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信息化条件下军校创新人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检测与评价功能。本文立足教学考试的实践,着眼于军队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图从考试的命题范围、考核内容、考试形式以及考试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考试改革的创新之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合格的军队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思想政治考试改革创新人才
在信息化条件下,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只有正确的、科学的、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考试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促进学员创新能力的发展。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从命题内容、考试形式、评价模式等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着学员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必然导致“学不致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更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现行考试的主要弊端及影响
(一)命题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忽视对学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测量和评价
主要表现在命题内容偏窄,大多局限于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几年没有变化,试题更新慢,无法容纳更多的新内容、新知识;记忆性内容所占比重过大,内容封闭。考卷内容和所学的知识相比十分有限,一份试卷,往往不能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一张纸定高低,以部分知识的考核来代替全部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考查学员能力、素质及学员吸收新知识的水平,无助于引导学员创新性学习。
(二)考试的形式单一、封闭、刻板
主要表现在考试形式单一化,即基本为闭卷式,不重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评定单一化,即单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查学员的整个能力,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考试题型往往是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等常规性、记忆性的问题,导致学员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过就忘,造成学员定势思维的惯性。这种“一考定成败”的模式,导致学员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既不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使其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利于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评价模式与培养创新人才背道而驰
在成绩评价方式上。由于考试方式的单一与考试命题内容的片面,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没有体现对学员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考核,使得记忆力成为考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教员事先作好标准答案,采分点,评卷以学员回答问题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作为评价标准,而往往忽视学员对整个问题的全面思考、深入分析和评判、以及其个人独特的见解等。这样必然使学员的想象力、分析力、判断力被考试所束缚,扼杀了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这既不利于学员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也必然导致考试的作用与我们教育的目标相背离,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全面考核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的创新思维、潜在素质要想从考核中体现出来更是无从说起。
二、着眼创新人才培养,深化考试改革
(一)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
实施创新人才教育与培养要对传统的考试观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员认识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员实践能力的观念转变,树立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的核心是人本性的发展,即引导和启发学员发现人类自身乃至个人的价值,逐步完善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学员为主体,一切为学员的全面发展服务,消除影响学员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障碍,为学员营造一个开放、科学的求学环境,培养学员创新意识,激发学员的创新欲望,为学员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实现以教员为主体向以学员为主体转变,构建以人为本,以学员为核心,以学员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发挥为宗旨,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考评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科学全面命题,充实考核内容
首先,命题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讲授及课本的内容,适当拓展内容。除考查学员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查学员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剖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其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及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的特点。可使考试内容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注意课程之间的融合和渗透,考查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和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最后,突出对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查。选择以主观题为主的考试内容,在命题类型上进行创新,取消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等传统的题型,增加材料题,案例分析,问题综合探讨,命题写作,课程论文等。注重考查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形式多样化、动态化、全程化
1.教学过程中的考试方法。
(1)作业考试法。政治理论课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一般比较简单,以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课后作业要求较高,可以从深度和广度检查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课堂讨论考试法。课堂讨论是政治理论课课堂考核最常见的方法,讨论方式是多种多样,如分散讨论与集中讨论相结合,代表发言与补充发言相结合等。讨论结束后,教员要求每位学员交一份发言提纲作为评分依据。这种方式能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锻炼学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应该成为评价学员的依据之一。
2.教学结束时的考试方法。
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可以采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论文写作、知识竞赛、口头考试等多种方式。
(1)开卷考试法。开卷考试侧重于考查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原理的运用。可以避免学员在考前死记硬背的“应试”倾向。考试内容应该是让学员可以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试题。
(2)闭卷考试法。限时闭卷考试法,这也是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应用于理论型、知识型的政治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它有利于较全面、系统地检测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容易建立试题库,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考试方式。但是闭卷考试容易造成学员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突击复习的学习态度,出现“应试”现象。因此,这种考试方法应该与其他考试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有效地考核和评价学员。
(3)论文考试法。这种方法近年来比较盛行,让学员以写论文的方式来掌握其所学的内容。具体方法是教员围绕教学目标或与学员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拟定一批选题,比如核心价值观、喀喇昆仑精神、军人的使命、爱国奉献、人生价值等,让学员从中选择题目。论文要体现出这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这种方式把写论文的过程变成学员自我教育和提高军人使命的过程,促进了学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员思维及创造力。
(4)其他方法。进行知识竞赛考核,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组织本班学员进行本门课程的知识竞赛。参赛成绩作为最终考试的依据。并对优胜者颁发证书和一定奖金。这种方法对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最后,如口试,教员对每个学员提几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依据学员回答的情况作为期末考试成绩之一。
(四)评价方式互动多元化
1.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实行能力考评方法。把模拟教学,如演讲、讨论、课程论文、参加社会实践等平时教学活动分解为不等分值,将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能力加以量化,使能力训练和考核评定融为一体。
2.教员考查和学员评价、机关或学员队评价相结合。
改教员自行评定为学员评委会和机关或学员队共同参与的综合评定。根据课堂表现、日常操行、社会调查能力、协调社会关系、服从与执行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和阶段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评定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更深的内容。最后,开放成绩评价标准,防止事先做好的标准答案评价。
3.社会调查评价法。
社会调查应包含广义上的调查。如组织学员到爱国实验基地参观,如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到法院旁听案件审判,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等。活动结束后教员应要求学员写一篇相关文章,作为该课程的平时考试成绩之一。社会调查评价的重点是学员的学习态度,收获体会,分析能力等。這种方式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辛敏英等.当前高校考试改革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62—264
[2]李健.关于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z2):3—5
关键词信息化思想政治考试改革创新人才
在信息化条件下,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只有正确的、科学的、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考试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促进学员创新能力的发展。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从命题内容、考试形式、评价模式等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着学员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必然导致“学不致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更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现行考试的主要弊端及影响
(一)命题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忽视对学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测量和评价
主要表现在命题内容偏窄,大多局限于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几年没有变化,试题更新慢,无法容纳更多的新内容、新知识;记忆性内容所占比重过大,内容封闭。考卷内容和所学的知识相比十分有限,一份试卷,往往不能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一张纸定高低,以部分知识的考核来代替全部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考查学员能力、素质及学员吸收新知识的水平,无助于引导学员创新性学习。
(二)考试的形式单一、封闭、刻板
主要表现在考试形式单一化,即基本为闭卷式,不重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评定单一化,即单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查学员的整个能力,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考试题型往往是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等常规性、记忆性的问题,导致学员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过就忘,造成学员定势思维的惯性。这种“一考定成败”的模式,导致学员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既不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使其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利于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评价模式与培养创新人才背道而驰
在成绩评价方式上。由于考试方式的单一与考试命题内容的片面,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没有体现对学员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考核,使得记忆力成为考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教员事先作好标准答案,采分点,评卷以学员回答问题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作为评价标准,而往往忽视学员对整个问题的全面思考、深入分析和评判、以及其个人独特的见解等。这样必然使学员的想象力、分析力、判断力被考试所束缚,扼杀了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这既不利于学员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也必然导致考试的作用与我们教育的目标相背离,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全面考核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的创新思维、潜在素质要想从考核中体现出来更是无从说起。
二、着眼创新人才培养,深化考试改革
(一)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
实施创新人才教育与培养要对传统的考试观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员认识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员实践能力的观念转变,树立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的核心是人本性的发展,即引导和启发学员发现人类自身乃至个人的价值,逐步完善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学员为主体,一切为学员的全面发展服务,消除影响学员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障碍,为学员营造一个开放、科学的求学环境,培养学员创新意识,激发学员的创新欲望,为学员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实现以教员为主体向以学员为主体转变,构建以人为本,以学员为核心,以学员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发挥为宗旨,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考评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科学全面命题,充实考核内容
首先,命题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讲授及课本的内容,适当拓展内容。除考查学员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查学员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剖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其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及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的特点。可使考试内容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注意课程之间的融合和渗透,考查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和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最后,突出对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查。选择以主观题为主的考试内容,在命题类型上进行创新,取消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等传统的题型,增加材料题,案例分析,问题综合探讨,命题写作,课程论文等。注重考查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形式多样化、动态化、全程化
1.教学过程中的考试方法。
(1)作业考试法。政治理论课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一般比较简单,以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课后作业要求较高,可以从深度和广度检查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课堂讨论考试法。课堂讨论是政治理论课课堂考核最常见的方法,讨论方式是多种多样,如分散讨论与集中讨论相结合,代表发言与补充发言相结合等。讨论结束后,教员要求每位学员交一份发言提纲作为评分依据。这种方式能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锻炼学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应该成为评价学员的依据之一。
2.教学结束时的考试方法。
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可以采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论文写作、知识竞赛、口头考试等多种方式。
(1)开卷考试法。开卷考试侧重于考查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原理的运用。可以避免学员在考前死记硬背的“应试”倾向。考试内容应该是让学员可以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试题。
(2)闭卷考试法。限时闭卷考试法,这也是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应用于理论型、知识型的政治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它有利于较全面、系统地检测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容易建立试题库,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考试方式。但是闭卷考试容易造成学员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突击复习的学习态度,出现“应试”现象。因此,这种考试方法应该与其他考试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有效地考核和评价学员。
(3)论文考试法。这种方法近年来比较盛行,让学员以写论文的方式来掌握其所学的内容。具体方法是教员围绕教学目标或与学员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拟定一批选题,比如核心价值观、喀喇昆仑精神、军人的使命、爱国奉献、人生价值等,让学员从中选择题目。论文要体现出这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这种方式把写论文的过程变成学员自我教育和提高军人使命的过程,促进了学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员思维及创造力。
(4)其他方法。进行知识竞赛考核,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组织本班学员进行本门课程的知识竞赛。参赛成绩作为最终考试的依据。并对优胜者颁发证书和一定奖金。这种方法对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最后,如口试,教员对每个学员提几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依据学员回答的情况作为期末考试成绩之一。
(四)评价方式互动多元化
1.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实行能力考评方法。把模拟教学,如演讲、讨论、课程论文、参加社会实践等平时教学活动分解为不等分值,将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能力加以量化,使能力训练和考核评定融为一体。
2.教员考查和学员评价、机关或学员队评价相结合。
改教员自行评定为学员评委会和机关或学员队共同参与的综合评定。根据课堂表现、日常操行、社会调查能力、协调社会关系、服从与执行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和阶段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评定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更深的内容。最后,开放成绩评价标准,防止事先做好的标准答案评价。
3.社会调查评价法。
社会调查应包含广义上的调查。如组织学员到爱国实验基地参观,如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到法院旁听案件审判,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等。活动结束后教员应要求学员写一篇相关文章,作为该课程的平时考试成绩之一。社会调查评价的重点是学员的学习态度,收获体会,分析能力等。這种方式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辛敏英等.当前高校考试改革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62—264
[2]李健.关于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z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