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而体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而引发思考:作为体育教师,如何促使体育所带来的体质健康、运动及技能和人格素质三位一体共同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育;案例;轻重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2-1
案例一:今天上体育课的时候,碰巧是开家长会的日子,我在上体育课的整队过程中,一个家长径直向我来,我认识这个家长,也知道是班上哪个孩子的家长。这个孩子课上非常喜欢活动,体育成绩也非常棒,是我的得力助手,我以为她来找孩子有些事情要说,她却说:“老师,我能不能向你请个假?”我说:“可以呀。”我认为她要带孩子到班级拿东西或其他事情,但当时也在想,缺少一个助手帮我提醒同学,少了一个正能量。她却说:“儿子的脚不好,磨破了,让他休息一下,他还要准备健美操的比赛。”本来孩子不肯的,后来在家长的一再督促下,他突然之间一瘸一拐地向场地边走去。
在这个母亲看来,她分得清“轻重”,毕竟体育课的锻炼无所谓,多一节课少一节课都行,而她认为重要的是参加外面的健美操比赛,留十二分的精力进行健美操训练,也会提醒孩子要有所偏重,家长的想法和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某地区存在這样一种现象:体育中考考试是游泳100米达标即可拿30分满分,考试前,游泳馆爆棚,考试后,人去馆空,这个场景,这样的行为和做法就是大多数人对体育态度很好的诠释。这样能够养成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吗?体育课的价值到底在哪呢?
案例二:2016年9月的一个下午,上四年级体育课,在集合整队的时候一个女生向我走来,神情非常严肃地跟我说:“老师,我妈妈要我跟你说一个问题。”
这把我吓了一跳,我想我体育课既没有骂学生,更没有打学生,难道还有哪里没有做好,或发生意外?我很担心,但是还是问她:“你妈妈要你告诉我什么问题呀?”
她说:“我妈妈说我不能在体育课中晒,我长大还要参加选美比赛呢!”
我听了简直大吃一惊,也感觉非常的新奇,这是第二个孩子跟我这样讲,头一个孩子说:“老师,在太阳晒,对皮肤不好,我才不想晒得跟你一样黑呢?”
我才感觉到我这个老师的榜样作用没有运用好,简直就是个反面教材,以至于学生不想以我为榜样,我或许该注意保养自己的皮肤了!
成人带着功利的思想看问题已经影响到孩子,让他们对体育的重要性处在一个模糊的位置,与此同时,望子成龙,视读书、应试、升学为唯一出路的观念在中国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令他们把孩子本应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以为“今天缺少的运动,日后还可以补回来”。在这样一个以成绩为中心的教育制度下,不仅家长,而且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对孩子过分的关爱,也许若干年后,民族要承受这份溺爱的教育带来的后果。
CCTV13新闻频道播出了《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体质如何“达标”》,白岩松作为评论人,采访了毛振明和孙云晓,总结出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不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很重视考试,考哪项就练哪项,考完就不玩了;一类是不喜欢体育运动,也不重视考试,对体育考试无所谓的态度;第三类是喜欢体育运动,抽时间挤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虽有体育考试和文化考试作为指挥棒,需要把学习和锻炼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应试变为兴趣培养,进行菜单式教学,让学生有可选择性,运动不是单纯锻炼身体,更是人格培养、团队合作,遵守规则,顽强意志的表现,点燃运动兴趣,通过竞技性对抗来教会学生如何遵守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毛振明说:“体育是人追求乐趣而传承的文化。”
学生现在的兴趣大多是听音乐、做游戏、聊天等等,节假日外出运动一小时的不足30%,教育的功利性需要国家的政策进行干预,相继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三个文件。
中国进入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把体育运动作为具体抓手和载体来凝聚校园精神,将体育所带来的体质健康、运动及技能和人格素质三位一体共同提高,要有大体育观视野,体育是唯一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驾驭自己身体的课程,同时驾驭了自己的思维和精神,体育兼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将体育教育视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灵魂。王栋生说:“最好的学校要有未来来评价”,美国所谓的“常春藤盟校”,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称誉,只不过是当初这些学校共同参加一个校际体育运动联谊比赛活动,锻炼身体只是体育的小用,培养精英才是体育的大用,而成为精英的一个特征就是“愿意”、“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而这些品格的养成在体育教育中会得到更多的彰显。
体育教育的轻重之分,不言而喻,望教育人、家长、社会舆论能给体育教育一个适合的位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前定位好体育的“栖息之所”。
关键词:体育教育;案例;轻重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2-1
案例一:今天上体育课的时候,碰巧是开家长会的日子,我在上体育课的整队过程中,一个家长径直向我来,我认识这个家长,也知道是班上哪个孩子的家长。这个孩子课上非常喜欢活动,体育成绩也非常棒,是我的得力助手,我以为她来找孩子有些事情要说,她却说:“老师,我能不能向你请个假?”我说:“可以呀。”我认为她要带孩子到班级拿东西或其他事情,但当时也在想,缺少一个助手帮我提醒同学,少了一个正能量。她却说:“儿子的脚不好,磨破了,让他休息一下,他还要准备健美操的比赛。”本来孩子不肯的,后来在家长的一再督促下,他突然之间一瘸一拐地向场地边走去。
在这个母亲看来,她分得清“轻重”,毕竟体育课的锻炼无所谓,多一节课少一节课都行,而她认为重要的是参加外面的健美操比赛,留十二分的精力进行健美操训练,也会提醒孩子要有所偏重,家长的想法和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某地区存在這样一种现象:体育中考考试是游泳100米达标即可拿30分满分,考试前,游泳馆爆棚,考试后,人去馆空,这个场景,这样的行为和做法就是大多数人对体育态度很好的诠释。这样能够养成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吗?体育课的价值到底在哪呢?
案例二:2016年9月的一个下午,上四年级体育课,在集合整队的时候一个女生向我走来,神情非常严肃地跟我说:“老师,我妈妈要我跟你说一个问题。”
这把我吓了一跳,我想我体育课既没有骂学生,更没有打学生,难道还有哪里没有做好,或发生意外?我很担心,但是还是问她:“你妈妈要你告诉我什么问题呀?”
她说:“我妈妈说我不能在体育课中晒,我长大还要参加选美比赛呢!”
我听了简直大吃一惊,也感觉非常的新奇,这是第二个孩子跟我这样讲,头一个孩子说:“老师,在太阳晒,对皮肤不好,我才不想晒得跟你一样黑呢?”
我才感觉到我这个老师的榜样作用没有运用好,简直就是个反面教材,以至于学生不想以我为榜样,我或许该注意保养自己的皮肤了!
成人带着功利的思想看问题已经影响到孩子,让他们对体育的重要性处在一个模糊的位置,与此同时,望子成龙,视读书、应试、升学为唯一出路的观念在中国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令他们把孩子本应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以为“今天缺少的运动,日后还可以补回来”。在这样一个以成绩为中心的教育制度下,不仅家长,而且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对孩子过分的关爱,也许若干年后,民族要承受这份溺爱的教育带来的后果。
CCTV13新闻频道播出了《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体质如何“达标”》,白岩松作为评论人,采访了毛振明和孙云晓,总结出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不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很重视考试,考哪项就练哪项,考完就不玩了;一类是不喜欢体育运动,也不重视考试,对体育考试无所谓的态度;第三类是喜欢体育运动,抽时间挤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虽有体育考试和文化考试作为指挥棒,需要把学习和锻炼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应试变为兴趣培养,进行菜单式教学,让学生有可选择性,运动不是单纯锻炼身体,更是人格培养、团队合作,遵守规则,顽强意志的表现,点燃运动兴趣,通过竞技性对抗来教会学生如何遵守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毛振明说:“体育是人追求乐趣而传承的文化。”
学生现在的兴趣大多是听音乐、做游戏、聊天等等,节假日外出运动一小时的不足30%,教育的功利性需要国家的政策进行干预,相继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三个文件。
中国进入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把体育运动作为具体抓手和载体来凝聚校园精神,将体育所带来的体质健康、运动及技能和人格素质三位一体共同提高,要有大体育观视野,体育是唯一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驾驭自己身体的课程,同时驾驭了自己的思维和精神,体育兼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将体育教育视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灵魂。王栋生说:“最好的学校要有未来来评价”,美国所谓的“常春藤盟校”,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称誉,只不过是当初这些学校共同参加一个校际体育运动联谊比赛活动,锻炼身体只是体育的小用,培养精英才是体育的大用,而成为精英的一个特征就是“愿意”、“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而这些品格的养成在体育教育中会得到更多的彰显。
体育教育的轻重之分,不言而喻,望教育人、家长、社会舆论能给体育教育一个适合的位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前定位好体育的“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