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阅读;养成教育;教育方法;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1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强大,希望在于教育。作为教师,就应该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火炬手一样,用自己对教育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把梦想和希望一棒接一棒传递下去。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让学生享受幸福童年,让理想教育的梦想飞扬。
让书香陶冶师生的情操
“让书香感动心灵,用经典滋润人生”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教育应当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从当校长开始,我就鼓励师生多买书,多读书,并建立班级图书角,规定教师每学期必须至少订阅一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杂志,读一本教育专著。我还将自己读到的好文章以校长寄语的形式复印分发给每位教师“共享”。
为了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学校将每天晨读和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定为阅读时间,让师生沉醉于书香之中。如今,读书已经成为了我校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几乎每个学生的桌头上都摆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收获命运。让孩子先做人,再做学问,这是我经常对老师们讲的一句话。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每班印发《平安歌谣》《文明礼仪三字歌》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白“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非礼勿行”的道理。让孩子们从写好字、说好话、唱好歌、做好值日等细微处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学生
现在,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家长期望高,老师压力大,面临升学、择校、选班等竞争,往往不堪重负,加之日常交往中的心理矛盾,家庭、学校不得法的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单亲家庭教育缺位等原因,使学生产生叛逆情绪、自闭孤独或者厌学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负重感需要及时调节和释放。每学期我们都由专人担任毕业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原因、拟对策,选用感人故事解开学生心结,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随着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我们组织开展了“同在蓝天下”帮扶活动和“手拉手”阳光系列活动,各班建起了 “亲情港湾”,班主任老师任本班留守、流动儿童的代理家长。号召全校师生为生活困难的留守、流动儿童捐钱捐物,还组织班上同学为留守、流动儿童过生日等,既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又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为这个特殊群体筹建了温馨的“心灵小屋”和“留守之家”,让他们在专职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洒满阳光
让孩子具有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我们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坚持“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走出了一条突出特色、全面参与的阳光体育之路。
学校在坚持上好“三操”、“两课”活动的同时,精心设计体育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设计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小型团体体育活动,并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和运动体育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内、课外的活动中掌握技能、益智益德。
在课间十分钟,操场上随处可见学生玩耍的身影。同学们跳绳的跳绳,跳舞的跳舞……整个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用艺术滋养学生心灵
青少年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面对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成长的那粒种子呢?我们借助艺术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如虎添翼,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我校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母亲节”的“妈妈辛苦知多少”感恩系列活动,“祖国发展我成长”的艺术展演活动等,篮球队、乒乓球训练队、二胡班、舞蹈队、阳光合唱团、绘画兴趣班、安塞腰鼓队、 “雏鹰”鼓号队、艺术体操队都是学校校园艺术活动的亮点。各种有益的兴趣活动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生命才能充满活力,绽放智慧的光芒。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1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强大,希望在于教育。作为教师,就应该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火炬手一样,用自己对教育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把梦想和希望一棒接一棒传递下去。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让学生享受幸福童年,让理想教育的梦想飞扬。
让书香陶冶师生的情操
“让书香感动心灵,用经典滋润人生”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教育应当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从当校长开始,我就鼓励师生多买书,多读书,并建立班级图书角,规定教师每学期必须至少订阅一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杂志,读一本教育专著。我还将自己读到的好文章以校长寄语的形式复印分发给每位教师“共享”。
为了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学校将每天晨读和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定为阅读时间,让师生沉醉于书香之中。如今,读书已经成为了我校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几乎每个学生的桌头上都摆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收获命运。让孩子先做人,再做学问,这是我经常对老师们讲的一句话。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每班印发《平安歌谣》《文明礼仪三字歌》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白“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非礼勿行”的道理。让孩子们从写好字、说好话、唱好歌、做好值日等细微处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学生
现在,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家长期望高,老师压力大,面临升学、择校、选班等竞争,往往不堪重负,加之日常交往中的心理矛盾,家庭、学校不得法的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单亲家庭教育缺位等原因,使学生产生叛逆情绪、自闭孤独或者厌学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负重感需要及时调节和释放。每学期我们都由专人担任毕业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原因、拟对策,选用感人故事解开学生心结,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随着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我们组织开展了“同在蓝天下”帮扶活动和“手拉手”阳光系列活动,各班建起了 “亲情港湾”,班主任老师任本班留守、流动儿童的代理家长。号召全校师生为生活困难的留守、流动儿童捐钱捐物,还组织班上同学为留守、流动儿童过生日等,既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又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为这个特殊群体筹建了温馨的“心灵小屋”和“留守之家”,让他们在专职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洒满阳光
让孩子具有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我们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坚持“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走出了一条突出特色、全面参与的阳光体育之路。
学校在坚持上好“三操”、“两课”活动的同时,精心设计体育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设计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小型团体体育活动,并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和运动体育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内、课外的活动中掌握技能、益智益德。
在课间十分钟,操场上随处可见学生玩耍的身影。同学们跳绳的跳绳,跳舞的跳舞……整个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用艺术滋养学生心灵
青少年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面对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成长的那粒种子呢?我们借助艺术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如虎添翼,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我校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母亲节”的“妈妈辛苦知多少”感恩系列活动,“祖国发展我成长”的艺术展演活动等,篮球队、乒乓球训练队、二胡班、舞蹈队、阳光合唱团、绘画兴趣班、安塞腰鼓队、 “雏鹰”鼓号队、艺术体操队都是学校校园艺术活动的亮点。各种有益的兴趣活动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生命才能充满活力,绽放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