真寺,主殿穹顶堂皇富丽,瓷砖排列成放射状,似要凌空飞去,整个圆顶的颜色随太阳光线变化,到傍晚逐渐变成粉金色、粉红色,熠熠生辉。
星期五清真寺关乎传统和尊严。据说它是伊朗现存清真寺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其后整个中亚地区清真寺设计的原型。在伊朗的官方旅游资料上,评述伊斯法罕的星期五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最大、最神秘的清真寺,由四个历史时期建造的四个清真寺组成,前后相差近千年。在伊玛目广场还毫无踪影的9世纪,最古老的那座就建成了。泥砖原色的拱柱、壁墙,厚重,线条优美。藻井朴实,但夺人眼球,巧妙的对转拼接,构成图案各异的穹顶。清真寺历史上曾遭破坏,经修复后仍刻意保留并露出部分旧有的嶙峋墙体。天光由顶端投射进来,整个殿宇被蕴衬得明暗层次递进,人走其间,敬崇之意丝毫不少。清真寺四寺合围的大庭院中间有一个大水池,东西南北四个时期的清真寺四门两两相对,呈十字形对称,外墙体的装饰,可以看到是用阿拉伯文撰写的圣人安拉、阿里之名,以及清晰的万字符。导游说,这里是全世界唯一使用万字符的清真寺。万字符是雅利安人的图腾,而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一支。北面的礼拜寺,只有很少量的彩釉,塞尔柱突厥风格和蒙古风格的叠加融合。1310年,蒙古伊儿汗国时期,在西侧墙增建了著名的奥力叶图壁龛,奥力叶图是蒙古伊儿汗国第八代帝王完者都的伊斯兰名字,这个壁龛是全伊朗最漂亮的一个,阳刻的纹样卷曲缠绕,藏韵于繁。壁龛两侧的梯台,边缘同样雕刻繁复、镂空的纹样,呼应殿顶的密砖拼接图案,观者好像笼罩在一片祥云圣光当中。 重新坐回到伊玛目广场的大喷泉旁,可闻可见的,是和这些国家意志、宗教尊严、民族传统相伴和绵延不绝的,伊斯法罕民众的寻常生活。傍晚,宏阔的广场成了伊斯法罕市民最惬意的休闲场所,小孩子踢球,恋人卿卿我我,一家人铺个毯子就开始野餐,男女同学围坐草坪谈天说地,观光马车哒哒哒兜着圈儿。环绕伊玛目广场伊朗最大的巴扎,连环拱廊下密密麻麻的店铺售卖细密画、地毯、珠宝、铜雕、搪瓷蓝、驼骨漆盒、印花土布、藏红花、开心果、冰激凌、甜品,还有好多说不上名字的工艺品、土特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月升夜降,广场上的喷泉水池“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这样开放自由的气氛,心里不免揣度,任何端着保守想象的观光者都会觉着,这是个如此可亲包容的世界遗产。
波斯和古罗马几乎同时有了拱顶建筑,不同于罗马用巨型的石块,波斯的拱顶用轻巧的砖来搭建,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但同样安全可靠,千年不倒。连家家户户的民居、门口、樑架、采光天井,都用到拱顶。
做拱顶都是先由木板做好框架,然后用专门的排法把方砖放上去抹好灰,等到造型干后撤掉木架,利用自然重力沿着拱边的传递,让砖块越压越紧。同罗马人要对石材进行琢磨配合拱形相比,波斯人用标准化的砖块,不仅节约成本,也体现出用简单元素构造复杂变化的建筑装饰理念。
1/4.伊玛目清真寺拱顶。2/3.星期五清真寺拱顶。5.阿里卡普宫拱顶。6.亚美尼亚旺克古天主教堂拱顶。
阿里卡普宫:伊玛目广场西侧,前看3层,后观6层,是萨法维王朝的国王们用来招待外国使节的宫殿,看台是观看马球和焰火以及检阅军队的地方。入门处有一玻璃镶嵌的镜厅,由18根柱子支撑的观景台有俯瞰伊玛目广场的最好视野。大殿内墙上有多幅壁画和雕刻,最令人过目不忘的是回声顶上各种乐器形状的穹顶木雕,仿佛动人的乐曲始终回荡在结构精巧的殿宇之中。
三十三孔桥:萨法维王朝阿巴斯国王建造,横跨扎因德鲁河,是伊萨法罕的标志建筑之一。近几年因上游工农业需要,原先充盈的河水被抽干,河床尽显,再难见三十三孔精美桥体倒映婆娑的景象。每天,桥上都上演伊斯法罕真人秀,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各年龄段的男女,散步、聊天、眺望、追逐、吟唱,早间更多是步履匆匆的上班上学族,华灯初上,黑袍飘曳就是最奇异美妙的风景。
赫久古桥:也叫哈柱桥,有400多年历史,是人们游玩和乘凉的场所。午后近黄昏是最好的游览时间。夕阳西下时分,砖石的古桥披上金色,温暖而明艳,你可以静静坐在桥拱处,看一对对夫妻携子玩乐,听几段波斯男子扶耳吟唱的古兰经诵。这时,你会觉得整个伊斯法罕的宗教和世俗精神,都融在了虔诚纯净的悠长声调中。
旺克教堂:这是亚美尼亚人的天主教堂。阿巴斯大帝为建设伊斯法罕这座新首都,曾迁移了数万名懂得各种技艺的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的基督教文化于是在伊斯法罕生根发芽,他们建起多座教堂,其中最精美的就是1606年落成的旺克教堂。外部采用了很多伊斯兰建筑的元素,室内的装饰风格也是伊斯兰建筑的穹顶和瓷砖镶嵌,但壁画内容却是耶稣像、圣母像以及使徒教会基督教题材的故事画,金碧辉煌。
浴室餐馆:隐身于伊斯法罕老城曲折的老巷里,距星期五清真寺不远。餐厅由一家浴室改造,顺梯而下,别有洞天,蓝白瓷砖,晶莹剔透。仍保留的浴池被重新设计,涌泉处处,波光闪烁,构成独特的水环境,餐桌、食客时隐时现在拱柱之间,侍者穿梭,如同穿越回几百年前。
在军方部署了武器的沙漠军事基地附近,有一座被称为“伊朗历史入口”的两千年历史的阿巴雅尼村。时光在这里凝固,红砂土搭建的民房依山而建,村民依旧穿着传统衣装,女子不论老幼,衣袍头巾都是白底红花,男子下身全是黑色宽脚裤。
这个九曲山谷腹地的古村几乎与世隔绝,始建于波斯第二帝国的萨珊王朝时期,巷子狭窄,随坡起伏迂回,有些房屋的屋顶就是上面一层房屋的庭院。它早已不复波斯帝国的富丽奢华,却继承了古老波斯帝国的血脉,村民们用最正统的古波斯话交谈,依然信奉拜火教。据说任何阿巴雅尼人不管所受教育多么高,只要他或她从其他地方回到村里,都会穿上传统村服。
不过现代大潮还是不可阻挡地漫进古村,丰田皮卡车代替毛驴车拉起了石料,老房被翻新,能看到电视接收天线,村口的电信局售卖着电话卡,有些外地人也来租个房子向游客兜售纪念品。据说村里的小孩子上学了还是要学说古波斯语,但当游遍全村见不到多少年轻人时,就会意识到这块活化石迟早会掩埋在历史的流沙河里。这时候,一个小村如何在几千年里抵御战乱、统治、同化这样的疑问反而更强烈了。也许,它这次真的抵不住“全球化”的浪潮了。
70公里外,又是另一个世界。
卡尚,德黑兰和伊斯法罕之间沙漠地带的绿洲城市,曾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经济要地,更是当时最富有的都城,除了地毯,还是银器和彩釉砖、无花果和石榴的出产出口地,伊朗玫瑰水之乡。
卡尚的名片是波斯式园林和波斯庭院建筑古宅。11世纪时卡尚建起了城墙,随后16世纪萨法维王朝的君主在卡尚建设自己的后花园。今天的卡尚是个安静的小城,人口只有11万,那些散落在静谧小巷里的庭园,水池、彩窗、雕绘,处处体现伊斯兰建筑的精巧和雅致。
典型波斯园林是精神的天堂。“天堂”(paradise)这个词源于波斯语,意思是围墙包围的花园。波斯园林总是被高墙包围,以阻挡灰尘,留住水流和阴影带来的清凉。世界文化遗产费恩花园,以泉水流淌的波斯式园林风格著名,已历千年,现在仍保留有400多年前阿拔斯一世时期两层的王宫建筑。来自海拔千米高山的泉水注入花园,林荫下长长的蓝底水池把人引向深处,多条四通八达的镶有蓝色彩釉砖铺底的水道,看起来永远是一汪碧水,建筑倒映在水中,天然的喷泉四季长流。
庭园大门口,一家销售玫瑰水的小店围了好多身着黑袍的漂亮姑娘,旁边一支简易蒸馏装置正在不断自产着蒸馏玫瑰水。据说卡尚每年可采摘3000吨玫瑰花,制出6000吨优质玫瑰水,其中1500吨用于出口。可惜,伊朗的优质玫瑰水大多灌装在普通的矿泉水塑料瓶中,喝起来清香爽口,但实在显不出档次。这么多天观察下来,这也算是伊朗特色,因为制裁原因,外国游客买波斯地毯、绿松石等高档商品却不能刷信用卡,精致的细密画工艺品却随随便便打个包装。 如今,一朵盛放、妖娆的玫瑰被我从卡尚带回了家。当然不是真的,是镀金的工艺品,看它,好像每片花瓣都是一座波斯花园,安静的,带有余香的,在卡尚实则温润的土地上妖娆绽放。
纳茵小城:从伊斯法罕前往卡尚,纳茵小城可当做一处午间就餐喝茶的驿站。小城风塔、屋宇、围墙,一律黄土本色,但每个花园式餐厅,院中其实都是绿荫遮蔽,花朵艳丽。纳茵的一样特产是羊毛织毯,现在还有零星的坐落在山洞中的织毯作坊,老人还在用传统织机和传统手法传承这一古老工艺。我们赶紧当做工艺品和文物,买下一块一米见方的条纹地毯,10美元。
伊朗旅行指南
最佳旅游季节:4-6月,9-11月,7、8月份气候炎热。
签证:中国游客可以办落地签证,但必须是从第三国入境伊朗,否则还是无法从中国出关。旅游签证不需要面签,但要注意有些职业必须提前申请,如军人、记者等,因为这些身份的人的资料要经过伊朗外交部审验备案。另外,同本护照上若有以色列签证,伊朗一律拒签。
航班:可以选择搭乘伊朗国家航空公司、马汉航空、南方航空、卡塔尔航空、俄罗斯航空等班机。从北京、广州和上海有直航德黑兰的航班。马汉航空的往返机+酒+接送机套餐性价比不错,低的只需5000多元。
交通:伊朗内陆航空还比较方便,100多美元可以从德黑兰飞往设拉子、马什哈德、大不里士等地。伊朗的道路状况还不错,长途车班次比较均等,车上还通常备有小份餐食。外国人若想租车必须连车带司机一起租,通常90美元/天,但要额外支付司机的吃住费用。德黑兰最方便交通工具是坐地铁,车票有单程、双程和多程,单程票价3500里亚尔,随便坐到哪站。
购物:伊朗货币是里亚尔(Rial),但在购物时伊朗人经常用到另一个货币单位Toman,1Toman=10Rials,结算时一定要问清楚是用Toman还是用Rial。这两年里亚尔贬值厉害,有时汇率一天一变,不要一次兑换太多。参考汇率:1美元=30000里亚尔。多数时候,购物可以直接用美元或欧元。很多餐厅会加收15%的服务费/税费。外国银行卡、信用卡在伊朗不能正常使用,要带足美元、欧元等现金以便兑换里亚尔。但当地一些珠宝、地毯商会使用“人肉转账机”吸引客人刷卡消费:通过国际长途电话,把客人的信用卡资料告知身在阿联酋的伊朗中间人,后者随即让阿联酋的银行进行扣款,每笔交易,“人肉转账机”和银行的2%和4%手续费,由地毯店和顾客平摊。这种交易全凭信任,没有任何担保,务必当心使用。
电信网络:转换插座是德标,即两个圆柱插孔。酒店一般没有免费wifi,付费的约1-2美元/小时。
特别留意:女士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头巾,要穿长袖、不透明的上衣或风衣,衣长必须盖住臀部;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裤外出,违反者即可处以罚款或监禁。在有士兵把守或禁止拍照的地方谨记不要冒犯,不然轻则被驱赶,严重的可能抓监坐牢。
小包团游伊朗
目前市面上的伊朗一地旅行产品还不是很多,上市的产品通常为8天7晚至12天11晚,报价大致为13000-25000元。自由行套餐产品通常是马汉航空公司在华推出的往返机票+4晚酒店+接送机。前者省心,但路线、行程固定,没什么发挥余地;后者自由,但一半的住宿以及当地交通需要自己解决。比较好的方式是和几个好友小包团游伊朗,既可以按自己喜好适当增加、调整行程,又可以将交通、住宿等杂事交旅行社操作,还有导游服务,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游览、体验上面。小包团的出行方式有两种:
1、咨询国内的组团旅行社,告知自己喜欢的路线、行程、时间、人数、特别要求等,请旅行社报价,签证由旅行社代办,旅行社安排伊朗的地接服务,包括全程巴士、司机、导游以及住宿、餐食、门票等。全部行程的报价大致会比一般的大团游每人高出2000元以上。
2、半自助行式的小包团,往返机票、住宿预订、签证等自行解决,但可在国内事先联系好伊朗当地的地接服务,包括全程巴士、司机、导游。参考价格:包车90美元/天,英文导游50美元/天,中文导游100-150美元/天。伊朗不允许外国人自驾旅游,租车的话必须要带司机,采取这种方式的话,司机、导游的住宿、餐食费等需要游客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