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简介重庆市渝北区双凤公园的概况,分析公园存在的不能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不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能体现出现代公园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等问题。结合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改造双凤公园的总体构思与原则,在水系、植被、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景观要素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使改造后的双凤公园呈现全新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 景观改造提升;双凤公园;重庆市渝北区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9.020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804.2256.0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8-4 22:56:00
公园景观改造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规划设计可以使公园景观焕然一新。双凤公园景观改造以与周边环境相和谐,展现重庆市文化环境特色为目标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改造,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挥。
1 项目概况
1.1 公园概况
双凤公园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两路双凤支路,地块西接双凤大道,东临210国道(机场高速),北接渝北区实验中学,南临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总用地26922 m2,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用地最高点海拔448.30 m,最低点海拔426.47 m,最大高差达12 m。西北侧的晚晴园现在是该片区主要市民活动场所,由于受用地影响目前已不能完全满足市民活动需求。目前用地范围内建筑已拆迁,场地基本平整。
1.2 现状分析
1.2.1 水系
公园中的主景为景观水系,但由于水面空间、驳岸缺少设计,以及缺乏体现水景的组景小品,没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使得整个公园趋于贫庸,没有突出文化特色和地域地理特征。
1.2.2 植物
目前双凤公园植被落叶太多,导致骨架不明显。二级乔木长势不佳,使得空间通透景观效果不明显。植物景观较为单一,植物景观层次不丰富,植物群体效果不佳,没有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让人体会不到植物的绿色生机;水生植物配置空间层次感不强,从陆地到湿生再到水生的渐变显得有些突兀和生硬,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总的说来,在植物配置方面缺乏美感,景观效益不明显。
1.2.3 道路系统
公园内的道路系统比较完善,在尺度和规划方面都比较合理。但有部分道路转折太多,不方便游人进入园区游览、观赏。有少数道路还是沙石,尚未进行铺装,因此需要调整和改善。
1.2.4 园林小品设施
公园原有的园林小品中,有一定的休息设施、卫生设施和娱乐设施,但这些设施陈旧老化,不够完善,色调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观赏性不高,从整个公园使用情况来考虑,存在一定问题。而公园里的建筑小品虽在建筑风格、功能布局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其标准不高,致使某些小品的功能单一。在公园内有一定的亮化设施,但设施不完善。在绿地上现有的石头草坪灯,其设置得比较突兀,无任何遮挡,且不具有地域特色。因灯具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形成不了亮点,不能让游人很好地分清地势和看清周围环境。并且从还原树本身的形态和色彩方面来看,现有灯具不能很好地突出植物配置的层次感和局部环境的清雅美。
2 改造总体构思
2.1 公园总体构思
(1)设计综合考虑人文因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各种亭、台、阁等景观小品的设置,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体系,在地势较低的东北侧设置地下停车场,既减小土方开挖,又充分考虑实际使用功效。
2.2 设计原则
(1)以游客的需求为基础,满足该地区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该地域城市性质、社会经济、气候等地方特点和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供一处温馨宜人的城市空间节点。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体布局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和环境景观空间之间的和谐。
(3)综合分析场地现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合理进行道路及竖向布置,做到土石方场内挖填平衡。充分挖掘用地潜力,多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停车位。总体布置综合考虑绿地、消防扑救和管网布置,满足规划、消防、节能、环保等要求。
(4)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执行“节能、省地、环保”的国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
3 景观要素改造方案
3.1 水系调整
水体是园林亮化中最好的设计载体,双凤公园原有水面空间缺少变化,并且景观层次差(见图1a),设计改造通过在湖中设置多种类型的生态浮岛,净化水质和增加景观观赏性(见图1b)。同时在湖边转角处增加木平台,眺望全园具有良好的视野,增强视觉感受。原有驳岸凌乱,生态性较差,此次改造用湿生植物代替硬质驳岸,取得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在湖面四周设置LED水下灯,灯光透过水面对湖沿景观树及建筑体进行灯光渲染,也可以作为夜晚水面边界的安全提示。
3.2 植被梳理
生态,是营造景观的灵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主要以观花、观叶、观姿植物营造园区。在大量保留现有植物的基础上,增加天竺桂、小叶榕等常绿树种,提高冬季的绿色面积。在水系附近把生长状况不良的植被全部换掉,增加种植云南黄素馨、栀子花、黄杨球等常绿地被植物,在增加常绿植物的同时可以制造花径和增加芳香气味。公园北入口不明显,植被被铁栏杆围合起来,与外界隔离开来,达不到统一的效果(见图2a)。通过在入口处增加景观置石,增强入口标志,并拆除铁栏杆,替换为低矮的木栅栏,种植一些灌木和花草,增强与外部环境的连接,达到拆墙透绿的效果;同時在树木种植过密区移除一些小树,降低树木郁闭度,增加空间通透性(见图2b)。 3.3 道路铺装改造
由于公园中原有铺装和场地不协调,脏乱(见图3a),在保留原有道路系统结构的设计下,对其面材进行了整体规划调整,将原有铺装换成青石板铺装、虎皮石冰裂纹或透水砖,更加突出生态环保和绿色更换的设计理念(见图3b)。整个双凤公园的道路铺装改造后,主要采用青石板、透水砖、鹅卵石三者相互搭配。在健身长廊区增加健身步道,健身步道采用卵石;人们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的效果;在人为践踏出来的小道上直接用铺砖铺成道路,方便游人行走。通过园路铺装的完善,可以提高路面的视觉效果,增强引导性。同时道路铺装做为公园成景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公园环境,还可以增加公园特色。
3.4 景观小品设施更新
在公园内设置导向标识系统,标识牌采用淡白加深蓝色的亚克力材料。这种材料有利于加工制作,给人以沉重的体量感,颜色自然清新,能够让游客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字体标识在浅白色平板上,有利于人们读取信息,方便识别。原有的景观雕塑小品较陈旧,色调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将雕塑小品更新,提高场地协调性;在原有草坪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LED照树灯,不仅起到还原树木本身形态和色彩的作用,其产生的剪影效果和溢光效果也是庭院灯所不可替代的。同时在树丛中添加图案造型灯,使得晚上也能看到植物的层次感和突显局部环境的美。
4 结语
公园景观改造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设计师运用准确的景观设计要素去营造一个既满足城市公园的特质,同时又对公园内已经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植物层次、合理的景观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保护与传承。重庆市渝北区双凤公园景观的改造设计就是在充分调查项目现状和城市居民对环境需求的基础上,营造一个舒适人性化的现代公共空间。
双凤公园景观改造项目对一些老公园的景观更新改造有如下启示。
(1)尊重历史,创新精神。尊重公园的原有历史背景和场地原貌,因为公园的改造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更新,改造应尽量保留场地的完整形态,除了在经济上能节约昂贵的拆除和重建的费用,还能保存场地的原有记忆,使场地的开发深度能兼顾到使用居民的接受程度。同时,避免景观出现“均质化”“趋同化”现象也显得重要,应把人文精神孕育在地域性的创新和创意的特质之中,与其他景观元素形成共栖、融合、相互衍生的关系,追加新的附属功能,也使原有公园的历史背景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完善景观序列,相互协调统一。建立完整的公园景观空间序列,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因为场地本身需要景观序列,通过地形的起伏变化,植物群落的层次以及建筑的空间转换,从而达到部分与整体在内部时空与功能上的统一性;场地的建设与改造还要考虑公园的周边环境,便于更加明确核心场地与周围形成有机的整体。
(3)设计与自然相结合。公园改造必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尽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和公园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新增树种尽量本土化,不仅不应该破坏自然,还要主动适应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质量。改造过程中尽量选用当地的原材料,少拆少建,适当扩充和拓展附加功能,不做形象工程,寻求最为适合的景观设计改造方案,以达到多方面的协调。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关键词 景观改造提升;双凤公园;重庆市渝北区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9.020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804.2256.0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8-4 22:56:00
公园景观改造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规划设计可以使公园景观焕然一新。双凤公园景观改造以与周边环境相和谐,展现重庆市文化环境特色为目标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改造,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挥。
1 项目概况
1.1 公园概况
双凤公园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两路双凤支路,地块西接双凤大道,东临210国道(机场高速),北接渝北区实验中学,南临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总用地26922 m2,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用地最高点海拔448.30 m,最低点海拔426.47 m,最大高差达12 m。西北侧的晚晴园现在是该片区主要市民活动场所,由于受用地影响目前已不能完全满足市民活动需求。目前用地范围内建筑已拆迁,场地基本平整。
1.2 现状分析
1.2.1 水系
公园中的主景为景观水系,但由于水面空间、驳岸缺少设计,以及缺乏体现水景的组景小品,没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使得整个公园趋于贫庸,没有突出文化特色和地域地理特征。
1.2.2 植物
目前双凤公园植被落叶太多,导致骨架不明显。二级乔木长势不佳,使得空间通透景观效果不明显。植物景观较为单一,植物景观层次不丰富,植物群体效果不佳,没有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让人体会不到植物的绿色生机;水生植物配置空间层次感不强,从陆地到湿生再到水生的渐变显得有些突兀和生硬,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总的说来,在植物配置方面缺乏美感,景观效益不明显。
1.2.3 道路系统
公园内的道路系统比较完善,在尺度和规划方面都比较合理。但有部分道路转折太多,不方便游人进入园区游览、观赏。有少数道路还是沙石,尚未进行铺装,因此需要调整和改善。
1.2.4 园林小品设施
公园原有的园林小品中,有一定的休息设施、卫生设施和娱乐设施,但这些设施陈旧老化,不够完善,色调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观赏性不高,从整个公园使用情况来考虑,存在一定问题。而公园里的建筑小品虽在建筑风格、功能布局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其标准不高,致使某些小品的功能单一。在公园内有一定的亮化设施,但设施不完善。在绿地上现有的石头草坪灯,其设置得比较突兀,无任何遮挡,且不具有地域特色。因灯具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形成不了亮点,不能让游人很好地分清地势和看清周围环境。并且从还原树本身的形态和色彩方面来看,现有灯具不能很好地突出植物配置的层次感和局部环境的清雅美。
2 改造总体构思
2.1 公园总体构思
(1)设计综合考虑人文因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各种亭、台、阁等景观小品的设置,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体系,在地势较低的东北侧设置地下停车场,既减小土方开挖,又充分考虑实际使用功效。
2.2 设计原则
(1)以游客的需求为基础,满足该地区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该地域城市性质、社会经济、气候等地方特点和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供一处温馨宜人的城市空间节点。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体布局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和环境景观空间之间的和谐。
(3)综合分析场地现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合理进行道路及竖向布置,做到土石方场内挖填平衡。充分挖掘用地潜力,多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停车位。总体布置综合考虑绿地、消防扑救和管网布置,满足规划、消防、节能、环保等要求。
(4)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执行“节能、省地、环保”的国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
3 景观要素改造方案
3.1 水系调整
水体是园林亮化中最好的设计载体,双凤公园原有水面空间缺少变化,并且景观层次差(见图1a),设计改造通过在湖中设置多种类型的生态浮岛,净化水质和增加景观观赏性(见图1b)。同时在湖边转角处增加木平台,眺望全园具有良好的视野,增强视觉感受。原有驳岸凌乱,生态性较差,此次改造用湿生植物代替硬质驳岸,取得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在湖面四周设置LED水下灯,灯光透过水面对湖沿景观树及建筑体进行灯光渲染,也可以作为夜晚水面边界的安全提示。
3.2 植被梳理
生态,是营造景观的灵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主要以观花、观叶、观姿植物营造园区。在大量保留现有植物的基础上,增加天竺桂、小叶榕等常绿树种,提高冬季的绿色面积。在水系附近把生长状况不良的植被全部换掉,增加种植云南黄素馨、栀子花、黄杨球等常绿地被植物,在增加常绿植物的同时可以制造花径和增加芳香气味。公园北入口不明显,植被被铁栏杆围合起来,与外界隔离开来,达不到统一的效果(见图2a)。通过在入口处增加景观置石,增强入口标志,并拆除铁栏杆,替换为低矮的木栅栏,种植一些灌木和花草,增强与外部环境的连接,达到拆墙透绿的效果;同時在树木种植过密区移除一些小树,降低树木郁闭度,增加空间通透性(见图2b)。 3.3 道路铺装改造
由于公园中原有铺装和场地不协调,脏乱(见图3a),在保留原有道路系统结构的设计下,对其面材进行了整体规划调整,将原有铺装换成青石板铺装、虎皮石冰裂纹或透水砖,更加突出生态环保和绿色更换的设计理念(见图3b)。整个双凤公园的道路铺装改造后,主要采用青石板、透水砖、鹅卵石三者相互搭配。在健身长廊区增加健身步道,健身步道采用卵石;人们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的效果;在人为践踏出来的小道上直接用铺砖铺成道路,方便游人行走。通过园路铺装的完善,可以提高路面的视觉效果,增强引导性。同时道路铺装做为公园成景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公园环境,还可以增加公园特色。
3.4 景观小品设施更新
在公园内设置导向标识系统,标识牌采用淡白加深蓝色的亚克力材料。这种材料有利于加工制作,给人以沉重的体量感,颜色自然清新,能够让游客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字体标识在浅白色平板上,有利于人们读取信息,方便识别。原有的景观雕塑小品较陈旧,色调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将雕塑小品更新,提高场地协调性;在原有草坪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LED照树灯,不仅起到还原树木本身形态和色彩的作用,其产生的剪影效果和溢光效果也是庭院灯所不可替代的。同时在树丛中添加图案造型灯,使得晚上也能看到植物的层次感和突显局部环境的美。
4 结语
公园景观改造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设计师运用准确的景观设计要素去营造一个既满足城市公园的特质,同时又对公园内已经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植物层次、合理的景观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保护与传承。重庆市渝北区双凤公园景观的改造设计就是在充分调查项目现状和城市居民对环境需求的基础上,营造一个舒适人性化的现代公共空间。
双凤公园景观改造项目对一些老公园的景观更新改造有如下启示。
(1)尊重历史,创新精神。尊重公园的原有历史背景和场地原貌,因为公园的改造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更新,改造应尽量保留场地的完整形态,除了在经济上能节约昂贵的拆除和重建的费用,还能保存场地的原有记忆,使场地的开发深度能兼顾到使用居民的接受程度。同时,避免景观出现“均质化”“趋同化”现象也显得重要,应把人文精神孕育在地域性的创新和创意的特质之中,与其他景观元素形成共栖、融合、相互衍生的关系,追加新的附属功能,也使原有公园的历史背景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完善景观序列,相互协调统一。建立完整的公园景观空间序列,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因为场地本身需要景观序列,通过地形的起伏变化,植物群落的层次以及建筑的空间转换,从而达到部分与整体在内部时空与功能上的统一性;场地的建设与改造还要考虑公园的周边环境,便于更加明确核心场地与周围形成有机的整体。
(3)设计与自然相结合。公园改造必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尽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和公园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新增树种尽量本土化,不仅不应该破坏自然,还要主动适应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质量。改造过程中尽量选用当地的原材料,少拆少建,适当扩充和拓展附加功能,不做形象工程,寻求最为适合的景观设计改造方案,以达到多方面的协调。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