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意如何伸张,民心如何表达,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当前的官场小说,都是一种从侧面传来的重要信息。
官场,一个神秘而又复杂的独特世界;官员,一种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的生活角色。近几年来,关于描写官场题材的小说,以其现实性和通俗性成为大众阅读热点。
当政者应省察官场文学流行背后的深刻社会心理
官场小说演变发展至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上世纪90年代,反腐败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官场小说也开始盛行。转眼,10年过去。10年里,官场小说在市场上和读者中保持着较强的号召力。当年,陆天明的《省委书记》一个月就发行了25万册;而周梅森的《至高利益》、《中国制造》,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等,不管有没有拍成电视剧,几乎每部小说的出版发行都会掀起一个不大不小的畅销热潮,尤其深受执政官员们的喜爱。现在,《市长秘书》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网络上的讨论跟帖如潮。虽然小说是以一个秘书的眼光写他的先后两任上级领导,不过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群众的目光,背后有读者犀利的意愿。而更重要的,还有它所反映的心态、思考和追求。
20多年前,柯云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新星》,写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也可以说是较早的官场小说。它描写新任县委书记李向南排除原县长顾荣及其腐败利益集团的阻力,励精图治,推进改革的过程。然而这部小说引起了争议,因为它推崇的仍然是“清官政治”、权谋文化。恶人不是天生的。老县长顾荣在20年前也是一位清官,而我们不能保证“新星”李向南20年后就不会变坏。实际上,从现在揭露的那些腐败犯罪干部来看,他们差不多都有一个光荣的过去,人们由此不禁要深思。
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差不多是同时进行的。与此同步的还有中国的文艺创作。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人民大众对于社会公正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揭露腐败成为文学的主旋律之一,《抉择》、《绝对权力》、《国家公诉》、《国画》、《沧浪之水》及目前看到的《市长秘书》在不同时期流行,便是证明。这股叙事之风还蔓延到了影视界,大量的表达宫廷和封建官场斗争的电视剧,照样有着很高的收视率。惩恶扬善,天道有报,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反映着普遍的民心。这类电视剧的成败得失,自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梳理,譬如,它们有多少是不自觉地传递了封建文化,又有多少表达了人类永恒的道德立场。但有一点差不多可以肯定,人们欣赏历史故事,是与现实相联系参照着阅读和观看的。而在这股文学(文艺)潮流背后的深刻的社会心理的根源,则是当政者不能不省察的。
官场小说受欢迎的原因
一些著名的官场小说作者都有过官场经历。这些作家在从政经验中的体验和观察,在他们的作品中透露出来,对与官场隔了一层铁幕的普通读者而言,自然很有吸引力。
有人说,现在官场小说流行是因为我们党的文艺政策更为宽松了。此说又对也不对,因为党和政府坚持反腐败与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张平的小说《抉择》受到有关领导肯定后改编成电影,改名为《生死抉择》,便是进一步切中了要害。以往反腐官场小说通常都有一位力挽狂澜的正面主人公,现在的创作往往没有。我认为这未必是一种缺点或退步。因为即使没有突出的正面人物,它也有一个潜在的叙事主人公,代表着正义感和人民的价值立场与读者交流。《市长秘书》的好处在于作品没有简单化,而是把人物当作人来描写,而且还有大量的心理刻划。现在,知识分子习惯于批评体制,而阎真的《沧浪之水》的主要优点我认为则是表达了一种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和反思精神。当前知识分子不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各级官员差不多也都是知识分子。任何体制都是一种集体的建构,我们在批评体制的时候,实际上并不能把自己排除在外。
官场小说何以成了反腐破案小说
我国的官场文化源远流长。比较起来,在私有制及不同经济形态、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的条件下,如何建立国家领导机制与如何反腐败,现在差不多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和课题。腐败现象、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其背后都是监督不力的权力。我们现在努力要建立起一种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的机制,却并没有一种事实上能把不合格干部撤换下来的机制。一旦为官,终生为官。虽然能上能下的概念早就提出,可事实上却只有到退休年龄或犯罪程度时领导干部才会下台,因此,干部演变以此为临界点,一部分官场小说成了反腐破案小说。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是我们的目标。文明不仅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生活方式,文明更是一种制度。民意如何伸张,民心如何表达,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当前的官场小说,都是一种从侧面传来的重要信息。(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声音
我认为,官场小说与民国时期的“黑幕小说”相类似,展示罪恶和官员的腐败生活。政治有如铁幕,有人捅开一点,大家就很爱看。所以,官场小说一开始流行,就跟满足了这种窥视心理有关。官场小说要有出路,我觉得要向政治小说转变,要有勇气触碰那些最坚硬的问题。
——文学评论家解玺璋
作为执政官员,我很喜欢看官场文学,因为它很真实,与现实结合得很紧密,就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书中揭露的腐败现象看了后会受到强烈震撼,对自己也是个很好的教育和警示。
——四川省攀枝花市一位政府官员
官场,一个神秘而又复杂的独特世界;官员,一种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的生活角色。近几年来,关于描写官场题材的小说,以其现实性和通俗性成为大众阅读热点。
当政者应省察官场文学流行背后的深刻社会心理
官场小说演变发展至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上世纪90年代,反腐败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官场小说也开始盛行。转眼,10年过去。10年里,官场小说在市场上和读者中保持着较强的号召力。当年,陆天明的《省委书记》一个月就发行了25万册;而周梅森的《至高利益》、《中国制造》,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等,不管有没有拍成电视剧,几乎每部小说的出版发行都会掀起一个不大不小的畅销热潮,尤其深受执政官员们的喜爱。现在,《市长秘书》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网络上的讨论跟帖如潮。虽然小说是以一个秘书的眼光写他的先后两任上级领导,不过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群众的目光,背后有读者犀利的意愿。而更重要的,还有它所反映的心态、思考和追求。
20多年前,柯云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新星》,写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也可以说是较早的官场小说。它描写新任县委书记李向南排除原县长顾荣及其腐败利益集团的阻力,励精图治,推进改革的过程。然而这部小说引起了争议,因为它推崇的仍然是“清官政治”、权谋文化。恶人不是天生的。老县长顾荣在20年前也是一位清官,而我们不能保证“新星”李向南20年后就不会变坏。实际上,从现在揭露的那些腐败犯罪干部来看,他们差不多都有一个光荣的过去,人们由此不禁要深思。
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差不多是同时进行的。与此同步的还有中国的文艺创作。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人民大众对于社会公正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揭露腐败成为文学的主旋律之一,《抉择》、《绝对权力》、《国家公诉》、《国画》、《沧浪之水》及目前看到的《市长秘书》在不同时期流行,便是证明。这股叙事之风还蔓延到了影视界,大量的表达宫廷和封建官场斗争的电视剧,照样有着很高的收视率。惩恶扬善,天道有报,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反映着普遍的民心。这类电视剧的成败得失,自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梳理,譬如,它们有多少是不自觉地传递了封建文化,又有多少表达了人类永恒的道德立场。但有一点差不多可以肯定,人们欣赏历史故事,是与现实相联系参照着阅读和观看的。而在这股文学(文艺)潮流背后的深刻的社会心理的根源,则是当政者不能不省察的。
官场小说受欢迎的原因
一些著名的官场小说作者都有过官场经历。这些作家在从政经验中的体验和观察,在他们的作品中透露出来,对与官场隔了一层铁幕的普通读者而言,自然很有吸引力。
有人说,现在官场小说流行是因为我们党的文艺政策更为宽松了。此说又对也不对,因为党和政府坚持反腐败与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张平的小说《抉择》受到有关领导肯定后改编成电影,改名为《生死抉择》,便是进一步切中了要害。以往反腐官场小说通常都有一位力挽狂澜的正面主人公,现在的创作往往没有。我认为这未必是一种缺点或退步。因为即使没有突出的正面人物,它也有一个潜在的叙事主人公,代表着正义感和人民的价值立场与读者交流。《市长秘书》的好处在于作品没有简单化,而是把人物当作人来描写,而且还有大量的心理刻划。现在,知识分子习惯于批评体制,而阎真的《沧浪之水》的主要优点我认为则是表达了一种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和反思精神。当前知识分子不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各级官员差不多也都是知识分子。任何体制都是一种集体的建构,我们在批评体制的时候,实际上并不能把自己排除在外。
官场小说何以成了反腐破案小说
我国的官场文化源远流长。比较起来,在私有制及不同经济形态、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的条件下,如何建立国家领导机制与如何反腐败,现在差不多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和课题。腐败现象、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其背后都是监督不力的权力。我们现在努力要建立起一种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的机制,却并没有一种事实上能把不合格干部撤换下来的机制。一旦为官,终生为官。虽然能上能下的概念早就提出,可事实上却只有到退休年龄或犯罪程度时领导干部才会下台,因此,干部演变以此为临界点,一部分官场小说成了反腐破案小说。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是我们的目标。文明不仅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生活方式,文明更是一种制度。民意如何伸张,民心如何表达,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当前的官场小说,都是一种从侧面传来的重要信息。(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声音
我认为,官场小说与民国时期的“黑幕小说”相类似,展示罪恶和官员的腐败生活。政治有如铁幕,有人捅开一点,大家就很爱看。所以,官场小说一开始流行,就跟满足了这种窥视心理有关。官场小说要有出路,我觉得要向政治小说转变,要有勇气触碰那些最坚硬的问题。
——文学评论家解玺璋
作为执政官员,我很喜欢看官场文学,因为它很真实,与现实结合得很紧密,就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书中揭露的腐败现象看了后会受到强烈震撼,对自己也是个很好的教育和警示。
——四川省攀枝花市一位政府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