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课堂中落实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l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学生劳动综合素养。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格方面作出努力:剖析时政热点,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寻找教材结点,培养学生劳动热情;架构活动支点,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凸显创新亮点,提升学生劳动品质。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8-005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3月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劳动育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为学科教学渗透劳动育人指明了方向。
  一、剖析时政热点,强化学生劳动意识
   劳动意识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劳动认识和劳动自觉。当前,人们对劳动教育存在偏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轻视体力劳动,认为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高尚。因此,劳动育人首先要强化劳动意识。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改变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随意践踏劳动成果等令人担忧的现状,才能为劳动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宣讲所谓的劳动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社会发展以及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为此,教师要关注时政热点,挖掘时政热点中的劳动育人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深度剖析时政热点,找准学生厌恶劳动的深层原因,才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小人物大新闻”环节。新闻里有在高寒缺氧的边防驻点守卫的战士,他们远离家乡日夜保卫祖国;有在车站、景区执勤的武警官兵、保安人员,他们履行职责用心守护百姓平安;有在手术台上与“死神”斗争的医护人员,他们珍视生命、忘我工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性质,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劳动性质不同,岗位职责不同。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与新闻人物,逐渐明白正是这些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守护岁月静好,用自己的任劳任怨换得万家幸福,这会让学生学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劳动者,增强劳动意识,认识劳动的价值。
  二、寻找教材结点,培养劳动热情
   勞动热情不仅意味着对劳动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赋有浓烈的感情,更在于对劳动有行动的自觉。通过教师的引导,不少学生明白了劳动的意义,也会对自己在劳动场合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的行为进行反思。可见学生的劳动意识被唤醒后,尤其对劳动价值和定义有了深刻理解之后,就会激发劳动热情,之后,教师要引导其付诸行动。因此,劳动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劳动热情,更应引导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日常劳动中,促进全面健康地发展。
  教师要重视教材处理与劳动价值引领,重视教材知识与劳动教育的重组和融合,找准学生消极劳动的原因,点燃学生内心的劳动热情。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第一节“家的意味”中有关于“孝”文化的话题。通过对如何尽孝的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孝亲敬长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承担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课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经常在班级群中反馈自己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爱做家务劳动的习惯。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深挖教材中与劳动相关的内容,不失时机加以引导,才能使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
  三、架构活动支点,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拓宽社会实践的教学途径,发挥学科德育的特殊功能已成为新时代教师的应然要求。为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生活,架构活动支点,直面学生实践劳动的“弱点”,才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生活即教育,教师可以抓住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设计具有节日特色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会劳动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中秋节设计教育实践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月饼共庆中秋佳节,品尝劳动的成果,实现“家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为无法回家团聚的远方亲人制作一张贺卡,送上深情的祝福,实现“人圆”。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家乡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祖国的伟大,实现“国圆”。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劳动纳入学科考评,这种方式既激励学生勤于劳动又可为他人树立劳动标杆。例如,教师开设“劳动银行”,鼓励学生劳动打卡赚积分,每月评选“劳动先进个人”或“杰出劳动人物”;或者发放假期实践记录本,要求学生将自己劳动的优美身姿和劳动感悟记录在册,要求他们每学期期末进行展示。教师还可以融合多方资源,带领学生开拓第二课堂。例如,通过本地区优质企业、果蔬种植园、福利院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慰问老人、志愿服务等。
  四、凸显创新亮点,提升劳动品质
   纵观历史,许多优秀劳动者身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攻坚克难的开拓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值得学生尊敬与学习。注目今朝,全球工业革命4.0的热浪奔涌而至,创造性劳动呼之欲出,创新型人才应运而生,新时代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一代需要辛勤劳作,更需要睿智创新;需要诚实劳动,更需要革新图强。因此,教师要契合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着眼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凸显创新亮点,直击学生创造劳动的“难点”,提升学生劳动品质。
   一方面在课堂内,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创造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如,教学“中华文化根”一课时,教师可创设“小小设计师”环节,首先展示中华服饰,让学生感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然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优化服饰并分享设计意图及蕴含的时代价值,学生在此过程中享受创作的喜悦,理解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创造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面向国际的中华服饰推广活动方案并说明设计思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还提高了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在课堂外,教师要开展丰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教师应通过积极开展校园科技节、开设人工智能技术系列讲座、开放模拟科学实验室等方式,让学生在科技体验中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创新素养。
  (张欢,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学校,江苏 南通 226100)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910/c64094-30284598.html,2018-09-10.
  [2] 新华网.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http://china.chinadaily.com.cn/a/201903/19/WS5c9036afa31010568bdd03b1.html,2019-03-19.
  实习编辑:刘 恋
其他文献
针对全日制高职在校生和百万扩招社会生的差异,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类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探究。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重新定义“类同课异构”,分析了采用“类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介绍了“类同课异构”的教学实施过程,并从实践中总结了这一方法的效果,创新了教学模式。
连续5年7月相约,助力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之路。2021年7月12日—1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论坛》杂志社举办的第五期“课题研究与教育论文撰写高级研修班”在华中师范大学如期开班。为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学员的不同研修需求,本次研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课程在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线上课程通过网络向研修学员实时直播。来自北京、浙江、安徽、四川、广东、湖北、湖南等省市的3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50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其中,1400余名教师在各地教育局、教科院及学校等参训单位的
在聚乙二醇二胺(NH2-PEG-NH2)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GODs)表面以酰胺键偶联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分子,之后将Gd3+离子与其进行配合,得到了GODs-Gd(DTPA)复合纳米粒子,然后再通过酰胺键在GODs-Gd(DTPA)的表面修饰叶酸(FA)靶分子,最后进一步将阿霉素(DOX)通过π-π堆垛吸附在造影剂的表面,制备了FA/GODs-Gd(DTPA)/DOX荧光/MRI双模态靶向肺癌细胞成像诊疗试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1.在显著位置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1处公益广告;中小学校校园、教室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学生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在显著位置展示学生守则。3.有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栏,有反映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安排和落实情况的文字、图片资料、校风校训、校园文化的宣传标语、展板、文化墙等载体(每个方面至少有1处)。
2021年6月6日是第七个全国放鱼日。今年放鱼日河南省主会场在三门峡市黄河风景区一号码头举行,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次增殖放流活动是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三门峡市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王载文等省市领导及沿黄有关市县渔政执法人员、渔民代表、学生代表及新闻媒体等4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PPP作为近年来我国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运作模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加强了对PPP模式的指引,社会资本方的PPP业务相关监管规定和法律环境有所变化,运作方式也更为多样化,财政部近期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社会资本方对PPP项目合同的相关会计处理,将对PPP项目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会计处理结果对PPP项目公司融资、税务等的影响,并提出切实的应对建议。
种业是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进一步促进黄河鲤关键育种技术创新,加强育种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河南省水产种业的转型与升级,河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于5月25日召开了黄河鲤育种创新学术研讨暨工作推进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使用更加便捷。将历史图片运用到历史复习课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活力。在开展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深度探究重点问题。基于复习课的要求,教师可以围绕主题,通过图说历史构建史实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思维。
设计、合成了硝基咪唑衍生物N,N’-二甲基-5-硝基-2,2’-联咪唑(L)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u(L)(Ac)2]2(1)和[Ag(L)(NO3)·H2O(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醋酸根桥联的五配位双核Cu(Ⅱ)浆轮笼型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固体荧光光谱、电喷雾质谱、摩尔电导率及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2进行了性质表征,初步确定了其结构可能为二配位的线型单核配合物。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黏度法分析
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正如火如荼,这为地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推进“互联网+”、云技术等新时期的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联盟结合,逐渐走向“智慧云联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云联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文章基于对这种“智慧云联盟”内涵的理解,从建设方式、资源内容、维护机制等方面对其构建模式进行探讨,使其满足当前师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