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以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使之更有实效,是每位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在教学中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浅谈如下。
一、 合理分组
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在构建小组时人数一定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男女生人数要搭配均衡,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学生交叉安排。同时每个小组中学生的能力层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这样才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小组合作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指出:“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这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中。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都更强有力。”因此,合理分组对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
二、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在合理分组后,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一个小组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小组共同的荣誉。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经常关注到小组的活动,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就会逐步得到加强;当学业评价也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训练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
小组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发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开后天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是不可能形成的。训练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的步骤是: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明确学习任务;第三步,合作、探究;第四步,交流、评价。我在教学中重点对学生小组活动基本技能进行训练。首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有效地合作,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其次,提出各种合作技能的要求,监控学生合作的过程,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对学生合作的结果进行评价。
四、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遇到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独立学习,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再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知识和资源的互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这样才能更加迅速地解决问题。
五、给予小组合作学习充足的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相对滞后于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立刻生成的,而是在学生自主尝试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萌发了小组合作的需要时,才会产生的。如果教师不准备给小组合作学习预留下充分的时间,那么学生是不会从小组学习中收到成效的。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组合作只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未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因而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过程匆忙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寻找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对待每个学生时,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小组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竞争的能力,教师要建立组内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机制,并以此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内出现学生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紧密,就给予好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 合理分组
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在构建小组时人数一定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男女生人数要搭配均衡,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学生交叉安排。同时每个小组中学生的能力层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这样才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小组合作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指出:“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这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中。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都更强有力。”因此,合理分组对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
二、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在合理分组后,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一个小组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小组共同的荣誉。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经常关注到小组的活动,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就会逐步得到加强;当学业评价也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训练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
小组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发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开后天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是不可能形成的。训练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的步骤是: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明确学习任务;第三步,合作、探究;第四步,交流、评价。我在教学中重点对学生小组活动基本技能进行训练。首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有效地合作,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其次,提出各种合作技能的要求,监控学生合作的过程,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对学生合作的结果进行评价。
四、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遇到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独立学习,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再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知识和资源的互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这样才能更加迅速地解决问题。
五、给予小组合作学习充足的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相对滞后于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立刻生成的,而是在学生自主尝试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萌发了小组合作的需要时,才会产生的。如果教师不准备给小组合作学习预留下充分的时间,那么学生是不会从小组学习中收到成效的。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组合作只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未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因而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过程匆忙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寻找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对待每个学生时,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小组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竞争的能力,教师要建立组内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机制,并以此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内出现学生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紧密,就给予好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廖银燕)