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眼科,盲(失明)和视力损伤的情况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也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国目前主要致盲眼病有以下7种,这也是防盲治盲的重点,希望大家能多加了解,引起重视。
白内障
目前,我国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为40万人,而预计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有300万人。
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还会增加,因此白内障盲是防盲治盲最优先考虑的眼病。通过手术大多数白内障患者视力可以提高甚至恢复正常。
青光眼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致盲的第二位常见原因,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预防青光眼十分重要。
青光眼虽然不能治愈,但只要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在人群中筛查青光眼患者是早期发现青光眼切实可行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普及青光眼的知识,督促患者及早就诊。
角膜病
各种角膜病引起的角膜混浊也是我国致盲主要原因,其中以感染所致的角膜炎症为多见。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角膜炎是减少角膜病致盲的重要手段。
目前,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致盲的有效手段。
沙眼
沙眼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可预防的致盲眼病。
沙眼曾是我国致盲的最主要原因,经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沙眼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下降。但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沙眼仍是严重致盲眼病。我国现已实施手术、抗生素、清洁脸部、改善环境的防治策略,沙眼到2020年有望根治。
儿童盲
主要由维生素A缺乏、麻疹、新生儿结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眼病和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引起。
不同国家儿童盲的原因有所不同。在我国儿童盲主要是由先天性或遗传性眼病所致。
加强宣传、注意孕期保健、避免近亲结婚、开展遗传咨询、提倡优生优育,能有效地减少这类眼病发生。
屈光不正和低视力
我国是近视眼的高发地区。根据1998年在北京顺义区的一份调查,15岁男、女儿童近视眼的患病率分别达37.6%和55.0%,并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由于相当一部分应该配戴眼镜的人不能及时配戴眼镜,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屈光不正防治的研究,培训足够的验光人员,普及验光配镜设施,使屈光不正的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屈光矫正。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20年中,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急剧增加。
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合理控制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对于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有效的。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运动,进行恰当的干预可能会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后。
白内障
目前,我国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为40万人,而预计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有300万人。
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还会增加,因此白内障盲是防盲治盲最优先考虑的眼病。通过手术大多数白内障患者视力可以提高甚至恢复正常。
青光眼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致盲的第二位常见原因,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预防青光眼十分重要。
青光眼虽然不能治愈,但只要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在人群中筛查青光眼患者是早期发现青光眼切实可行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普及青光眼的知识,督促患者及早就诊。
角膜病
各种角膜病引起的角膜混浊也是我国致盲主要原因,其中以感染所致的角膜炎症为多见。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角膜炎是减少角膜病致盲的重要手段。
目前,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致盲的有效手段。
沙眼
沙眼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可预防的致盲眼病。
沙眼曾是我国致盲的最主要原因,经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沙眼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下降。但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沙眼仍是严重致盲眼病。我国现已实施手术、抗生素、清洁脸部、改善环境的防治策略,沙眼到2020年有望根治。
儿童盲
主要由维生素A缺乏、麻疹、新生儿结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眼病和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引起。
不同国家儿童盲的原因有所不同。在我国儿童盲主要是由先天性或遗传性眼病所致。
加强宣传、注意孕期保健、避免近亲结婚、开展遗传咨询、提倡优生优育,能有效地减少这类眼病发生。
屈光不正和低视力
我国是近视眼的高发地区。根据1998年在北京顺义区的一份调查,15岁男、女儿童近视眼的患病率分别达37.6%和55.0%,并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由于相当一部分应该配戴眼镜的人不能及时配戴眼镜,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屈光不正防治的研究,培训足够的验光人员,普及验光配镜设施,使屈光不正的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屈光矫正。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20年中,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急剧增加。
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合理控制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对于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有效的。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运动,进行恰当的干预可能会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