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道统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一篇篇课文既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语言是形式,思想是内容,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当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之后,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提倡采取“有机渗透式”的方法来进行,废止采取“穿靴戴帽式”的方法来进行。这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辨证统一。即所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
  文道统一,是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文”与“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联系,但又不能替代。语文学科的特点及“道”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硬灌,不能贴标签式,不能注入,必须进行有机地“渗透”。唯此“渗透”,才可使“传道”与“授业”携手并进,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呢?
  一、通过让学生品词析句,体会和感知语言文字,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众所周知,每一篇文章,其内在的思想内容寓于字里行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能立足于文,以文载道,披情入文,文道兼收,两者不可偏颇。也就是说,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作者的思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这就是“道”之所在。而这一切更集中、更突出的是蕴含在文章的一些字、词、句、段中。这些关键的字、词、句、段就是“文”与“道”的联系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联系点,让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入手,引导学生反复地琢磨、品味、赏析和感知这些语言文字,使文道有机地进行渗透和统一。读一篇文章,理解字词句和领会思想内容是一致的。只有抓住文章的字词句进行反复品味、赏析和感知,才能较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例如我们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文之时,其中文中谈到当清朝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之后,帝国主义却出来“阻挠”、“要挟”、“嘲笑”。这三个词是理解“当时情况”的主导词,应当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品味它们。如教学“嘲笑”一词,可以这样提问学生:谁嘲笑谁?嘲笑什么?为什么嘲笑?怎样嘲笑?敌人的嘲笑说明了什么?面对帝国主义的嘲笑,詹天佑的态度怎样?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不仅理解了“嘲笑”的意思和用法,而且对全篇的时代背景有了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思想感情得以熏陶:对祖国积贫积弱的痛心,对帝国主义者丑恶行径的愤慨,对詹天佑爱国主义精神的敬仰。
  二、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受到美的熏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能发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情感。尤其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以读代讲。因为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凭语感去“破译”。“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对语言文字的“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只有通过“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读”对培养语感有独特的作用。学生的语感能力越强,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读”就是用语言文字的符号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反復读,反复刺激,学生就能逐渐领悟课文的内容,受到美的熏陶,感情得到陶冶,以至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以读传情,以读悟情是教师在语文课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通过现代的电教手段,努力创设一定的感染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震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创设感染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获得深切的内心体验和强烈的情感陶冶。只有激起学生的情感震动,启动学生的情感闸门,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电脑、图片、摄影、幻灯、音乐,加上语言描绘、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渲染浓厚的气氛,使学生耳濡目染,进入情境,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将周总理的遗像安置在缀有白花的万年青之中。上课开始之时,哀乐渐起,教师以深沉的导语引入新课,以深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送别的场景。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次次以沉痛哀悼、深切怀念和异常崇敬之情朗读课文,并以总理与工人、农民、解放军、小学生在一起的画片促成学生强烈的感情反差。学生在如此强烈的情感氛围中禁不住泪流满面。此时,教师顺着学生的感情脉搏,请他们思考:总理为什么能受到全国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对他的逝世,人民为什么会如此悲痛?当学生体会到总理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以后,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向总理汇报!教师的话语,代表着学生的心声,学生怎么会不愿意接受教育并化作实际的行动呢?
  归根结蒂,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小学语文教师担负着知识的灌输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和有机结合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即我们教师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培养出一批批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实践训练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关键词】传授知识 教给方法 形成经验 养成习惯 学习的主人  韩愈的《师说》里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出了老师这种职业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习者的角度看,它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合作促成他們对于人与人相互依赖关系的同
期刊
小学生只有识字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活动。识字教学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识字为主。要学习两千个字左右。因此,要完成这个识字任务,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動力,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
期刊
[文摘]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框架,人文性的血肉,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师生之间才能创造出鲜活的语文课堂,才是语言教学追寻的目标。在语言训练中彰显人文性,要找准 “点”; 在入情入境的读中彰显人文性;在语言训练中彰显人文性,课堂中评价要“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体验 人文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框架,人文性是血肉,二者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