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下,我国的社会形态与发展目标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城乡建设规划和行政管理体制也随之产生了变动。相应的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完善,但落后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规划管理互动中发挥作用。分析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势,排查并处理阻碍城乡规划、制度改革等活动开展的关键性因素,才能加快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本文针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管理规划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城乡规划;创新策略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现代社会的转型,与之相对应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和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但纵观两大管理活动,因制度、目标而引发的管理短板问题依旧存在,管理力度不足、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建设能够服务于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对城乡规划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一、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发展偏重,乡村落后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基本目标,我国的大部分城镇都加入到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浪潮当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处于浪潮之上的城镇也乘上了发展的“东风”:对于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的多角度吸收,使得城镇的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短时间内便遥遥领先农村[1]。受到经济目标、产业目标等发展目标的综合限制,经济发展的“辐射网”无法向农村地区扩散,地方经济建设不到位,由此引发了新的问题:农村建设水平偏低,除基础设施之外,其并不具备产业、贸易、教育等单位,整体素质上落后于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偏低,原生环境无法满足农村群众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外来劳动力无法进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对城镇的偏重,对农村的忽视,导致城乡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难题。
(二)难以协调,盲目发展
我国以工业化发展为主要切口,重视重工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综合影响。借助户籍管理等多元管理制度,确定了城乡分割的主要管理标准。这一管理模式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乡的“分散化管理”,有关管理单位各司其职,分别承担管理责任。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设中却出现了新的问题:有关单位结合传统的旧经济体制来落实城乡一体化的开发工作,新时期下,城乡规划制度、开发制度并不科学,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局面并不协调。部分政府单位认为,城乡的规划管理就是将城市、乡村的发展起点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盲目向乡村地区导入产业,引入劳动力,忽视了乡村地区的生产水平与适应能力,导致城乡规划管理中出现新的矛盾问题,产业与原生环境不可兼得,规划管理任务更为繁重。
二、新时期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建议
(一)调整工作机制,重视规划管理
新时期下,要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同步更新,有关单位必须针对城市、乡村同步落实城市建设工作,抓住城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适当将资源、技术、资本转交给农村地区,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一方面,考虑乡村地区的生产力、劳动结构,合理投入资本,加快乡村地区的建设。另一方面,适当转移发展重心,对乡村地区的发展、建设投入更多的关注,在实现“城市带动农村”的基本管理目标的同时,努力實现“农村带动城市”的基本任务[2]。
地方政府在强调城市建设的整体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的综合建设,以城市带动农村为基本出发点,实现各部门的协同作业、协同管理、协同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管理质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速度。首先,针对产业资源、地方劳动力调查、部门协同合作等多元化要求建立全新的行政管理制度,除要求各个部门“尽职尽责”之外,更要做好职能上的协调调度工作,避免出现职能冲突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成立城乡统筹规划部,对规划部门、管理单位的有关职能、作业方式进行管理。其次,针对乡村地区的固有资源做好开发管理工作,针对土地征用、水资源调度、地方矿业资源开发等做好行政安排,保障农村产业建设与城市产业建设以相同的方式、在相同的管理制度下开展。努力实现城市带动农村的基本目标,才能提升规划管理效果。
(二)发展基础设施,强调行政改革
在落实行政管理改革和城乡管理规划两大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我国农村的综合发展问题,结合我国农村的当前发展状况,寻找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行政管理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方案[3]。从当前的城乡规划管理经验来看,有关管理活动要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考虑乡村地区的产业建设与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地区的竞争力。第二,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重视行政改革工作。与第一点相比,第二点要求开展于当下,影响于未来,其规划价值更为重要。
有关单位在尝试落实行政管理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投入更多的关注,针对乡村地区的医疗、教育、交通与文化休闲设施的建设做好行政管理改革工作。除满足地方群众的日常活动需求之外,更要尝试以城市建设为标准,根据农村地区的需求,结合社会力量、商业力量参与到农村的建设发展活动当中。一方面,相关部门做好交通、产业等重要设施的扶持工作,打破乡村地区自我封锁的消极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鼓励开设私立医院、私立教育单位等机构,扶持中小型企业,在打破发展限制的同时,为农村地区创造“自给自足”的发展新格局。
(三)加强城乡交流,打破固有格局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在新时期下,要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管理规划的同步发展,就要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加强城乡地区的交流,从产业、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入手,实现产业化经济结构的重组、升级,实现资源互补。针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要求、地方资源的整体配置,要尝试构建新的交流模式,以此来突破环境对于城乡建设的约束。在行政管理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双重要求下,可从人才、经济等多角度入手,建设城乡规划管理新模式[4]。在经济角度,提升农村产业的建设力度,除围绕地方特有的农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做好产业开发工作之外,更要以城市为跳板,做好农产品的输出、销售与贸易工作,提升农村的竞争力,将其引入到城乡产业链当中。在人才角度,不仅要重视现代农业人才、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综合应用,更要尝试做好乡村人才的培养、挖掘工作,以乡村地区的本土环境、需求为切入点,选择乡村青年作为教育对象,传授农业教育新技术,从农业、养殖业等多角度入手,配合行政管理改革,协调城乡发展。
结语:
新时期下,必须全面认识到行政管理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价值,根据我国的综合发展目标,确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案。有关单位必须对城乡管理策略、管理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在保障城乡管理活动顺利落实的同时,加大行政管理改革力度,重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后续开展,为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综合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奕桦.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1(03):36-37.
[2]赵蔚.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J].城市规划学刊,2021(01):123-125.
[3]黄俊华.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应对[J].营销界,2020(26):121-122.
[4]明方忠.探讨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8):120-121.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城乡规划;创新策略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现代社会的转型,与之相对应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和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但纵观两大管理活动,因制度、目标而引发的管理短板问题依旧存在,管理力度不足、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建设能够服务于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对城乡规划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一、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发展偏重,乡村落后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基本目标,我国的大部分城镇都加入到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浪潮当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处于浪潮之上的城镇也乘上了发展的“东风”:对于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的多角度吸收,使得城镇的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短时间内便遥遥领先农村[1]。受到经济目标、产业目标等发展目标的综合限制,经济发展的“辐射网”无法向农村地区扩散,地方经济建设不到位,由此引发了新的问题:农村建设水平偏低,除基础设施之外,其并不具备产业、贸易、教育等单位,整体素质上落后于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偏低,原生环境无法满足农村群众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外来劳动力无法进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对城镇的偏重,对农村的忽视,导致城乡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难题。
(二)难以协调,盲目发展
我国以工业化发展为主要切口,重视重工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综合影响。借助户籍管理等多元管理制度,确定了城乡分割的主要管理标准。这一管理模式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乡的“分散化管理”,有关管理单位各司其职,分别承担管理责任。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设中却出现了新的问题:有关单位结合传统的旧经济体制来落实城乡一体化的开发工作,新时期下,城乡规划制度、开发制度并不科学,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局面并不协调。部分政府单位认为,城乡的规划管理就是将城市、乡村的发展起点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盲目向乡村地区导入产业,引入劳动力,忽视了乡村地区的生产水平与适应能力,导致城乡规划管理中出现新的矛盾问题,产业与原生环境不可兼得,规划管理任务更为繁重。
二、新时期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建议
(一)调整工作机制,重视规划管理
新时期下,要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同步更新,有关单位必须针对城市、乡村同步落实城市建设工作,抓住城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适当将资源、技术、资本转交给农村地区,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一方面,考虑乡村地区的生产力、劳动结构,合理投入资本,加快乡村地区的建设。另一方面,适当转移发展重心,对乡村地区的发展、建设投入更多的关注,在实现“城市带动农村”的基本管理目标的同时,努力實现“农村带动城市”的基本任务[2]。
地方政府在强调城市建设的整体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的综合建设,以城市带动农村为基本出发点,实现各部门的协同作业、协同管理、协同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管理质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速度。首先,针对产业资源、地方劳动力调查、部门协同合作等多元化要求建立全新的行政管理制度,除要求各个部门“尽职尽责”之外,更要做好职能上的协调调度工作,避免出现职能冲突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成立城乡统筹规划部,对规划部门、管理单位的有关职能、作业方式进行管理。其次,针对乡村地区的固有资源做好开发管理工作,针对土地征用、水资源调度、地方矿业资源开发等做好行政安排,保障农村产业建设与城市产业建设以相同的方式、在相同的管理制度下开展。努力实现城市带动农村的基本目标,才能提升规划管理效果。
(二)发展基础设施,强调行政改革
在落实行政管理改革和城乡管理规划两大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我国农村的综合发展问题,结合我国农村的当前发展状况,寻找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行政管理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方案[3]。从当前的城乡规划管理经验来看,有关管理活动要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考虑乡村地区的产业建设与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地区的竞争力。第二,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重视行政改革工作。与第一点相比,第二点要求开展于当下,影响于未来,其规划价值更为重要。
有关单位在尝试落实行政管理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投入更多的关注,针对乡村地区的医疗、教育、交通与文化休闲设施的建设做好行政管理改革工作。除满足地方群众的日常活动需求之外,更要尝试以城市建设为标准,根据农村地区的需求,结合社会力量、商业力量参与到农村的建设发展活动当中。一方面,相关部门做好交通、产业等重要设施的扶持工作,打破乡村地区自我封锁的消极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鼓励开设私立医院、私立教育单位等机构,扶持中小型企业,在打破发展限制的同时,为农村地区创造“自给自足”的发展新格局。
(三)加强城乡交流,打破固有格局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在新时期下,要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管理规划的同步发展,就要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加强城乡地区的交流,从产业、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入手,实现产业化经济结构的重组、升级,实现资源互补。针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要求、地方资源的整体配置,要尝试构建新的交流模式,以此来突破环境对于城乡建设的约束。在行政管理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双重要求下,可从人才、经济等多角度入手,建设城乡规划管理新模式[4]。在经济角度,提升农村产业的建设力度,除围绕地方特有的农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做好产业开发工作之外,更要以城市为跳板,做好农产品的输出、销售与贸易工作,提升农村的竞争力,将其引入到城乡产业链当中。在人才角度,不仅要重视现代农业人才、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综合应用,更要尝试做好乡村人才的培养、挖掘工作,以乡村地区的本土环境、需求为切入点,选择乡村青年作为教育对象,传授农业教育新技术,从农业、养殖业等多角度入手,配合行政管理改革,协调城乡发展。
结语:
新时期下,必须全面认识到行政管理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价值,根据我国的综合发展目标,确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案。有关单位必须对城乡管理策略、管理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在保障城乡管理活动顺利落实的同时,加大行政管理改革力度,重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后续开展,为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综合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奕桦.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1(03):36-37.
[2]赵蔚.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J].城市规划学刊,2021(01):123-125.
[3]黄俊华.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应对[J].营销界,2020(26):121-122.
[4]明方忠.探讨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