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对患者的心肺复苏康复情况以及再次心肌梗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下的康复有效率和再次心肌梗死率。结果: 比较发现,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后护理康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次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再次心肌梗死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康复;再次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5-0077-01
心脏骤停在临床上有着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病发率等特点,在急诊内科属于常见病[1]。心脏骤停主要是指心脏出现排血终止、突然停止跳动、射血功能停止等症状,不仅会在短时间内引发不可逆的损害,还会导致呼吸停止,从而引起重要的脏器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导致心脏骤停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并且情况复杂,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类疾病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我院为研究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对患者的心肺复苏康复情况以及再次心肌梗死率的影响,选取了4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资料齐全;②患者检查结果均为血压检测不到、呼吸停止、脉搏消失。
排除标准:伴有①血液性疾病;②精神类疾病;③免疫性疾病;④肝肾疾病;⑤心肺疾病患者。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5;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9.4±2.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例,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肺栓塞患者1例,颅脑外伤患者4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6;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1.4±2.3)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5例,肺栓塞患者2例,颅脑外伤患者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配合值班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
a建立急诊护理干预小组:选取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护理人员成立小组,组长定期组织进行培训学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档案,制定相应护理方案。
b病房护理:时刻保持病房的整洁舒适以及适宜的温湿度,保障患者治疗环境的良好。
c心电监护: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尽早发现患者高危心电图表现,做好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的准备。
d气道与脑部复苏: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气道的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的气道处于湿润状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确保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家属将湿毛巾敷于患者的头部和颈部,以此来降低患者的脑氧代谢率,从而降低患者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损伤的概率[3]。
e心理疏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主动沟通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压力,加强患者恢复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有效率,康复效果包括:显效:症状明显消失,患者精神状况良好,没有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效:症状以及精神状况均有改善,有轻微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症状无变化,存在多种并发症。
康复有效率为(显效例數+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心肌梗死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后康复有效率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心肌梗死率
比较两组护理后情况,观察组未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10.0%)再次心肌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骤停患者因为射血功能降低以及心脏功能停止而出现缺血缺氧症状,因而出现瞳孔散大、意识丧失等表现,不仅会增加室速和室颤等疾病的发生概率,还会提高致死率和病残率[4]。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及时有效为患者提供治疗、急救以及护理措施,降低了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康复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5]。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再次心肌梗死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丽珍.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16):165.
[2]杨伟霞.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4):2261-2263.
[3]李小可.急诊护理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07):746.
[4]王万东,刘利梅.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6):49-50.
[5]钟南媛,杨娟娟.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6):266-267.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康复;再次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5-0077-01
心脏骤停在临床上有着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病发率等特点,在急诊内科属于常见病[1]。心脏骤停主要是指心脏出现排血终止、突然停止跳动、射血功能停止等症状,不仅会在短时间内引发不可逆的损害,还会导致呼吸停止,从而引起重要的脏器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导致心脏骤停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并且情况复杂,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类疾病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我院为研究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对患者的心肺复苏康复情况以及再次心肌梗死率的影响,选取了4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资料齐全;②患者检查结果均为血压检测不到、呼吸停止、脉搏消失。
排除标准:伴有①血液性疾病;②精神类疾病;③免疫性疾病;④肝肾疾病;⑤心肺疾病患者。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5;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9.4±2.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例,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肺栓塞患者1例,颅脑外伤患者4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6;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1.4±2.3)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5例,肺栓塞患者2例,颅脑外伤患者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配合值班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
a建立急诊护理干预小组:选取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护理人员成立小组,组长定期组织进行培训学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档案,制定相应护理方案。
b病房护理:时刻保持病房的整洁舒适以及适宜的温湿度,保障患者治疗环境的良好。
c心电监护: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尽早发现患者高危心电图表现,做好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的准备。
d气道与脑部复苏: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气道的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的气道处于湿润状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确保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家属将湿毛巾敷于患者的头部和颈部,以此来降低患者的脑氧代谢率,从而降低患者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损伤的概率[3]。
e心理疏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主动沟通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压力,加强患者恢复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有效率,康复效果包括:显效:症状明显消失,患者精神状况良好,没有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效:症状以及精神状况均有改善,有轻微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症状无变化,存在多种并发症。
康复有效率为(显效例數+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心肌梗死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后康复有效率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心肌梗死率
比较两组护理后情况,观察组未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10.0%)再次心肌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骤停患者因为射血功能降低以及心脏功能停止而出现缺血缺氧症状,因而出现瞳孔散大、意识丧失等表现,不仅会增加室速和室颤等疾病的发生概率,还会提高致死率和病残率[4]。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及时有效为患者提供治疗、急救以及护理措施,降低了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康复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5]。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再次心肌梗死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丽珍.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16):165.
[2]杨伟霞.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4):2261-2263.
[3]李小可.急诊护理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07):746.
[4]王万东,刘利梅.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6):49-50.
[5]钟南媛,杨娟娟.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6):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